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0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治疗骨关节炎机制:基于UH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陈跃平 陈锋 +2 位作者 彭清林 陈荟伊 董盼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1-1760,共10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三七能够修复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对于治疗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于三七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三七能够修复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对于治疗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于三七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 exactive-mass spectrometry,UHPLC-QE-MS)技术鉴定三七的主要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三七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HPLC-QE-MS技术鉴定三七的主要成分后,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通过TCMSP和Uniprot数据库查找活性成分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筛选骨关节炎靶点。在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导入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点,通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再对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选取结合能最低的结果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结论:①在三七溶液中共鉴定出57种活性成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50个,关键活性成分5个(槲皮素、熊脱氧胆酸、山奈酚、柚皮素和红藻氨酸),关键靶点5个(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白蛋白和趋化因子配体2);②基因本体功能富集642个条目,其中620个条目代表生物过程,21个条目代表分子功能,1个条目代表细胞成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63条通路,主要涉及雌激素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和高糖基化终末产物-高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③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结合活性良好,分子动力学模拟提示槲皮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间的相互作用稳定;④对三七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研究,初步阐明了其药效物质基础,预测三七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和多通路发挥抗炎、软骨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来治疗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骨关节炎 分子动力学模拟 质谱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热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
作者 李亚莎 田泽 +3 位作者 王璐敏 庞梦昊 曾跃凯 赵光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为分析表面接枝有硅烷偶联剂KH550的石墨烯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纯PDMS、未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以及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接枝密度分别为6%和12%)改性PDMS进行建模,从微观角度对比... 为分析表面接枝有硅烷偶联剂KH550的石墨烯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纯PDMS、未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以及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接枝密度分别为6%和12%)改性PDMS进行建模,从微观角度对比分析改性后PDMS热力学性能的提升。模拟结果表明,在PDMS中掺杂石墨烯或在石墨烯表面接枝KH550后再与PDMS混合,均能改善PDMS热导率、玻璃化转变温度、自由体积、均方位移及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和结合能等热力学性能。在含水模型中,接枝密度为6%和12%的表面接枝KH550石墨烯改性PDMS相较于纯PDMS 250 K热导率分别提高25.6%和21.6%,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70 K和77 K。对比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的含水与不含水的模型可知,水分子能够提高均方位移,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减小自由体积,同时水分子扩散系数及结合能随温度与接枝密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减少冰闪电压对电力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研发输电线路融冰、疏水性材料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硅烷偶联剂 KH550 热导率 扩散系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3
作者 王跃鹏 唐世斌 +4 位作者 刘向君 王培峰 高永伟 杨赟 梁利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7,共9页
黏土矿物水化作用引发的岩石结构解体现象与边坡滑坡、隧道塌方及钻井井壁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息息相关。为揭示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机理,运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了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 黏土矿物水化作用引发的岩石结构解体现象与边坡滑坡、隧道塌方及钻井井壁坍塌等工程安全问题息息相关。为揭示深埋复杂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机理,运用分子模拟技术,开展了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钠蒙脱石水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了钠蒙脱石的水化膨胀特性,实现了对其水化过程中关键物理化学参数的定量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晶层间距随着层间含水率的增加而阶梯型上升,呈现分层现象。随着埋藏深度和层间含水率增加,钠蒙脱石体积增大,而密度相应减小。层间含水率增加,促进氢键增多,并显著提升水分子和Na^(+)离子的自扩散系数。深埋条件下,水分子及Na^(+)离子自扩散系数较常温常压显著增大。随着水分子层数的递增,Na-Ow、Na-Hw、Ow-Hw(水分子间),Ow-Ow以及Os-Hw的主峰峰值,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而在不同埋藏深度条件下,这些主峰峰值则表现出差异性。随着水分子层数的增加,水的聚合程度先增加后有所降低,Na^(+)离子的配位数降低、聚合程度下降、离子水化数和水化半径变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水的聚合程度差别很小,Na^(+)离子对应水化特征仅有微小降低趋势。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石油钻井、煤层安全开采、边坡稳定性评估及隧道工程开挖等关键领域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蒙脱石 水化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自扩散系数 离子配位数
原文传递
耐高温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4
作者 杨沛文 张东 +1 位作者 杨小平 李刚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基于双马树脂固化反应机理,采用动态原位固化程序分别开发了双马预聚与交联模拟程序,以两步法构建了耐高温双马树脂的分子动力学(MD)模型,并对其模型结构、热机械性能与树脂刚度进行了预测。双马树脂在预聚和交联过程的固化反应转化率... 基于双马树脂固化反应机理,采用动态原位固化程序分别开发了双马预聚与交联模拟程序,以两步法构建了耐高温双马树脂的分子动力学(MD)模型,并对其模型结构、热机械性能与树脂刚度进行了预测。双马树脂在预聚和交联过程的固化反应转化率以及固化模型密度均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证明了动态原位固化程序实现了实验过程的固化反应;同时,从树脂前驱体到预聚体再到交联模型的模拟固化过程中,树脂模型从高黏性液体状态逐渐向高密度网络结构的固体聚合物状态转变,验证了固化程序的合理性;基于双马树脂固化模型的密度、体积变化率和弹性刚度矩阵预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杨氏模量与实验结果接近,证实了此双马树脂模型的可靠性及对双马树脂体系的适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双马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动态原位固化程序 转化率 玻璃化转变温度 杨氏模量
下载PDF
SWNT/PA薄层复合反渗透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5
作者 陈赈 张俊 刘璇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聚酰胺(PA)薄层复合(TFC)反渗透(RO)膜结构,并建立相应模型开展复合膜水渗透系数及反渗透截盐机理研究。首先,建立PA膜模型,分析了膜厚度对水渗透系数的影响,发现水渗透系数随...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单壁碳纳米管(SWNT)/聚酰胺(PA)薄层复合(TFC)反渗透(RO)膜结构,并建立相应模型开展复合膜水渗透系数及反渗透截盐机理研究。首先,建立PA膜模型,分析了膜厚度对水渗透系数的影响,发现水渗透系数随着膜厚度下降而增加的规律;同时,进行PA膜溶胀模拟测试,确定聚合物交联度(DPC)为83%时PA膜最为稳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WNT/PA膜模型,并采用其对初始浓度为0.25 mol/L的混合盐水进行过滤测试,发现复合膜在保留高截留率的同时,水渗透系数可增至70.391 L/(m^(2)·h·MPa),是PA膜的1.5倍。复合膜性能的提升可归因于SWNT的掺杂不仅扩大了PA膜孔隙,而且增加了水分子传输通道。本研究从微观层面揭示了PA TFC反渗透膜的反渗透机理为尺寸筛分效应,为合理设计高性能复合反渗透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反渗透 分子动力学模拟 碳纳米管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法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葛根素与β-乳球蛋白的结合机制
6
作者 马波 李蓉 +2 位作者 徐傲 段文杰 黄业传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2,共9页
本实验通过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葛根素(puerarin,PUE)与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的结合机制进行探究。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UE通过静态猝灭有效猝灭了β-lg的荧光,在25、35、45℃条件下的结合常... 本实验通过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葛根素(puerarin,PUE)与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的结合机制进行探究。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UE通过静态猝灭有效猝灭了β-lg的荧光,在25、35、45℃条件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7.24×10^(4)、1.34×10^(5)、2.18×10^(5)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2、1.18、1.15,因此可知只有一个或一类结合位点。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UE与β-lg结合过程中导致β-lg的微环境极性增加,疏水作用力减弱。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UE结合在β-lg的疏水腔内,与β-lg的6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疏水作用力,5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短氢键。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复合物中β-lg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回旋半径、溶剂可及表面积分别为(0.17±0.02)nm、(1.47±0.01)nm、(88.94±2.05)nm^(2),游离的β-lg RMSD、回旋半径、溶剂可及表面积分别为(0.22±0.03)nm、(1.48±0.01)nm、(90.09±1.73)nm^(2),此外复合物中β-lg的均方根波动值同样低于游离的β-lg,表明PUE/β-lg复合物在分子层面有更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PUE和β-lg的结合机制,对于增加PUE的生物利用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Β-乳球蛋白 荧光光谱 分子动力学模拟 非共价相互作用
下载PDF
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林奕希 蒋雨桥 +6 位作者 冯相民 要腾宇 夏颖慧 刘振辉 郑明波 申来法 许真铭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48,共19页
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对分子模拟有着切实的需求,而经典分子动力学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因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限制了分子模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原子间势模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 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对分子模拟有着切实的需求,而经典分子动力学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因无法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限制了分子模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原子间势模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兼顾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效率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准确性。为了更好地呈现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和前景,重点介绍了其在固体电解质、电解液、电极/电解质(液)界面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并总结了材料领域机器学习原子间势及其分子动力学模拟所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第一性原理计算 机器学习 分子力场 电化学储能材料
下载PDF
含硝化甘油挥发物在固体表面的凝结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8
作者 黄超然 潘葆 +6 位作者 李果 王玉 谢林生 刘所恩 赵俊波 刘云章 谭凯鑫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4,共9页
针对推进剂压延过程中产生的含硝化甘油(NG)挥发物在多种固体表面凝结积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构建含NG挥发物和固体表面的混合体系模型,开展含NG挥发物在固体表面的凝结行为研究,探讨了NG质量分数、固体... 针对推进剂压延过程中产生的含硝化甘油(NG)挥发物在多种固体表面凝结积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构建含NG挥发物和固体表面的混合体系模型,开展含NG挥发物在固体表面的凝结行为研究,探讨了NG质量分数、固体表面材质、固体表面粗糙度对含NG挥发物在混合体系中的径向分布函数、均方位移和扩散系数、相对密度分布等分子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G质量分数的增加,挥发物在固体表面的凝结物团簇尺寸逐渐减小,然而挥发物凝结比例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NG质量分数为70%时,扩散系数为0.0364,挥发物凝结比例最大;当采用不同材质固体表面时,含NG挥发物在二氧化硅(SiO_(2))表面的凝结量明显大于材质为铜(Cu)、氧化钙(CaO)和铁(Fe)的表面,但SiO_(2)表面凝结物团簇的均匀性较差;表面粗糙度因素的引入对于SiO_(2)表面和Fe表面挥发物凝结量的影响相反,当SiO_(2)表面从光滑到粗糙度为0.4 nm时,扩散系数从2.1228增加到10.7156,挥发物在表面的凝结量上升;然而,当Fe表面从光滑到粗糙度为0.4 nm时,扩散系数从17.5673减小至1.8462,其表面挥发物的凝结量则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甘油(NG)挥发物 固体表面 凝结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粗糙度
下载PDF
真空预冷压强对鲜枸杞SOD酶活性的影响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9
作者 张宏博 康宁波 +2 位作者 周良欢 张军 瞿前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探究真空预冷处理对鲜枸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水平机理,本研究将宁夏新鲜枸杞置于真空预冷900、1100 Pa压强下处理,提取粗酶液进行SOD酶活性测定,并进行15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SOD酶在不... 为探究真空预冷处理对鲜枸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水平机理,本研究将宁夏新鲜枸杞置于真空预冷900、1100 Pa压强下处理,提取粗酶液进行SOD酶活性测定,并进行15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SOD酶在不同真空预冷压强处理下的内部变化,分析均方根误差、回旋半径、总能量、势能、动能、键角能、均方根涨落、氢键数量、表面结构、溶剂可及表面积的改变,进而筛选出真空预冷处理的最佳压强条件。结果显示,900 Pa处理下SOD酶活最高。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体系总能量、势能、动能及键角能均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压强增大使得蛋白质表面结构改变,氢键数量减少,溶剂可及表面积不断减小。在900 Pa处理下,蛋白质结构最紧密,活性口袋变宽且易与蛋白结合。而1100 Pa处理下酶蛋白活性降低,蛋白结构破坏,活性口袋变小。本研究可为研究鲜枸杞保鲜及加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真空预冷 超氧化物歧化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基于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新型ProX配体
10
作者 许文静 孙蓉 周贤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2,共5页
大肠杆菌的ProX蛋白能够结合甘氨酸甜菜碱,协助细胞抵抗外界环境的渗透胁迫。为了解大肠杆菌的渗透调控机制,开发新的天然细菌渗透调节剂,该实验旨在寻找能与ProX结构域结合的潜在配体。该研究采用高通量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技术在MedChe... 大肠杆菌的ProX蛋白能够结合甘氨酸甜菜碱,协助细胞抵抗外界环境的渗透胁迫。为了解大肠杆菌的渗透调控机制,开发新的天然细菌渗透调节剂,该实验旨在寻找能与ProX结构域结合的潜在配体。该研究采用高通量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技术在MedChemExpress的天然化合物库中筛选出潜在配体化合物,并通过分子力学-广义波恩表面积计算和10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可信度。结果显示,D-荞麦碱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ProX活性位点的关键残基(如GLY141、GLU20、ILE17、TRP140、TRP188和TYR186)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且D-荞麦碱-ProX复合物的柔性对接得分(-12.266 kcal/mol)和吉布斯结合自由能(-40.05 kcal/mol)均优于甘氨酸甜菜碱-ProX复合物的柔性对接得分(-12.194 kcal/mol)和吉布斯结合自由能(-35.31 kcal/mol)。研究结果表明,D-荞麦碱与ProX蛋白结构域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极高稳定性,具有作为新型渗透调节剂的潜力,这项研究为新型渗透调节抑制剂或相容性溶质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 D-荞麦碱 渗透调控 虚拟筛选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多组分燃料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1
作者 俞玥 梅德清 +2 位作者 冯沛 宋如蕃 张占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4,共9页
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Amorphous Cell与Dmol3模块构建了油酸甲酯、乙醇、正十四烷分子模型,应用Forcite模块进行油酸甲酯-乙醇-正十四烷三元体系退火处理,以充分释放体系分子结构应力,选择能量最低的构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 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Amorphous Cell与Dmol3模块构建了油酸甲酯、乙醇、正十四烷分子模型,应用Forcite模块进行油酸甲酯-乙醇-正十四烷三元体系退火处理,以充分释放体系分子结构应力,选择能量最低的构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体系在773和973 K时的传热传质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均方根位移模拟数据对体系传热影响的考察发现,随着温度升高,三元体系中乙醇的扩散系数从0.680×10^(-4) cm^(2)/s增大到1.133×10^(-4) cm^(2)/s;通过径向分布函数(RDF)分析三元体系在773和973 K时的传质行为,发现RDF数值越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乙醇的RDF数值最小,存在最强氢键相互作用,推测此组分最容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四烷 油酸甲酯 乙醇 分子动力学模拟 扩散系数 径向分布函数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致密储层CO_(2)/N_(2)换油机理研究
12
作者 陈汉钊 吴正彬 +3 位作者 李轩 舒坤 蒋恕 陈掌星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致密油的微观机理。模拟温度和压力条件(343.13 K、20 MPa)选取四川盆地致密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测得石英壁面和方解石壁面中,C7在CO_(2)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88×10^(−5) m/s^(2)和1.83×10^(−5) m/s^(2),在N_(2)中分别为6.4×10^(−6) m/s^(2)和9.01×10^(−6) m/s^(2)。结果将CO_(2)置换致密油的效果明显好于N_(2)。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烷烃分子从岩石壁面置换的难度增大,方解石壁面对烷烃分子的吸附作用要强于石英壁面。根据本研究模拟结果将CO_(2)置换机理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子扩散阶段、竞争吸附阶段、乳化溶解阶段以及混相阶段(低相对分子质量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 N_(2) 赋存状态 驱油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骨方颗粒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
13
作者 陈小晴 黄杨玲 +3 位作者 李姗姗 梁春波 宫云昭 陈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42-50,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骨方颗粒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获取骨方颗粒的有效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相关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和...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骨方颗粒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获取骨方颗粒的有效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相关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筛选药物核心靶点,绘制独立验证数据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核心靶点的表达和通路。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化合物-靶点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和相互作用。采用CCK-8法筛选药物的非细胞毒性浓度,以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分别处理RAW264.7细胞,通过TRAP染色法计数破骨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骨方颗粒潜在有效成分251个、相关靶点1078个,其中核心靶点SRC和TNF的高表达主要与破骨细胞分化、MAPK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核心活性成分Glabridin与SRC、TNF靶蛋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及相互作用。骨方颗粒各浓度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较RANKL组明显减少(P<0.01,P<0.001);骨方颗粒含药血清可显著降低NFATc1、CTSK、SRC、TNF-αmRNA表达,并显著下调NFATc1、CTSK、p-SRC、TNF-α蛋白表达(P<0.05,P<0.01,P<0.001)。结论骨方颗粒可能通过下调NFATc1、CTSK、p-SRC、TNF-α表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减缓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方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破骨细胞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辅助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探索
14
作者 徐燕 卢晓 +2 位作者 于昊 杜惠平 杨泽 《江西化工》 2025年第1期106-109,113,共5页
材料科学基础是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及开发的基础,也是从事材料学研究的必备知识。本文针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计算机辅助材料学研究的前期基础,尝试将分子动力学模拟应用到材料科学基础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了材料科学基... 材料科学基础是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及开发的基础,也是从事材料学研究的必备知识。本文针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计算机辅助材料学研究的前期基础,尝试将分子动力学模拟应用到材料科学基础教学过程中。首先,分析了材料科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了概述;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辅助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原子结构分布可视化辅助晶体结构学习、分子模拟轨迹辅助基本理论讲解以及通过模拟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视野三个方面。这一方法将促进材料科学基础教学过程的现代化,并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新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教学策略 教学现代化
下载PDF
固/液界面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
15
作者 崔德旭 屈佳润 +3 位作者 李思佳 王欣欣 张建宝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凝固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由液态向固态的相变过程,对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过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非平衡凝固理论的发展。受制于实验手段,目前很难对固/液界面附近的原子行为直接进行原位观测。随着分子模拟理论的不断深入,以此为基础的... 凝固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由液态向固态的相变过程,对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过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非平衡凝固理论的发展。受制于实验手段,目前很难对固/液界面附近的原子行为直接进行原位观测。随着分子模拟理论的不断深入,以此为基础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Molecular dynamics, MD)为固/液界面迁移等非平衡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实现的方法;随后系统介绍了纯物质、二元合金及多主元合金固/液界面迁移动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最后,总结说明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固/液界面迁移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凝固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 晶体生长动力学 非平衡凝固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蛇床子治疗牙周炎伴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冯苗苗 徐小苒 +2 位作者 李宁丽 杨铭真 翟远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61,共13页
目的联合使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蛇床子治疗牙周炎伴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报道筛选蛇床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 目的联合使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蛇床子治疗牙周炎伴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报道筛选蛇床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多种数据库预测牙周炎和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蛇床子与牙周炎和骨质疏松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图并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对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关键靶点和核心活性成分;基于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选取节度点(degree)值排名前5位的核心靶点和核心活性成分,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9软件对配体和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并将结果可视化;使用Gromacs2022.3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以评估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结果筛选得到蛇床子的20个潜在活性成分,蛇床子治疗牙周炎伴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116个;对116个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蛇床子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发现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能够较好地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了香叶木素-AKT1复合体稳定性。结论本研究揭示蛇床子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治疗牙周炎伴骨质疏松的潜在分子药理机制,为后续药物开发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牙周炎 骨质疏松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老化沥青再生机理研究
17
作者 乔建刚 张帅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共7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软件Materials Studio构建老化和未老化的12组分沥青分子模型,以研究在不同模拟温度、老化程度和再生剂掺量下老化沥青的再生机理,并通过沥青动力黏度试验对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提升,扩散系数... 利用分子动力学软件Materials Studio构建老化和未老化的12组分沥青分子模型,以研究在不同模拟温度、老化程度和再生剂掺量下老化沥青的再生机理,并通过沥青动力黏度试验对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提升,扩散系数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增速变缓;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模型扩散系数提升幅度影响大,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扩散速度更快;随着再生剂掺量的增加,老化沥青模型扩散系数的增幅减小,当掺量达到10%后扩散系数基本不再升高;老化沥青动力黏度随再生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沥青流动性增加,扩散性能提升,这与纳微观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分子动力学模拟 老化沥青 再生剂 扩散系数
下载PDF
LLM-105的ReaxFF参数优化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18
作者 宋亮 张泳 +5 位作者 叶婧 陈博聪 侯方超 苏浩龙 蒋俊 周素芹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9,I0006,共13页
针对ReaxFF初始力场描述2,6-二氨基-3,5-二硝基-1-氧化物(LLM-105)的不足,采用了一种基于梯度下降算法JAX-ReaxFF框架策略,对ReaxFF反应力场进行了重新参数化,特别关注不同键和键角的势能面解离变化;在模拟不同温度和分解速率的反应过程... 针对ReaxFF初始力场描述2,6-二氨基-3,5-二硝基-1-氧化物(LLM-105)的不足,采用了一种基于梯度下降算法JAX-ReaxFF框架策略,对ReaxFF反应力场进行了重新参数化,特别关注不同键和键角的势能面解离变化;在模拟不同温度和分解速率的反应过程中,深入分析了LLM-105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500 K时,分子反应主要聚焦于聚合和脱氢反应;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LLM-105的反应模式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当温度不小于2000 K时,除了原有的聚合和脱氢反应外,还观察到了C-NO_(2)键和C-NH_(2)键的断裂现象;值得注意的是,C-NO_(2)键的断裂成为触发这一系列反应的关键因素;随着分子中的C-NO_(2)和C-NH_(2)键开始发生均裂反应,促进了中间产物HON_(2)、NO_(2)和NH_(3)的形成,并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反应,最终生成了N_(2)、H_(2)O和CO_(2)等稳定产物,表明该力场能够有效模拟在不同温度和加热速率下的化学反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LLM-105 梯度下降算法 分解机制 分子动力学模拟 ReaxFF力场
下载PDF
成分相关的单晶Cr-Co-Ni合金形变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9
作者 耿长建 杨怡斌 +2 位作者 由宝财 董会苁 马海坤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8,共5页
近年来,Co-Cr-Ni中熵合金因其杰出的性能在材料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单晶Co-Cr-Ni中熵合金中,随着化学成分的变化,其内部微观结构对材料的塑性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仍然需要详细研究。本工作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包括等原子比例... 近年来,Co-Cr-Ni中熵合金因其杰出的性能在材料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单晶Co-Cr-Ni中熵合金中,随着化学成分的变化,其内部微观结构对材料的塑性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仍然需要详细研究。本工作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包括等原子比例的CoCrNi和非等原子比例的Co_(10)(CrNi)_(90)、Cr_(10)(CoNi)_(90)以及Ni_(10)(CoCr)_(90)在内的不同成分的单晶Co-Cr-Ni中熵合金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成分下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差异,包括屈服应力、杨氏模量和流变应力。同时,分析了Lomer-Cottrell锁结构、层错四面体和显微组织的演化,以及这些因素对材料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熵合金 分子动力学模拟 Shockley不全位错 Lomer-Cottrell锁结构 层错四面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