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脲1号对凶小库蚊幼期作用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龚家荣 孟大宇 +3 位作者 杨亚莉 刘步升 郭玉新 王慧敏 《医学动物防制》 1991年第2期72-74,共3页
苏脲1号对鳞翅目、双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0.001 ppm以上时,即可明显地抑制自育性凶小库蚊幼虫的发育,0.008ppm 以上时,幼虫的杀灭率为100%而幼虫的 LC_(50)为0.0026ppm,且死亡幼虫98.5%以上处于2—3龄期。各浓... 苏脲1号对鳞翅目、双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0.001 ppm以上时,即可明显地抑制自育性凶小库蚊幼虫的发育,0.008ppm 以上时,幼虫的杀灭率为100%而幼虫的 LC_(50)为0.0026ppm,且死亡幼虫98.5%以上处于2—3龄期。各浓度组存活的幼虫化蛹后,羽化率在90%以上,羽化后7日内死亡率在18.9~30.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脲1号 凶小库蚊 幼期
下载PDF
自育性凶小库蚊生物学的实验室研究
2
作者 曹毓存 王慧敏 刘成模 《医学动物防制》 1990年第2期4-6,共3页
本文报道了对自育性凶小库蚊生活史各期发育时间、成蚊卵巢发育和自育率的观察研究。卵粒孵化率为95.71%,卵期1.1天、幼虫期10.7天、蛹期1.65天、羽化到产卵4.2天。雌蚊羽化为96小时卵巢发育达到克氏Ⅴ期为84.88—94.72%。从第4至105... 本文报道了对自育性凶小库蚊生活史各期发育时间、成蚊卵巢发育和自育率的观察研究。卵粒孵化率为95.71%,卵期1.1天、幼虫期10.7天、蛹期1.65天、羽化到产卵4.2天。雌蚊羽化为96小时卵巢发育达到克氏Ⅴ期为84.88—94.72%。从第4至105代、总自育率为96.37%。并对其自育特点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育性 凶小库蚊 生物学
下载PDF
阿拉山口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小平 王安东 +4 位作者 罗丹 田延河 梁臻 巴特 张江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81-285,共5页
为了探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口岸地区蚊的鉴定及疾病防治奠定基础。本研究提取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蚊虫DNA,PCR扩增凶小库蚊... 为了探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口岸地区蚊的鉴定及疾病防治奠定基础。本研究提取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蚊虫DNA,PCR扩增凶小库蚊的r DNA-ITS2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使用Mage 6.0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323 bp左右的基因片段。Blast显示与Culex restuans(U2213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其他库蚊属蚊种序列间差异集中在24-323 bp,差异表现为插入/缺失、转换/颠换、简单重复单元拷贝数不同等。结论:本研究报道了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阿拉山口口岸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区显示存在遗传多态性,可能与蚊虫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和贸易往来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小库蚊 核糖体 RDNA-ITS2 PCR 阿拉山口地区
下载PDF
青海省凶小库蚊辽宁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文娟 李铭华 +4 位作者 王静林 吕志 曹玉玺 王志玉 梁国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对青海省蚊虫标本中新分离的QH07130病毒株进行系统鉴定分析。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QH07130病毒进行鉴定,并对该病毒进行系统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QH07130病毒株对C6/36细胞产生明显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QH07... 目的对青海省蚊虫标本中新分离的QH07130病毒株进行系统鉴定分析。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QH07130病毒进行鉴定,并对该病毒进行系统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QH07130病毒株对C6/36细胞产生明显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QH07130病毒株与辽宁病毒(LNV)单克隆抗体呈现阳性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QH07130病毒为12条带双链RNA病毒,与LNV的6-5-1带型一致。该病毒第10节段序列测定全长为844 bp,与LNV SX0771和NE9712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5%和98.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QH07130病毒位于LNV进化分支内,并且与LNV SX0771和NE9712株的进化关系最近,确认QH07130病毒为LNV。结论青海省蚊虫中存在LNV传播,这是首次在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分离到该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小库蚊 辽宁病毒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中首次检测到沃尔巴克氏体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小平 王安东 +3 位作者 田延河 巴特 张江国 梁臻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调查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优势蚊种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情况及其基因型,为防控蚊媒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10月,在中哈边境一区、二区、阿拉山口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利用诱蚊灯和挥网法采集蚊... 目的调查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优势蚊种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情况及其基因型,为防控蚊媒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10月,在中哈边境一区、二区、阿拉山口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利用诱蚊灯和挥网法采集蚊虫,PCR扩增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凶小库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阳性率为3.33%(2/60);wsp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序列属于A(w Alb A)和B(w Alb B)2个超级基因组。结论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检测到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其基因型为w Alb A和w Alb B型,为应用沃尔巴克氏体通过种群替换阻断蚊媒疾病的传播等防控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凶小库蚊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
原文传递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蚊类的监测初报 被引量:13
6
作者 聂维忠 李俊成 李德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蚊类的情况 ,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采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蚊类 ,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7艘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中携带蚊类的阳性船舶 82艘 ,船... 目的 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蚊类的情况 ,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检疫锚地采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蚊类 ,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7艘入境国际航行船舶中携带蚊类的阳性船舶 82艘 ,船舶阳性率为 76.64 % ;已鉴定确认的蚊种达 13种 ,凶小库蚊、三带喙库蚊和背点伊蚊为优势种。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出蚊类由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自国外输入的事实和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蚊类 凶小库蚊 三带喙库蚊 背点伊蚊 优势种 检疫锚地
下载PDF
克拉玛依地区蚊虫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志光 胡俊 +1 位作者 丰宪磊 叶刚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第14期115-115,共1页
克拉玛依地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侧,昆虫地理区划属中亚细亚界,准噶尔盆地。为摸清克拉玛依地区蚊虫的种类、分布、季节消长规律等,我们于2007年4月~2010年11月对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乌尔禾区、独山子区等地,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 克拉玛依地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侧,昆虫地理区划属中亚细亚界,准噶尔盆地。为摸清克拉玛依地区蚊虫的种类、分布、季节消长规律等,我们于2007年4月~2010年11月对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乌尔禾区、独山子区等地,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 里海伊蚊 刺扰伊蚊 米赛按蚊 凶小库蚊 季节消长
下载PDF
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双翅目∶蚊科)的记录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圆 施文琦 +4 位作者 张仪 胡求安 周正斌 吴嘉彤 张亮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记录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Culex inatomii)。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6年的5-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东滩采集稻富库蚊的幼虫和成蚊,进行形态学观察。提取成蚊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Clustal W2软... 目的记录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Culex inatomii)。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6年的5-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东滩采集稻富库蚊的幼虫和成蚊,进行形态学观察。提取成蚊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Clustal W2软件进行COⅠ序列多重比对。采用MEGA v5.10软件计算稻富库蚊与其同属的凶小库蚊(Cx.modestus)、淡色库蚊(Cx.pipiens pallens)和三带喙库蚊(Cx.tritaeniorhynchus)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4个蚊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稻富库蚊成蚊156只,均为雌蚊;捕捞幼虫36只,实验室羽化后获雌蚊17只,雄蚊19只。形态学观察可见,雄蚊尾器结构中,抱肢基节亚端叶毛分为两组,前组具有2根棒状毛,后组具有1根棒状毛和1根叶状毛,可与其近缘种凶小库蚊区分。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PCR扩增获得约650 bp大小的条带,测序后提交Gen Bank(登录号为KX555565~KX555570)。COⅠ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稻富库蚊和凶小库蚊COⅠ序列的相似度为96%。两者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和0.011,种间遗传距离达0.047。系统进化树结果可见,4个蚊种聚成单系群,每个种独立为1个分支;稻富库蚊与凶小库蚊的亲缘关系最接近,而与同属其他2个蚊种的关系较远。结论上海崇明发现稻富库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富库蚊 凶小库蚊 上海 发现
原文传递
新疆艾比湖布尼亚病毒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然 张桂林 +6 位作者 孙响 郑重 刘晓明 赵焱 刘栓奎 党荣理 赵彤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9-942,共4页
目的 发现新疆艾比湖地区潜在流行的蚊媒病毒.方法 采用接种敏感宿主细胞法分离培养病毒;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和序列聚类分析对病毒株种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从当地优势蚊种凶小库蚊(36.6%)中分离获得一株引起BHK-21细胞病变的... 目的 发现新疆艾比湖地区潜在流行的蚊媒病毒.方法 采用接种敏感宿主细胞法分离培养病毒;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和序列聚类分析对病毒株种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从当地优势蚊种凶小库蚊(36.6%)中分离获得一株引起BHK-21细胞病变的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病毒属于布尼亚科正布尼亚属(Orthobunyavirus,Bunyaviridae)成员,暂定名为艾比湖布尼亚病毒.RT-PCR扩增进一步获得长为651 bp和980 bp的病毒基因组S、M节段的部分序列,对上述序列的比对分析显示艾比湖布尼亚病毒与分离自南非的Germiston布尼亚病毒同源关系最为接近,S节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似然率分别为90.6%和95.0%.M节段变异性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似然率仅为78.6%和86.1%.结论 艾比湖布尼亚病毒是国内新发现的一株蚊媒布尼亚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属 蚊媒病毒 凶小库蚊 艾比湖湿地
原文传递
驱蚊:看似简单 实则不然
10
作者 李春晓 赵彤言 《大众医学》 2007年第8期48-49,共2页
行业观点:蚊子拥有不同的“领地” 在人们看来,蚊子只有一种。但实际情况是,蚊子也有不同种类,并拥有不同的“领地”。有的蚊虫主要孳生于人居环境,与人群关系密切,如淡色库蚊、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埃及伊蚊等。有的蚊虫主要孳... 行业观点:蚊子拥有不同的“领地” 在人们看来,蚊子只有一种。但实际情况是,蚊子也有不同种类,并拥有不同的“领地”。有的蚊虫主要孳生于人居环境,与人群关系密切,如淡色库蚊、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埃及伊蚊等。有的蚊虫主要孳生于稻田等农村环境,如三带喙库蚊、凶小库蚊、中华按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 人居环境 三带喙库蚊 淡色库蚊 白纹伊蚊 致倦库蚊 埃及伊蚊 凶小库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