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NLR、PLR、hs-CRP、Hb、D-D与ACI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张玫娜 郭志鹏 曹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非溶栓治疗前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预防ACI非溶栓治疗后发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非溶栓治疗前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与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预防ACI非溶栓治疗后发生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本研究病历组(设为转化组)共纳入80例样本,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接受非溶栓治疗后并出现HT的ACI患者,根据HT严重程度等级化分1级、2级、3级、4级,各严重程度患者分别为27例、22例、18例、13例。选取50例在接受非溶栓治疗后未出现HT的ACI患者作为对照(非转化组)。比较各组的血清NLR、PLR、hs-CRP、Hb、D-D表达水平差异,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NLR、PLR、hs-CRP、Hb、D-D与H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LR、PLR、hsCRP、Hb、D-D对ACI患者HT的预测作用。结果 转化组的血清NLR、PLR、hs-CRP、D-D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转化组,Hb的表达水平低于非转化组(均P<0.05)。1级、2级、3级、4级患者的血清NLR、PLR、hs-CRP、D-D表达水平依次上升,Hb表达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非溶栓治疗后HT严重程度与血清NLR、PLR、hs-CRP、D-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9、0.692、0.601、0.578,均P<0.05),与Hb呈负相关(r值为:-0.67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的AUC值为0.896[95%CI(0.737~0.962)]、PLR的AUC值为0.775 [95%CI(0.626~0.917)]、hs-CRP的AUC值为0.840 [95%CI(0.712~0.948)]、Hb的AUC值为0.782 [95%CI(0.493~0.914)]、D-D的AUC值为0.725 [95%CI(0.403~0.852)]。结论 ACI患者的NLR值、PLR值、hs-CRP、Hb、D-D表达水平与其在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存在相关性,临床上可将这些指标作为预测HT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 PLR HS-CRP HB D-D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陆景红 王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24~72 h H...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24~72 h HT发生情况分为HT组(15例)、无HT组(10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MTHFR基因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cy预测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价值。结果HT组心房颤动发生率、MTHFR基因型677CT占比、入院时NIHSS评分、Hcy水平均高于无HT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史[OR=1.478(95%CI:1.126,1.940)]、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OR=1.656(95%CI:1.125,2.438)]、MTHFR基因型为677CT[OR=1.871/2.362(95%CI:1.052,3.328/1.081,4.652)]、Hcy水平升高[OR=2.149(95%CI:1.108,4.168)]均为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Hcy均可预测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其敏感性分别为80.0%(95%CI:0.765,0.883)、73.3%(95%CI:0.717,0.834),特异性分别为74.3%(95%CI:0.659,0.817)、74.3%(95%CI:0.824,0.931)。677CT型患者Hcy水平高于677CC、677TT型患者(P<0.05)。结论心房颤动、MTHFR基因型、入院时NIHSS评分、Hcy均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结合以上指标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筛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阿替普酶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内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尹三省 肖智彬 +1 位作者 韦晓艺 陈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0-0134,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与住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膀胱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为30例。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高压...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与住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膀胱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为30例。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高压氧治疗+托特罗定治疗),实验组采取内镜手术切除病灶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的治疗方式,随访患者0.5年,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尿路症状评分、尿流动力学、尿常规红细胞计数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前,尿路症状评分、尿流动力学、尿常规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尿路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尿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尿常规红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6.67%(P<0.05)。结论 对于出血性膀胱炎患者来说,内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法,有利于改善出血性膀胱炎临床症状,减轻尿路异常情况,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尿常规红细胞计数,降低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透明质酸钠灌注 出血性膀胱炎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琳依 熊艺颖 +6 位作者 廖明燕 肖青 唐晓琼 罗小华 张红宾 王利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0-256,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可能影响allo-HSCT后LOHC发生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P=0.039)、强化预处理方案中包含氟达拉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P=0.002)、移植后d 30白蛋白≤30 g/L(P=0.007)、CMV-DNA+(P=0.028)、移植前有真菌感染(P=0.026)、Ⅱ-Ⅳ度a GVHD的发生(P=0.006)是发生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已发生LOHC的移植患者中,LOHC发生的时间在移植后32 d内(P=0.008)、移植后d 30的白蛋白≤30 g/L(P=0.032)是发展为重度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LOHC组的OS率显著低于未发生LOHC组(P=0.041)。结论:对于年龄≤45岁、强化预处理或LOHC发生较早的移植患者,需要警惕发生LOHC或发展为重度LOHC,应早期做好防治;定期监测CMV-DNA、白蛋白水平,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及防治a GVHD是预防LOHC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司筱芊 赵秀娟 +1 位作者 朱凤雪 王天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49.7... 目的:探讨创伤出血性休克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314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2名,女性患者162名,年龄中位数为63.00(49.75~82.00)岁。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RDS组(n=89)和非ARDS组(n=225),通过判定差异寻找ARD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是否出现ARDS的回归模型。结果: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发生率为28.3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史、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各独立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分别为4.01(95%CI:1.75~9.20)、5.22(95%CI:1.29~21.08)、1.07(95%CI:1.02~1.57)、2.53(95%CI:1.21~5.28)和1.26(95%CI:1.02~1.57),P值分别为0.001、0.020、0.009、0.014和0.034。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男性0.59(95%CI:0.51~0.68)、冠心病史0.55(95%CI:0.46~0.64)、APACHEⅡ评分0.65(95%CI:0.57~0.73)、受伤原因为车祸伤0.58(95%CI:0.50~0.67)、肌钙蛋白Ⅰ0.73(95%CI:0.66~0.80),总体预测值为0.81(95%CI:0.74~0.88)。结论:ARDS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男性、冠心病史、高APACHEⅡ评分、受伤原因为车祸伤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监测这几项指标有利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创伤出血性休克后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出血性休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出血性疾病所致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临证探析
6
作者 舒静 刘雁峰 +3 位作者 柳静 潘宇琛 张淼 刘慧丽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出血性疾病所致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可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经间期出血等问题,严重影响青春期少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急性大出血时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药协同西药治疗本病具有优势,急性期快速有效止血,可减少西药用量及副作用;... 出血性疾病所致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可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经间期出血等问题,严重影响青春期少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急性大出血时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药协同西药治疗本病具有优势,急性期快速有效止血,可减少西药用量及副作用;长期调控月经阶段,采用健脾益肾填精等方法调整脏腑功能,同时兼顾血液病的治疗和异常子宫出血的防治。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析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临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疾病 异常子宫出血 青春期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7
作者 赵杨 胡岩芳 +1 位作者 赵瑞杰 李喜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构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165例行rt-PA静脉溶栓... 目的:构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165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高龄AIS病人(年龄≥75岁),根据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脑CT复查病人是否发生HT分为非HT组(129例)和HT组(36例)。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构建高龄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H-L拟合度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有效性、区分度。结果:HT组病人糖尿病史比例、心房颤动史比例、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HT组(P<0.05);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均为高龄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977,P=0.436,预测值与实际值大体一致;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63,0.976)],其截断值为0.24,敏感度为86.1%,特异度为86.8%,表明该列线图区分度较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高龄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效性和区分度较好,有助于临床评估高龄AIS病人rt-PA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为进行个体化预防HT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出血性转化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明原因出血和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灏洋 丁秋兰 王学锋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不明原因出血和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BUC/UBD)是在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时,却有明显临床出血表现的疾病。当这类疾病患者面临出血挑战时,临床医生无法采用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因此,本文对目前该领域国际上的研究进行综述。BUC/UBD患... 不明原因出血和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BUC/UBD)是在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时,却有明显临床出血表现的疾病。当这类疾病患者面临出血挑战时,临床医生无法采用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因此,本文对目前该领域国际上的研究进行综述。BUC/UBD患者主要以女性为主,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年龄较大、出血表现较轻。在对BUC/UBD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首先需要运用出血评分工具,其次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史及家族史,以寻找潜在遗传性致病因素。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出血性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运用一、二线止血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检测费用。对BUC/UBD患者而言,由于常规止血检测无法发现他们的致病原因,目前国际上采用基因检测结合研究性实验如凝血酶生成实验等阐明了部分出血性疾病致病的新机制,如凝血酶调节蛋白突变,凝血因子V异构体突变等。在此基础上临床医生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出血给患者带来的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出血 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 出血评分工具
下载PDF
林麝出血性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菌影疫苗的制备
9
作者 韩金洁 冯梦瑶 +2 位作者 房军洋 吕岱玥 王晶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为了科学有效防控林麝出血性肺炎,本试验对发生出血性肺炎的死亡林麝进行病理剖检,采取病变肺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及耐药性检测,并制备菌影疫苗开展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从表现典型出血性肺炎病变的林麝... 为了科学有效防控林麝出血性肺炎,本试验对发生出血性肺炎的死亡林麝进行病理剖检,采取病变肺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及耐药性检测,并制备菌影疫苗开展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从表现典型出血性肺炎病变的林麝肺脏样本中分离鉴定出3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小鼠均有致病性,药敏试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采用0.4 mg/mL氢氧化钠溶液裂解大肠杆菌分离株制备菌影疫苗,以0.5×10^(8)CFU/只剂量2次免疫小鼠后能提供100%的免疫保护。结果表明,从患出血性肺炎的林麝肺脏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制备的菌影疫苗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林麝大肠杆菌性出血性肺炎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出血性肺炎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菌影疫苗
下载PDF
颈动脉出血性易损斑块MRI征象与伴发急性脑梗死相关分析
10
作者 陶莎 张金平 汤永祥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颈动脉出血性易损斑块与伴发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相关分析。方法对23例MR诊断的颈动脉出血性易损斑块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同侧ACI分成两组,ACI组13例,非ACI组10例。对临床危险因素及斑块体积、长度...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颈动脉出血性易损斑块与伴发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相关分析。方法对23例MR诊断的颈动脉出血性易损斑块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同侧ACI分成两组,ACI组13例,非ACI组10例。对临床危险因素及斑块体积、长度、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体积、IPH长度、IPH百分比、IPH的信号强度比(relative signal intensity,rSI)及斑块表面不规则进行统计,做二者相关性分析。结果ACI组中发现14处颈动脉出血性易损斑块,非ACI组中发现10例颈动脉出血性易损斑块。颈动脉易损斑块体积、rSI、IPH长度、斑块表面不规则与伴发ACI有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rSI、IPH长度、斑块表面不规则诊断AC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100%、50%和100%、78.6%和7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814及0.743。结论颈动脉出血性易损斑块中rSI、IPH长度、斑块表面不规则参数对预测AC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出血性易损斑块 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浮针介入出血性中风阳闭证的时机与方法探讨
11
作者 吴晨宇 李景行 +1 位作者 张楚懿 安伟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44-247,共4页
出血性中风阳闭证早期康复介入的时间、方法及安全性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以脑内出血停止时间为依据,康复介入时间采取个体化的原则,选择介入的最佳时机;以辨病与辨经,辨证与辨经为依据,定穴为络。阐述浮针可作为出血性中风阳闭证早期康复... 出血性中风阳闭证早期康复介入的时间、方法及安全性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以脑内出血停止时间为依据,康复介入时间采取个体化的原则,选择介入的最佳时机;以辨病与辨经,辨证与辨经为依据,定穴为络。阐述浮针可作为出血性中风阳闭证早期康复介入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中风 阳闭证 浮针 介入时机 方法
下载PDF
tPA溶栓引起的出血性转化机制及小分子化合物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黄娟 张米玲 +2 位作者 余俊河 宫帅帅 寇俊萍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84-390,401,共8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 activator,tP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批准的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药物,但由于治疗时间窗狭窄以及会导致严重的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 activator,tP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批准的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药物,但由于治疗时间窗狭窄以及会导致严重的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拟从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炎症、氧化应激以及亚硝酸应激等方面对HT发展的机制及近7年来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对HT保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缺血性中风的新药开发和药物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性转化 小分子化合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突发出血性脑卒中1例护理体会
13
作者 季单单 仲骏 《上海护理》 2024年第2期67-69,共3页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术后还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以降低心脏负荷,促进心脏康复[1]。而若患者术后接受ECMO辅助治疗,则需要严格抗凝,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术后还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以降低心脏负荷,促进心脏康复[1]。而若患者术后接受ECMO辅助治疗,则需要严格抗凝,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大大增加[2]。心脏外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出血性脑卒中报道较少,患者一旦发生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将显著升高,约40.4%的患者生存期低于30 d,仅12%~39%的患者在患病6个月后可恢复生活自理的水平[3]。我科于2021年12月收治1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予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神经系统并发症 出血性卒中 重症监护病房 个案护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其与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的关系
14
作者 李欣明 谭衍 +2 位作者 陆弘盈 边远 蔡文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其与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贵港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IS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及其与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贵港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IS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溶栓后7d内随访头颅CT结果,将其分为出血组(HT,30例)和未出血组(NHT,106例)两组,均行头颅CT检查,对病侧灌注CT的参数进行全面分析,探讨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结果:HT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低于NHT组,血管表面通透性(PS)高于NHT组(P<0.05);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S与出血性转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灌注CT微血管通透性与AIS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存在关联,其中PS值对评估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有着显著价值,可将其作为患者静脉溶栓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出血性转化 灌注CT 微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蟾蜍出血性疾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分析
15
作者 田祥 樊炎昌 +1 位作者 姜鹏 吕利群 《科学养鱼》 2024年第3期56-57,共2页
蟾蜍科动物在世界范围内有13属、约300种,我国主要存在12种;蟾蜍属动物有200多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分布的种类主要为大蟾蜍华西亚种、大蟾蜍中华亚种及黑眶蟾蜍。本研究拟以中华大蟾蜍(俗称“蟾蜍”)为研究对象,其在我国的分布比... 蟾蜍科动物在世界范围内有13属、约300种,我国主要存在12种;蟾蜍属动物有200多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分布的种类主要为大蟾蜍华西亚种、大蟾蜍中华亚种及黑眶蟾蜍。本研究拟以中华大蟾蜍(俗称“蟾蜍”)为研究对象,其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在我国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均有栖息地,国外则在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有分布。蟾蜍养殖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类似,诱发病害的原因大多数为高密度养殖模式,这同样也是阻碍蟾蜍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养殖 水产养殖动物 诱发病害 出血性疾病 病原鉴定 蟾蜍 抗生素 栖息地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出血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张向海 赵正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出血诊断中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9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MRI平扫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诊断...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出血诊断中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9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MRI平扫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比较诊断效能及不同时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阳性78例,阴性22例;MRI平扫检出阳性77例,阴性23例;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阳性67例,阴性33例。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灵敏度为97.44%、特异度为95.45%、准确率为97.00%、阳性预测值为98.70%、阴性预测值为91.30%,均高于与MRI平扫的76.92%、68.18%、75.00%、89.55%、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ADC值低于亚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再灌注出血诊断中应用MRI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均有一定价值,其中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可明确出血情况,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出血性脑梗死 再灌注出血 准确性 出血体积
下载PDF
个案管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于修平 王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4-0118,共5页
探索个案管理模式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某三级甲医院的120名出血性脑卒中病人被选定为实验样本,并根据随机数列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包含60名病人。... 探索个案管理模式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某三级甲医院的120名出血性脑卒中病人被选定为实验样本,并根据随机数列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包含60名病人。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对照组接受了治疗,而在干预组则实施了个案化的护理方法。团队将两组病人在接受护理之前和之后的自我照顾能力、神经系统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接受了护理之后,两组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神经系统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都超过了护理前(P<0.05),而且干预组的改善程度明显超过了对照组( 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使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个案管理模式 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的护理研究
18
作者 周梦思 王晓娟 李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17-0120,共4页
探讨50例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 实施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50例,按照手术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即:应用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应用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应用组护理满意度95.65%... 探讨50例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 实施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50例,按照手术先后次序分为两组即:应用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应用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应用组护理满意度95.65%远高于对照组60.87%,(P<0.05);应用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上方法是抢救患者生命有力的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出血性脑梗死护理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原文传递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评估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武雅莉 陆环 +2 位作者 于海波 张琴 鲁德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83-0086,共4页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出血性脑卒中行去骨瓣减压术存活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通过分析术前随访1周及术后1...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出血性脑卒中行去骨瓣减压术存活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通过分析术前随访1周及术后1个月脑灌注的变化,比较颅骨修补对出血性脑卒中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的变化,评价早期颅骨修补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前、术后脑灌注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颅骨修补术后患者脑灌注水平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可以改善出血性脑卒中去骨瓣减压后脑灌注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术 出血性脑卒中 去骨瓣减压
原文传递
比较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与临床评分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中的价值
20
作者 宋心雨 孙正 李跃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本研究试图利用CT图像的纹理特征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生,并与传统的临床预测评分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再灌注治疗。根据随访ADC图... 目的本研究试图利用CT图像的纹理特征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生,并与传统的临床预测评分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再灌注治疗。根据随访ADC图像弥散受限区勾画出梗死区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ing,ROI),并匹配到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和平扫CT(non-contrast CT,NCCT)相应的缺血区域。在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5个HT和5个非HT组成测试组,余下组成训练组。分别在CTA和NCCT训练组中选取最有预测价值的6个纹理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带入不同分类器进行5倍交叉验证训练,最后根据训练后的分类器对测试组进行预测评估。此外,对所有训练组患者进行4项临床评分(HAT、SEDAN、HIAT2、THRIVE-c)。结果训练后的分类器模型在CTA和NCCT中都表现出明显的预测价值。在CTA预测模型中,线性支持向量机(linear SVM)分类器预测效能最好,其在5倍交叉验证中的平均预测准确度为0.816,AUC值为0.890;在测试组中预测准确度为0.800,敏感性为0.600,特异性为1.000。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为NCCT中表现最好的分类器,但NCCT模型HT的预测性能稍逊于CTA模型,其在训练组中预测准确度为0.697,AUC值为0.763。NCCT测试组的预测准确度为0.700,敏感性为0.600,特异性为0.800。相比于纹理分析模型,4种临床评分预测表现较差,AUC值均小于0.700。结论基于CT图像脑缺血区的纹理分析(CTA和NCCT)具有预测AIS患者再灌注治疗后HT的能力,预测效能优于传统的临床评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纹理分析 临床评分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