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1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1
作者 张硕 孔杰 +9 位作者 曹家旺 代平 谭建 罗坤 孟宪红 傅强 陈宝龙 王照欣 隋娟 栾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1531,共10页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多次产卵和不产卵凡纳滨对虾雌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熟发育早期和晚期的雌虾卵巢进行内源性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多次产卵和不产卵凡纳滨对虾雌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熟发育早期和晚期的雌虾卵巢进行内源性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卵巢成熟发育早期,检测到156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胆固醇、雄烯二酮、磷脂酰胆碱(PC)、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前列腺素E2等脂类相关代谢产物,以及精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富集在128条代谢通路中,如卵巢类固醇生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卵巢成熟发育晚期,检测到11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左旋肉碱、睾酮、磷脂酰胆碱等,富集在10条代谢通路中,如甘油磷脂代谢和卵巢类固醇生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成熟发育的早期阶段,脂类和氨基酸代谢在卵巢成熟发育早期的速度调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内部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对虾等甲壳动物的繁殖调控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卵巢 产卵频次 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PDF
河北省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监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瑶 张碧函 +1 位作者 殷蕊 宫春光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河北省黄骅地区海水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尾水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阶段所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指标的变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对养... 以河北省黄骅地区海水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尾水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阶段所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指标的变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对养殖尾水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尾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DIN与DIP;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工厂化养殖模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工厂化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均超过《河北省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限值;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种模式下养殖尾水的内梅罗综合指数P值均处于严重污染状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工厂化养殖 池塘养殖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综合评价污染指数
下载PDF
基于YOLOv8模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磊 赵海翔 +6 位作者 崔鸿武 黄桢铭 高阳 李皓 崔正国 曲克明 朱建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2-1293,共12页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克服投喂主观性,优化饲料利用率。实验采用YOLOv8模型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识别和检测以及YOLOv8-segmen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的虾头进行分割,根据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克服投喂主观性,优化饲料利用率。实验采用YOLOv8模型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识别和检测以及YOLOv8-segmen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的虾头进行分割,根据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素面积,实现对虾摄食强度的量化,并利用Convnext模型将图像中对虾的摄食强度划分为强摄食、中摄食和低摄食3个级别。实验结果显示,迭代200次后,YOLOv8模型对饲料区域内对虾目标检测的mAP50达到了99.5%,YOLOv8-segment模型对虾头分割的mAP50达到了92.1%,展现了YOLOv8模型的强大性能。经实验验证发现,在不同摄食强度下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素面积存在明显差异。Convnex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3种摄食强度的图像分类准确率为98.8%。该方法可以客观有效地将对虾摄食强度进行量化,并将对虾的摄食强度进行分类,为实现对虾的精准投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摄食强度量化 计算机视觉 YOLOv8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肌质钙结合蛋白纯化鉴定、理化特性及抗原表位分析
4
作者 陈伟 周军君 +2 位作者 陈雅纯 贾英民 马爱进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7,共8页
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分离纯化和鉴定过敏原肌质钙结合蛋白(sarcoplasmiccalcium-binding protein,SCP),对其理化性质(免疫活性、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消化稳定性)、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蛋白... 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原料,分离纯化和鉴定过敏原肌质钙结合蛋白(sarcoplasmiccalcium-binding protein,SCP),对其理化性质(免疫活性、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消化稳定性)、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蛋白粗提、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得到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1.6 kDa,经鉴定,该蛋白为凡纳滨对虾SCP,肽段覆盖率达93.26%。凡纳滨对虾SCP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在热处理温度≥65℃和强酸强碱条件下免疫活性减弱;SCP对肠液消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对胃液消化稳定性较差。凡纳滨对虾SCP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6%、16.9%、17.5%、39.6%。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结合免疫学技术最终预测识别出8条凡纳滨对虾SCP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肌质钙结合蛋白 稳定性 抗原表位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线粒体遗传变异分析
5
作者 范春 高雪忠 +3 位作者 于晓丹 刘红 王建刚 李云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41-346,共6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母系遗传背景以及遗传特性,运用线粒体基因(mtDNA)D-loop区分子标记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碱基组成一致,A+T的含量(81...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母系遗传背景以及遗传特性,运用线粒体基因(mtDNA)D-loop区分子标记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碱基组成一致,A+T的含量(81.52%)明显高于C+G的含量(18.48%);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960±0.01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104±0.051,明显高于养殖群体的(H_(d)=0.680±0.075,π=0.060±0.029)。经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率为13.0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率为86.91%,野生凡纳滨对虾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分化存在显著差异(F_(st)=0.131,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种质资源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MTD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硫铁矿的自养反硝化系统在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曾占壮 胡大波 +1 位作者 何国森 王永峰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目的】开发一种切实有效、简便可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助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方法】在传统的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反应器(SLAD)的基础上,添加硫铁矿和火山岩组成自养反硝化系统,以凡纳滨对虾养... 【目的】开发一种切实有效、简便可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助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方法】在传统的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反应器(SLAD)的基础上,添加硫铁矿和火山岩组成自养反硝化系统,以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系统中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连续运行该反应器40 d,观察系统脱氮除磷的效果及其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表面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观察,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填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加入硫铁矿和火山岩的SLAD对氮磷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至试验结束时,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和50%左右,pH值在6.4~7.0之间;系统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类型以Thiobacillus和Halothiobacillus为主,在4种填料中均有分布。【结论】加入硫铁矿和火山岩的SLAD具备高效的脱氮除磷功能,基于硫铁矿的自养反硝化系统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反硝化系统 凡纳对虾 养殖 尾水 硫铁矿
下载PDF
坛紫菜多糖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研究
7
作者 吕金润 戚勃 +5 位作者 杨贤庆 李春生 赵永强 杨少玲 刘书成 潘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2,I0007,共9页
该研究探究坛紫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Porphyra haitanensis,PHP)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影响。将去壳虾仁分别用1、5、10 mg/mL坛紫菜多糖、去离子水和5 mg/mL磷酸盐浸泡后沥干,-18℃冰箱冷冻贮藏30 d,每隔5 d测定... 该研究探究坛紫菜多糖(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Porphyra haitanensis,PHP)对冻藏凡纳滨对虾品质维持的影响。将去壳虾仁分别用1、5、10 mg/mL坛紫菜多糖、去离子水和5 mg/mL磷酸盐浸泡后沥干,-18℃冰箱冷冻贮藏30 d,每隔5 d测定一次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坛紫菜多糖处理可提高虾仁持水能力,降低解冻损失率与离心损失率;可防止蛋白质与脂质氧化,延缓总巯基含量减少、防止羰基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可维持理化性质稳定,减少pH值与颜色、质构特性等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坛紫菜多糖处理通过抑制冰晶生长,可以维持微观结构稳定性与完整性。水分指标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表明水分变化是导致冻藏虾仁品质改变的重要因素,而坛紫菜多糖能与水分相互作用,抑制冰晶生长,因而具有更好的抗冻保水效果。该研究有望为坛紫菜多糖作为绿色抗冻保水剂应用到冷冻水产品中提供依据,为低甜、低热的抗冻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多糖 冻藏 凡纳对虾 品质维持 抗冻剂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凡纳滨对虾生长表型测定系统研发及应用
8
作者 张士薇 代平 +13 位作者 高广春 孟宪红 罗坤 隋娟 谭建 傅强 曹家旺 陈宝龙 李旭鹏 强光峰 邢群 戚云辉 孔杰 栾生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8,共13页
【目的】为解决凡纳滨对虾生长表型人工测量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方法】本研究设计了对虾专用图像采集箱,获取标准化、高质量的对虾侧面图像。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网络(HRNet)模型识别凡纳滨对虾9个关键特征点,实现对体长等体... 【目的】为解决凡纳滨对虾生长表型人工测量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方法】本研究设计了对虾专用图像采集箱,获取标准化、高质量的对虾侧面图像。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网络(HRNet)模型识别凡纳滨对虾9个关键特征点,实现对体长等体尺相关性状的测量;基于掩膜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进行凡纳滨对虾的轮廓分割,实现对虾体表面积的计算;最后复合体长以及体表面积构建回归模型预测对虾体重。通过开发配套的图像处理与数据管理软件,建立凡纳滨对虾生长表型精准测定系统。【结果】HRNet模型对9个特征点的识别率均超过98%,其中7个特征点的识别率超过99%。使用直尺人工测量和图像人工标注特征点测量两种方法测定体长和腹节长的真实值,计算体长和腹节长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91~0.97和0.91~0.93,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9%~4.63%和2.46%~4.59%。以人工分割虾体轮廓方式获取体表面积作为参考,评估Mask R-CNN模型对体表面积的预测准确性为0.98,平均相对误差为1.73%。以体长、体表面积、性别为变量,构建了4种回归模型来预测体重,所有模型的准确性均在0.94以上,其中以同时包含体长和体表面积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0.97)。【结论】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得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表面积等生长表型并预测体重。本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生长表型性状的准确、快速测量提供高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生长表型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测定系统
原文传递
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沈楚焰 张喆 +2 位作者 陈海刚 张林宝 王学锋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 近岸海域溢油污染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多重危害。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响,将LH原油和0^(#)柴油分为分散剂对照组(D组,0μg·L^(-1))、低浓度组(A组,25μg·L^(-1))、中浓度组(B组,50μg·L^(-1))和高浓度组(C组,250μg·L^(-1)),于第15天测定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相关功能基因SOD、CAT、GPx、溶菌酶(LZM)、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2)、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延伸因子(EF)、酚氧化酶原(proPO)的表达。结果显示:1)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均可影响对虾肝胰腺中的抗氧化系统和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且0^(#)柴油的影响更为显著;2)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logical re-sponse,IBR)指数变化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随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升高;3)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结果显示,LH原油和0^(#)柴油可显著影响抗氧化酶活性和caspase2基因的表达,但其响应生物标志物存在差异。研究表明,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均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为评估石油类污染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LH原油 0#柴油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10
作者 王馨聆 王旋 +3 位作者 刘成栋 周慧慧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8,共10页
为探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设计了3组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对照组(Con组)、亮氨酸组(Leu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在Con组中添加了1%的丙氨酸(Ala),在Leu组中... 为探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设计了3组等氮等能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对照组(Con组)、亮氨酸组(Leu组)和雷帕霉素组(Rap组),在Con组中添加了1%的丙氨酸(Ala),在Leu组中添加了1%的亮氨酸,在Rap组中添加了0.003%的雷帕霉素。选取初始体质量(0.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实验,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虾,养殖周期为56 d。养殖结束后,对生长、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显示,Leu组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Rap组的特定生长率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对虾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在摄食后1 h激活程度最强,然后逐渐减弱。与Con组相比,Leu组摄食后1 h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Rap组摄食后1 h肌肉S6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对虾血淋巴中,Leu组的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Rap组的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对虾肝胰腺中,Leu组的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酶和酚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Leu组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Rap组(P<0.05)。Leu组的Lysozyme、C-MnSOD、Lect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Rap组的Relish、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亮氨酸可有效激活mTOR信号通路,从而提升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而添加雷帕霉素可有效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信号通路 凡纳对虾 亮氨酸 雷帕霉素 生长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郝青 邹伟华 +7 位作者 陈晓瑛 甘炼 吴浩敏 阮灼豪 鲁慧杰 雷荣芳 黄文 孙育平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8-119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QQ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26±0.01)g的凡纳滨对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CON...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群体淬灭酶(QQ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26±0.01)g的凡纳滨对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CON组)投喂不含QQE的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添加不同水平QQE的饲料,即在对照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0×10^(4)(QQE10组)、3.0×10^(4)(QQE30组)、6.0×10^(4) U/kg(QQE60组)QQE,养殖期为56 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摄食率(FR)、饲料系数(FCR)仅QQE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QE30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QQE10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QQE对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3.0×10^(4) U/kg的QQE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4)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QQE显著降低了肠道中脂肪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QQE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SR,促进摄食,调控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以PER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3.25×10^(4) U/kg的QQE较为适宜;以血清中AKP活性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2.93×10^(4) U/kg的QQE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淬灭酶 凡纳对虾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研究
12
作者 田仁红 邱建强 +10 位作者 彭凯 孙文豪 董芮绮 鲁慧杰 赵红霞 陈冰 陈文淳 郭慧 朱喜锋 李国立 黄文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549,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NC组)、7S组、11S组,每组3个重复。细胞培养48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细胞抗氧化指标、细...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对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的致敏机制。以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胞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对照组(NC组)、7S组、11S组,每组3个重复。细胞培养48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性、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细胞抗氧化指标、细胞炎症因子含量、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与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7S组和11S组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紧密连接蛋白-3(Claudin-3)、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大豆抗原蛋白7S诱导ROS累积、加剧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及破坏细胞屏障的效果强于大豆抗原蛋白11S。综上所述,大豆抗原蛋白7S和11S通过破坏细胞膜完整性,释放AKP和LDH,诱导ROS累积,促进细胞促炎因子分泌,上调细胞凋亡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水平,抑制细胞活性并导致细胞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大豆抗原蛋白 肠道细胞 致敏机制
下载PDF
一株高效脱氮功能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肠道菌群和水质的影响
13
作者 吴嘉琪 周佳宁 +3 位作者 薛媛 王福瑞 朱淼 孙成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研究水产养殖系统中有效且经济的脱氧技术,本试验从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池分离出一株具有高效脱氮功能的菌株(命名为XYB4),分别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安全性评估试验,以及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下的脱氮效果等方面展... 为研究水产养殖系统中有效且经济的脱氧技术,本试验从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池分离出一株具有高效脱氮功能的菌株(命名为XYB4),分别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安全性评估试验,以及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下的脱氮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YB4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表明,菌株XYB4为枯草芽孢杆菌;安全性评估试验结果显示,菌株XYB4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无溶血效果、对14种药物敏感;菌株XYB4脱氮效果最优环境条件为盐度30,温度30℃,pH 7.5,C/N 10~15;将菌株XYB4拌料投喂(B7)和泼洒投喂(P7)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对养殖水体中NH_(4)^(+)-N和NO_(2)^(-)-N均有显著的降解效果(P<0.05),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增长率分别提高了16.32%、17.52%和40.18%、40.06%,3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体和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施用菌株XYB4能高效降解水体中NH_(4)^(+)-N和NO_(2)^(-)-N,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水体和肠道群落丰富度及抑制部分有害微生物种群,菌株XYB4在养殖生产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枯草芽孢杆菌 脱氮功能菌 氨氮 亚硝酸盐氮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对EHP的感染差异研究
14
作者 常林瑞 张兆新 +3 位作者 何传瑜 曹政 司凌郡 闫冬春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近年来,虾肝肠胞虫在我国对虾养殖区具有较高的流行风险,已成为影响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为了解EHP的早期感染机制,本研究利用常规PCR和qPCR技术,对投喂攻毒10天的凡纳滨对虾5种组织进行EHP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组织中EHP阳性... 近年来,虾肝肠胞虫在我国对虾养殖区具有较高的流行风险,已成为影响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为了解EHP的早期感染机制,本研究利用常规PCR和qPCR技术,对投喂攻毒10天的凡纳滨对虾5种组织进行EHP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组织中EHP阳性率由高到低为(中肠与游泳足相同)、鳃、肝胰腺、肌肉,分别为70%、70%、60%、30%、10%;不同组织中EHP载量高低顺序为中肠、游泳足、鳃、肝胰腺、肌肉。这一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在感染EHP早期阶段,多个组织可被感染,中肠是对EHP最为敏感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虾肝肠胞虫 不同组织 早期感染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物特征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屈佳乐 姜玉声 +6 位作者 李冰玉 水利侠 李欣宇 张冰倩 刘心怡 刘泽群 王函 《海洋科学前沿》 2025年第1期37-49,共13页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物的产生及发展规律,本试验对养殖过程中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以及曝气量和曝气方式对悬浮颗粒物数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减少在养殖过程中悬浮颗粒物对水质的影响,解决浓度过高而降低凡纳滨对虾的成...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物的产生及发展规律,本试验对养殖过程中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以及曝气量和曝气方式对悬浮颗粒物数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减少在养殖过程中悬浮颗粒物对水质的影响,解决浓度过高而降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从而影响养殖效益的问题。在室内水温26℃~28℃,盐度为30的条件下,进行了3个试验,1) 投放30尾凡纳滨对虾仔虾(A1)、不投放凡纳滨对虾(B1);2) 均采用气石曝气的条件下,曝气量8 ml/s (A2)、16 ml/s (B2)、24 ml/s (C2)、32 ml/s (D2);3) 曝气量均为24 ml/s的条件下,气石曝气(A3)、微孔纳米管曝气(B3)、文丘里射流器曝气(C3)。试验时间均为30 d,结果表明:在实验过程中A1、B1两组悬浮颗粒物、溶解氧(DO)、总氨氮(TAN)和亚硝酸氮()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 浓度最大值分别为(667.3 ± 16.7) mg/L、(1.18 ± 0.08) mg/L和(0.52 ± 0.04) mg/L,DO最小值为(4.76 ± 0.08) mg/L;试验结束时C2组的悬浮颗粒物、TAN和浓度均显著低于A1组(P 浓度均显著低于C3组(P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law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in the aquaculture water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this experiment studied the main source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in the aquaculture proces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aeration rate and aeration method on the number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aiming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s on water quality in the aquaculture process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reduces the survival rat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breeding.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door water temperature of 26˚C~28˚C and salinity of 30, thre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1) Put 30 Litopenaeus vannamei in the tank (A1) and not with Litopenaeus vannamei (B1);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eration of air stone, the aeration volume is 8 ml/s (A2), 16 ml/s (B2), 24 ml/s (C2) and 32 ml/s (D2);3)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aeration volume is 24 ml/s, aerated by gas stone (A3), aeration of microporous nanotubes (B3), and aeration of Venturi jet (C3). The test time was 30 day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dissolved oxygen (DO), total ammonia nitrogen (TAN) and nitrite nitrogen () between the A1 and B1 groups during the experiment (P in the A1 group in the later stage of cultivation were (667.3 ± 16.7) mg/L, (1.18 ± 0.08) mg/L and (0.52 ± 0.04) mg/L, respectively, and the minimum DO was (4.76 ± 0.08) mg/L.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TAN and in the C2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A1 group (P in group B3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C3 (P Litopenaeus vannamei, and the selection of 24 mg/L aeration capacity and microporous nanotubes as aeration equipmen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gene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nd control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shrimp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悬浮颗粒物 曝气量 曝气方式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肌质钙结合蛋白的提取与免疫活性研究
16
作者 吴凡 谢钰珍 +2 位作者 覃鸿妮 胡海艳 吴尧 《生物化工》 202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肌质钙结合蛋白的高效提取,对分步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60%硫酸铵分步沉淀可获得纯度为85.6%、分子量为18.4 kDa的目标蛋白。该蛋白在pH值为5~8时稳定,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能够激活补体系统...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肌质钙结合蛋白的高效提取,对分步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60%硫酸铵分步沉淀可获得纯度为85.6%、分子量为18.4 kDa的目标蛋白。该蛋白在pH值为5~8时稳定,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能够激活补体系统,补体活化率达68.5%;促进免疫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本研究为凡纳滨对虾肌质钙结合蛋白在水产养殖免疫增强剂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肌质钙结合蛋白 免疫活性
下载PDF
两种微藻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水质与生物膜菌群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吕丽斌 刘超 +2 位作者 孙明珠 徐爱玲 宋志文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为探究添加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对凡纳滨对虾内循环养殖系统水质、对虾生长以及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在水温26~28℃下,将挂膜亲水聚氨酯凝胶填料装入网袋后,按5%体积分数置于80L玻璃缸中,人工海水盐度15,投放平均体长... 为探究添加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对凡纳滨对虾内循环养殖系统水质、对虾生长以及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在水温26~28℃下,将挂膜亲水聚氨酯凝胶填料装入网袋后,按5%体积分数置于80L玻璃缸中,人工海水盐度15,投放平均体长(0.8±0.1)cm的凡纳滨对虾稚虾64尾,每3d分别添加10mL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对照组不添加藻类,每7d清洗1次亲水聚氨酯凝胶填料,定期补水。84d的养殖结果表明:添加微藻的蛋白核小球藻组和雨生红球藻组最终硝态氮和总磷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3.0%、17.7%和6.3%、29.7%;在氨氮和亚硝态氮上存在差异,雨生红球藻降低了养殖系统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而蛋白核小球藻试验组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升高;添加微藻对对虾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对虾体长、体质量、平均日生长率和饵料利用率,蛋白核小球藻和雨生红球藻组对虾的体质量分别提高了15.0%和11.8%。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蛋白核小球藻组生物膜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雨生红球藻组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酸杆菌门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添加微藻养殖系统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而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微藻 水质 生物膜菌群结构
下载PDF
不同浓度EM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凌战 王振刚 +2 位作者 刘钢 王茂林 张伟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究不同浓度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长3.0 cm的凡纳滨对虾虾苗,向水中添加EM菌,养殖周期为60 d,试验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水体中菌液浓度分别为1... 为探究不同浓度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长3.0 cm的凡纳滨对虾虾苗,向水中添加EM菌,养殖周期为60 d,试验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水体中菌液浓度分别为1×10^(4)、1.5×10^(4)、2×10^(4)CFU/mL)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添加EM菌)。结果显示,1×10^(4)CFU/mL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最佳,1.5×10^(4)CFU/mL组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指标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2×10^(4)CFU/mL组提高了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道细菌数量有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2中,OUT数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3中,在水中添加2×10^(4)CFU/mL的EM菌可提高对虾肠道菌群物种丰度。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1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食物转化率、摄食率和成活率。该研究有助于了解水体中EM菌浓度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肠道细菌群落的作用,为凡纳滨对虾的疾病管理和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养殖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宝彬 杨冰 +3 位作者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6,共9页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Real—time PCR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池塘水质特征及污染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倪蒙 原居林 +3 位作者 储忝江 刘梅 孙翠萍 顾志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探明浙江省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养殖水体污染状况,降低养殖风险,2016年7-10月对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池塘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凡纳... 为探明浙江省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养殖水体污染状况,降低养殖风险,2016年7-10月对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池塘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和主要污染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水质分析结果显示,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其中TN、TP和COD为主要的超标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池塘均为严重污染状态,其中,总磷为首要污染物。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结果显示,大部分池塘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都达到了60以上,均为中度-重度富营养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水质 污染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