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裂分叶状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丹 路飞 +1 位作者 路华 黄冠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破裂的不同分叶类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破裂分叶状动脉瘤患者81例,均经过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以数字减影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破裂的不同分叶类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破裂分叶状动脉瘤患者81例,均经过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为分叶状且为出血责任动脉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介入栓塞手术。结果 81例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栓塞程度RaymondⅠ级77例,Ⅱ级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经微导管快速到位填塞,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中、术后出现程度不同脑梗死事件6例。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0分66例,1分6例,2分2例,3分1例,4分6例。复查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后半年复发5例,术后1~2年复发3例。结论应根据破裂分叶状动脉瘤不同的瘤体结构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特性的弹簧圈,搭配单微导管、双微导管及支架的使用,在降低再出血风险的大前提下,减少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破裂动脉瘤 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双微导管与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2
作者 崔斯童 马骏 +2 位作者 刘亮 夏加庚 刘振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微导管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5例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患者,其中双微导管治疗34例,支架辅助61例,根据... 目的对比分析双微导管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5例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患者,其中双微导管治疗34例,支架辅助61例,根据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综合评估两方法的疗效。结果双微导管组和支架辅助组截至术后1年各复发6例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aymond分级Ⅰ~Ⅱ级各28和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事件各1例和3例,mRS评分≤2分各32例和57例,GOS评分5分各33例和5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各1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双微导管和支架辅助技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支架辅助疗法栓塞致密度更高,双微导管技术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技术 未破裂颅内宽颈分叶状动脉瘤 疗效
原文传递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峰 孟杰 朱青峰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对83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其栓塞策略(根据载瘤动脉的走形、动脉瘤分叶、大小及朝向... 目的:探讨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对83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其栓塞策略(根据载瘤动脉的走形、动脉瘤分叶、大小及朝向对微导管头端进行精准塑形)、材料选择、手术要点及栓塞效果进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3例分叶状动脉瘤中宽颈67例,支架辅助栓塞26例(38.81%,26/67),83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均获成功,其中2例宽颈多分叶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时微导管脱出,给于补救性微导管穿支架网眼再次进入瘤囊技术完成栓塞。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的技术成功率为97.6%,完全栓塞75例(90.36%),次全栓塞8例(9.64%),术中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状。结论:只要能根据载瘤动脉的走形、动脉瘤分叶的大小及朝向对微导管头端进行精准塑形,单根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且能够明显降低急性期支架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状动脉瘤 栓塞 单根微导管区成蓝栓塞技术 弹簧圈 支架
下载PDF
以坐骨神经痛为先兆渗漏症状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
4
作者 邱伟 谭莎 +3 位作者 戴永强 李征然 陆正齐 胡学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50-51,共2页
患者女性,49岁。2014年4月16日活动中出现头部不适,表现为顶枕部轻度紧张感,不伴有恶心、呕吐等,后不适感逐渐放射至后背部及双侧腰腿部,伴乏力不适,持续30s症状缓解。主要表现为双侧腰腿牵拉样疼痛,呈持续性,翻身和咳嗽用力时明显加重... 患者女性,49岁。2014年4月16日活动中出现头部不适,表现为顶枕部轻度紧张感,不伴有恶心、呕吐等,后不适感逐渐放射至后背部及双侧腰腿部,伴乏力不适,持续30s症状缓解。主要表现为双侧腰腿牵拉样疼痛,呈持续性,翻身和咳嗽用力时明显加重。17日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未见异常;颈椎磁共振未见异常;腰椎磁共振示L3/4、4/5、L5/S1椎间盘膨出(图A);头颅MRI示"双侧部顶叶白质变性灶"(图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椎间盘膨出 紧张感 顶枕部 分叶状动脉瘤 动脉瘤栓塞 反转恢复序列 主要检查手段 侧脑室引流术 梯度回波
下载PDF
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体会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周志国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探讨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89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 目的探讨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89例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状;栓塞后血管造影,其中完全栓塞76例(85.39%),大部分栓塞13例(14.61%1;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为恢复良好69例(77.53%),轻度残疾12例(13.48%),重度残疾7例(7.97%),死亡1例(1.12%)。结论对分叶状颅内破裂动脉瘤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分叶状动脉瘤 栓塞 弹簧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