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及其与出血评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秀娟 孙明玲 +2 位作者 马金忠 宋梦婷 郭新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GPⅡb/Ⅲa及GPΙb/Ⅸ抗体的表达、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评分的关系,以及不同抗体类型出血评分的差异,为原发与继发ITP患者的诊治和出血严重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ITP患者(42例)及继发ITP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ITP出血评分量表行出血评分。应用改良MAIPA法检测患者抗GPⅡb/Ⅲa和抗GPΙb/Ⅸ抗体。结果原发与继发组患者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组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组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两者抗体阳性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整体出血程度较原发组重(P<0.05)。抗体阳性表达与出血程度的关系:(1)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2)抗GPΙb/Ⅸ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双抗体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P<0.05)。结论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阳性表达对原发与继发ITP无鉴别意义,但原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Ⅱb/Ⅲa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抗体表达以抗GPΙb/Ⅸ抗体为主。继发ITP患者临床出血程度较原发ITP患者重。抗GPⅡb/Ⅲa抗体、抗GPΙb/Ⅸ抗体及抗体双阳性患者出血程度较抗体阴性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出血评分
下载PDF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出血评分联合应用对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效能
2
作者 王昱冕 邹继宏 +5 位作者 陈涵 张黎 柳民 崔芸 王红 宋莹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2-2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出血评分联合应用对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效能。方法225例CAD患者按照PCI治疗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31例)和未出血组(194例),比较两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及... 目的分析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出血评分联合应用对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效能。方法225例CAD患者按照PCI治疗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31例)和未出血组(194例),比较两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及出血评分(HAS-BLED出血评分和CRUSADE出血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AD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和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DF-15、HAS-BLED出血评分、CRUSADE出血评分单独及联合对CAD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女性比例、血清GDF-15水平、HASB-LED出血评分、CRUSADE出血评分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DF-15水平[OR(95%CI)=13.408(3.130~57.442),P=0.000]、HAS-BLED出血评分[OR(95%CI)=2.394(1.313~4.364),P=0.004]、CRUSADE出血评分[OR(95%CI)=1.065(1.010~1.123),P=0.019]与出血事件有关。当血清GDF-15临界值为2467.61 pg/mL时,其对CAD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灵敏度为51.6%,特异度为86.1%,ROC下面积为0.720,95%CI为0.623~0.817,P<0.05;当HAS-BLED出血评分的临界值为2分时,其对CAD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68.8%,ROC下面积为0.730,95%CI为0.635~0.825,P<0.05;当CRUSADE出血评分的临界值为30分时,其对出血事件的预测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55.2%,ROC下面积为0.689,95%CI为0.596~0.781,P<0.05;血清GDF-15联合HAS-BLED出血评分对CAD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78.9%,ROC下面积为0.794,95%CI为0.711~0.876;血清GDF-15联合CRUSADE出血评分对CAD患者PCI治疗后出血的预测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61.3%,ROC下面积为0.788,95%CI为0.711~0.865;GDF-15与GDF-15联合HAS-BLED出血评分比较,P<0.05。结论血清GDF-15、HAS-BLED出血评分、CRUSADE出血评分均是CAD患者PCI术后出血风险有效预测指标,两指标联合应用预测效能高于单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HAS-BLED出血评分 CRUSADE出血评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出血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评分联合凝血参数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有评估价值
3
作者 朱家双 杨玉升 +1 位作者 黄建华 蒋文韬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1期46-48,80,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评分联合凝血参数对SIC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SICH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入院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31例)及生存组(75例)。比较2组入院时Hemphill脑出血评分、凝血参数[D-二聚体(D...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评分联合凝血参数对SIC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SICH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入院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31例)及生存组(75例)。比较2组入院时Hemphill脑出血评分、凝血参数[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ICH评分与凝血参数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CH评分、凝血参数对SICH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血肿体积、破入脑室发生率、入院血糖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死亡组入院时血压高于生存组,入院72 h血肿体积大于生存组(P均<0.05);死亡组SICH评分、D-D、FIB高于生存组,AT低于生存组(P均<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ICH患者SICH评分与血D-D、FIB呈显著正相关(r=0.366、0.364,P<0.05),与AT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5)。ROC曲线显示SICH评分、D-D、FIB、AT对SICH患者近期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841、0.886、0.746、0.867,P均<0.05),其截断值分别为2.50分、0.91 mg/L、253.99 mg/L、4.60 g/L,且4项指标联合检测AUC值为0.991,预测价值最高。结论:SICH评分联合D-D、FIB、AT能预测SICH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出血评分 凝血 死亡 预后
下载PDF
PARIS出血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支架术后患者院内出血的预测价值--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雪燕 杨进刚 +14 位作者 范肖雪 张峻 吴元 王杨 许海燕 高晓津 窦克非 唐熠达 乔树宾 苏淑红 杨红梅 张旭霞 袁晋青 李卫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评估支架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停药模式(PARIS)出血评分对我国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并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 目的:评估支架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停药模式(PARIS)出血评分对我国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并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107家医院连续入选了27 594例AMI患者,其中14 625例在住院期间成功置入DES并接受DAPT,分别采用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3型和5型及BARC 2型、3型和5型做为出血的终点事件,评价我国置入DES术后接受DAPT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和PARIS出血评分对这两种出血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患者的PARIS评分明显高于无出血患者(P<0.001)。按照PARIS评分的危险分层,以BARC 3型和5型为出血终点时,共有77例(0.53%)患者出现出血事件,高危、中危、低危患者之间的PA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中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38倍(P=0.006);出血高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4.78倍(P<0.001)。以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终点,共有223例(1.52%)出现出血事件。出血中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1.64倍(P=0.002);出血高危患者出血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23倍(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ARIS出血评分对以BARC 3型和5型或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事件终点均有预测价值。对以BARC 3型和5型为终点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672]高于以BARC 2型、3型和5型为出血事件终点的预测价值(AUC:0.596;z=2.079,P=0.038),即PARIS出血评分对严重出血的预测价值更优。结论:PARIS出血评分对置入DES并接受DAPT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具有预测价值,并可用于危险分层。PARIS出血评分对严重出血作为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IS出血评分 心肌梗死 药物支架
下载PDF
两种出血评分系统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熊涛 梁艳 +2 位作者 刘敏 余卓君 张利铭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比较2016版出血评分系统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2013)对IT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2016版出血评分系统及TP-BAT进行出血评分,... 目的比较2016版出血评分系统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2013)对IT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2016版出血评分系统及TP-BAT进行出血评分,比较两种方法的评价时间、评价一致性,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2016版出血评分系统评分所需时间为2~6 min,平均(3.75±0.88)min,ITP-BAT所需时间为4~13 min,平均(7.18±1.54)min,2016版评分系统所需时间明显低于ITP-B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版出血评分系统的评分一致性为95.71%,明显高于ITP-BAT的8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版出血评分系统与ITP-BA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0.875),与血小板计数具有相似的关联度。结论与ITP-BAT比较,2016版ITP出血评分系统具有评分时间短,评分一致性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评分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应用Hemphill脑出血评分结合C反应蛋白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病死率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佳 马文娟 赵世刚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5期538-540,共3页
非创伤性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是严重的临床疾病,尽管临床预警指标不断发展,但仍缺乏对slCH的有效评估指标口],有报道指出炎症反应伴随着sICH,同时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损伤的过程,C反应蛋白(C... 非创伤性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是严重的临床疾病,尽管临床预警指标不断发展,但仍缺乏对slCH的有效评估指标口],有报道指出炎症反应伴随着sICH,同时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损伤的过程,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增高与sICH的死亡风险及伤残的增高有关,但是CRP对sICH的预警作用仍不清楚,Hemphill等提出的脑出血评分是很有效的评估模式,我们对180例sICH患者进行了Hemphill评分,同时监测CRP,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C反应蛋白质 Hempill脑出血评分
下载PDF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多中心卒中调查预测模型与栓后出血评分模型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肖悠美 孙晓静 王爱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5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多中心卒中调查预测模型(MSS)与栓后出血评分(HA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166例AIS患者,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有无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性转化...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多中心卒中调查预测模型(MSS)与栓后出血评分(HA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166例AIS患者,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有无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性转化组32例与非出血性转化组134例。比较两组溶栓前后HGF水平及溶栓前MSS、HAT评分,分析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HGF、MSS、HAT联合预测AIS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临床价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HGF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前后出血性转化组HGF水平、MSS及HAT评分均高于非出血性转化组(P<0.05)。年龄、后循环梗死、溶栓后HGF水平、MSS评分、HAT评分为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HGF、MSS、HAT预测AIS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9.45%、91.56%、0.993,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临床可通过加强HGF、MSS、HAT检测,可快速、准确评估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风险,联合三者检测在预测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多中心卒中调查预测模型 栓后出血评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出血评分系统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冯侠侠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CRUSADE和Integer出血评分系统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应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防治缺血和出血时所起的作用。临床药师可利用这两个评分系统准确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出血风险,为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服务。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RUSADE出血评分系统 Integer出血评分系统 药学服务
下载PDF
动态产后出血评分法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杨学芬 胡小琴 陈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996-997,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产后出血评分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采用动态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400 例孕产妇为观察组,采用评分表对孕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对高危孕产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同期采用... 目的探讨动态产后出血评分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采用动态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400 例孕产妇为观察组,采用评分表对孕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对高危孕产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同期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评估的 400 例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严重产后出血率;并分析评分表的预测准确率.结果:观察组中出血人数1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对照组出血人数25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严重出血2例,发生率为0.5%,对照组7例,发生率1.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观察组中预测发生产后出血16例,实际发生产后出血13例,预测准确率81%.结论:应用动态产后出血评分法能够有效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使产后出血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产后出血评分 应用
下载PDF
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勇 王飞 +6 位作者 徐婷婷 王莉 沈丽娟 吴晓 刘跃 史萍 胡善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脑出血患者209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73... 目的探讨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脑出血患者209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73例)和非SAP组(136例)。以脑出血评分为评估依据,分析SA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以脑出血评分预判SAP的发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值。结果 (1)脑出血患者SAP的发生率为34.9%(73/209),病死率为21.1%(44/209)。(2)SAP组和非SAP组的年龄分别为(73±12)和(63±14)岁,血肿体积为23.4(9.6,51.1)和6.2(3.1,16.0)ml,脑出血评分为2(1,3)和1(0,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AP组比非SAP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降低[8(4,11)分和15(13,15)分,P<0.01]。以脑出血评分预判SAP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0.709~0.842,P<0.01)。当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53时,对应的脑出血评分最佳截值为2分,其敏感度为74%,特异度为71%,阳性预测值为0.58,阴性预测值为0.84。结论脑出血患者SAP的发生率较高,脑出血评分有一定预测SAP发生的临床价值,临床需重视脑出血评分≥2分的脑出血患者发生SAP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卒中相关性肺炎 出血评分 预测价值
下载PDF
2016版ITP出血评分与WHO评分系统的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建雄 姚铠涛 +1 位作者 蔡泽曼 刘峰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S01期317-31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对9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进行2016版ITP出血评分系统(以下简称:新版出血评分系统)与WHO评分系统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近3年(2015—2017年)血液内科收治并规律随访的98例ITP患者,观察新版出血评分系统在不同... 目的回顾性对9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进行2016版ITP出血评分系统(以下简称:新版出血评分系统)与WHO评分系统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近3年(2015—2017年)血液内科收治并规律随访的98例ITP患者,观察新版出血评分系统在不同性别、疾病分期患者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进行2012版WHO出血评分与新版ITP出血评分系统评分,对比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评分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新版出血评分系统在性别(F=0.765,P=0.384)、疾病分期(F=0.765,P=0.3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713,P<0.01);病情越重,出血评分越高,血小板计数并不绝对性越低;治疗前后新版出血评分(t=15.044,P<0.001)、血小板计数(t=-15.12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版出血评分与WHO出血评分系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81,P<0.01);新版出血评分与WHO出血评分系统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变化具有相似的动态演变,且新版评分系统变化的曲度大。结论新版ITP出血评分系统对于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反应度,与WHO评分表相比,内容全面,且变化曲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评分系统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和溶栓后出血评分以及相关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琪 樊凌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1-354,408,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和溶栓后出血评分(HAT评分)对阿替普酶溶栓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天津市静海区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ACI患者121例,均采用阿... 目的 探讨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和溶栓后出血评分(HAT评分)对阿替普酶溶栓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天津市静海区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ACI患者121例,均采用阿替普酶0.6 mg/kg溶栓治疗,最大剂量90 mg,总量的1/10在1 min内静脉推注,余量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静滴)1 h.溶栓开始前进行ASPECTS评分及HAT评分,比较不同ASPECTS评分和HAT评分患者HT发生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AT评分及ASPECT评分诊断发生HT的临床价值.结果 ACI患者ASPECTS评分越高,HT发生率越低,ASPECTS评分0~4、5~7、8~10分患者的HT发生率分别为57.1%(4/7)、26.7%(8/30)、14.3%(12/84);同样ACI患者HAT评分越高,HT发生率越高,HAT评分0、1、2、≥3分患者的HT发生率分别为7.1%(4/56)、21.0%(8/38)、33.3%(7/21)、83.3%(5/6).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头颅CT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象、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HAT评分、ASPECTS评分是影响HT发生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0.972、0.279、0.992、0.311、2.628、2.625,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935~1.012、0.093~0.836、0.983~1.000、0.105~0.916、1.362~5.071、1.522~4.525,P值别为0.034、0.023、0.042、0.034、0.003、0.0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入院时头颅CT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象、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HAT评分、ASPECTS评分均是影响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66、1.012、1.574、1.030、2.155、2.431,95%CI分别为1.233~2.103、1.009~1.204、1.186~2.091、1.009~1.053、1.237~4.907、1.213~5.815,P值别为0.023、0.004、0.002、0.005、0.007、0.047);HAT评分及ASPECTS评分均可预测静脉溶栓治疗后HT发生的风险(均P〈0.05),且ASPECTS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均高于HAT评分:(94.4%比94.0%、61.4%比41.0%、0.77比0.70、0.710~0.830比0.650~0.800).结论 ASPECTS评分越高,HT发生率越低,HAT评分越高,HT发生率越高;HAT评分和ASPECTS评分均可预测静脉溶栓治疗后HT发生的风险,而ASPECTS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溶栓后出血评分 出血转化
下载PDF
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宇新 王琼 王碧侠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渭南市澄城县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29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P将患者分为SAP组(68例)和非SAP组(227... 目的探讨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渭南市澄城县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29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P将患者分为SAP组(68例)和非SAP组(22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感染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差异,以脑出血评分和预后评分量表(A2DS2)为评估依据,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值,对比两种预测方法对SAP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SAP发生率为23.05%(68/295),院内死亡率为18.98%(56/295);SAP组与非SAP组患者的WBC [(10.80±4.02)×10^9/L vs(6.23±2.11)×10^9/L]、CRP [(5.23±1.26) mg/L vs (2.02±0.30) mg/L]、PCT [(8.25±2.26)μg/L vs (2.03±0.29)μg/L]、脑出血评分[(3.36±0.85)分vs (1.53±0.26)分]、A2DS2评分[(6.23±2.10)分vs (2.62±0.54)分]比较,SAP组均明显高于非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评分与A2DS2评分、WBC、CRP、PCT均呈正相关(r=0.701、0.531、0.468、0.519,P均<0.05);ROC分析脑出血评分、A2DS2评分预测脑出血患者发生SAP的AUC分别为0.878 (95%CI:0.810~0.947,P<0.05)、0.895 (95%CI:0.831~0.959,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2%、83.61%;85.02%、87.91%。结论脑出血评分预测SAP价值与A2DS2量表相当,当脑出血评分≥2分时SAP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临床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出血评分 脑卒中 出血 卒中相关性肺炎 肺炎
下载PDF
初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改良出血评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红霞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4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改良出血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初产妇及分娩时未出现产后出血的64例初产妇分为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两组产妇产前均接受常规及改良出血评分预测。比较两组初产妇...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改良出血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初产妇及分娩时未出现产后出血的64例初产妇分为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两组产妇产前均接受常规及改良出血评分预测。比较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胎儿体重、新生儿性别、流产次数、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贫血、第三产程时间、胎盘粘连或植入各项数据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另外观察两种评分方式的评估准确率。结果产后出血组年龄≥35岁、胎儿体重≥4 000 g、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贫血、第三产程≥10 min、胎盘粘连或植入者显著多于无产后出血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胎儿体重≥4 000 g、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贫血、第三产程≥10 min、胎盘粘连或植入均为影响初产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改良后产后出血预测表评估准确率为46.88%,显著高于常规产后出血预测表的32.03%(P<0.05)。结论改良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而初产妇产后出血与年龄、胎儿体重、流产次数、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凝血功能异常、第三产程时间、胎盘粘连或植入具有较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产后出血 出血预测评分
下载PDF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与凝血指标的关联及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分析
15
作者 周琳娜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与产妇凝血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出血预测评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阴道分娩产妇,根据产后出血情况,将合并产后出血...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与产妇凝血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出血预测评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阴道分娩产妇,根据产后出血情况,将合并产后出血的36例患者列为病例组,其余10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凝血指标,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结果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依据实际出血情况,验证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各凝血指标对产后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为(7.33±2.46)分,D-二聚体(D-D)为(2.62±0.41)mg/L,均高于对照组[(6.14±2.06)分、(2.17±0.45)mg/L],纤维蛋白原(FIB)为(4.42±1.25)g/L,低于对照组(5.23±1.16)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7.44±10.25)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45±4.12)s,凝血酶时间(TT)为(16.77±4.25)s,均高于对照组[(30.11±10.12)s、(12.49±4.11)s、(13.34±4.18)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与经阴道分娩产妇的D-D、APTT、PT、TT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后得知,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凝血指标对产后出血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AUC值大于各凝血指标。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与产妇凝血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将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与凝血指标检测相结合能实现对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 凝血指标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基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个性化用药方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陈艳 党媛 李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个性化用药方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 目的探讨基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个性化用药方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基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个性化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24 h,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低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活性氧(R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个性化用药方案有助于提高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效果,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宫底高度恢复,有效改善凝血纤溶功能,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 个性化用药方案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凝血纤溶功能
下载PDF
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出血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怀安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06-509,共4页
目的 探讨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出血评分(Glasgow-Blatchford,GBS)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 目的 探讨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出血评分(Glasgow-Blatchford,GBS)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EGV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5)与死亡组(n=7)。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GBS评分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GB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GBS评分高于存活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BS评分在肝硬化EGVB患者预后预测价值中灵敏度为84.23%,特异度为7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有饮酒史、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血红蛋白下降和GBS评分升高均为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BS评分在肝硬化EGVB患者治疗预后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预后越差患者GBS评分越高,且GBS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布拉奇福德出血评分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预后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出血和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吴灏洋 丁秋兰 王学锋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不明原因出血和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BUC/UBD)是在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时,却有明显临床出血表现的疾病。当这类疾病患者面临出血挑战时,临床医生无法采用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因此,本文对目前该领域国际上的研究进行综述。BUC/UBD患... 不明原因出血和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BUC/UBD)是在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时,却有明显临床出血表现的疾病。当这类疾病患者面临出血挑战时,临床医生无法采用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因此,本文对目前该领域国际上的研究进行综述。BUC/UBD患者主要以女性为主,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年龄较大、出血表现较轻。在对BUC/UBD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首先需要运用出血评分工具,其次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史及家族史,以寻找潜在遗传性致病因素。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出血性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运用一、二线止血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检测费用。对BUC/UBD患者而言,由于常规止血检测无法发现他们的致病原因,目前国际上采用基因检测结合研究性实验如凝血酶生成实验等阐明了部分出血性疾病致病的新机制,如凝血酶调节蛋白突变,凝血因子V异构体突变等。在此基础上临床医生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出血给患者带来的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出血 无法分类的出血性疾病 出血评分工具
下载PDF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C 反应蛋白及和肽素联合MICH评分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磊磊 孙正杰 +4 位作者 郭艳霞 丁礼 陈都 陆士奇 肖接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2-506,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三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改良脑出血评分(即MICH评分)在自发性脑出血( sICH)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12-10~2014-12收治的119例sICH患者病历资料。取入选的 sICH患者发病24 h 内静脉血标本,测血清神经胶质... 目的:探讨三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改良脑出血评分(即MICH评分)在自发性脑出血( sICH)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12-10~2014-12收治的119例sICH患者病历资料。取入选的 sICH患者发病24 h 内静脉血标本,测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C反应蛋白( CRP)及和肽素水平。计算sICH患者入科时的MICH评分,随访患者30 d病死率。对存活患者继续随访至3个月,进行预后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分析血清GFAP、CRP及和肽素水平与sICH患者MICH评分及30 d病死率、预后的关系。结果①MICH评分0、1、2、3、4、5分的 sICH 患者30 d 病死率分别为0、9.09%、14.29%、41.18%、53.85%、81.82%。②sICH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的患者血清GFAP、CRP、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P〈0.05)。③血清GFAP、CRP、和肽素及MICH评分对预测sICH患者的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719、0.868及0.808(P〈0.05);血清GFAP、CRP、和肽素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P〈0.05),而三种生物标志物联合MICH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P〈0.05),明显高于单用生物标志物组及单用MICH评分组。结论 MICH评分越高,sICH患者30 d病死率越高。 sICH患者血清GFAP、CRP及和肽素水平在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显著升高,联合MICH评分可提高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sICH) 生物标志物 改良脑出血评分(MICH评分) 病死率 预后
下载PDF
两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评分系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珊 刘强 侯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前瞻性评价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推荐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出血评分量表(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6版ITP出血评分... 目的前瞻性评价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推荐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出血评分量表(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和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对88例ITP患者进行出血评分,分析血小板计数、性别、疾病分期与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评分的关系和两种出血评分系统的一致性。在47例新诊断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进行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评分及血小板计数检查,评估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的反应度。结果出血评分和患者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15,P〈0.001),不同性别、疾病分期患者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255,P=0.382;F=5.251,P=0.753)。ITP出血评分量表与ITP-BAT具有很好的一致性。47例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612,P〈0.001),治疗后未达到完全反应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69,P〈0.001)。两名医师背靠背评分完全相同的比例为94.4%(k=0.918)。应用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耗时短于ITP-BAT评分系统[3(2-6)min对7(4-13)min,z=-8.213,P〈0.001]。结论2016版ITP出血评分量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反应度及评价一致性,与ITP-BAT评分系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采集信息耗时短,可作为病情判断、风险评估及疗效评价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出血评分 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