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华法令病人有出血症状与无出血症状时PT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万腊根 张世锟 吕小林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3期227-227,230,共2页
目的探讨监测心脏换瓣术后口服华法令病人PT的INR值。方法观察分析1092人次来我科作PT检测的心脏换瓣术后病人的PT结果。结果发现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为18人次,占1.6%,其中皮肤有出血点及瘀瘢8例、眼结膜出血4例、牙龈出血4例,血尿2例,其IN... 目的探讨监测心脏换瓣术后口服华法令病人PT的INR值。方法观察分析1092人次来我科作PT检测的心脏换瓣术后病人的PT结果。结果发现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为18人次,占1.6%,其中皮肤有出血点及瘀瘢8例、眼结膜出血4例、牙龈出血4例,血尿2例,其INR值在2.04±0.21,无出血病人INR为1.58±0.32。结论心脏换瓣术的男、女性的PT结果(INR)无显著性差异,INR值控制在1.58±0.32之间时一般不会引起出血,而INR值在2.04±0.21时可能为用药过量。应减少药量.在用PT作用药量监测时应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病人应建立自己的用药及PT值的档案,以便准确用药.至于PT的INR值与个体的体重,个人体质与用药剂量之间的具体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华法令 出血症状 出血症状 PT 分析 心脏换瓣术 抗凝药
下载PDF
以脑出血症状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有假性高钾血症1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新颖 王卫杰 +3 位作者 杨硕 周芳 高英杰 刘建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伴白细胞、血小板增高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体内红细胞增多,血粘滞度增高,加上血小板增多、黏附聚集作用增强,因此容易并发脑血管事件,尤其是脑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伴白细胞、血小板增高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体内红细胞增多,血粘滞度增高,加上血小板增多、黏附聚集作用增强,因此容易并发脑血管事件,尤其是脑血栓,但脑出血并不多见[1]。此外,有文献报道部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2]和假性高血钾症(pseudohyperkalemia)[3~5]。我院于2016年6月收治1例以脑出血症状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及假性高钾血症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脑血管事件 文献复习 高钾血症 出血症状 假性 首发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淡水鱼类出现出血症状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
作者 施海涛 蔚明燕 《水产科技》 2010年第3期41-,43,共2页
近年来,淡水鱼类出现出血症状的现象较多,如果不能正确诊断和区别病因,往往导致疗效不佳,甚至大量死鱼的严重后果。下面对养殖鱼类出血的几种病因及防治方法作-介绍:
关键词 淡水鱼类 出血症状 防治措施 病毒性出血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癌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蒋成佳 詹广场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2779-278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纳入了消化科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Ⅰa组51例,Ⅰb组53例,Ⅱa组52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变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纳入了消化科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参考Forres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Ⅰa组51例,Ⅰb组53例,Ⅱa组52例,Ⅱb组52例,Ⅲ组55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并取胃黏膜进行活检,分别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胃癌前疾病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度。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Hp检出率越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分级越严重的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 胃癌前疾病
下载PDF
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对出血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5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2期171-172,共2页
目的:研究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PPH)产妇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1~2020.4我院收治的90例PPH患者,采纳"护理差异性"随机分观察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5例,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教育前比较两组心理情... 目的:研究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PPH)产妇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1~2020.4我院收治的90例PPH患者,采纳"护理差异性"随机分观察组(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5例,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教育前比较两组心理情绪无差异,P>0.05;教育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值较低;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较少,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控制PPH产妇的出血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 健康教育 出血症状
下载PDF
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出血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陶震 《药品评价》 CAS 2020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出血症状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就诊的105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 目的: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出血症状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就诊的105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两组均行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对照组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3天,予以低剂量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炔雌醇环丙孕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出血症状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药6个月后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控制出血症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炔雌醇环丙孕酮 低剂量米非司酮 性激素水平 出血症状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Ⅻ缺乏与出血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34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缺乏与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对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开展凝血因子检测项目以来的6例凝血因子Ⅻ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凝血因子Ⅻ严重缺乏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缺乏与出血症状的关系。方法对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开展凝血因子检测项目以来的6例凝血因子Ⅻ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凝血因子Ⅻ严重缺乏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为延长,平均时间为(162.12±0.16)s,凝血酶原时间(PT)均正常,平均凝血因子Ⅻ活性为(2.31±0.17)%,手术均无出血症状,也无自发性出血症状。结论凝血因子Ⅻ缺乏患者无自发性出血症状,该因子与损伤表面接触后被激活才发挥作用,故仅有少数创伤或手术才导致轻微出血症状,大部分患者手术时无出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Ⅻ 缺乏 出血症状 相关性
下载PDF
中期妊娠合并无出血症状的“重度血小板减少”引产1例
8
作者 秦坤 马贵群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5期342-342,共1页
病历资料 患者,女,23岁,2010年8月8日因孕5个月余,要求引产终止妊娠来某社区医院妇产科就诊.孕妇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无血块,无痛经,孕2产1,顺产1胎,小孩9个月.末次月经2010年3月5日,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自感胎动半月.孕3月余在外... 病历资料 患者,女,23岁,2010年8月8日因孕5个月余,要求引产终止妊娠来某社区医院妇产科就诊.孕妇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无血块,无痛经,孕2产1,顺产1胎,小孩9个月.末次月经2010年3月5日,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自感胎动半月.孕3月余在外院准备终止妊娠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血小板减少 出血症状 中期妊娠 引产 终止妊娠 病历资料 月经规律 社区医院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的影响
9
作者 邵晓波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10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201 6年1月-201 7年2月8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产妇并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组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产后停止出血时间、产妇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201 6年1月-201 7年2月8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产妇并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组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产后停止出血时间、产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产妇焦虑、抑郁状况;产后出血治疗效果。结果:针对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组产后停止出血时间、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状况相近,P>0.05;干预后针对组焦虑、抑郁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组产后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有缓解作用,可缩短出血时间,加速出院,减轻产妇心理负担,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 影响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模型建立
10
作者 刘月娥 陈俊霖 江学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01—2022-12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01—2022-12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组。收集AIS-LVO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并建立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价值。结果320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发生率为24.06%(77/320)。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心源性栓塞型、基线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基线血糖、基线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基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栓塞型、基线NIHSS评分增加、基线HbA1c升高、基线NLR增加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ASPECTS评分增加、基线血尿酸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模型方程:y=-4.246+0.674×心源性栓塞型+0.095×基线NIHSS评分-0.372×基线ASPECTS评分+0.852×基线HbA1c+0.295×基线NLR-0.008×基线血尿酸,经Hosmer-Lemeshow检验,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06、89.61%、79.01%。结论心源性栓塞型、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S评分、基线HbA1c、基线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风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对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症状性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11
作者 杨嘉欣 何春渝 +2 位作者 刘蕾 陈文博 谢艳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纤维化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相关性
12
作者 陆悌明 任玲 张少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化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03—2023-04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EVT治疗的358例AIS患者,入院24 h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 目的探讨纤维化指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03—2023-04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EVT治疗的358例AIS患者,入院24 h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压、既往史等人口统计资料,闭塞部位、卒中程度、FIB-4指数、EVT相关信息及术后sICH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IB-4指数与EVT后sICH的相关性。结果根据FIB-4临界值1.30与2.67,将患者分为FIB-4<1.30组(n=138)、FIB-41.30~2.67组(n=149)以及FIB-4>2.67组(n=71),3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大血管闭塞、术后sICH、90 d神经功能预后及基线NIHS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与发生sICH患者的高脂血症、FIB-4评分、FIB-4<1.30及FIB-4>2.6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与不良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FIB-4评分、FIB-4<1.30及FIB-4>2.6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IC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的OR=4.552,P=0.046,95%CI:1.030~20.108,FIB-4>2.67的OR=0.078,P=0.001,95%CI:0.017~0.364,即高脂血症与FIB-4>2.67为AIS患者EVT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的OR=1.220,P<0.001,95%CI:1.155~1.288,糖尿病的OR=0.763,P=0.037,95%CI:0.418~1.391,基线NIHSS评分的OR=1.121,P<0.001,95%CI:1.061~1.185,FIB-4>2.67的OR=0.603,P=0.107,95%CI:0.325~1.117,即年龄、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为AIS患者EVT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FIB-4指数与AIS患者EVT术后sICH风险相关,可作为sICH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较高成本效益和预测准确性的参数,但不可作为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高脂血症 FIB-4指数 神经功能预后
下载PDF
血清HIF-1α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及预后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祁江峡 李海燕 +1 位作者 刘洋 陈冬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7期694-699,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229例,均在发病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229例,均在发病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治疗后36 h发生sICH的情况将其分为sICH组(25例)和非sICH组(204例)。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功能预后情况。采用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HIF-1α水平。结果sICH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BG)和HIF-1α水平均高于非sICH组,且合并糖尿病和既往有脑卒中史的人数比例较非sICH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IF-1α水平具有预测AIS患者发生sICH的应用价值[AUC(95%CI)=0.886(0.815~0.957),P<0.001],最佳截断值为1.96 ng/ml,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78.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血清HIF-1α≥1.96 ng/ml是AIS患者发生sICH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IF-1α水平与患者治疗后的mRS评分呈正相关(r_(s)=0.137,P=0.038)。经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症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IF-1α水平是影响AIS患者治疗后mRS评分的独立因素(t=2.069,β=0.324,P=0.026)。结论血清HIF-1α水平升高与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继发sICH风险增加和短期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低氧诱导因子1Α 症状性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病人症状性脑出血预测模型构建分析
14
作者 李亮 张继伟 +3 位作者 孙文浩 王广 田甜 于淼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目的: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症状性脑出血的预测模型,探讨该预测模型在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2020年203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后受试者均接受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并随访3... 目的: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症状性脑出血的预测模型,探讨该预测模型在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2020年203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后受试者均接受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并随访36 h。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收集所有病人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逻辑回归方式构建预测模型,使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特征性工作曲线分析(ROC),检验模型效能。结果:截至末次随访共47例发生失访,最终纳入156例病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共发生17例症状性脑内出血,发生率为10.90%,分为出血组(17例)和未出血组(139例)。2组病人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房颤动、术前NIHSS评分、取栓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房颤动、NIHSS评分、取栓次数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0.915~0.925),截点值为0.40,敏感度为87.90%,特异度为86.10%。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房颤动、NIHSS评分、取栓次数均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的因素,通过建立预测模型能够做到早期预警,指导临床制定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症状性脑出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朱志红 曹莫寒 +4 位作者 王志民 李涛 武国亮 吴现海 杨滕滕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存在内痔出血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80,采用...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存在内痔出血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80,采用射频消融术处理内痔,外痔视情况可予单纯切除治疗)与对照组(n=80,采用Milligan-Morgan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创面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内的肛门情况(肛门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坠胀、肛门失禁)和术后6个月的治愈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创面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两组均无肛门失禁病例;治疗组肛门狭窄、肛门坠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出血症状 射频消融术 MILLIGAN-MORGAN术
下载PDF
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症状性脑内出血预测因素分析
16
作者 朱金洲 皮强峰 +1 位作者 舒志刚 梅炳银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症状性脑内出血(sICH)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静脉溶栓后24 h采用C... 目的探讨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症状性脑内出血(sICH)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静脉溶栓后24 h采用CT观察脑内出血情况,根据有无sICH分为sICH组36例和无sICH组392例。记录两组人口社会学资料、溶栓前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相关资料,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初步筛选重要预测因素,将非零回归系数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36例(8.41%)患者在溶栓后24 h内出现sICH归为sICH组,其余392例(91.59%)未出现sICH归为无sICH组。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C反应蛋白、CT显示大动脉高密度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2.163、3.911、4.092、3.087、3.156、3.937、8.553,均P<0.05);LASSO回归算法共筛选出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C反应蛋白、大动脉高密度征象4个具有非零系数的显著相关指标;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C反应蛋白、大动脉高密度征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sICH的危险因素[OR(95%CI)=1.123(1.029~1.226)、1.391(1.086~1.781)、1.901(1.362~2.652)、3.112(1.364~7.104),均P<0.05];ROC曲线显示,基于LASSO-Logistic构建的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sICH发生的AUC为0.802(95%CI=0.722~0.882),特异度为61.20%,敏感度为88.90%。结论基于LASSO回归筛选出的入院NIHSS评分、入院时血糖水平、C反应蛋白、大动脉高密度征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sICH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症状性脑内出血 溶栓 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
下载PDF
尿酸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症状性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蔡敏一 赵德强 +1 位作者 于宏梅 汪蔚青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4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估血清尿酸(UA)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性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干部科就诊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2例(年龄大于60岁),分析患者血液... 目的:评估血清尿酸(UA)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性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干部科就诊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2例(年龄大于60岁),分析患者血液学资料,测定UA水平。根据住院期间有无症状性出血转化(sHT)发生分为非sHT组283例、sHT组19例,又根据UA最佳截断值分为高UA组(UA≥315.65μmol/L)和低UA组(UA<315.65μ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HT的影响因素。结果:sHT组UA水平高于非sHT组[(392.61±85.71)μmol/L vs(342.51±96.36)μmol/L,P=0.018]。高UA组sHT发生率明显高于低UA组[9.5%(16例)vs 2.3%(3例),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NIHSS评分、UA仍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HT独立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A预测sHT曲线下面积为0.661(95%CI 0.551-0.71,P=0.019)。结论:UA是一个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可以考虑用于预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HT发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症状出血转化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
18
作者 韩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86-0089,共4页
脑梗死患者经机械取栓方式治疗后,分析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时间节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病例选择的时间范围,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脑梗死机械取栓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观察组... 脑梗死患者经机械取栓方式治疗后,分析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时间节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病例选择的时间范围,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脑梗死机械取栓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观察组)以及30例脑梗死机械取栓后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对其基本资料与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人员之间的差异。结果 获取两组人员的临床基本资料后,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闭塞部位、取栓次数、术前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除心房颤动史、取栓次数、术前NIHSS评分以及术前FBG水平四项指标外,其余指标对比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上述四项指标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是否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有着密切关系。结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接受机械取栓方式进行干预后,可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分析出血相关因素发现与取栓次数、术前血清水平、术前 FBG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响
19
作者 张晓鸽 吴敏 +1 位作者 高旸 左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相关。方法连续收集437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中性粒细胞/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否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相关。方法连续收集437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史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血管内治疗后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曲线面积(AUC)为0.589(95%CI 0.509~0.688,P=0.029),最佳截止值为5.89,敏感度为65.00%,特异度为51.6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导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症状性颅内出血 前循环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孙威 马舒贝 +6 位作者 陈忠军 张静波 杨颖 李雪媛 王洪志 滕秀涵 常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17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采用静脉rt-PA以0.9 mg/k...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程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17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者采用静脉rt-PA以0.9 mg/kg足量溶栓治疗,其余则给予普通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根据Wahlund改良LA分级量表(ARWMC)评分对LA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轻度(1~5分),中度(6~10分),重度(〉10分)。溶栓后24~36 h复查头CT,判定是否出现sICH转化。比较不同程度LA患者中溶栓组和安慰剂组sICH转化率。结果本研究组中,溶栓治疗者49例,安慰剂使用者68例;LA轻度45例,LA中度25例,LA重度47例。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8.5%)发生s ICH转化,其中溶栓治疗者7例,安慰剂使用者3例;LA轻度2例,LA中度2例,LA重度6例。在LA轻度及中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ICH转化率略高于较安慰剂组(P=0.052,P=0.650)。而在LA重度患者中,溶栓组患者s ICH转化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4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溶栓组患者ARWMC评分与其静脉溶栓治疗后sICH转化率呈正相关(r=0.476,P=0.0005)。结论重度LA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sICH转化的风险。了解患者的LA程度有助于对临床溶栓决策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症状性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