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曼光谱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和皮肤防护的体内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一凡 吴文海 +2 位作者 苏牧楠 蒋晓龙 刘宇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9,共9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以在体、实时和非侵入式地测定角质层中的某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并分析角质层结构。文章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刺激剂,通过共聚焦拉曼光谱扫描志愿者前臂屈侧皮肤12μm深度内,定性和半定量地测量SDS经皮吸收的相对量和深度,以及SDS“入侵”时皮肤脂质相对含量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DS经皮吸收进入角质层,导致角质层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降低。据报道刺激物的进入量和深度是影响皮肤刺激程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文章首次在人体上通过SDS给予证实;此外,文章首次发现SDS引起的人体皮肤屏障损伤的第三个因素,我们称之为“刺激传导网络”,即SDS对皮肤的损伤不仅局限于其所到之处,“刺激传导网络”可以将刺激损伤传递到SDS未到达的更深更远处。通过拉曼光谱对皮肤内部进行研究,并结合体外手段例如3D皮肤等,结果一致,进而提出了“现实世界发生的”SDS诱导皮肤损伤的分子学机制。根据该机制设计的表面活性剂拮抗剂简称ASF,数据显示,可以有效阻挡SDS的经皮吸收,进而有效阻止皮肤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的降低,对皮肤屏障的保护效果很好,为表面活性剂在人体刺激机制以及保护机制提供进一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研究表面活性剂皮肤刺激的分子机制 皮肤防护 共聚焦拉曼光谱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小麦淀粉的理化特性及其合成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康国章 王永华 郭天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65-2673,共9页
淀粉是小麦籽粒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直接影响粒重和产量,其理化特性是面条、馒头等蒸煮面食制品的主要决定因子。因此,研究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及其合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别占小麦总淀粉含量的17%~34%和66%~8... 淀粉是小麦籽粒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直接影响粒重和产量,其理化特性是面条、馒头等蒸煮面食制品的主要决定因子。因此,研究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及其合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别占小麦总淀粉含量的17%~34%和66%~83%,以A型和B型2种颗粒形状存在,淀粉含量、直/支比、膨胀和糊化等理化特性显著影响了面条和馒头等蒸煮面食制品的加工品质。小麦基因组中有26个基因编码了淀粉合成酶的亚基或同工酶,这些基因的表达在转录、转录后和翻译后修饰等水平上受到调控。本文综述了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及其与面食制品品质之间的关系,小麦淀粉合成功能基因及其在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等分子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小麦淀粉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理化特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党参防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朱瑞芳 陈雨露 +5 位作者 王倩 张珺 张淑文 吕亚茹 韩世范 王宏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5-1515,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差异基因分析、分子对接方法初步阐明党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传统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中检索党参的主要成分和相...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差异基因分析、分子对接方法初步阐明党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传统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中检索党参的主要成分和相应的蛋白质靶标。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收集ITP的靶点,构建韦恩图获得复合靶标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将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使用Cytoscape3.9.1构建PPI网络。接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探索ITP与党参的相关信号通路,最后对关键靶点和活性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共获得党参的84种潜在活性化合物、2354个疾病靶点与257个药物靶点,并得到86个交集靶点。通过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图(PPI)分析确定了15个关键靶点,Degree值排名前5位的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Src原癌基因(SRC)、白细胞介素2(IL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GO和KEGG分析表明,党参治疗ITP主要涉及ERK1和ERK2级联的正向调控、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癌症通路、T细胞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SRC、PPARG与11-hydroxyrankinidine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肉豆蔻酸、乙基α-d果糖呋喃糖苷、黄豆黄素是重要的活性化合物并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进行验证。结论:本研究从多个角度阐明党参可能通过调节多个靶点和多条途径对ITP产生治疗作用,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党参对ITP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党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的分子机制
4
作者 许海燕 刘艳红 +3 位作者 王珊 侯敏娜 王青 彭修娟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对百合知母汤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靶...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对百合知母汤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靶标预测,将焦虑与失眠相关疾病靶标信息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构建;富集分析百合知母汤干预焦虑、失眠的关键靶标;构建可视化的“中药方剂-中药材-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疾病关键病理环节”多层次网络关联图。结果:百合知母汤有效成分主要为皂苷、黄酮、挥发油、有机酸等,百合知母汤作用潜在靶标共128个,其中与药物相关靶标14个,与疾病相关靶标114个,药物与疾病共有靶标2个,分别为NR3C1和GABRA1。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主要作用于GABRA1、NFKB1、AR、SMC1A、PIK3CA、NR3C1、DRD2等基因或蛋白靶标中,涉及氨基丁酸、氯离子跨膜运输、突触后膜电位、γ-氨基丁酸的突触传递、神经元凋亡过程负调控及信号转导效应等通路。结论: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的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GABRA1、NFKB1、DRD2等基因或蛋白表达,调控氨基丁酸、氯离子跨膜运输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失眠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百合知母汤
下载PDF
小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分子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5
作者 张雪薇 李镇 陈璇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0期70-76,共7页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小建中汤各药物包含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小建...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小建中汤各药物包含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小建中汤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数据库筛选胃溃疡相关的靶点,绘制维恩图,筛选出小建中汤与胃溃疡的交集靶点(关键靶点);再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君药饴糖治疗胃溃疡的关键靶点。结果共收集到方剂潜在活性成分142种及靶点282个,潜在疾病靶点711个,关键靶点111个,度值排名靠前的关键靶点有ALB,AKT1,TP53,IL-6,TNF,IL-1β,JUN,VEGFA。GO功能富集分析得1894种功能,其中生物学过程1685种,分子功能133种,细胞组成76种,主要包括细胞运动的正调控、蛋白激酶结合、胞质囊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178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君药饴糖主要通过作用于VEGFA,STAT3等靶点促进溃疡愈合。结论小建中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对胃溃疡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胃溃疡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饴糖
下载PDF
基于MAPK/ERK通路探讨茯苓多糖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6
作者 张静 高冬冬 +1 位作者 谷灿灿 胡国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41-48,共8页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通路探讨茯苓多糖对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50只SD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复制POF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茯苓多糖低剂量组(100 mg/kg)、...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通路探讨茯苓多糖对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取50只SD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复制POF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茯苓多糖低剂量组(100 mg/kg)、茯苓多糖高剂量组(200 mg/kg)、茴香霉素组(MAPK激活剂,10 mg/kg)、茯苓多糖高剂量+茴香霉素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D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子宫指数及卵巢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卵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MAPK/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间质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和纤维化损伤,卵泡发育失常,血清FSH和LH水平、血清和卵巢组织TNF-α、IL-4、IL-18水平、卵巢组织p-p38 MAPK/p38 MAPK及p-ERK1/2/ERK1/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E_(2)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多糖低剂量组、茯苓多糖高剂量组大鼠卵巢形态损伤及卵泡发育失常均减轻,血清FSH及LH水平、血清和卵巢组织TNF-α、IL-4、IL-18水平、卵巢组织p-p38 MAPK/p38 MAPK及p-ERK1/2/ERK1/2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E_(2)水平均升高(P<0.05),且茯苓多糖高剂量组效果更优(P<0.05)。茴香霉素组大鼠卵巢形态损伤及卵泡发育失常加重,血清FSH及LH水平、血清和卵巢组织TNF-α、IL-4、IL-18水平、卵巢组织p-p38 MAPK/p38 MAPK及p-ERK1/2/ERK1/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子宫指数及卵巢指数、E_(2)水平均降低(P<0.05)。茯苓多糖高剂量+茴香霉素组逆转茯苓多糖作用,呈相反趋势(P<0.05)。结论茯苓多糖可通过抑制MAPK/ERK通路的激活减轻POF大鼠炎症,从而改善其卵巢功能和性激素分泌,缓解大鼠POF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茯苓多糖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滋燥养荣方治疗抗肿瘤靶向药所致大鼠皮肤干燥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彭艳梅 王福庆 +5 位作者 张旭 李嘉 谭可欣 高亚军 石亚楠 崔慧娟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45-654,共10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探讨中药滋燥养荣方治疗抗肿瘤靶向药所致皮肤干燥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在线数据库筛选滋燥养荣方各单味药成分的靶点和皮肤干燥及瘙痒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分析,通过通路富集预测中药可能的效应途...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探讨中药滋燥养荣方治疗抗肿瘤靶向药所致皮肤干燥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在线数据库筛选滋燥养荣方各单味药成分的靶点和皮肤干燥及瘙痒的靶点,对共同靶点进行分析,通过通路富集预测中药可能的效应途径。应用靶向药吉非替尼建立与患者皮肤干燥皮损表现一致的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分别予生理盐水、维生素E乳、中药进行干预,以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皮肤表型、组织病理学变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滋燥养荣方各单味药筛选出预测靶点共3 125个,靶向药所致皮肤干燥及伴有瘙痒的对应靶点共660个。对173个共同靶点进行分析,通路富集预测结果显示表皮角质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 (Akt)通路可能是中药起效的信号途径。动物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出现靶向药相关的皮损、结痂、脱屑等皮肤干燥表现;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小鼠的皮肤干燥均改善,中药组小鼠皮损愈合、毛发生长情况优于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表皮增厚(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药组表皮厚度变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kt蛋白和p-Akt 308蛋白染色呈棕黄色,强度较弱;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kt蛋白和p-Akt 308蛋白染色呈棕黄色,强度较强,且强于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各组p-Akt 473蛋白染色强度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皮肤组织中p-Akt 30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皮肤组织中p-Akt 30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0.05)。各组皮肤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滋燥养荣方能缓解抗肿瘤靶向药所致大鼠局部皮肤炎症、促进皮肤修复,其分子机制可能与Akt相关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燥养荣方 靶向药 皮肤干燥 网络药理学 大鼠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补肾祛毒丸治疗肾纤维化分子机制
8
作者 郑宓 薛原 张瑜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0期4052-4057,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补肾祛毒丸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文献检索筛选补肾祛毒丸活性成分,利用Swiss平台预测活性成分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肾纤维化疾病靶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补肾祛毒丸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文献检索筛选补肾祛毒丸活性成分,利用Swiss平台预测活性成分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肾纤维化疾病靶点并获取疾病与成分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构建关键蛋白互作网络图(PPI),利用Cytoscape 3.10.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信息;利用Metascape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补肾祛毒丸有164个主要活性成分,1299个相关靶点,关键靶点有Akt1、ALB及GAPDH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结论补肾祛毒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肾纤维化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补肾祛毒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27-羟基胆固醇在乳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静 杨宝龙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是乳腺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体内高胆固醇水平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胆固醇代谢产物对乳腺癌进展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胆固醇在体内有多种代谢产...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胆固醇血症和肥胖是乳腺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体内高胆固醇水平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胆固醇代谢产物对乳腺癌进展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胆固醇在体内有多种代谢产物,其中27-羟基胆固醇(27-hydroxycholesterol,27HC)是人体内循环水平最高的胆固醇羟基代谢物,是胆固醇促进乳腺癌发展的重要因素,可在促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及抑制免疫功能等多方面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羟基胆固醇 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知柏地黄汤化裁方治疗性早熟的分子机制研究
10
作者 晁利芹 孙凤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知柏地黄汤化裁方防治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平台搜集知柏地黄汤化裁方单味药活性成分;PubChem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知柏地... 目的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知柏地黄汤化裁方防治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平台搜集知柏地黄汤化裁方单味药活性成分;PubChem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知柏地黄汤化裁方的主要活性成分靶基因;DisGeNET数据库获取ICPP的靶点;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PyMOL软件绘图。结果 获得活性成分61个,与疾病的交集基因靶点13个,涉及的重要信号通路3条。结论 知柏地黄汤化裁方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ICPP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网络药理学 知柏地黄汤化裁方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佳林 张耀东 +2 位作者 娄艳茹 于洋 杨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2-1522,共11页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治疗有效性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当,但对于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研究进展,探究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治疗有效性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当,但对于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研究进展,探究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以“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crete,extracellular vesicles,mesenchymal stem cells,mechanism”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文章,同时结合文献追踪的方法,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10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通过递送遗传物质、免疫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到靶细胞,通过激活靶细胞抗凋亡和促生存途径,调节血管生成,调节纤维化以及调节免疫微环境,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2)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力也得到证实,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可以作为炎症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无细胞替代治疗方法。(3)近年来,经过工程化改造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发挥的治疗作用更加高效,但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的异质性以及成分的复杂性,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4)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靶点,并且未来应结合工程化和基因工程技术等,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特异型、增强型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 免疫调节 组织修复 再生医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乳腺癌脑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睿涵 毛思怡 +3 位作者 叶熹罡 董薇 朱惠珊 谭维格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女性肿瘤中排名第一。BC患者的高死亡率与骨、肺、脑和肝等远端器官的复发和转移有关。目前已知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有关信号通路有PI3K/Akt/mTOR通路、Wnt/β-ca...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女性肿瘤中排名第一。BC患者的高死亡率与骨、肺、脑和肝等远端器官的复发和转移有关。目前已知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有关信号通路有PI3K/Akt/mTOR通路、Wnt/β-catenin通路、RAS/ERK通路、EGFR通路、STAT3通路、NF-κB通路、ROS/NF-κB通路及PDGFB/PDGFR-β通路。此外,有关研究发现外泌体、非编码RNA以及代谢成分等物质可通过破坏血脑屏障、协助建立脑转移微环境来参与乳腺癌的脑转移。本文对乳腺癌脑转移的可能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进行综述,旨在为乳腺癌脑转移的精准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脑转移 恶性肿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卵巢癌铂类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影 梁义娟 +3 位作者 解丹 闫丽伟 刘璐 王伟明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铂类药物是卵巢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虽然铂类化疗的初始反应高达80%,但耐药性很常见。在大多数晚期患者中,最终复发和死亡是由获得性耐药所引起。卵巢癌化疗耐药性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大障碍,然而化疗耐药其病因不清、机制复杂,是... 铂类药物是卵巢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虽然铂类化疗的初始反应高达80%,但耐药性很常见。在大多数晚期患者中,最终复发和死亡是由获得性耐药所引起。卵巢癌化疗耐药性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大障碍,然而化疗耐药其病因不清、机制复杂,是临床及科研中急需解决的难点和热点。因此,卵巢癌耐药机制的研究将为卵巢癌化疗的探索及研发提供依据。现关于卵巢癌铂类耐药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铂类化疗耐药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西花蓟马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英 王泽胤 +4 位作者 赵秀梅 刘悦 李青超 王立达 刘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9-113,共5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世界范围内对蔬菜、水果和观赏作物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通过直接取食植物并传播多种病毒对植物造成危害。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导致西花蓟马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因此,深入研究其抗药...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世界范围内对蔬菜、水果和观赏作物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通过直接取食植物并传播多种病毒对植物造成危害。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导致西花蓟马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因此,深入研究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可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西花蓟马对多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与抗药性有关的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的功能,以及相关基因的调控路径等方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防治西花蓟马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抗药性 杀虫剂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分子机制及基因挖掘
15
作者 孙嘉曼 陈格 +4 位作者 罗海玲 黄永才 刘增亮 杨柳 张进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600,共12页
【目的】在转录水平上分析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的表达模式,挖掘抗性相关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为利用分子手段进行百香果抗病性状筛选和抗病品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以百香果主栽品种钦果9号为试材,对... 【目的】在转录水平上分析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的表达模式,挖掘抗性相关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为利用分子手段进行百香果抗病性状筛选和抗病品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以百香果主栽品种钦果9号为试材,对烟草疫霉侵染12、24、48、72和96 hpi钦果9号进行组织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构建钦果9号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转录组,使用DESeq分析基因表达差异,以P<0.005、错误发现率(FDR)≤0.001和|log2 Ratio|≥1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BLAST2GO和KOBAS2等进行DEGs的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明确钦果9号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主要通路和代谢途径;挖掘与植物抗病相关代谢通路的DEGs并利用MeV软件绘制基因表达热图,分析其在烟草疫霉侵染钦果9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量差异与转录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烟草疫霉侵染钦果9号初期叶片无明显症状,侵染48hpi叶片出现褪绿,随着侵染时间不断延长,病斑颜色变深并不断扩大呈明显棕色枯斑;从侵染12hpi开始所有处理组钦果9号叶片中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4 hpi时SOD活性达最高值,表明侵染初期烟草疫霉已开始从伤口侵入钦果9号叶片。转录组分析共筛选获得7163个DEG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DEGs主要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互作、苯丙烷类生物合成、MAPK信号途径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与植物抗病相关的通路显著富集,表明这些通路在转录水平上是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主要代谢途径。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中的PR1、CERK1、RPM1、CDPK和CML等基因,茉莉酸(JA)/乙烯(ET)信号途径中的JAR1、JAZ2、ERF1、EBF1和ERS等基因,以及次生代谢相关的CAD6、4CL、POD、CHS和LDOX等基因均在感染烟草疫霉的钦果9号植株中大幅上调表达,推测这些基因参与了百香果对烟草疫霉的抗性反应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了RNA-Seq数据的可靠性。【结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互作、苯丙烷类生物合成、MAPK信号途径及类黄酮生物合成是百香果响应烟草疫霉侵染的主要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不同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以复杂方式参与了百香果对烟草疫霉的抗性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烟草疫霉 转录组分析 分子机制 基因挖掘
下载PDF
基于NF-κB与NRF2/ARE通路探索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抗血管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红梅 王婷 李海燕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明确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Luo Fengning,LFN)对管腔再狭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动物实验分组:WT假手术组、WT血管拉伤组、NRF2-/-血管拉伤组、NF-κB-/-血管拉伤组、WT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RF2-/-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F... 目的明确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Luo Fengning,LFN)对管腔再狭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动物实验分组:WT假手术组、WT血管拉伤组、NRF2-/-血管拉伤组、NF-κB-/-血管拉伤组、WT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RF2-/-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F-κB-/-血管拉伤+LFN干预组;体外细胞实验分组:第一批分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LFN组、LPS+LFN+NF-κB敲减组、LPS+LFN+IκB敲减组、LPS+LFN+NF-κB过表达组、LPS+LFN+IκB过表达组。第二批分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LFN组、LPS+LFN+NRF2敲减组、LPS+LFN+Keap1敲减组、LPS+LFN+NRF2过表达组、LPS+LFN+Keap1过表达组。采用HE染色法检测血管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管组织增殖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组织和细胞中NF-κB与NRF2/ARE通路关键靶标及配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LFN对血管拉伤模型大鼠的血管内膜增生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在有效阻断管腔再狭窄的同时拮抗血栓形成。与WT血管拉伤组相比,LFN干预后可上调IκB、NRF2、NQO-1和HO-1基因与蛋白表达(P<0.05,P<0.01),下调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5,P<0.01),此调控作用在NRF2-/-突变型大鼠中可被逆转。NF-κB、NRF2及其配体敲减或过表达可影响LFN对HCASMC模型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拮抗作用,并可不同程度削弱其对细胞内NF-κB与NRF2/ARE通路关键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控能力。结论LFN抗血管再狭窄具备体内应用有效性,该效应的部分机制是LFN通过对NF-κB和NRF2/ARE通路上核转录因子及其关键配体的表达进行双通道正反两个方向的统一调控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 介入器械涂层 再狭窄 NF-κB与NRF2/ARE通路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17
作者 徐文飞 梅其杰 +6 位作者 明春玉 段戡 袁长深 郭锦荣 胡琪 曾超 梁晓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6,13,共7页
目的深度分析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分化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探究其关键性靶基因及分子机制,为临床靶向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分子理论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104782),包含10个骨关节炎样本及1464个软骨单细胞测... 目的深度分析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分化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探究其关键性靶基因及分子机制,为临床靶向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分子理论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104782),包含10个骨关节炎样本及1464个软骨单细胞测序结果,运用R语言分析软骨细胞分化中关键Marker基因,并采用质控和数据过滤、PCA、TSNE、细胞轨迹、GO、KEGG信号通路及蛋白互助网络分析揭示软骨细胞分化机制。结果该数据集共包含基因17380种、20个主成分、9种细胞类型、1886个Marker基因及6种分化途径,其中软骨祖细胞为软骨最早分化细胞。GO分析涉及软骨发育、结缔组织发育等生物过程;涉及含胶原蛋白细胞外基质、内质网内腔等细胞组分;涉及肝素结合、糖胺聚糖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涉及蛋白质消化吸收、ECM受体相互作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获得5个关键Marker基因(COL1A1、COL2A1、VEGFA、COL1A2、DCN)。结论运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发现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共有6种分化途径及多种Marker基因的潜在特征,进一步从单细胞角度阐述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陈景河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
18
作者 黄丽娜 杨毅 +2 位作者 王博 李斌 蒋希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6,I0002,I0003,共8页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目的龙江医派知名医家陈景河先生的益脑通络方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但是其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浅。文章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探讨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该平台筛选方剂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基于方剂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匹配结果筛选方剂-疾病的关键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生物过程(Reactome)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并筛选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一步对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虚拟验证其结合能力并分析其结合模式。对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益脑通络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活性成分40种,关键靶点18个,包括了APP、PIK3CA等,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对凋亡的调控上,Reactome信号通路涉及了凋亡途径、炎症途径、基因调控、血管通路、神经再生、突触传导、细胞自噬等多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具有结合力,川芎的萘呋内酯结合能力最强。结论益脑通络方中的萘呋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作用于APP、PIK3CA等多靶点、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ietin,EPO)激活的PI3K等多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中主要发挥抗凋亡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方 缺血性中风 分子机制 整合药理学
原文传递
SNORA7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潜在分子机制
19
作者 韦柳萌 黄志广 +4 位作者 李生华 陈罡 梁芳芳 龙禹 何融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SNORA76的表达水平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公共数据集以及ArrayExpress网站中,获得6个SNORA76在膀胱癌(BLCA)中的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SNORA76的表达水平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公共数据集以及ArrayExpress网站中,获得6个SNORA76在膀胱癌(BLCA)中的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高表达基因与正相关基因、低表达基因与负相关基因分别取交集后得到正共表达基因与负共表达基因,将正共表达基因与负共表达基因分别进行KEGG、GO分析,并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结果纳入的6个数据集中BLCA组共817例,对照组98例。与对照组相比,SNORA76在BLCA组中高表达(标准化均数差[SMD]=0.48,95%置信区间[CI]=0.26~0.70,P<0.05;曲线下面积[AUC]=0.76,95%CI=0.72~0.80,P<0.05)。SNORA76的正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通路中,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Degree值前十的核心基因TP53、HSP90AA1、HSPA4、FBL、HSPA8、HDAC1、NHP2、RUVBL1、EFTUD2、RPSA。结论SNORA76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影响p53、PI3K-Akt等信号通路参与BLC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RA76 膀胱癌 富集分析 分子机制 共表达基因
下载PDF
温补肾阳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赵阳 宋京京 +2 位作者 常晓盼 杨勇 孟东方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48-653,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医学将OP纳入“骨痿”“骨枯”“骨极”等疾病范畴,中医药被用于治疗OP由来已久,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随着...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医学将OP纳入“骨痿”“骨枯”“骨极”等疾病范畴,中医药被用于治疗OP由来已久,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深入融合发展,基础研究发现多种温补肾阳类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态生成蛋白(BMP)/Smads、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PI3K/Akt/mTOR)等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以达到防治OP的目的,这有可能从分子机制上肯定了中医药治疗OP的科学性。该文综述杜仲、骨碎补等常见代表性温补肾阳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OP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OP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温补肾阳 骨代谢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