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面愈合与瘢痕形成的分子学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付小兵 程飚 盛志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细胞因子是创面愈合的重要递质,相互间的协调作用是创伤后组织形态与功能完全修复的必要保证。若这一精确地调节机制出现混乱将会导致修复延迟,乃至瘢痕的形成。现概述细胞因子对创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活动的影响,... 细胞因子是创面愈合的重要递质,相互间的协调作用是创伤后组织形态与功能完全修复的必要保证。若这一精确地调节机制出现混乱将会导致修复延迟,乃至瘢痕的形成。现概述细胞因子对创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活动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同时结合细胞因子在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角色,深入探讨创面愈合与瘢痕形成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增生性瘢痕 创面愈合 分子学研究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江 徐云生 黄延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分子学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蛋白 糖尿病心肌病变 病理生理基础 肾病(DN) 慢性并发症 血管基底膜 血流量增加 早期糖尿病 微血管改变 器官组织 器官损害
下载PDF
伐地那非的分子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96-399,共4页
PDE5抑制剂在治疗ED方面的巨大成功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更好地探讨各种抑制剂和PDE5的特征上,这些结构特征是PDE5抑制剂与PDE5的催化位点之间高亲和力和相互作用的基础。新近的分子学研究发现,伐地那非与PDE5的亲和力高,结合后解离慢,... PDE5抑制剂在治疗ED方面的巨大成功使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更好地探讨各种抑制剂和PDE5的特征上,这些结构特征是PDE5抑制剂与PDE5的催化位点之间高亲和力和相互作用的基础。新近的分子学研究发现,伐地那非与PDE5的亲和力高,结合后解离慢,这就解释了在临床上该药可以低剂量发挥疗效、起效快速、持久等特点。研究也揭示了伐地那非的这些分子特点主要是由其环状结构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E5抑制剂 伐地那非 分子学研究
下载PDF
肺癌侵袭转移分子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学亮 万于华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60-362,共3页
肺癌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不是肺癌的局部复发,而是远处转移。有些早期肺癌(T1N0M0)一经诊断就有远处转移,或存在亚临床转移,且相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的肺癌.在不同的个体远... 肺癌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因素不是肺癌的局部复发,而是远处转移。有些早期肺癌(T1N0M0)一经诊断就有远处转移,或存在亚临床转移,且相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的肺癌.在不同的个体远处转移率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或/和预测肺癌转移或亚临床转移.一直是困扰肺癌临床的难题。国内外学者将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引入到肺癌侵袭转移研究领域.以图阐明肺癌发生以及转移的规律.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侵袭转移 早期肺癌 分子学研究 亚临床转移 远处转移率 细胞分化程度 以手术为主 远期生存率
下载PDF
19例女性生殖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Chiang S Snuderl M +2 位作者 Kojiro-Sanada S 赵芳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81-1281,共1页
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罕见,正确的分类尚不清楚。作者报道19例女性生殖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表型和EWSR1基因重排情况。其中发生于卵巢者10例、子宫者8例及会阴者1例。患者年龄12—68岁... 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罕见,正确的分类尚不清楚。作者报道19例女性生殖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表型和EWSR1基因重排情况。其中发生于卵巢者10例、子宫者8例及会阴者1例。患者年龄12—68岁,发生于卵巢和子宫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位年龄分别为20、51岁。15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包括9例髓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髓上皮瘤和1例胶质母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较一致。剩余4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完全由未分化的小圆蓝细胞组成,被归类为尤因肉瘤或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8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其他类型肿瘤有关,包括5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2例子宫内膜的低级别内膜样癌和1例子宫癌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女性生殖道 肿瘤形态 免疫表型 分子学研究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子宫内膜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肝病分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储开建 姚晓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肝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DPLD,MIM174050),简称多囊肝(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CLD or PLD),过去曾称为成人多囊肝病(adul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PLD),可作为常染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肝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DPLD,MIM174050),简称多囊肝(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CLD or PLD),过去曾称为成人多囊肝病(adul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PLD),可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MIM173900,173910)的肾外表现而存在,亦可单独发病,前者称为多囊肾相关型多囊肝病(polycystic liver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DPKD)后者称为独立型多囊肝病(isolated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成人多囊肝病 分子学研究 disease liver kidney ADPKD 肾外表现 相关型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就全球而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上升趋势。据报道,美国2008年结直肠癌新增病例数为14.9万人,并有5万例患者死于结直肠癌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肿瘤的第3位。我国结直肠...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就全球而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上升趋势。据报道,美国2008年结直肠癌新增病例数为14.9万人,并有5万例患者死于结直肠癌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肿瘤的第3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部分城市如上海、广州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已上升至第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分子学研究 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 新增病例数 发病率 人类健康 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SIRT1:衰老、代谢领域分子学研究新热点
8
作者 叶建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3,共1页
本刊将陆续发表由本刊海外编委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叶建平教授发来的有关当前对肥胖和衰老两大新陈代谢研究热点问题的介绍,并附有相关最新文献,供本刊读者和国内感兴趣的同道参考。
关键词 新陈代谢 SIRT1 分子学研究 衰老 研究 州立大
原文传递
双侧肾癌相关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洪保安 王江宜 +5 位作者 刘圣杰 张九丰 周靖程 马开访 张宁 龚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8-640,共3页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肾癌发病率持续增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肾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位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15位和17位。双侧肾癌是肾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肾癌总体的1%-5%。目...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肾癌发病率持续增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肾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位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15位和17位。双侧肾癌是肾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肾癌总体的1%-5%。目前双侧肾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等。此类患者由于双侧肾脏均发病并接受手术治疗,肾脏的创伤及负荷加重,因此出现肾功能不全以及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学研究 肾癌 双侧 保留肾单位手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癌发病率 手术治疗 癌症发病率
原文传递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超 祝群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284-287,共4页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研究 高尿酸血症 痛风 分子生物 环境因素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建明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研究 狂犬病病毒 基因分型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公共卫生问题 分子水平 哺乳动物 临床特征 人狂犬病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58型的发现及各型在中国宫颈疾患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玉纯 刘宝印 +6 位作者 李洁 彭仁玲 杨学志 李力 刘文 王宏 刘洪隐 《医学研究杂志》 1996年第11期21-21,共1页
为了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于1986年与21家单位进行科研协作,对HPV感染特别是HPV58型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等进行研究: 1.HPV58型的发现 1986年我们首次发现一个新的HPV基因组对其进行了克隆及部分鉴定,暂定名... 为了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于1986年与21家单位进行科研协作,对HPV感染特别是HPV58型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等进行研究: 1.HPV58型的发现 1986年我们首次发现一个新的HPV基因组对其进行了克隆及部分鉴定,暂定名cHPVX1,并于1988年进行了报道。1994年于德国最终鉴定,确定为HPV58型。1986~1987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分子流行病研究 感染率 基因组 首次发现 科研协作 鉴定 病理形态 宫颈组织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子薇 宁建文 季峰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研究 炎症性肠病 syndrome disease 溃疡性结肠炎 易感基因 IBD 肠道炎症 非特异性 克罗恩病
下载PDF
汉坦病毒基因分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占清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研究 病毒基因分型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负链RNA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属 RNA多聚酶 布尼亚病毒 病毒基因组 RNA依赖 G1和G2 病毒糖蛋白 衣壳蛋白 人类感染
下载PDF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守义 王红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研究 流行病方法 生物标志物 致病因子 基因分型 核酸分子杂交 疾病发生 生物效应 生物效应 基因组DNA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朝晖 陈劲龙 冉丕鑫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9期606-608,共3页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现对其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克雷伯菌 肺炎 Β内酰胺酶类 分子流行病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分子流行病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肺癌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7
作者 何安光 周宝森 +2 位作者 姜彦多 朱继江 王恩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94-194,共1页
肺癌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何安光,周宝森,姜彦多,朱继江,王恩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肺癌研究室(沈阳110001)本文旨在通过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从病因、生物学行为、预后等诸方面探讨与ras癌基因... 肺癌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何安光,周宝森,姜彦多,朱继江,王恩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肺癌研究室(沈阳110001)本文旨在通过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从病因、生物学行为、预后等诸方面探讨与ras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的表达产物p21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分子流行病研究 组织类型 蛋白表达 细胞分化程度 阳性率 癌前病变 癌基因蛋白 免疫组化染色 中国医科大
下载PDF
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8
作者 何安光 周宝森 +1 位作者 王恩华 朱继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95-196,共2页
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何安光,周宝森,王恩华,朱继江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肺癌研究室(沈阳110001)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是肿瘤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1],本文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 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何安光,周宝森,王恩华,朱继江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肺癌研究室(沈阳110001)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是肿瘤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1],本文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AgNOR计数在人肺癌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增殖活性 分子流行病方法 分子流行病研究 核增殖抗原 肺腺癌 生存率 淋巴结转移 中国医科大 生存曲线
下载PDF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19
作者 陈香蕊 范明远 +5 位作者 华德增 汪民 张永国 周方 张健之 赵立成 《传染病信息》 1996年第2期67-68,共2页
本研究为平战结合的基础研究。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了我国有三个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种:西伯利亚(R.sibirica)种及其亚种和两个新种——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内蒙古斑点热立克次体;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康氏立克次体株间差异性... 本研究为平战结合的基础研究。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了我国有三个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种:西伯利亚(R.sibirica)种及其亚种和两个新种——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内蒙古斑点热立克次体;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康氏立克次体株间差异性,在种水平上的分类鉴定获得成功;在我国首次从病人分离到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立克次体 分子生物方法 康氏立克次体 基础研究 平战结合 分类鉴定 西伯利亚 生物特性 内蒙古 分子流行病研究
下载PDF
艾滋病毒的分子流行学研究和诊断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曾毅 《传染病信息》 1995年第1期6-7,共2页
我国艾滋病毒的感染者截止1994年7月已达1500余例,艾滋病人40余例,据估计感染者达一万余例,但多数病例仍然在云南地区。该地区是我国现有的唯一艾滋病毒流行区,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传染。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病毒分类、鉴定、血清学分... 我国艾滋病毒的感染者截止1994年7月已达1500余例,艾滋病人40余例,据估计感染者达一万余例,但多数病例仍然在云南地区。该地区是我国现有的唯一艾滋病毒流行区,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传染。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病毒分类、鉴定、血清学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HIV 基因高度变异的特点,造成其在世界大流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地区性亚型。根据 HIV-1膜蛋白基因的变异,至少可分为 A—E五个亚型。A 和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亚型 感染者 静脉注射毒品 流行区 云南地区 膜蛋白基因 血清分型 分子流行病研究 病毒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