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口马赫数0.81-1.01下涡轮导向叶片全气膜冷却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洪 李杰 田淑青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2,共6页
通过瞬态热电偶测量方法研究了涡轮导叶叶片全气膜换热系数和气膜冷却效率。试验叶片共有13排气膜孔,气膜孔排由前后2个腔供气,前腔二次流与主流流量比为5.06%,后腔为1.14%。为匹配真实发动机工作条件,叶栅进口雷诺数试验范围为1.7×... 通过瞬态热电偶测量方法研究了涡轮导叶叶片全气膜换热系数和气膜冷却效率。试验叶片共有13排气膜孔,气膜孔排由前后2个腔供气,前腔二次流与主流流量比为5.06%,后腔为1.14%。为匹配真实发动机工作条件,叶栅进口雷诺数试验范围为1.7×10^5-5.7×10^5,出口马赫数范围为0.81-1.01。试验获取了叶片表面压力系数和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并研究了叶栅进口雷诺数和出口马赫数对叶片全气膜冷效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膜孔下游的换热系数和气膜冷效较高;主流雷诺数的增加对冷却效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叶片吸力面,而马赫数对叶片表面气膜冷效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叶 气膜冷却 出口马赫数 换热系数 瞬态测量
下载PDF
内燃波转子影响涡轴发动机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成本林 李建中 +2 位作者 巩二磊 温泉 张堃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6-731,共6页
内燃波转子涡轴发动机是一种集波转子增压技术、等容燃烧技术和涡轴发动机技术为一体的新概念发动机。介绍了内燃波转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内燃波转子涡轴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数学模型,开展内燃波转子通道出口气流马赫数变化对涡轴发... 内燃波转子涡轴发动机是一种集波转子增压技术、等容燃烧技术和涡轴发动机技术为一体的新概念发动机。介绍了内燃波转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内燃波转子涡轴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数学模型,开展内燃波转子通道出口气流马赫数变化对涡轴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探讨内燃波转子涡轴发动机热力循环状态参数变化规律,验证了内燃波转子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涡轴发动机性能,内燃波转子涡轴发动机比功率和热循环效率最大提高了35.79%,耗油率SFC最大减少了2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轴发动机 内燃波转子 热力循环 性能 出口马赫数
原文传递
高温超音速喷流噪声场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小波 李林 +1 位作者 李佳明 胡春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9-783,共5页
为了研究高温超音速喷流噪声特性,针对高温超音速喷流流场进行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根据其湍流结构确定声源面并通过FW-H方程求解远场某点的声压级分布,分析高温超音速喷流噪声场分布规律以及喷管出口马赫数对喷流噪声场的影响。研究表明... 为了研究高温超音速喷流噪声特性,针对高温超音速喷流流场进行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根据其湍流结构确定声源面并通过FW-H方程求解远场某点的声压级分布,分析高温超音速喷流噪声场分布规律以及喷管出口马赫数对喷流噪声场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高温超音速喷流噪声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在特定工况下声压级峰值高达150 dB以上,喷管出口马赫数从2.5增加到3.0,相同观测点的声压级峰值增高10 d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噪声 计算 可压缩流动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数值方法 火箭发动机 超音速空气动力学 三维 非稳态流动 出口马赫数 超音速喷流
下载PDF
煤氧喷枪中心氧管参数之间的关系
4
作者 张荣生 郭培民 +3 位作者 佟溥翘 杜昆 高建军 刘浏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等截面管中氧气射流理论公式对影响煤氧喷枪中心氧管氧气流动的主要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氧气出口马赫数及氧气入口压力与氧管内径、氧气流量、炉内操作压力以及氧气入口温度等因素有关。同时推出计算氧气出口马赫数和氧气... 利用等截面管中氧气射流理论公式对影响煤氧喷枪中心氧管氧气流动的主要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氧气出口马赫数及氧气入口压力与氧管内径、氧气流量、炉内操作压力以及氧气入口温度等因素有关。同时推出计算氧气出口马赫数和氧气入口压力的显式函数公式:M2=Q0.89639T0.424851p0.873343D1.82712×4.34007×10-8p1=T0.491791p0.136813L0.30647Q0.85351Δ0.08034D2.077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氧喷枪 氧气流动 中心管 出口马赫数 入口压力
下载PDF
超高负荷跨音速涡轮的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磊 雒伟伟 +2 位作者 徐静静 王会社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51-1654,共4页
为了通过增加涡轮级负荷减少级数给涡轮减重,本文开展了单级压比为5的高负荷跨音速涡轮的基本分析和初步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常规涡轮设计体系,辅以超高负荷涡轮参数选取以及跨音速涡轮叶片造型方法,进行超高负荷跨音速涡轮的设计,... 为了通过增加涡轮级负荷减少级数给涡轮减重,本文开展了单级压比为5的高负荷跨音速涡轮的基本分析和初步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常规涡轮设计体系,辅以超高负荷涡轮参数选取以及跨音速涡轮叶片造型方法,进行超高负荷跨音速涡轮的设计,能取得满意效果。在设计工况下,涡轮的级效率达90.3%,且变工况性能相对较好,所设计涡轮基本能达到设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负荷 跨音速 高压比 出口马赫数 涡轮
原文传递
流道缩扩比对1+1/2对转涡轮高压动叶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磊 雒伟伟 +2 位作者 王会社 黄家骅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9,共5页
本文以1+1/2对转涡轮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1+1/2对转涡轮高压动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流道缩扩比对高出口马赫数涡轮叶栅性能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流道缩扩比能减弱甚至消除尾缘内伸波,从而提升叶栅的... 本文以1+1/2对转涡轮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某1+1/2对转涡轮高压动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流道缩扩比对高出口马赫数涡轮叶栅性能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流道缩扩比能减弱甚至消除尾缘内伸波,从而提升叶栅的性能。文中综合考虑了叶栅流道周向以及径向两个方向的扩张因素后选择了叶栅流道缩扩比,进行1+1/2对转涡轮高压动叶叶型优化设计,数值计算表明所设计的涡轮高压动叶性能有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涡轮 高压动叶 出口马赫数 缩扩比
原文传递
高负荷静子表面附面层抽吸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丽丽 刘太秋 +2 位作者 傅文广 孙鹏 徐文峰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掌握高负荷静子内部流动特征,研究附面层抽吸对静子性能流动的影响,采用数值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负荷末级吸附式静子的气动性能开展研究,分析高马赫数来流条件下的静叶气动性能,研究叶片表面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静子气动性能的影响... 为掌握高负荷静子内部流动特征,研究附面层抽吸对静子性能流动的影响,采用数值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负荷末级吸附式静子的气动性能开展研究,分析高马赫数来流条件下的静叶气动性能,研究叶片表面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静子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吸气量的增加,静子的气流折转能力增加,落后角减小2°~3°;静子的减速扩压能力增加,出口马赫数减小0.03~0.07;吸气量增加到0.08 kg/s时达到最佳值,此时,静子落后角和出口马赫数达到最小值;进一步增加吸气流量,落后角、马赫数反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静子 附面层抽吸 落后角 出口马赫数 吸气量
原文传递
内燃波转子技术对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建中 巩二磊 +1 位作者 温泉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28-1934,共7页
为研究内燃波转子技术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变化规律,建立内燃波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开展内燃波转子通道出口气流马赫数、压气机压比等参数变化对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探讨了内燃波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热力... 为研究内燃波转子技术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变化规律,建立内燃波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开展内燃波转子通道出口气流马赫数、压气机压比等参数变化对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探讨了内燃波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热力循环状态参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压气机压比等于3.6时,发动机比推力和热循环总效率最大提高23.709%,耗油率最大减少19.165%;当通道出口气流马赫数等于0.6时,发动机比推力最大增幅达23.736%,此时压气机压比为4.4、发动机热循环总效率32.216%和耗油率减少24.366%,熵增减少7.864%,验证了内燃波转子技术能够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性能.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内燃波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内燃波转子 热力循环 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 出口气流马赫数
原文传递
Study of Choked Flows through a Convergent Nozzle 被引量:2
9
作者 Kazunori KUBO Yoshiaki MIYAZATO Kazuyasu MATSU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When sonic nozzles of significantly smaller diameter are used as standard flow meters,the critical back pressure ratio is affected by the boundary layer at the nozzle throat.However,the effect of the boundary layer on... When sonic nozzles of significantly smaller diameter are used as standard flow meters,the critical back pressure ratio is affected by the boundary layer at the nozzle throat.However,the effect of the boundary layer on choking criteria is still controversial.Then,the choking phenomenon of a convergent nozzle flow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four convergent nozzles with the same diameter followed by a straight pipe of a variable length.As a result,it is shown that the critical back pressure ratio is smaller than that for the steady one-dimensional is-entropic flow and decreases as the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increases.Moreover,the main flow Mach number at the nozzle exit is supersonic when the back pressure ratio is equivalent to the choking condition,and the Mach number increases as the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Layer Convergent Nozzle Choked Flow Choking Pressure Rati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