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Cl、NaCl 在分子筛载体上的分散阈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有畅 汪传宝 唐有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35-739,共5页
采用高温衍射仪研究了KCl 和NaCl.和在不同分子筛载体内孔和内表面的分散阈值.实验结果表明,分散阈值显著地与烘烤温度有关,烘烤温度愈高,分散阈值愈大.吸附水和固态离子交换反应也影响分散阈值大小.用盐类溶液浸渍分子筛在低温烘烤时... 采用高温衍射仪研究了KCl 和NaCl.和在不同分子筛载体内孔和内表面的分散阈值.实验结果表明,分散阈值显著地与烘烤温度有关,烘烤温度愈高,分散阈值愈大.吸附水和固态离子交换反应也影响分散阈值大小.用盐类溶液浸渍分子筛在低温烘烤时的分散效果与高温加热盐类和分子筛干混样品的分散效果大不相同.例如,浸渍时KCl 在分子筛载体上分散很少,这主要归因于吸附水对KCl 的竞争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分散阈值 氯化钾 氯化钠
下载PDF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的研究(Ⅰ):XRD及BET方法测定双边分散阈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智民 李永战 +1 位作者 刘燃 韩维屏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1-86,共6页
应用XRD及BET方法研究了MoO3-Fe2O3,MoO3-V2O5,MoO3-TiO2(锐钛矿),MoO3-WO3和MoO3-ZrO2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及非晶相自发分散.这些二元氧化物均含有0~100%之间的十个不同掺杂配比的MoO3,经干混和适宜温度下焙烧而得... 应用XRD及BET方法研究了MoO3-Fe2O3,MoO3-V2O5,MoO3-TiO2(锐钛矿),MoO3-WO3和MoO3-ZrO2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及非晶相自发分散.这些二元氧化物均含有0~100%之间的十个不同掺杂配比的MoO3,经干混和适宜温度下焙烧而得.XRD晶相定量分析及外推法证明,每种组分氧化物都在界面上自发分散为非晶相,并具有各自的分散阈值.当配比大于分散阈值时,各组分氧化物焙烧后的剩余晶相量与加入晶相量之间为线性关系,其中MoO3和ZrO3的斜率显著小于1.BET测定证明,所有试样的比表面积(3.71~11.25m2/g)较常见载体如SiO2等小得多.MoO3在五种二元氧化物界面的分散阈值各不相同(0.33~1.43 g/100m2),远大于唐有祺等人根据O2-密置模型计算得的在高比表面载体上的单层饱和容量(0.117g/100m2).这预示着界面上可能存在非单层分散及表面化学反应,XRD晶相分析及后续文章中FT-IR等表征手段证实了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 界面结构 非晶相分散 双边分散阈值
下载PDF
催化剂制备研究中的分散阈值参数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存 曾育才 梁均方 《嘉应大学学报》 2001年第6期36-39,共4页
分散阈值的大小与活性组分和载体相互作用有关,是催化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参数。分散阈值的测定不仅为单层分散原理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亦为催化剂的研制提供一种定量研究手段。
关键词 分散阈值 实验参数 研究 催化剂 单层分散原理 表面分散状态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催化剂研究中的分散阈值参数
4
作者 邓存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9-22,78,共5页
分散阈值的大小与活性组分和载体相互作用有关,是催化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参数。分散阈值的测定不仅为单层分散原理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亦为催化剂的研制提供一种定量研究手段。
关键词 分散阈值 参数 研究 催化剂
下载PDF
催化剂研究中的分散阈值参数
5
作者 邓存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5-28,共4页
分散阈值的大小与活性组分和载体相互作用有关,是催化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参数,分散阈值的测定不仅为单层分散原理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 分散阈值 参数 催化剂
下载PDF
锶离子在纳米TiO_2表面单层分散阈值的研究
6
作者 宋长友 吴念祖 王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52,共3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表面吸附Sr2 + 的锐钛型纳米TiO2 系列样品 ,通过XRD法和XPS法研究了Sr2 + 在纳米TiO2 表面单层分散的阈值。两种研究方法测得的阈值均为 1 0个 /nm2 ,按照密置单层模型计算得到估算阈值为5 3个 /nm2 。
关键词 自发单层分散 单层分散阈值 纳米二氧化钛 硝酸锶 XRD XPS
下载PDF
X光衍射相定量外推法测定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阈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英骏 唐有祺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39-41,35,共4页
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的结构状态,以及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最大分散量(分散阈值)是多相催化剂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和分散阈值取决于活性组分和载体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的结构状态,以及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最大分散量(分散阈值)是多相催化剂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和分散阈值取决于活性组分和载体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活性组分 分散阈值 载体
原文传递
单层分散阈值和负载型催化剂的阈值效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邓存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00-907,共8页
自发单层分散原理认为,许多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可在载体表面自发分散。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单层分散阈值可通过XRD相定量外推法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通过单层分散阈值的测定可获取负载型催化剂表面结构、分散状态的有益信息,并为... 自发单层分散原理认为,许多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可在载体表面自发分散。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单层分散阈值可通过XRD相定量外推法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通过单层分散阈值的测定可获取负载型催化剂表面结构、分散状态的有益信息,并为选择最佳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提供依据。许多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配比都可通过考察其单层分散阈值得以优化。负载型催化剂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突变值都与其单层分散阈值相联系,催化剂的阈值效应是明显的,阈值效应的提出为催化剂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催化剂 自发单层分散原理 单层分散阈值 活性组分配比 阈值效应
原文传递
分散阈值——催化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被引量:7
9
作者 邓存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26-31,共6页
分散阈值是指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上分散量的最大值,其大小与活性组分和载体相互作用有关,是催化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参数。分散阈值的测定不仅为单层分散原理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亦为催化剂的研制提供一种定量研究手段。
关键词 催化剂 分散阈值 活性组分
原文传递
氯化亚铜在活性炭载体表面单层分散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6
10
作者 黎军 马正飞 +2 位作者 黄丽娜 刘晓勤 姚虎卿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31-734,共4页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活性炭载体表面CuCl活性组分的单层分散行为 .以C16H10 ,C13 H9和C12 H12 原子簇模型模拟活性炭表面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计算得到了CuCl在活性炭表面分散的活性位、稳定构型、相互作用能以及单层...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活性炭载体表面CuCl活性组分的单层分散行为 .以C16H10 ,C13 H9和C12 H12 原子簇模型模拟活性炭表面 ,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计算得到了CuCl在活性炭表面分散的活性位、稳定构型、相互作用能以及单层分散阈值 .结果表明 ,CuCl以铜端垂直附着在活性炭表面的顶位和桥位上 ,相互作用能为 76 84~ 80 79kJ/mol,单层分散阈值为 0 4 71g/ g.而XRD测得的单层分散阈值为 0 4 6 7g/ g,与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一致 ;按照密置单层模型计算得出的单层分散阈值为 0 94 1g/g ,远大于实验测定结果 .因此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活性炭表面活性组分单层分散的丰富信息 ,并能确定活性组分的单层分散阈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分散阈值 密度泛函理论 活性炭 氯化亚铜
下载PDF
某些有机物在氧化物载体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小勇 王敏 +1 位作者 赵壁英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869-873,共5页
XRD and FT-IR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the studies of organic monolayer dispersionsystems. Naphthalene, borneol, 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phthalic acid and tartaric acid weremixed with γ-Al2O3 and SiO2 separately... XRD and FT-IR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the studies of organic monolayer dispersionsystems. Naphthalene, borneol, benzoic acid, salicylic acid, phthalic acid and tartaric acid weremixed with γ-Al2O3 and SiO2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compounds canalso disperse spontaneously onto the surfaces of different oxide-supports to become high dispersionstates like the behavior of inorganic salts and oxides. The organic substances studied are moreready to disperse with 1ess carboxyl or hydroxyl groups on their aromatic nucleus, suggesting themigra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 is rate-determining during the dispersion. This point ofview is supported by the result of IR spectroscopy. The IR spectra of dispersed systems suggestthat the carboxy1 may react with the surface hydroxyl groups of the support to form salt-likestructures on th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单层分散 单层分散阈值 有机物 氧化物载体
下载PDF
ZrO_2表面 B_2O_3的分散及其作用状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柏庆 程时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用 XPS、 FT- IR和 FT- Raman等技术研究了 ZrO2表面 B2O3的分散及其作用状态,测定了 B2O3在 ZrO2表面的分散阈值 .结果表明: B2O3在 ZrO2表面可以三配位 BO3和四配位 BO4结构单元存在;载体 ZrO2的预焙烧温度和硼含量对 B2O3的分散... 用 XPS、 FT- IR和 FT- Raman等技术研究了 ZrO2表面 B2O3的分散及其作用状态,测定了 B2O3在 ZrO2表面的分散阈值 .结果表明: B2O3在 ZrO2表面可以三配位 BO3和四配位 BO4结构单元存在;载体 ZrO2的预焙烧温度和硼含量对 B2O3的分散及作用状态有较大影响,并改变 BO3与 BO4结构单元之间的比例 .实验测得 B2O3在 ZrO2载体上的单层分散阈值为 0.05 gB2O3/gZrO2(或 B2O3的质量分数 w=4.76%),处在此单层中的硼原子以 BO4为结构单元直接与 ZrO2表面相作用 .只有当 B2O3的负载量超过此(单层)分散阈值时, BO3结构单元才会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作用 分散阈值 氧化锆负载氧化硼 催化剂 制备 氧化锆 氧化硼 表面结构
下载PDF
热分散法制备的CuCl/SBA-15的吸附脱硫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单佳慧 刘晓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94-2197,共4页
采用热分散法制备了脱硫吸附剂CuCl/SBA-15,用XRD方法测定了CuCl在SBA-15上的单层分散阈值,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评价吸附剂对模型燃油中噻吩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稀土助剂CeO2的加入及模型燃油中甲苯的存在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热分散法制备了脱硫吸附剂CuCl/SBA-15,用XRD方法测定了CuCl在SBA-15上的单层分散阈值,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评价吸附剂对模型燃油中噻吩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稀土助剂CeO2的加入及模型燃油中甲苯的存在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Cl在SBA-15上的分散阈值为:0.3502gCuCl/gSBA-15,当CuCl负载量达到0.33gCuCl/gSBA-15时,对噻吩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为0.8767mmol/g,显示出阈值效应;添加稀土助剂CeO2能提高吸附剂的脱硫性能,最合适的添加量为m(Ce)/m(Cu)=0.3,此时吸附量提高了7.3%;甲苯对噻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添加CeO2的吸附剂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油 吸附脱硫 噻吩 分散阈值 SBA-15
下载PDF
蔗糖在MCM-48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军 曾昌凤 +1 位作者 张利雄 徐南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63-1467,共5页
采用液相浸渍法研究了蔗糖在中孔MCM-48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用X射线衍射(XRD)相定量分析法,测定了蔗糖在MCM-48上的最大分散容量,并用差热分析、N_2吸附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蔗糖与MCM-48的质量比小于1.1时,蔗糖在MCM-4... 采用液相浸渍法研究了蔗糖在中孔MCM-48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用X射线衍射(XRD)相定量分析法,测定了蔗糖在MCM-48上的最大分散容量,并用差热分析、N_2吸附技术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蔗糖与MCM-48的质量比小于1.1时,蔗糖在MCM-48表面能自发分散成单层.当蔗N/MCM-48质量比为0.8时,MCM-48的比表面积由初始的998 m^2·g^(-1)降至114 m^2·g^(-1),孔径由原来的2.7 nm降至2.0 nm,孔容由0.76 cm^3·g^(-1)降至0.11 cm^3·g^(-1).当蔗糖与MCM-48的质量比超过1.1时,MCM-48的比表面积迅速减小至10 m^2·g^(-1)以下.这是因为蔗糖分子大小和MCM-48孔径相差不大,导致蔗糖在MCM-48表面分散时出现孔道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自发单层分散 MCM-48 分散阈值
下载PDF
MoO_3/TiO_2-SiO_2催化剂的阈值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存 曾育才 蔡邦宏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19,共6页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TiO2 /SiO2 复合载体 ,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3。用XRD、LRS和TPR等考察了MoO3在TiO2 /SiO2 表面的分散状态 ,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MoO3/TiO2 SiO2 、MoO3/SiO2 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HDS)、环己烯加氢 (HYD)和...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TiO2 /SiO2 复合载体 ,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3。用XRD、LRS和TPR等考察了MoO3在TiO2 /SiO2 表面的分散状态 ,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MoO3/TiO2 SiO2 、MoO3/SiO2 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HDS)、环己烯加氢 (HYD)和苯加氢 (BHD)活性。结果表明 ,(1 )TiO2 的加入有利于加强MoO3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促进Mo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 ,提高其分散阈值 ;(2 )当MoO3载量低于分散阈值时 ,其HDS、HYD和BHD活性随MoO3载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但在高于分散阈值后 ,几乎保持不变 ,能明显体现负载型Mo催化剂在HDS、HYD和BHD反应中的阈值效应 ;(3 )MoO3 TiO2 /SiO2 催化剂的HDS、HYD和BHD活性都较MoO3/siO2 催化剂高 ,TiO2 能很大程度地改善MoO3/SiO2 催化剂的HDS、HYD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流动吸附法 MoO3/TiO2-SiO2 分散阈值 阈值效应 负载型催化剂 催化活性 三氧化钼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下载PDF
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Ⅰ) 界面非晶相分散作用及体相晶相剩余率的提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智民 李丽 +1 位作者 韩基新 韩维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5-392,共8页
通过固相热反应,以十种不同的配比和不同的焙烧制度,在MoO3中分别掺杂Fe2O3、V2O5、TiO2(锐钛矿型)、WO3和ZrO2,制得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系列试样.应用XRD、BET、FT-IR、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和催化反应探针等表征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这些... 通过固相热反应,以十种不同的配比和不同的焙烧制度,在MoO3中分别掺杂Fe2O3、V2O5、TiO2(锐钛矿型)、WO3和ZrO2,制得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系列试样.应用XRD、BET、FT-IR、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和催化反应探针等表征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这些组分氧化物形成二元氧化物时界面的非晶相分散结构及催化性能,并提出了相应的亚单层的非晶相分散模型.本文首先报道应用XRD,FT-IR和BET表征界面的非晶相分散.研究结果发现,各个组分氧化物的表面大小不同,但每一对组分氧化物在相互掺杂时,在界面上发生了组分氧化物的亚单分子层(meta-monolayer)的非晶相分散以及某些表面化学反应,前者的非晶相含量具有本征性的分散阈值,后者则生成新的化学物种.根据BET比表面积,求算了各组分氧化物在不同二元氧化物中每100m2的不同的非晶相分散阈值.XRD晶相定量分析和FT-IR差谱法(the differential spectra method)联合证明了非晶相新物种的存在,首次发现非晶相新物种的IR特征吸收峰与分子键价结构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过度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 非晶相界面 分散阈值 体相晶相剩余率 表征 XRD BET FT-IR
下载PDF
KCl、NaCl在HZSM-5分子筛上的分散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世坤 王瑾玲 缪方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82-683,共2页
In this paper,the systems of KCl/HZSM 5 and NaCl/HZSM 5 have been studied by XR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lts can disperse on the HZSM 5 surface forming a non crystalline layer.There is a critical dispersion capaci... In this paper,the systems of KCl/HZSM 5 and NaCl/HZSM 5 have been studied by XR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lts can disperse on the HZSM 5 surface forming a non crystalline layer.There is a critical dispersion capacity.When the salt content exceeds this threshold,the residual crystalline salt appears.Furthermo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persion thresholds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critical dispersion temperature of KCl and NaCl on the HZSM 5 surface has been found,and the dispersion threshold of salts from 450℃ to 700℃ has been mea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 分散阈值 临界分散温度 氯化钾 氯化钠
下载PDF
负载型催化剂研究中的自发单层分散原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穗云 邓存 《嘉应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2-46,共5页
许多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可在载体表面自发分散。当活性组分含量低于其分散阈值时,它在载体表面呈单层但非密置单层分散,逾此阈值时出现晶相。自发分散效应可以称为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对自发单层分散原理的实质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活性组分 分散状态 分散阈值 自发单层分散原理 实质
下载PDF
MoO_3/TiO_2—SiO_2催化剂的阈值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存 曾育才 蔡邦宏 《嘉应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23-27,共5页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_2/SiO_2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_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O_3在TiO_2/SiO_2表面的分散状态,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MoO_3/TiO_2—SiO_2、MoO_3/SiO_2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环己烯加氢和苯加氢...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_2/SiO_2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_3。用XRD、LRS和TPR等技术考察了MoO_3在TiO_2/SiO_2表面的分散状态,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MoO_3/TiO_2—SiO_2、MoO_3/SiO_2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环己烯加氢和苯加氢活性。结果表明:(1)TiO_2的加入有利于加强MoO_3与SiO_2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MoO_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提高其分散阈值:(2)当MoO_3载量低于分散阈值时,其HDS、HYD和BHD活性随MoO_3载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但在高于分散阈值后,几乎保持不变,能明显体现负载型Mo催化剂在HDS、HYD和BHD反应中的阈值效应;(3)MoO_3/TiO_2—SiO_2催化剂的HDS、HYD和BHD活性都较MoO_3/SiO_2催化剂高,TiO_2能很大程度地改善MoO_3/SiO_2催化剂的HDS、HYD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硅 石油化工 测定 活性 催化剂 定性分析 相定量分析 气相流动吸附法 MoO3/TiO3-SiO2 分散阈值 HDS HYD 阈值效应 浸渍法
下载PDF
WO3/(TiO2/SiO2)催化剂的表面分散状态
20
作者 梁均方 邓存 杨锡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57-558,共2页
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复合载体,用浸渍法制备WO3/(TiO2-SiO2)催化剂.应用LRS和TPR技术研究WO3在复合载体TiO2-SiO2表面的分散状态,发现TiO2在SiO2表面的分散可增强WO3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W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阈值.另外TPR实验证明... 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备复合载体,用浸渍法制备WO3/(TiO2-SiO2)催化剂.应用LRS和TPR技术研究WO3在复合载体TiO2-SiO2表面的分散状态,发现TiO2在SiO2表面的分散可增强WO3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W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阈值.另外TPR实验证明,TiO2的存在不仅大大改善WO3的分散状态,而且使WO3在SiO2表面更容易被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流动吸附法 LRS TPR 分散状态 分散阈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