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融互鉴:高昌国、唐西州各族民众社会生活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1
作者 曹利华 张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吐鲁番位处丝路要冲,自古是民族往来汇聚之地,特别是高昌国、唐西州时期大量域外民族入籍此地,编户为民。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居住、生产、婚姻、信仰等方面考察各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可知当时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共享道路水渠,... 吐鲁番位处丝路要冲,自古是民族往来汇聚之地,特别是高昌国、唐西州时期大量域外民族入籍此地,编户为民。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从居住、生产、婚姻、信仰等方面考察各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可知当时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共享道路水渠,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作,甚至族际通婚,宗教信仰转变等,在长期的杂居相处中交融互鉴。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的典型缩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文化认同资源和文化心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 吐鲁番出土文书 社会生活 民族交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试论出土先秦简帛文献的“牛”
2
作者 吴红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出土先秦简帛文献记有的农业资料是先秦农业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但并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结合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记载,搜集整理出土先秦简帛文献所记的牛的资料,具体分析其中疑难文字的形音义,逐一探讨“■”“戠牛”“■”“■”... 出土先秦简帛文献记有的农业资料是先秦农业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但并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结合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记载,搜集整理出土先秦简帛文献所记的牛的资料,具体分析其中疑难文字的形音义,逐一探讨“■”“戠牛”“■”“■”等不同称法的牛,阐释总结牛的社会功用,以期为出土先秦简帛文献、先秦农业史和先秦农业科技史等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先秦 简帛
下载PDF
理论升华与史料分析相结合的力作——评贾丽英《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身份秩序研究》
3
作者 秦进才 李雨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贾丽英教授所著《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身份秩序研究》一书为2016年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清晰的架构、宏大的视野,系统、深... 贾丽英教授所著《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身份秩序研究》一书为2016年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清晰的架构、宏大的视野,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身份秩序的相关问题。具体而言,该书有如下四个特点:其一,精彩的理论升华。该书开门见山提出“爵刑一体”论,并明确衔接爵制身份(正身份)与徒隶身份(负身份)之间的核心身份是“庶人”。作者认为秦汉社会是一个身份社会,个人的身份秩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上下流动的等级序列,有爵者、无爵者、徒隶,自上而下构成一个“爵刑一体”的身份序列。在秦汉社会身份演变过程中,国家政策导向、赦令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体现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的特点。“爵刑一体”论,不仅是统摄全书诸问题的纲领,而且具有历史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社会 出土简牍 史料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等级序列 身份秩序 赦令 权力支配
下载PDF
面向数字人文的出土陶器器形知识匹配方法与应用研究
4
作者 韩牧哲 高劲松 +1 位作者 李钰 付家炜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94,共19页
出土陶器作为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识物,对其进行知识揭示和有效利用,对于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构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考古文化研究中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对促进相关领域知... 出土陶器作为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识物,对其进行知识揭示和有效利用,对于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构建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考古文化研究中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对促进相关领域知识重用和共享、解决人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冗余和知识迷航等问题均有重要作用。首先,本文通过对出土陶器与考古学文化的关联路径的分析,明确了针对出土陶器器形的知识匹配方法在替代传统人文研究中的隐性知识关联环节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其次,通过知识结构解析和知识向量表示,展示了针对出土陶器器形进行知识组织的方式和效果;针对陶器器形,从属种和整部两种维度分别提出不同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以及对陶器器形知识匹配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的具体方法。最后,以从察吾呼遗址、焉不拉克遗址和莫呼查汗遗址中抽选的20座墓葬的出土陶器器形数据为例,验证上述方法在史前文化分期研究问题上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个目标墓葬的分期结果与考古学界综合出土陶器类型和墓葬形制得出的矫正分期结果的吻合度达84.21%,这充分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知识匹配 关联路径 出土陶器
下载PDF
中美洲三大古文明地域出土玉器的玉料利用综述
5
作者 石晓薇 王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玉器是中美洲三大古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祭祀、礼仪和装饰等多重功能。通过引入科技考古视野,首先经眼学和谱学方法(如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结果可知,中美洲所用玉材至少有20种且以翡翠为主,进而分析了中美洲先民的玉材... 玉器是中美洲三大古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祭祀、礼仪和装饰等多重功能。通过引入科技考古视野,首先经眼学和谱学方法(如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结果可知,中美洲所用玉材至少有20种且以翡翠为主,进而分析了中美洲先民的玉材利用特点:体现在治玉方面,古典时代玛雅人在雕琢、钻孔、磨抛并标准化加工翡翠的过程中展现了高效而精湛的技艺;体现在性别方面,高等级男性贵族用玉以绿色翡翠器为尊,女性贵族使用各色且种类多样的玉器而很少拥有翡翠器;体现在等级方面,贵族常用大量象征性玉器,平民使用单件玉质工具;体现在历时性方面,翡翠受资源、文化等因素影响,阿兹特克古文明的先民们对翡翠的利用率下降。本文丰富了对中美洲独特且多元的玉器发展史和玉文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洲 三大古文明 出土玉器 玉料利用 科技考古
下载PDF
三星堆出土象牙多层级结构及失水过程研究
6
作者 肖嶙 王宁 +9 位作者 蒋璐蔓 陈俊橙 孙杰 童蕾旭 洪静 蒋浪 向仕林 朱莉萍 李思凡 赵丽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由于长期埋藏于潮湿的地下环境,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象牙含水率高,且存在本体断裂、表面开裂和剥落等问题,保存状况差。出土后的象牙极易快速失水,而发生开裂和粉化等不可逆的损害。为明确三星堆出土象牙的保存现状,采用光谱、能谱... 由于长期埋藏于潮湿的地下环境,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象牙含水率高,且存在本体断裂、表面开裂和剥落等问题,保存状况差。出土后的象牙极易快速失水,而发生开裂和粉化等不可逆的损害。为明确三星堆出土象牙的保存现状,采用光谱、能谱、电镜、纳米压痕等测试手段,深入解析了2021年三星堆遗址3、4、7和8号坑(K3、K4、K7、K8)发掘出土象牙的组成、结构及失水过程。结果表明:三星堆遗址四个坑出土象牙的主要物相为碳羟基磷灰石[Ca_(10)(PO_(4))_(3)(CO_(3))_(3)(OH)_(2)],有机纤维蛋白成分基本消失殆尽,形成了以介孔为主(孔径分布在3~50 nm)的孔隙结构,且孔隙被大量水分占位,其中,K3出土象牙(K3XY-54)和K4出土象牙(K4YW-289)热重所测含水率分别为43.8%和43.4%;四个坑出土象牙均存在片状和针状晶体结构,其中K3XY-54以针状晶体结构为主,并呈现出明显的取向生长,K4YW-289呈现晶体聚集,其晶体尺寸厚度明显增加;出土象牙表面和内部吸附水的挥发使象牙微观结构产生内应力,从而造成出土象牙干裂、粉化等不可逆损坏;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初步探索了出土象牙在糟朽状态下表面微观硬度的变化,其中K4YW-289经失水前后的表面微观硬度变化差异最大(饱水状态0.090±0.049 GPa,失水后1.553±0.312 GPa),这可能与其组分结构内吸附水含量较少和高泥化现象有关,结合K3XY-54、K7XY-43和K8XY-11-13研究可发现出土象牙在失水前后微观硬度和弹性模量受组分结构-失水速率关系的影响较大。对三星堆出土象牙多层级结构和失水过程的初步研究结果为其后期实施有效保存和本体加固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出土象牙 多层级结构 失水
下载PDF
出土医学文献中酒的应用试析
7
作者 宋宇轩 闫丽 +1 位作者 贾茜 张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析出土医学文献中酒的应用,为现代中医临床运用酒提供借鉴。[方法]以《五十二病方》《武威汉代医简》《周家台秦简医方》以及《天回医简》等出土文献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出土文献中酒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研究。[... [目的]探析出土医学文献中酒的应用,为现代中医临床运用酒提供借鉴。[方法]以《五十二病方》《武威汉代医简》《周家台秦简医方》以及《天回医简》等出土文献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出土文献中酒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研究。[结果]出土医学文献中对酒的应用虽没有具体说明用酒的原因,但从同时期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可以进行综合分析。酒在先秦秦汉时期多为黄酒,使用方法多是以酒调服,酒煎剂和浸渍法,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酒有“改变药性,直达病所”“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矫除臭味,增强药效”等功效。后世文献中对于酒的运用,在各个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皆是在秦汉时期酒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结论]酒在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的运用中存在巨大的潜力,但酒浸泡药物的时间、煎煮法等对药效的影响等方面均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五十二病方 武威汉代医简 天回医简 煎煮法
下载PDF
基于判别分析预测马铃薯甲虫发生与出土时间
8
作者 廖江花 牛富帅 +2 位作者 李超 刘娟 关志坚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毁灭性害虫。温度是影响马铃薯甲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明确马铃薯甲虫越冬期及发生期的温度对其发生的影响,可为该害虫未来发生情况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1994—2... 【目的】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毁灭性害虫。温度是影响马铃薯甲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明确马铃薯甲虫越冬期及发生期的温度对其发生的影响,可为该害虫未来发生情况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1994—2021年马铃薯甲虫越冬及发生期(上一年12月—当年9月)新疆察布查尔县马铃薯甲虫发生等级及出土时间进行判别分类,建立发生预测模型。【结果】在训练组中,马铃薯甲虫的发生等级、出土时间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0%、80.00%;在预测组中,马铃薯甲虫的发生等级、出土时间总判别准确率分别为69.23%、76.92%,认为判别结果较可信。【结论】通过对影响发生程度、出土时间判别的因素筛选发现,察布查尔县马铃薯甲虫的出土和发生判别均受到4月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温度 发生等级 出土时间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出土文献》稿约
9
《出土文献》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出土文献》为出土文献领域首份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前身为2010年创刊的同名CSSCI来源辑刊,是本领域重要的专门性学术刊物。期刊于2020年3月推出创刊号,每季度最后一月中旬出版,16开。《出土文献》期刊常设栏目包括:(1)出土文献与... 《出土文献》为出土文献领域首份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前身为2010年创刊的同名CSSCI来源辑刊,是本领域重要的专门性学术刊物。期刊于2020年3月推出创刊号,每季度最后一月中旬出版,16开。《出土文献》期刊常设栏目包括:(1)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三国简牍等);(2)出土文献与古代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古文字研究 秦汉三国 出版发行 学术刊物 战国文字 学术期刊 常设栏目
下载PDF
汉代陶器文物的出土保护与修复研究——以毕节双树湾汉代古墓群为例
10
作者 张小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古人生产和生活情况。由于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硅胶盐,易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极易发生破碎、开裂等现象,特别是长期深埋于古墓里的陶器文物更易出现损害、病害等问题。陶器文物具有不可再... 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古人生产和生活情况。由于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硅胶盐,易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极易发生破碎、开裂等现象,特别是长期深埋于古墓里的陶器文物更易出现损害、病害等问题。陶器文物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原、不可替代等特性,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显得格外必要。文章以毕节双树湾汉代古墓群为例,通过介绍该古墓群出土陶器的概况,分析考古现场出土陶器文物的典型病害,提出汉代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方法,以期为汉代陶器文物的出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文物 出土保护 陶器修复
下载PDF
从辽金时期出土文物看当时文化发展状况
11
作者 杜若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3期150-153,共4页
文章通过对辽金时期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探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状况。从陶瓷器、铁器、玉器、书画作品和古城遗址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辽金时期的平民文化、军事文化、丧葬文化、士大夫文化和迁徙文化等特点。陶瓷器反映了平民生活的多样... 文章通过对辽金时期出土文物进行分析,探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状况。从陶瓷器、铁器、玉器、书画作品和古城遗址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辽金时期的平民文化、军事文化、丧葬文化、士大夫文化和迁徙文化等特点。陶瓷器反映了平民生活的多样性和繁荣;铁器揭示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文化的特点;玉器与丧葬礼仪相关,展示了对丧葬文化的重视;书画作品显示了士大夫文化的兴盛;古城遗址揭示了迁徙文化的存在。这些出土文物为深入了解辽金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面貌。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辽金时期出土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时期 出土文物 文化发展
下载PDF
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出土五铢钱的分析研究
12
作者 段朝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在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五铢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批出土五铢钱的性质及有效的保护方法,作者对这批出土钱币进行了取样并对样品做了金相与成分分析、锈蚀产物分析,对发掘区域的土壤酸碱度和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 在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五铢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批出土五铢钱的性质及有效的保护方法,作者对这批出土钱币进行了取样并对样品做了金相与成分分析、锈蚀产物分析,对发掘区域的土壤酸碱度和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样品中氯离子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作者筛选出了适合的保护方法,并提出了一套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步骤。此外,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墓葬出土的五铢钱进行金相和成分分析,作者还得出了关于这些钱币铸造关系的推测。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墓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五铢钱 成分分析 铸造关系
下载PDF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纺织品的清理与保护概述
13
作者 刘大玮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2,7,共3页
文章以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纺织品为研究对象,对这批纺织品开展现场应急清理保护,经初步辨析,其材质均为丝,涉及织物种类包含纱、绮、罗、绫、绢、锦、斑布。其中,斑布是扎经染色技术的衍生品,是目前最早的具有明确出土... 文章以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纺织品为研究对象,对这批纺织品开展现场应急清理保护,经初步辨析,其材质均为丝,涉及织物种类包含纱、绮、罗、绫、绢、锦、斑布。其中,斑布是扎经染色技术的衍生品,是目前最早的具有明确出土背景信息的实证资料。可辨识的纺织装饰工艺有5种,分别为彩绘、泥金、刺绣、染缬、拼贴。对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出土纺织品的清理与保护,为了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纺织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纺织品 唐代纺织品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 2018血渭一号墓
下载PDF
安徽宣城出土的青白瓷赏析
14
作者 王广勇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4期29-31,共3页
近几十年来,安徽宣城市在城乡基本建设中发现了不少唐宋名窑瓷器产品,其中青白瓷器数量可观。本文介绍宣城市出土的几件青白瓷,分析其工艺、胎釉、造型和纹饰特点,认为它们大多为宋代景德镇窑产品,也有景德镇窑系中南丰窑产品。
关键词 宣城 出土 青白釉 瓷器
下载PDF
出土文献视域下“德”义的历史嬗变
15
作者 寇占民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出土文字材料的不断丰富和古文字考释的不断突破,加之考古发现研究成果的不断出新,“德”的原始意义与形体演变也获得了新材料的证明。“德”观念的产生源自上古时期的立表测影、观象授时,它原本是华夏先民树立槷表测定时空... 近年来,随着出土文字材料的不断丰富和古文字考释的不断突破,加之考古发现研究成果的不断出新,“德”的原始意义与形体演变也获得了新材料的证明。“德”观念的产生源自上古时期的立表测影、观象授时,它原本是华夏先民树立槷表测定时空观念来获取大自然运行规律的一种实践活动。“德”的原始义就是槷表所体现出来的正与直,以此为原点,“德”逐渐衍生出了以顺天听命为基准的政治制度、宗教观念和人文修养。“德”在殷商甲骨文中写作“徝”,涵义是遵循上帝或祖先神的指示去行事;在两周金文中多写作“德”,具有了天帝的旨意与个人的德行双重涵义;在战国楚简中多写作“悳”,其意义也多指向了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嬗变 古典哲学 出土文献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下衣”类常用词研究
16
作者 李海洋 《国学(汉斯)》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表示“下衣”这一义位的词可细分为裙装和裤装两类,检索出的常用词有“裳”“裙”“裈”“袴”四个。“裳”“裙”的产生时间早于“裈”和“袴”,“裙”在这一时期的口语中正逐渐取代“裳”,“裈”和“袴”的使用...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表示“下衣”这一义位的词可细分为裙装和裤装两类,检索出的常用词有“裳”“裙”“裈”“袴”四个。“裳”“裙”的产生时间早于“裈”和“袴”,“裙”在这一时期的口语中正逐渐取代“裳”,“裈”和“袴”的使用在口语中也逐渐增多。传世文献中四词的用例与出土文书正相反,“裳”的使用明显多于“裙”,“裈”和“袴”的使用频率也很低。这正突显了《吐鲁番出土文书》的世俗化特征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也反映了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下载PDF
出土破损陶器文物活性生物泥粘接修复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汉龙 张涵 +5 位作者 叶琳 杨阳 张良帅 韩绍康 肖杨 成亮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5-226,共2页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里程碑,陶器充分展现了古代的社会活动、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等,成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和珍贵资料。然而,出土陶器多已呈破碎、酥粉状态,为了挽救珍贵的陶器遗产...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里程碑,陶器充分展现了古代的社会活动、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等,成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和珍贵资料。然而,出土陶器多已呈破碎、酥粉状态,为了挽救珍贵的陶器遗产,考古出土的破碎陶器需要经过清洁表面污染物、粘接断裂碎片、补全修复完善形制等技术流程来复原陶器形制的直观历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修复 出土陶器 活性生物 人类文明进程 技术流程 考古出土 宗教信仰
下载PDF
考古发掘中出土铁质文物的提取与保护
18
作者 韩利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0083-0086,共4页
我国的金属器物生产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一直到战国晚期,青铜器的生产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庄重肃穆到精细实用的转变。与此同时,随着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出现,高效廉价的铁器开始进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使得我国在战... 我国的金属器物生产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一直到战国晚期,青铜器的生产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庄重肃穆到精细实用的转变。与此同时,随着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出现,高效廉价的铁器开始进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使得我国在战国时期开始迈进铁器时代。在地下环境中,保存铁器文物面临普遍难题。由于铁质金属文物本身金属性质异常活泼,因此无论是受到埋藏环境中盐碱侵蚀、氧及水分等有害因素的影响,还是在作为藏品收藏保存过程中受到环境中恶劣因素的侵害,都可能引发铁质金属文物的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甚至导致严重的酥解和瘫毁。相较于青铜器,保存完好的铁器数量明显较少。这一现象不仅在地质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而且在文物保护方面也提出了迫切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文物 出土提取与保护 文物
下载PDF
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遗址考古及八里堡唐墓出土文物初探
19
作者 高铁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5期81-83,共3页
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遗址是该市最近发现的重要考古遗址之一。文章概述了八里铺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勘探背景,详细描述了八里铺遗址的三期考古勘探情况,包括勘探时间、范围、方法等,通过不同勘探手段,基本确定了遗址的范围和文化内涵。在遗... 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遗址是该市最近发现的重要考古遗址之一。文章概述了八里铺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勘探背景,详细描述了八里铺遗址的三期考古勘探情况,包括勘探时间、范围、方法等,通过不同勘探手段,基本确定了遗址的范围和文化内涵。在遗址范围内,共发现了汉唐时期的墓葬、灰坑、窑址等遗迹,展示了后续发掘中出土的唐代墓葬随葬器物,丰富的墓葬出土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市 八里铺遗址 考古勘探 唐墓 出土文物
下载PDF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简介
20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政府决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2020年8月5日,研究院列入第一批全省重点文化研究院建设单位。2022年11月,“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保护研究数字实验室”成功入... 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政府决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2020年8月5日,研究院列入第一批全省重点文化研究院建设单位。2022年11月,“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保护研究数字实验室”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名单。2023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重点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土医学文献 重点实验室 文物保护 重点研究室 数字实验室 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