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水平上的虚拟仿真实验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以“高分子的构象、形态及尺寸的模拟与计算”项目为例
1
作者 朱平平 谢永军 +5 位作者 易院平 黄渝 周强 肖石燕 杨海洋 何平笙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高分子的构象、形态及尺寸的模拟与计算,是分子水平上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结合诺贝尔奖获得者de Gennes和P.J.Flory的理论工作、由项目组自身教研成果转化、师生合作研发而成。与小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 高分子的构象、形态及尺寸的模拟与计算,是分子水平上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结合诺贝尔奖获得者de Gennes和P.J.Flory的理论工作、由项目组自身教研成果转化、师生合作研发而成。与小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需要采用统计方法来描述高分子链的构象、形态,计算高分子链的平均尺寸,这是经典的物理化学方法所不能完成的。本项目从研发到教学实践、再经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中,自然融入了诺贝尔奖成果、哲学思想、科学思维、学科发展史、教研成果等多个维度的思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水平上的虚拟仿真实验 量变引起质变 科学思维 诺贝尔奖成果 分子链的柔性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肿瘤标志物的异常状态:分子水平肿瘤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马玉 马雅静 +3 位作者 李旭哲 陈江 阴慧慧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肿瘤标志物异常的分子水平亚健康状态。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5 825例汉族患者进行8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1)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在男女之间有性别差异;(2)CA72-4水平异常者最多,高达16.05%;(3)CEA和CYFRA21-1的异...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肿瘤标志物异常的分子水平亚健康状态。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5 825例汉族患者进行8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1)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在男女之间有性别差异;(2)CA72-4水平异常者最多,高达16.05%;(3)CEA和CYFRA21-1的异常者多分布为41~50岁年龄组。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人群大样本调查发现8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异常升高,其中CA724和CEA尤为明显。由于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多集中在41~50岁青壮年且无临床相关症状,因此提出分子水平亚健康概念以及分子水平肿瘤早期筛查策略。分子水平亚健康可能是肿瘤发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分子水平亚健康 分子水平肿瘤筛查 健康体检 公共卫生政策
下载PDF
在分子水平上对医学理论与观点的再认识
3
作者 王夔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7年第3期31-36,共6页
医学科学在本世纪上半叶因深入到细胞水平发生了一次飞跃,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经历了这一个光辉时期之后,医学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所困惑。显然,用原有的概念和方法难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从分子水平研究某些... 医学科学在本世纪上半叶因深入到细胞水平发生了一次飞跃,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经历了这一个光辉时期之后,医学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所困惑。显然,用原有的概念和方法难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从分子水平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如异常血红蛋白病等分子病)取得重要成果,特别是从生物功能大分子结构异常解释疾病的病因和病理,使医学研究开始向微观层次发展,但是由于缺少理论指导,所以未能使医学摆脱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水平研究 再认识 医学理论 医化学 疾病群 病理过程 触发因子 外源性 细胞群体 分子水平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水平治疗的新策略
4
作者 王晓宁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CAS 2005年第5期456-458,共3页
随着传统化疗、干扰素及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耐药及易复发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在分子水平治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策略, 如以骨髓新生血管、细胞表面受体、骨髓瘤细胞DNA分... 随着传统化疗、干扰素及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耐药及易复发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在分子水平治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策略, 如以骨髓新生血管、细胞表面受体、骨髓瘤细胞DNA分子作为靶点,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凋亡,调节骨髓微环境,或是调节骨髓微环境与骨髓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及动物试验中已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微环境 分子水平治疗 治疗方法 分子水平 骨髓瘤细胞 细胞表面受体 干细胞移植 DNA分子 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不同蔬菜连作对土壤细菌DNA分子水平多态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雷娟利 周艳虹 +2 位作者 丁桔 王礼 喻景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76-2083,共8页
采用从土壤中直接提取微生物总DNA,并用细菌16S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和测序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不同蔬菜连作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自同一地区的土壤样品,其DGGE图谱... 采用从土壤中直接提取微生物总DNA,并用细菌16S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和测序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不同蔬菜连作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自同一地区的土壤样品,其DGGE图谱的相似性很高;同时蔬菜连作对土壤中细菌的群落组成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同蔬菜作物种类和连作年限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所取土样中的细菌大多数为Proteobacteria类细菌,另外Acidobacteria、Sphing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类细菌只占少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连作土壤 细菌 16S RDNA PCR—DGGE 细菌DNA 土壤样品 连作 分子水平
下载PDF
分子水平重油表征技术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田松柏 龙军 刘泽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2-292,共11页
重油是十分复杂的烃类、非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弄清其详细的分子组成不仅是分析测试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石油炼制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10年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应用为导向,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I-ICR ... 重油是十分复杂的烃类、非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弄清其详细的分子组成不仅是分析测试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石油炼制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10年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应用为导向,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I-ICR MS)、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GC/MS/MS)、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 MS)等多种高分辨质谱仪器,结合固相萃取分离技术、化学衍生技术、化学计量学以及其他仪器分析技术,开发出多种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得到烃类、非烃类化合物按碳数分布或者按沸点分布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重油中某些分子的定性定量数据。这些方法针对性强、重复性好、提供的信息丰富,已经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将来的分子水平石油炼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高分辨质谱 分子水平 石油炼制
下载PDF
植物钾吸收的分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化党领 介晓磊 +2 位作者 韩锦锋 谭金芳 郭天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7-383,共7页
本文从钾离子通道、高亲和力K+ 转运体和H+ -ATP酶等 3方面综述了K+ 营养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等的研究结果。植物钾吸收与这 3类转运蛋白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论述K+ 转运体和K+ 通道及其介导高低亲和力钾吸收方面的作用 ,以及 3类... 本文从钾离子通道、高亲和力K+ 转运体和H+ -ATP酶等 3方面综述了K+ 营养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等的研究结果。植物钾吸收与这 3类转运蛋白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论述K+ 转运体和K+ 通道及其介导高低亲和力钾吸收方面的作用 ,以及 3类转运蛋白的调节 ,蛋白的表达 ,调节影响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钾吸收 分子水平研究 钾离子通道 高亲和力转运体 H^+-ATP酶
下载PDF
分子水平和土壤系统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进闯 潘开文 李富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5-130,共6页
化感作用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除概述化感作用对于植物细胞、组织以及环境胁迫对于化感效应的影响外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分子和土壤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化感作用的研究。在分子水平化感作用研究中 ,主要从化感基因的定位、... 化感作用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除概述化感作用对于植物细胞、组织以及环境胁迫对于化感效应的影响外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分子和土壤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化感作用的研究。在分子水平化感作用研究中 ,主要从化感基因的定位、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基因表达和调控以及生化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化感作用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 ,主要对其在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方面的效应进行了评述。最后 ,并就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生态系统 分子水平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生产轻质芳烃的分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毛安国 龚剑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共6页
从分子水平研究了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经加氢处理后进行催化裂化生成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轻质芳烃(BTXE)的反应规律。认为加氢LCO中重质单环芳烃(包括烷基苯和环烃基苯)的含量及催化裂化反应条件是影响轻质芳烃产率的关键,适宜... 从分子水平研究了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经加氢处理后进行催化裂化生成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轻质芳烃(BTXE)的反应规律。认为加氢LCO中重质单环芳烃(包括烷基苯和环烃基苯)的含量及催化裂化反应条件是影响轻质芳烃产率的关键,适宜的加氢处理深度(加氢LCO氢质量分数为11.00%)、催化裂化较高的反应温度(大于550℃)和较大的剂油比(大于8)有利于生产轻质芳烃。在实验条件范围内,LCO中环烃基苯的表观裂化反应比例大于73.4%,表观缩合反应比例小于14.7%,且高温有利于LCO中环烃基苯的裂化反应。加氢LCO经催化裂化反应生成轻质芳烃的单程产率可达14.3%,约占催化裂化产物中单环芳烃总量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轻循环油 轻质芳烃 分子水平
下载PDF
催化裂化过程烃类分子水平转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安国 白风宇 +1 位作者 刘守军 杨轶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6,共7页
系统分析了某催化裂化装置从原料油到反应产物的烃类分子水平转化规律,给出了不同烃类的表观转化率和芳烃生成与转化的结果.结果表明:催化裂化反应前后,链状烃质量分数增加31.47百分点、环烷烃质量分数降低23.21百分点、芳烃质量分数减... 系统分析了某催化裂化装置从原料油到反应产物的烃类分子水平转化规律,给出了不同烃类的表观转化率和芳烃生成与转化的结果.结果表明:催化裂化反应前后,链状烃质量分数增加31.47百分点、环烷烃质量分数降低23.21百分点、芳烃质量分数减少17.47百分点,产物与原料油的烃类物质的量之比为5.92.催化裂化表观转化率为80.77%,其中链状烃、环烷烃和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91.99%,96.62%,66.10%;环烷烃中单环、双环和三环及三环以上环烷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94.60%,97.17%,97.72%;芳烃中单环、双环和三环及三环以上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86.60%,19.64%,68.56%.产物中单环、双环和三环及三环以上芳烃来自原料油同环数芳烃的烷基裂化或脱烷基反应的比例分别为13.4%,38.8%,86.1%,其余部分来自原料油或中间产物的芳构化或稠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 烃类 分子水平 芳烃
下载PDF
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在催化裂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旭 郭锦标 +3 位作者 周祥 王鑫磊 葛彩霞 于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78-2685,共8页
催化裂化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原油二次加工过程,反应中存在成百上千的物质和化学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反应体系,建立这些复杂反应的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开发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对认识催化裂化反应和工艺开发具... 催化裂化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原油二次加工过程,反应中存在成百上千的物质和化学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反应体系,建立这些复杂反应的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开发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对认识催化裂化反应和工艺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催化裂化反应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比了单事件模型、结构导向型集总、KMT、熵近似因子模型以及结构化模型等动力学模型的特点、使用范围及优缺点。指出建立更为细致的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来预测关键组分的收率、产物的组成和性质将是催化裂化动力学模型研究领域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水平 动力学模型 催化裂化 反应机理
下载PDF
骨折修复的启动与分子水平的调节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斌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 阐明骨折修复的启动以及相关因子在分子水平上对启动的调节。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骨折修复及其相关因子在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 ,总结骨折修复启动过程及其关系紧密的调节因子在其中的作用 ,探讨干预此... 目的 阐明骨折修复的启动以及相关因子在分子水平上对启动的调节。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骨折修复及其相关因子在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 ,总结骨折修复启动过程及其关系紧密的调节因子在其中的作用 ,探讨干预此过程的方法。 结果 在骨折修复过程中 ,其启动具有明显的特征 ,在启动的同时有着关系密切的相关因子参与其中每一个环节。 结论 在分子水平上 ,骨折修复的启动有着特殊的相关因子如骨形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 -β等参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修复启动 分子水平 调节 相关因子
下载PDF
半再生重整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祥 王杰广 +4 位作者 侯震 BENNET Craing A 马爱增 KLEIN Michael T 郭锦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753,共6页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半再生重整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305个C1-C12分子组分及864个化学反应,其中包括数十种烯烃及C6-C9所有芳烃异构体的生成与转化。以Langmuir-Hinshelwood-Hougen-Watson(LHHW)方程模拟反应速率,采用线...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半再生重整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305个C1-C12分子组分及864个化学反应,其中包括数十种烯烃及C6-C9所有芳烃异构体的生成与转化。以Langmuir-Hinshelwood-Hougen-Watson(LHHW)方程模拟反应速率,采用线性自由能关联方法(LFER)获取动力学参数,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正及检验。结果表明,芳烃脱烷基速率较低,应区分于加氢裂化反应;芳烃甲基迁移速率不容忽视,对C8+芳烃产物分布有影响;模型对贫、富芳烃2种原料在10组不同反应条件下的C5+液收、正构烷烃和环烷烃产率的预测较为准确,对C6-C9芳烃组分产率(质量分数)的预测偏差平均值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水平 半再生重整 动力学模型 固定床
下载PDF
新疆地区13100体检人群肾功能相关代谢物的异常状态:“分子水平亚健康”概念的现实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阴慧慧 马雅静 +3 位作者 刘斌正 陈江 李述刚 张文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9-55,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反映肾功能的生化代谢指标,在常规体检人群中探讨肾功能指标异常的分子水平"亚健康"状态。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3 100汉族个体接受了空腹常规血液检测尿酸、... 目的通过检测反映肾功能的生化代谢指标,在常规体检人群中探讨肾功能指标异常的分子水平"亚健康"状态。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3 100汉族个体接受了空腹常规血液检测尿酸、尿素氮、肌酐和胱抑素C 4项指标,体检者无症状主诉。结果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和肌酐异常升高率分别为14.05%、1.90%、0.82%和0.33%。在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和肌酐水平异常的体检者中,80%集中在21~50岁青壮年。男性尿酸、尿素氮、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尿酸(353.51±80.44)μmol/L,尿素氮(5.21±1.34)mmol/L,胱抑素C(0.87±0.24)mg/L,肌酐(78.59±13.83)μmol/L;女性:尿酸(245.65±62.24)μmol/L,尿素氮(4.50±1.26)mmol/L,胱抑素C(0.74±0.23)mg/L,肌酐(58.83±10.08)μmol/L。尿素氮、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但尿酸水平与年龄无相关。结论首次在新疆地区对汉族体检人群进行大样本调查,在无相关临床症状体检者中发现4种肾功能相关代谢物血液水平异常升高,藉此首次提出"分子水平亚健康"的概念。这种"分子水平亚健康"可能是肾脏相关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应该受到预防公共卫生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肾功能 肾功能相关代谢物 分子水平亚健康 公共卫生政策
下载PDF
老年侵袭性垂体瘤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边心超 程广英 +2 位作者 杨福伟 黄璇 葛鹏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38-1541,共4页
老年侵袭性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却呈现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以侵袭周围的硬膜、骨质或侵入海绵窦、蝶窦等结构,瘤体侵入海绵窦内并超过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海绵窦段中线连线水平被认为是侵袭性诊断的较为明确的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高... 老年侵袭性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却呈现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以侵袭周围的硬膜、骨质或侵入海绵窦、蝶窦等结构,瘤体侵入海绵窦内并超过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海绵窦段中线连线水平被认为是侵袭性诊断的较为明确的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高增殖、高侵袭、易复发、临床治愈率低、预后不佳的特点。老年人因早期内分泌症状不典型,就医晚常被忽视,发现时多为大腺瘤,病理结果显示大多为无功能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瘤 分子水平 进展 老年
下载PDF
FCC反应机理与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研究 III.重油催化裂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湘波 龙军 +1 位作者 侯拴弟 何峻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63,共5页
将一种基于催化裂化反应机理的动力学模型应用于重油催化裂化过程,实验确立了几种典型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通过实验确定的各反应速率常数不仅可以对重油催化裂化产品的产率分布进行模拟和预测,而且可... 将一种基于催化裂化反应机理的动力学模型应用于重油催化裂化过程,实验确立了几种典型的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通过实验确定的各反应速率常数不仅可以对重油催化裂化产品的产率分布进行模拟和预测,而且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产品族组成进行模拟和预测。该模型包含十四个集总共24个反应速率常数,易于在提升管反应器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动力学 模型 重油 重油催化裂化 动力学模型 反应机理 分子水平 FCC 反应速率常数
下载PDF
从分子水平探讨中国东北狍的分类地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明海 肖朝庭 Koh Hungsun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9,共6页
国内外对中国狍的分类地位意见不一。本文测定了来自中国东北完达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三江和吉林向海等 5个地区的 15只野生狍的线粒体DNACytb基因 (4 15bp)和来自完达山、三江和吉林向海等 3个地区的 6只野生狍的线粒体控制区部... 国内外对中国狍的分类地位意见不一。本文测定了来自中国东北完达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三江和吉林向海等 5个地区的 15只野生狍的线粒体DNACytb基因 (4 15bp)和来自完达山、三江和吉林向海等 3个地区的 6只野生狍的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 (76 4bp) ,分析了中国东北狍与西伯利亚狍、欧洲狍的系统进化关系 ,得出中国东北狍与欧洲狍之间mtDNACytb和mtDNA控制区序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 4 12 %和 4 89% ,达到了鹿类动物的种间差异水平 ;而与西伯利亚狍的mtDNACytb和mtDNA控制区序列差异平均值仅为 1 6 1%和 2 4 4 % ,只达到亚种水平。结合形态学的差异 ,本文认为中国东北的狍与欧洲狍为两个独立的物种 ,与西伯利亚狍为同种。并提出中国东北狍与欧洲狍的分歧时间约在 2 0 0万年前 ,与西伯利亚狍的分歧时间约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地位 DNA 控制区 序列差异 系统进化关系 中国东北 物种 分子水平 线粒体 形态学
下载PDF
分子水平上益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袁铁铮 姚斌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27-33,共7页
益生菌是指能在生物体内存活 ,对生物体的健康有益的一类微生物。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 益生菌是指能在生物体内存活 ,对生物体的健康有益的一类微生物。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分子水平 研究进展 生物体内 遗传学 健康 存活 菌株 基因工程技术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分子水平预测汽油馏分的蒸气压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国凤 周祥 +1 位作者 孟繁磊 于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2-666,共5页
依据汽-液相平衡,建立了由汽油馏分的分子组成预测其蒸气压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汽油馏分简化为烃化合物的理想混合物,不考虑空气和水的影响,计算了密闭容器内的汽油在某指定温度和充满率下,达到闪蒸平衡时的蒸气压。该计算方法可用于... 依据汽-液相平衡,建立了由汽油馏分的分子组成预测其蒸气压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汽油馏分简化为烃化合物的理想混合物,不考虑空气和水的影响,计算了密闭容器内的汽油在某指定温度和充满率下,达到闪蒸平衡时的蒸气压。该计算方法可用于预测与燃料蒸发性相关的参数如雷氏蒸气压(RVP)、蒸发损失等。利用该算法计算了5个已知组成的汽油样品的RVP,与实测值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水平 汽油馏分 蒸气压 计算模型
下载PDF
苜蓿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巧利 孙彦 杨青川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83-187,共5页
苜蓿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能力较强,能通过自身的生理代谢、结构发育和形态建造等方面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有关苜蓿的抗旱性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牧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领域也逐渐从形态水平发展到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更深入的领域... 苜蓿在干旱胁迫下的适应能力较强,能通过自身的生理代谢、结构发育和形态建造等方面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有关苜蓿的抗旱性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牧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领域也逐渐从形态水平发展到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更深入的领域,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对苜蓿在干旱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基因工程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抗旱 生理响应 分子水平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