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
作者 熊洋 周世博 +9 位作者 俞兴 毕连涌 杨济洲 王逢贤 曲弋 杨永栋 赵丁岩 赵赫 仇子叶 姜国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81-4888,共8页
背景:异位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临床中不同亚型的异位骨化具有不同病因或诱导因素,但在异位骨化中后期进展阶段又表现出相似的病理过程,其中由于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异位骨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的:对近年获得性异位骨化发生... 背景:异位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临床中不同亚型的异位骨化具有不同病因或诱导因素,但在异位骨化中后期进展阶段又表现出相似的病理过程,其中由于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异位骨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的:对近年获得性异位骨化发生发展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以“分子生物学,异位骨化,机制”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以“molecular biological,heterotopic ossification,mechanisms”为检索词分别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并根据获得文献进行补充检索,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3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因此该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困难。②文章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获得性异位骨化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Hedgehog、Wnt及mTOR共5条主要信号通路,同时在局部微环境中涉及到Run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Sox9共5项核心枢纽因子,核心机制可能是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机体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成骨细胞微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细胞因子,进而影响机体骨代谢并导致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发生。③未来可以以异位骨化相关单细胞的成骨内稳态为研究方向,以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成骨微环境-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作为研究要素,探索各部分要素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特征,比较不同种类、不同个体细胞成骨内稳态异同,从整体视角观察异位骨化分子信号网络调控机制,有利于未来临床防治异位骨化新方法的探究。④以中医药及靶向治疗为代表的治疗方法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如何将中医药与体内成骨稳态联系,并与靶向治疗相结合,也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⑤目前获得性异位骨化的研究仍多限于基础实验研究,临床防治方法仍存在疗效不确切及不良反应明显等缺陷,相关靶向防治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验证,如何以基础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新方向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分子生物学机制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HEDGEHOG WNT/Β-CATENIN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
作者 单晓辉 席景会 +3 位作者 赵磊 张明哲 丁雪梅 原亚萍 《高教学刊》 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以分子生物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已被纳入到新农科的知识范畴。简单借鉴综合性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方案,已不能完全符合新农科建设的需求。该文详细分析影响涉农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合新农... 以分子生物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已被纳入到新农科的知识范畴。简单借鉴综合性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方案,已不能完全符合新农科建设的需求。该文详细分析影响涉农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合新农科建设思路,融合翻转课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等教学模式的多元教学解决方案。针对传统农科人才培养中重视实际操作,但总结和表述能力培养相对不足的实际,设立以“做得好、写得好、讲得好”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新标准。初步实践表明,该方案的实施能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主动性,在教授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全面培养新农科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方向上,做出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分子生物学实验 教学实践 综合实验能力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人工智能工具促进分子生物学与中药专业有效融合的探索
3
作者 张静 褚巧云 孔璐 《药学教育》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与中药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中药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与中药学科进行更有效的融合,文章提出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辅助中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分子...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与中药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中药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与中药学科进行更有效的融合,文章提出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辅助中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分子生物学 人工智能 批判性思维 ChatGPT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模式探讨与实践
4
作者 阴新强 敬媛媛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02-406,共5页
近几年,来我国学医的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课,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培养留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除了让留学生完成课程规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外,许多高校尝... 近几年,来我国学医的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课,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培养留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除了让留学生完成课程规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外,许多高校尝试对留学生开放实验室,让留学生参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本文对来华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开放实验室的实践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开放实验室 开放模式 探讨与实践
下载PDF
畜牧学硕士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改革实践
5
作者 赵佳福 段志强 +2 位作者 李世军 李辉 陈祥 《贵州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随着畜牧产业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禽种业创新、良种快繁技术、分子营养调控、遗传与环境互作等畜牧学新生领域相继兴起,对广大畜牧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农业类院校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贵州大学... 随着畜牧产业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禽种业创新、良种快繁技术、分子营养调控、遗传与环境互作等畜牧学新生领域相继兴起,对广大畜牧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农业类院校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贵州大学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例,针对畜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考核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细胞分子生物学 实验技术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三全育人体会与实施方法
6
作者 唐玉莲 王春芳 +3 位作者 陆群凤 车志群 徐启江 罗艳红 《科技风》 2024年第10期50-52,共3页
本文以“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为背景,探讨了三全育人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对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总结了在教学过... 本文以“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为背景,探讨了三全育人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对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实施方法,并分析了教学不足和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为类似课程的三全育人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三全育人 教学体会 实施方法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7
作者 程雪妮 田广文 雷忠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124-127,共4页
为更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本研究构建线上慕课预习和线下模块化教学结合的“3+1”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通过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加强了知识点的连贯性;通过“3+1”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激发学生探索... 为更好地开展混合式教学,本研究构建线上慕课预习和线下模块化教学结合的“3+1”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通过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加强了知识点的连贯性;通过“3+1”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新方案,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与讨论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升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实验 慕课 模块化教学
下载PDF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与思考
8
作者 孙玲玲 戚之琳 凌烈锋 《科学咨询》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通过采用基于雨课堂的平时成绩评价体系,改革实验成绩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通过采用基于雨课堂的平时成绩评价体系,改革实验成绩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形成性评价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进化论系列讲座(三十三) 进化论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一)双螺旋发现之前
9
作者 郭建崴 《化石》 2024年第1期73-74,共2页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而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但在此前的近百年里,众多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一直为其...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而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但在此前的近百年里,众多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一直为其夯筑着基础。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结构模型 生物分子结构 现代物理学 分子生物学 克里克 分子层次 现象本质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10
作者 邓雨琦 梁筱 +2 位作者 孙笛 刘菲 杨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最常见的皮肤肉瘤之一,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复杂,以缓慢不规则浸润周围组织为生长特点,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DFSP在临床上存在易误诊、漏诊率高和...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最常见的皮肤肉瘤之一,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复杂,以缓慢不规则浸润周围组织为生长特点,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DFSP在临床上存在易误诊、漏诊率高和复发率高的难点,亟待开发出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DFSP的最新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分子生物学 重排 变异
下载PDF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混合式教学设计
11
作者 褚巧云 牛静 秦琼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课程相关知识与技术发展迅猛,内容抽象复杂而繁多,导致学生在单纯的传授式课堂中兴趣不高而严重影响学习质量,亦...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课程相关知识与技术发展迅猛,内容抽象复杂而繁多,导致学生在单纯的传授式课堂中兴趣不高而严重影响学习质量,亦不利于实现“一流医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BOPPPS(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教学模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learning,PBL)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 based-learning,TBL)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多元互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探讨将BOPPPS教学模式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医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传授式课堂
下载PDF
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鉴别中的应用及其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水平的相关性
12
作者 李建丽 张晓瑞 李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鉴别中的应用,分析其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按WHO肿瘤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n=4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鉴别中的应用,分析其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按WHO肿瘤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n=41)、高级别组(n=45),获得常规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参数数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高、低级别胶质瘤的鉴别价值,Pearson分析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癌组织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组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水平均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V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联合检测鉴别高、低级别脑胶质瘤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高于单独检测AUC(0.822、0.803、0.785),敏感度为91.11%、特异度为80.49%(P<0.05);高级别组脑胶质瘤分子生物学标记物VEGF mRNA、Ki-67 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胶质瘤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水平与癌组织VEGF mRNA、Ki-67 mRNA表达水平正相关(r=0.522、0.415、0.323、0.483、0.376、0.274,P<0.05)。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水平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且与癌组织分子生物学标记物VEGF、Ki-67表达水平正相关,可用于临床高、低级别脑胶质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病理分级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下载PDF
辽藁本种质创新、栽培繁育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樊勇 李旭 +3 位作者 录亿隆 于春雷 杨正书 孙文松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辽藁本作为我国大宗药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但是辽藁本栽培种较少、栽培技术落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辽藁本在种质创新、栽培技术研究、种苗繁育、药用成分... 辽藁本作为我国大宗药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但是辽藁本栽培种较少、栽培技术落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辽藁本在种质创新、栽培技术研究、种苗繁育、药用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辽藁本未来研究应关注的方向,为辽藁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藁本 种质创新 栽培繁育 药用成分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综合翻转文献阅读研讨促进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实践研究
14
作者 陈雨珊 陈依文 +3 位作者 王冰颖 胡斐斐 吴勉云 赵雪花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设计了一项综合翻转文献阅读研讨计划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思考科学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检索文献并进行...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设计了一项综合翻转文献阅读研讨计划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思考科学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检索文献并进行课堂汇报,通过总结与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训练学生专注阅读和口头表达的技巧,并在选定的主题领域提出研究概况,教师对学生成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成绩明显提高,证明翻转文献阅读研讨计划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既能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参与度,又有助于提高学生文献检索、阅读、科研、表达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文献阅读研讨 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 课堂分享
下载PDF
黑老虎种质资源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邓叶 李翔 +1 位作者 李平 梁忠厚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黑老虎是集药用、食用和观赏于一体的功能性林下经济植物。深入研究和评价黑老虎的不同种质资源,是保护其生物多样性、拓展其资源利用与加快其品种创新的关键。本文重点综述了黑老虎不同资源(含野生和栽培种)特性研究现状,叶绿体全基因... 黑老虎是集药用、食用和观赏于一体的功能性林下经济植物。深入研究和评价黑老虎的不同种质资源,是保护其生物多样性、拓展其资源利用与加快其品种创新的关键。本文重点综述了黑老虎不同资源(含野生和栽培种)特性研究现状,叶绿体全基因组分析、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功能基因研究和实验体系建立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黑老虎遗传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老虎 种质资源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多样化课程思政模式研究与实践
16
作者 汪琳 赵斯奇 +3 位作者 杜秉娜 杨宇 金汝天 王淼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采用多样化课程思政方式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融入程度与思政学习效果。方法 组织教师深入挖掘思政要素;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政意识;按照不同类型的思政要素,选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不同形式的授课方式来... 目的 采用多样化课程思政方式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融入程度与思政学习效果。方法 组织教师深入挖掘思政要素;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政意识;按照不同类型的思政要素,选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不同形式的授课方式来进行课程思政;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结果 对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够在不同的思想教育方面对自己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课程思政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专业课思政的授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药学专业 课程思政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茶学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课程设计
17
作者 瞿娇娇 曹威 +1 位作者 邹晓 周叶鸣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的广泛应用,其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已经成为茶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茶树植物保护、茶叶加工及功能成分保健机理研究等各领域。为使茶学硕士研究生更系统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理论... 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的广泛应用,其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已经成为茶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茶树植物保护、茶叶加工及功能成分保健机理研究等各领域。为使茶学硕士研究生更系统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将分子技术应用于具体的科研试验,以贵州大学茶学院茶学硕士点为例,针对当前开设的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理论课程结构体系松散、与茶产业应用联系不紧密、实验课程比例严重不足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基础理论知识部分,通过基础知识结构重组、设置主题教学、小组自主学习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围绕分子生物学在茶叶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突出实验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设计,注重学生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方面的课程改革措施来综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茶学硕士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分子生物学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纪媛 金玉兰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以惰性的临床病程及远期复发为特点;由于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通过综述总结介绍了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及病...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以惰性的临床病程及远期复发为特点;由于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通过综述总结介绍了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要点,重点讨论了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临床病理 诊断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及探索
19
作者 李薇 邓秀玲 +5 位作者 苑红 张建宇 马艳华 叶纪诚 扈瑞平 胡彦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正常生理状态与疾病状态的桥梁课程,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既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是与临...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正常生理状态与疾病状态的桥梁课程,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既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是与临床密切联系的交叉课,其教学改革一直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响应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号召,以建设《分子生物学》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为目的,文章将从课程介绍、课程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的创新及特色,以及课程建设效果与评价6个方面对《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建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一流本科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探索
下载PDF
耳硬化症发病机制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20
作者 高建军 段宏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8-171,189,共5页
耳硬化症是一种伴有外显率减少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近40%~50%临床病例是没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散发病例,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包括分子途径(包括骨质重建、免疫途径、炎性因素、内分泌途径),这些因... 耳硬化症是一种伴有外显率减少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近40%~50%临床病例是没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散发病例,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包括分子途径(包括骨质重建、免疫途径、炎性因素、内分泌途径),这些因素对耳硬化症的发展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