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5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李氏杆菌病原特征、分离培养和中西医防治
1
作者 侯长娟 邵君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4期29-30,共2页
近年来,羊李氏杆菌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可对羊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由李氏杆菌感染引发,该致病菌的耐受性较强,感染后可造成羊只明显的神经性症状,致死率比较高。本文简单阐述了羊李氏杆菌的病原学特征、分离培养、... 近年来,羊李氏杆菌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可对羊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由李氏杆菌感染引发,该致病菌的耐受性较强,感染后可造成羊只明显的神经性症状,致死率比较高。本文简单阐述了羊李氏杆菌的病原学特征、分离培养、患病羊只的临床表现以及中西医防治措施,以期帮助相关人员深入了解本病,科学防控,降低本病所造成的损失,促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李氏杆菌 病原特征 分离培养 中西医防治
下载PDF
红托竹荪菌种快速分离培养基优化
2
作者 陈飞 韩冰 +3 位作者 于广峰 钟丽娟 柴林山 郭玲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4-61,共8页
通过对红托竹荪快速分离培养基优化,提高红托竹荪菌种分离与评价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菌种生长速度为响应值拟合二次多元回归方程,确定培养基配方;测定优化培养基与PDA对照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直径,以菌丝形态、锁状联合和菌... 通过对红托竹荪快速分离培养基优化,提高红托竹荪菌种分离与评价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菌种生长速度为响应值拟合二次多元回归方程,确定培养基配方;测定优化培养基与PDA对照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直径,以菌丝形态、锁状联合和菌落形态等指标评价优化培养基;测定优化培养基与PDA培养基培养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验证应用效果。通过试验,筛选出快速分离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71 g/L、全麦粉8.36 g/L、玉米粉8.07 g/L、琼脂粉18.00 g/L、木屑水1.06 L。快速分离培养基与PDA培养基对比,培养的菌落直径平均增加66.25%,快速分离培养基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增加33.33%,木屑培养基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增加44.22%。由于优化培养基中含有淀粉、纤维素等有效成分,其刺激了菌种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等,维持了胞外酶系的完整性。还可根据菌丝培养基过程形成的透明圈大小判定菌种胞外酶产生能力,达到快速评价菌种质量,保障菌种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快速分离培养 透明圈 生长速度 菌丝直径
下载PDF
基于软骨细胞分离培养的骨痹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王欢 唐学章 +7 位作者 舒骏 陈玮 王洋 丁海涛 齐蕊涵 杨帆 陈剑 史榕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建立骨痹体外软骨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中医药治疗机制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法进行人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观察其形态学,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软骨细胞,细胞计数试剂... 目的建立骨痹体外软骨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中医药治疗机制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法进行人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观察其形态学,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软骨细胞,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各浓度梯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软骨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选择浓度分别为500、100、20、10、2 ng·mL^(-1)的LPS经0、4、6、12、24 h诱导软骨细胞后,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含量,筛选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观察符合软骨细胞形态学,COLⅡ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具备软骨细胞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加入差异浓度LPS的各实验组软骨细胞存活率(survival rate,SR)随LPS浓度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抑制率(inhibition rate,IR)则逐渐上升,呈浓度依赖性。其中高浓度的LPS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6和MMP-3在LPS浓度为10 ng·mL^(-1),干预时间为24 h时达到最大浓度(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并提供了一种建立骨痹体外软骨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的优选方式,有利于中医药治疗策略在骨痹中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软骨细胞 分离培养 体外 炎症模型
下载PDF
黑羽番鸭成肌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4
作者 王丽 王锋超 +5 位作者 张玲 王洁 董飚 王军 陈嘉皓 王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55-160,共6页
为建立番鸭成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选取不同胚龄黑羽番鸭为材料,利用Ⅱ型胶原酶和胰酶消化鸭胚腿肌获得成肌细胞,再经过3次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最后采用含2%马血清的培养基对分离纯化的成肌细胞进行分化诱导,结合细胞形态的观... 为建立番鸭成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选取不同胚龄黑羽番鸭为材料,利用Ⅱ型胶原酶和胰酶消化鸭胚腿肌获得成肌细胞,再经过3次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最后采用含2%马血清的培养基对分离纯化的成肌细胞进行分化诱导,结合细胞形态的观察、成肌细胞增殖期及分化期的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的检测鉴定分离的成肌细胞。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的成肌细胞在贴壁后呈现纺锤形,进行分化处理后出现细胞融合。从E17鸭胚腿肌中获得的成肌细胞较E15、E16和E18中分离培养的效果更好,且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大部分细胞中均检测到标志基因Desmin的表达,表明纯化后成肌细胞纯度较好。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处理48 h后,成肌调控因子MyoD的表达显著上调;成肌细胞增殖期特异性表达的Myf5显著性降低;分化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MyHC、MyoG以及MRF4均显著性增加。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分离和鉴定了黑羽番鸭成肌细胞,可为研究番鸭肌肉发育和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羽番鸭 成肌细胞 细胞分离培养 细胞分化 细胞鉴定
下载PDF
大耳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鉴定
5
作者 周世莹 刘晏辰 +3 位作者 张洋 杨雪松 关伟军 高扬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5,共10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作为干细胞中的种子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和更新能力,并对治疗、修复、补充受损或缺损的肝、肌肉等组织有修复和治疗作用。为了研究BMSC...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作为干细胞中的种子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和更新能力,并对治疗、修复、补充受损或缺损的肝、肌肉等组织有修复和治疗作用。为了研究BMSCs的生物学特性和多化潜能,对日本大耳白兔BM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鉴定研究。取日本大耳白胎兔骨髓组织,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体外培养,鉴定日本大耳白兔BMSCs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动力学检测及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能力鉴定。结果表明,采用全骨髓贴壁法成功从日本大耳白胎兔骨髓中分离得到生长状态良好的大耳白兔BMSCs,细胞形态为长梭形,生长曲线呈典型“S”形;免疫荧光和RT-PCR结果显示,大耳白兔BMSCs表达CD29、CD44、CD73、CD105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基因,但不表达原始造血祖细胞标志物CD45;经特异性染色和RT-PCR分析表明,分离的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大耳白兔BMSCs能够分化为骨骼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建立了大耳白兔B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组织与工程学研究和动物遗传资源保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耳白兔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性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基于分离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一种自然发酵饲料的微生物组成
6
作者 梁国健 洪居恳 +4 位作者 丁茂昌 薛明 陈伟哲 梁华芳 温崇庆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14,共8页
为揭示一种对虾养殖用自然发酵饲料的微生物组成,通过MRS、营养肉汤(NB)、豆芽汁(BSJ)平板分别计数其微生物含量,并对分离代表菌株16S rRNA或5.8S-IT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和鉴定;分别利用高通量测序16S rDNA V4区和ITS2区研究发酵饲料细菌... 为揭示一种对虾养殖用自然发酵饲料的微生物组成,通过MRS、营养肉汤(NB)、豆芽汁(BSJ)平板分别计数其微生物含量,并对分离代表菌株16S rRNA或5.8S-IT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和鉴定;分别利用高通量测序16S rDNA V4区和ITS2区研究发酵饲料细菌和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分离培养结果表明:MRS、NB和BSJ平板对发酵饲料乳酸菌、细菌和酵母菌的计数结果分别为4.80×10^(7)、5.00×10^(6)、3.95×10^(6) cfu/g;从分离代表菌中鉴定出3种芽孢杆菌,4种分别属于慢生乳杆菌属、宿主关联乳杆菌属、干酪乳酪杆菌属和黏液乳杆菌属的乳酸菌,以及1种酵母菌库德毕赤酵母。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乳杆菌科在发酵饲料细菌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并包含20个分类操作单元(OTU)和9个属,其中乳杆菌属和黏液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66.95%和3.36%;假单胞菌科、依格纳季氏菌科和微杆菌科分别为第2、第3和第4优势科,其下的假单胞菌属、食肉蝇单胞菌属、假棍状杆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11.81%、10.16和3.58%;真菌群落中毕赤酵母科占绝对优势,其次为丝孢酵母科,两者分别完全由毕赤酵母属和丝孢酵母属构成,相对丰度分别为85.73%和12.54%。综上,该自然发酵饲料中富含乳酸菌、芽孢杆菌和毕赤酵母等有益活菌,且乳酸菌种类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分离培养 高通量测序 乳酸菌 酵母菌 芽孢杆菌
下载PDF
西门塔尔牛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牛锐利 宋哈楠 +4 位作者 吴月 王育南 高也凡 关伟军 宗宪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旨在建立西门塔尔牛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 EpSCs)分离培养体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西门塔尔牛种质资源保存提供新方法,为干细胞治疗研究提供种子细胞。采用3~4月龄西门塔尔牛背部表皮,通过酶消化法和组织贴壁法两种方法分... 旨在建立西门塔尔牛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 EpSCs)分离培养体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西门塔尔牛种质资源保存提供新方法,为干细胞治疗研究提供种子细胞。采用3~4月龄西门塔尔牛背部表皮,通过酶消化法和组织贴壁法两种方法分离培养西门塔尔牛EpSCs,绘制EpSCs生长曲线探讨其增殖能力。通过免疫荧光鉴定EpSCs表面标记物(ITG β1、P63和CD71),通过RT-PCR分析EpSCs特异性基因(ITG β1、KRT19和ITG α6)表达情况。通过体外诱导Ep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检测其分化潜能。结果显示,组织块贴壁法获得的EpSCs纯度较低,酶消法获得的EpSCs纯度较高,细胞传代至P28代时开始逐渐老化。EpSCs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p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ITG β1、P63和CD71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EpSCs高度表达ITG β1、KRT19和ITG α6,不表达CD31基因。EpSCs诱导分化脂肪细胞时,产生可被油红O着色的脂滴,经鉴定细胞阳性表达脂肪细胞PPAR-γ和LPL特异性基因。EpSCs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时,形成可被茜素红染色呈橙红色的钙结节,且细胞阳性表达CollagenⅠ和RUNX2基因。EpSCs诱导分化软骨细胞时,透明状软骨基质经阿利新蓝染色呈蓝色,且细胞阳性表达软骨细胞特异性基因BGN和CollagenⅡ。上述结果表明,成功从西门塔尔牛胎牛表皮中分离得到生长状态良好的西门塔尔牛EpSCs,且具有向脂肪、成骨和软骨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建立了西门塔尔牛Ep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表皮干细胞 分离培养 诱导分化
下载PDF
番茄根际土尚未培养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探究
8
作者 吴晨晨 李怡君 +3 位作者 徐双 马荣 韦善君 张晓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3-242,共10页
为探究获得土壤中尚未培养细菌资源的方法,以MS无机盐为基础养分,设置1/100×TSB、1/50×R2A和土壤浸提液(SE)3种低有机营养类型,凝固剂用琼脂(A)或结冷胶(G),得到一组培养基MS+TSG、MS+TSA、MS+R2A和MS+SE,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1... 为探究获得土壤中尚未培养细菌资源的方法,以MS无机盐为基础养分,设置1/100×TSB、1/50×R2A和土壤浸提液(SE)3种低有机营养类型,凝固剂用琼脂(A)或结冷胶(G),得到一组培养基MS+TSG、MS+TSA、MS+R2A和MS+SE,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1.5 g/L丙酮酸钠作为抗氧化剂的第二组培养基。用上述8种培养基分离培养健康番茄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并对各种培养基平板上代表性菌落进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在MS无机盐和低有机营养组合的培养基平板上,在28℃下培养28 d后可检测到菌落数达1×10^(7)CFU/g土,4种培养基平板上检测到的菌落数量由多到少顺序为MS+SE>MS+TSG>MS+R2A>MS+TSA;在相同的低有机营养条件下,用结冷胶作为凝固剂可获得更多菌落,添加丙酮酸钠为抗氧化剂会显著降低菌落的多样性。鉴定的84个代表性菌落属于34个属的52个种,其中7个(占检测菌株数的8.33%)为可能新种,不同培养基上种丰富度表现为MS+TSA>MS+R2A>MS+TSG>MS+SE。结果说明,采用低有机营养的MS无机盐培养基有利于分离获得土壤中的一些尚未培养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未培养微生物 分离培养 番茄 根际土壤
下载PDF
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潜能的研究
9
作者 王亚芹 宗俊霖 +1 位作者 张涛 关伟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30-3540,共11页
【目的】对荷斯坦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进行体外分离与培养,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干细胞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型可用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收集2月龄荷斯坦牛胚胎的腹股沟脂肪组... 【目的】对荷斯坦牛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进行体外分离与培养,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干细胞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型可用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收集2月龄荷斯坦牛胚胎的腹股沟脂肪组织,使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收集细胞进行培养,使用荧光抗体技术和RT-PCR检测细胞膜表面特异性标记物(CD29、CD44、CD73、CD166、CD34、CD45),利用纯化后的细胞绘制P4、P10、P16代生长曲线并计算群体倍增时间,利用细胞克隆形成试验计算克隆形成率,染色体核型分析判断细胞遗传是否稳定,通过向AD-MSCs培养皿中添加诱导液,验证其向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分化潜能。【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呈贴壁漩涡状生长,细胞形态为长梭形。荧光抗体技术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CD29、CD44、CD73和CD166细胞膜表面抗原被表达,CD34和CD45不被表达,确定分离的细胞为AD-MSCs。绘制的细胞生长曲线为S型,P4、P10、P16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3、35、44 h,克隆形成率分别为(51.67±1.53)%、(38.00±2.00)%、(25.00±1.00)%,2个指标在3个代次间差异均显著(P<0.01;P<0.05)。核型结果表明,AD-MSCs为正常二倍体(2n=60,XX),染色体形态均为端着丝粒,无畸变。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在体外AD-MSCs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的分化潜能,分别出现明显的脂滴、钙结节和软骨团,且分别表达成脂诱导基因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成骨诱导基因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骨桥蛋白(OPN)、成软骨诱导基因SRY样HMG盒9(SOX-9)和软骨蛋白聚糖抗体(ACAN)。【结论】用荷斯坦牛胚胎能成功在体外分离原代AD-MSCs,细胞形态具有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细胞的分化潜能,且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快、稳定等特点,可以为组织和器官修复提供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诱导分化 荷斯坦牛
下载PDF
牛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10
作者 李欣淼 张子敬 +13 位作者 张格阳 张志浩 闵佳 王香南 朱进华 施巧婷 祁兴山 祁兴磊 张志鹏 徐美芳 高留涛 李若玺 黄永震 王二耀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11期85-90,共6页
该文旨在比较牛成纤维细胞的分离方法,试验通过采集牛耳朵皮肤组织块,低温带回实验室,剪碎后分别使用组织贴壁法和组织贴壁+双酶消化法(胰蛋白酶+胶原酶Ⅱ)进行原代细胞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组织贴壁法需要6~7d细胞可从组织块中迁移出... 该文旨在比较牛成纤维细胞的分离方法,试验通过采集牛耳朵皮肤组织块,低温带回实验室,剪碎后分别使用组织贴壁法和组织贴壁+双酶消化法(胰蛋白酶+胶原酶Ⅱ)进行原代细胞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组织贴壁法需要6~7d细胞可从组织块中迁移出来,在10~11d时可见梭形细胞,在第16天时能观察到漩涡状的生长晕;而组织贴壁+双酶消化法仅需要5d细胞便可从组织块中迁移出来,在第6天时可见梭形细胞,第10天时便能观察到漩涡状的生长晕。2种方法比较可以说明组织贴壁+双酶消化法能快速分离牛成纤维细胞,是获得牛成纤维细胞的较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耳组织 分离培养
下载PDF
微生物暗物质分离培养——以CPR和DPANN类群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凯 曹春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96-105,共10页
候选门级辐射类群(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细菌和DPANN超门古菌是重要的微生物暗物质,约占地球细菌和古菌多样性的一半。目前对于CPR和DPANN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仅获得了少数的实验室培养菌株,代表着丰富的菌种资源和基因资源... 候选门级辐射类群(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细菌和DPANN超门古菌是重要的微生物暗物质,约占地球细菌和古菌多样性的一半。目前对于CPR和DPANN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仅获得了少数的实验室培养菌株,代表着丰富的菌种资源和基因资源的潜力;同时其生态功能还未知,预示着未来新发现的巨大机遇。本文在总结现有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以及CPR和DPANN菌株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已实现实验室培养的CPR和DPANN菌株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该类群菌株分离培养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对该类群菌株的分离培养提供参考。CPR细菌和DPANN古菌的可培养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该类群菌的认识,阐明其生活方式、进化及演变规律并揭示其独特的代谢途径及功能基因,发现新的天然活性产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暗物质 候选门级辐射类群 DPANN 细胞微小 共生生活 分离培养
下载PDF
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静 李星颖 +6 位作者 王丙云 白银山 计慧琴 陈胜锋 陈志胜 刘璨颖 张晖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了分离、纯化、培养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于体外分离和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测定第3代(P3)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比较P3和P6细胞克隆... 为了分离、纯化、培养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于体外分离和培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测定第3代(P3)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比较P3和P6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显示: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呈典型铺路石状,细胞角蛋白染色呈阳性,符合内膜上皮细胞特征;P3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P3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2.73±2.05)h,其克隆形成率极显著高于P6(P<0.01)。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分离获得的猫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分离培养
下载PDF
藏野驴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3
作者 姜红军 杜晓霞 +6 位作者 索佳佳 王文超 王睿 杨万郊 王云洲 姜八一 郑艳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0,共5页
为了研究藏野驴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以7岁龄藏野驴耳部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细胞原代培养,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周期和免疫荧光染色对细... 为了研究藏野驴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以7岁龄藏野驴耳部皮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细胞原代培养,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周期和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特异性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显示FSP-1呈阳性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藏野驴成体耳部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藏野驴种质资源保护、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野驴 成纤维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秀梅 程帆 +4 位作者 刘维 孙涛 薛秀恒 李培英 王菊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1,共7页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以及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共4种方法分离小鼠IECs并培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IECs进行细胞特异性鉴定,比较4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获IECs活力好,增殖能力强,但成纤维细胞污染较严重,细胞纯度低;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分离法获得的IECs数量少且细胞增殖能力弱;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所获得的小鼠IECs纯度较高,原代培养时增殖能力稍弱于组织块培养法,但传代后增殖能力趋于稳定。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多数为小鼠IECs。【结论】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均适合肠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小肠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分离培养 酶学分离培养
下载PDF
牛支原体的分离培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15
作者 胡茜 赵超 +6 位作者 王永璇 罗小芬 冉芳菲 成虹松 朱二鹏 牟真权 程振涛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62-65,共4页
为查明贵州省平坝区某养殖场牛发病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牛的肺脏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普通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在改良Frey氏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出“煎蛋”样菌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支原体感染... 为查明贵州省平坝区某养殖场牛发病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牛的肺脏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普通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在改良Frey氏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出“煎蛋”样菌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支原体感染阳性;普通PCR扩增及基因测序,分离菌株与各牛支原体参考株的同源性均高达95.6%,且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综合诊断发病牛为牛支原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分离培养 PCR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分离培养及耐药性探讨
16
作者 秦为娜 翟文霞 史晓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01-000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并研究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100份呼吸道标本样本,使用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形态学特征、生化试验筛选白色念珠菌,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并研究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100份呼吸道标本样本,使用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形态学特征、生化试验筛选白色念珠菌,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分子测序技术对所有菌株进行复核鉴定,确定念珠菌的种类。同时,采用药敏试验,检测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经培养和鉴定,共检出50株念珠菌,其中37株为白色念珠菌,13株为其他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白色念珠菌对抗常用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主要体现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两种药物,耐药率分别是34.8%和42%,对两性霉素B、5,-胞嘧啶及伏立康唑的敏感性为100%未表现出无耐药性。结论 白色念珠菌在呼吸道标本中常见,并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谨慎考虑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呼吸道标本 分离培养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一种改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
17
作者 刘继春 胡红涛 +3 位作者 许国华 蒋玉权 徐宁 叶晓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5期8394-8397,共4页
背景:分离培养鼠、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科研实践较多,而组织工程临床实践大多以同种属种子细胞的科研为基础。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满足临床和实验室需要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使用骨穿针于人髂前上棘处抽取骨... 背景:分离培养鼠、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科研实践较多,而组织工程临床实践大多以同种属种子细胞的科研为基础。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满足临床和实验室需要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使用骨穿针于人髂前上棘处抽取骨髓和松质骨,用15mL培养体系冲洗松质骨并收集冲洗液,采用直接培养法,利用细胞贴壁性能初筛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CD105),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肪诱导分化,在诱导过程中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干细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与结论:松质骨冲洗液直接培养法在培养第5天的时候出现细胞集落,细胞稳定表达CD29、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5。成骨诱导20d后出现明显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呈红色结节。成脂诱导7d后脂滴明显形成,油红素O染色见大量脂质沉淀。结果可见采用松质骨冲洗液直接培养法可以从人松质骨中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良好的细胞形态,稳定表达的细胞抗原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培养 直接培养 改良 分离培养方法 细胞表面抗原 成骨诱导 科研实践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纯培养菌种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海波 吴学谦 +3 位作者 王立武 付立忠 魏海龙 吴庆其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3-883,共11页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 首次从采自青藏高原、与高原牧草嵩草属Kobresia草本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的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一组织分离菌株,运用rDNA-ITS和rDNA-IGS-1测序技术对该组织分离菌株是否为黄绿蜜环菌的纯培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并基于黄绿蜜环菌的5.8S/ITS和IGS-1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即为其纯培养菌种。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口蘑科内其它属间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基于IGS-1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黄绿蜜环菌与蜜环菌属内的其它种序列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关系较远,而与Lepiota属内的部分种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分子手段对我国青藏高原的黄绿蜜环菌种进行了分离培养、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黄绿蜜环菌的科学分类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分离培养 RDNA-ITS序列分析 rDNA-IGS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一种分离培养硫酸盐还原菌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25
19
作者 万海清 苏仕军 +2 位作者 葛长海 万雪松 朱家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61-562,共2页
On the b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 growth and dish cultivated method, a new method for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RB is established. It is dilution spread and repeat dish sandwish ... On the b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 growth and dish cultivated method, a new method for iso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RB is established. It is dilution spread and repeat dish sandwish cultivated method with the exellence of dilution spread and embeded growth, and it can help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RB. The method has simple operation and less equipment. And using this method, the natural SRB drop was successfully gained, and small agar pieces containing SRB drop were acquired in easiness. The brief SRB transfering operation in strict anaerobic condition was indeed realized. Fig 1, 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分离培养 稀释涂布 叠皿夹层
下载PDF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36
20
作者 尹美珍 李世普 +1 位作者 袁琳 戴红莲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203-205,i000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巨噬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为骨替代材料降解产物的研究提供巨噬细胞。方法:以无血清DMEM培养液灌洗小鼠腹腔,10min后吸出灌洗液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采用HE染色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酸性磷酸酶...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巨噬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为骨替代材料降解产物的研究提供巨噬细胞。方法:以无血清DMEM培养液灌洗小鼠腹腔,10min后吸出灌洗液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采用HE染色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酸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测定细胞内酶的表达;墨汁颗粒吞噬实验检测其吞噬功能。结果:获得高纯度的巨噬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良好的吞噬功能,含水解酶类。结论:本法是一种简易而实用的体外分离培养腹腔巨噬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