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支性搏动和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哲坦 《临床荟萃》 CAS 1992年第1期7-8,共2页
早在1970年,Rosebaum就提出“QRS不宽的室性异位心搏”。在狗的洋地黄中毒试验中,证实刺激左后束支,可出现QRS波群略为增宽的心搏。曾把此种搏动称为“交界性早搏伴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高位室早”分支性搏动可呈现舒张晚期早搏或... 早在1970年,Rosebaum就提出“QRS不宽的室性异位心搏”。在狗的洋地黄中毒试验中,证实刺激左后束支,可出现QRS波群略为增宽的心搏。曾把此种搏动称为“交界性早搏伴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高位室早”分支性搏动可呈现舒张晚期早搏或比窦性心动速率较快或几乎相等的阵发性窒性心动过速。Schamroth称为室性自主心律,Massumi称为等律性加速性心律;Chung则认为是非阵发性室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性搏动 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