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分娩镇痛时机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效果
1
作者 林娜 樊周能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产妇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HDP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在活跃期(宫口直径>5 cm)开始实施分娩镇痛,B组在潜伏期(宫口直径≤5 cm)开始实施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产妇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HDP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在活跃期(宫口直径>5 cm)开始实施分娩镇痛,B组在潜伏期(宫口直径≤5 cm)开始实施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和收缩压、麻醉用药情况、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第1、2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1(宫口扩张5 cm)、T2(宫口扩张7~8 cm)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收缩压低于A组(P<0.05),两组产妇在T3(宫口扩张10 cm)的VAS评分、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罗哌卡因用量、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转剖宫率为22.50%(9/40),高于B组的15.00%(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在娩出后l、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可减轻HDP产妇在第1产程的疼痛,稳定血压,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娩出情况均无不利影响,且不会增加麻醉药物用量和新生儿体内的麻醉药物浓度,与活跃期镇痛同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时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活跃期 潜伏期 罗哌卡因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
2
作者 万云洁 邓嘉晨 刘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子宫口直径是否≥3 cm可分为Ⅰ组(154...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子宫口直径是否≥3 cm可分为Ⅰ组(154例)及Ⅱ组(128例),Ⅰ组在分娩潜伏期(子宫口直径<3 cm)时实施镇痛,Ⅱ组在分娩活跃期(子宫口直径≥3 cm且<5 cm)时实施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分娩潜伏期VAS评分比较,Ⅰ组评分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前、分娩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分娩潜伏期实施镇痛不会对产程造成不良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娩潜伏期的疼痛程度,未增加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分娩镇痛时机 产程 分娩方式 新生儿
下载PDF
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分娩指标和新生儿影响
3
作者 赵迎春 陈冉 +1 位作者 张琼 王根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894-28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产程、产后出血、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4月30日于本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依据分娩镇痛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在产妇宫口扩张≥3cm(≥3cm组)、<3cm(<...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产程、产后出血、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4月30日于本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依据分娩镇痛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在产妇宫口扩张≥3cm(≥3cm组)、<3cm(<3cm组)时实施镇痛,对比两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干预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分娩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3cm组第一产程(9.02±1.45 h)、总产程时间(10.24±1.59 h)及产后2h出血量(243.70±23.22 ml)均低于≥3cm组(10.43±1.28 h、11.43±1.46 h、266.30±25.44 ml)(均P<0.001),两组会阴侧切率(64.0%、64.0%)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且<3cm组(1.01±0.14分)低于≥3cm组(1.78±0.09分),<3cm组分娩并发症(4.0%)低于≥3cm组(16.0%),分娩镇痛满意度(94.0%)高于≥3cm组(80.0%)(均P<0.05)。结论:在产妇宫口扩张<3cm时实施分娩镇痛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并降低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减轻产妇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镇痛时机 产程 产后出血 会阴侧切率 新生儿
下载PDF
分娩镇痛时机干预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王会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106-0109,共4页
探讨潜伏期、活跃期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展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活跃期镇痛组)50例与观察组(潜伏期镇痛组)52例。观察组在潜伏期分娩镇痛,对照组在活跃期分娩镇痛,记录两组产程时间、... 探讨潜伏期、活跃期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展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活跃期镇痛组)50例与观察组(潜伏期镇痛组)52例。观察组在潜伏期分娩镇痛,对照组在活跃期分娩镇痛,记录两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镇痛效果。结果 第1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尿潴留、会阴侧切、剖宫产、产后2h出血指标,第1、2产程疼痛评分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通过初产妇分娩镇痛时机选择宫口开至2cm时实现全程镇痛,早期缓解产妇疼痛程度,增加分娩舒适度,降低剖宫产率、侧切率,有利于产妇恢复,提高新生儿结局,缩短总产程时间,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时机 初产妇 产程 分娩结局 新生儿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