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高延可 常璠 +2 位作者 李美玲 蒋国梅 纪荣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中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的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标本中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对抗... 目的:分析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中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的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标本中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97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31株(75.36%),革兰阳性球菌239株(24.64%),胆道感染单一细菌感染率为67.61%,混合细菌感染率为32.39%,阑尾感染、胰腺感染、其他腹腔感染单一细菌感染率约为90.00%,混合细菌感染率约为10.00%。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36%,主要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00%,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占24.64%,主要以粪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仍较敏感。结论: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感染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细菌的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不同感染部位 胆道感染 阑尾感染 胰腺感染 分离菌株 耐药性
下载PDF
杏鲍菇组织分离与多孢分离菌株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波 唐利民 +1 位作者 姜邻 熊鹰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1,共2页
杏鲍菇组织分离与多孢分离菌株拮抗与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拮抗线出现 ,在产量上和出菇率上存在差异。多孢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形成了拮抗线 ,并且在出菇率和产量上差异较明显。
关键词 杏鲍菇 组织分离菌株 多孢分离菌株 评价 出菇率 产量 选育
下载PDF
袖珍菇脱毒·组织培养·孢子分离菌株性能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广维 鲁德迅 +3 位作者 张泉亮 白洋 石亚中 伍亚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265-10268,10350,共5页
[目的]选出提高食用菌产量与栽培效益的最简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袖珍菇夏丰一号为原料,研究袖珍菇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讨脱毒菌株、孢子分离菌株、组织分离菌株与未经处理的菌株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产量等。[结果]袖珍菇菌... [目的]选出提高食用菌产量与栽培效益的最简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袖珍菇夏丰一号为原料,研究袖珍菇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讨脱毒菌株、孢子分离菌株、组织分离菌株与未经处理的菌株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产量等。[结果]袖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组合是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该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快,达6.511 mm/d;与其他组菌株相比,脱毒菌株经过数次尖端脱毒处理后,产量高、发菌期短、出菇早、性状稳定,适宜种植。[结论]袖珍菇脱毒菌株和组织分离菌株由于性状稳定而适宜种植,而孢子分离菌株和未经处理的菌株性状不稳定,可作为培育、改良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珍菇 脱毒 组织分离菌株 孢子分离菌株 生物转化率
下载PDF
松乳菇组织分离菌株的rDNA ITS序列分子鉴定 被引量:33
4
作者 熊涛 肖满 +1 位作者 曾哲灵 万冬满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对松乳菇子实体和组织分离菌株rDNA ITS区域进行测序分析,通过和GenBank中已知的乳菇属的种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分离菌株就是松乳菇的纯菌种。
关键词 松乳菇 ITS序列 分离菌株
下载PDF
针对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的agr Ⅰ-Ⅳ分型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琼 唐俊妮 +2 位作者 汤承 陈娟 刘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位点是一个全面的群集感应系统并且控制着毒力因子的产生,本研究旨在针对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进行agr Ⅰ-Ⅳ基因分型研究.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agrⅠ-Ⅳ基因组别类型的引物,对...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位点是一个全面的群集感应系统并且控制着毒力因子的产生,本研究旨在针对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进行agr Ⅰ-Ⅳ基因分型研究.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agrⅠ-Ⅳ基因组别类型的引物,对五种不同来源的16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以判断agr基因型.结果:169株分离菌株中,agrⅡ型的检出率为19%(32/169),agrⅢ型检出率为12%(20/169),agrⅣ型检出率为8%(14/169),五种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检出agrⅡ型,均未检出agrⅠ型,并且都含有未能分型的agr阴性菌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中agr Ⅰ-Ⅳ基因型的流行情况.该方法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分子分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 分离菌株 agr基因
下载PDF
应用RAPD鉴定红菇组织分离菌株的探索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文波 李海鹰 +1 位作者 王桂文 范嘉晔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用组织分离技术从野生红菇 (Russula sp.)子实体中分离得 3个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对红菇子实体和分离菌株的 DNA多样性进行分析 ,以确定 3个分离菌株与子实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使用 16个随机引物检测 40多个位点 ,计算... 用组织分离技术从野生红菇 (Russula sp.)子实体中分离得 3个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对红菇子实体和分离菌株的 DNA多样性进行分析 ,以确定 3个分离菌株与子实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使用 16个随机引物检测 40多个位点 ,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 3个分离菌株和红菇子实体之间的 DNA相似性非常高 ,红菇子实体和对照菌株 [凤尾菇 (Pleurotus sajor- caju )和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 (Fr)Sing) ]之间的 DNA相似性差距基本上反映了红菇与对照菌株之间的种属差距。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亲缘关系 食用 RAPD 鉴定 组织分离菌株
下载PDF
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杂交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会明 张小雷 +2 位作者 马美芳 杨丽芬 赵永昌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验证杨柳田头菇菌株YAASM0711的性遗传模式,探索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杂交结果。方法:对菌株YAASM0962、YAASM0969以及茶树菇CS45做了交配型与种间杂交研究。结果:菌株YAASM0962其性遗传模式为四极异宗结合,4种交配型比例A3B3... 目的:验证杨柳田头菇菌株YAASM0711的性遗传模式,探索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杂交结果。方法:对菌株YAASM0962、YAASM0969以及茶树菇CS45做了交配型与种间杂交研究。结果:菌株YAASM0962其性遗传模式为四极异宗结合,4种交配型比例A3B3∶A4B3∶A3B4∶A4B4为6∶10∶14∶7;菌株YAASM0969和茶树菇CS45出现偏分离现象,只有两种极性出现,2种交配型比例分别为(YAASM0969,A5B5∶A6B6)38∶35和(CS45,A7B7∶A8B8)51∶55。菌株YAASM0711与YAASM0962、YAASM0969、YAASM0967、CS45之间杂交能形成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且除茶树菇外均能产生子实体。结论:除茶树菇CS45外其余的菌株为杨柳田头菇,它们的有性繁殖方式应该均为四极异宗结合,伴随人工的栽培,其交配因子基因之间不断的重组、插入或删除引发偏分离现象,导致极性菌株比例失调,甚至使一些极性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头菇属 分离菌株 交配型 单孢杂交 出菇验证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单孢分离菌株和诱变菌株对甘蓝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亚平 吴卓晶 +1 位作者 周天雄 杨美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653-655,共3页
用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及其单孢分离菌株KM9803A、KM9803F、KM9803G,其紫外线诱变菌株Z2和化学诱变前株H2对甘蓝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将6菌株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M9803F菌株最强,其LC50值在第4(10^3),5(10^1)天都明... 用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及其单孢分离菌株KM9803A、KM9803F、KM9803G,其紫外线诱变菌株Z2和化学诱变前株H2对甘蓝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将6菌株的毒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M9803F菌株最强,其LC50值在第4(10^3),5(10^1)天都明显小于其他菌株(均在105以上);第6,7天的KM9803F的LC50值仍小于其他菌株,只不过差距缩小;在同一数量级(10^5,10^6)下对各菌株的LT50进行比较,都以KM9803F的致死中时间最短,为3~4d,其余菌株均在4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 单孢分离菌株 紫外线诱变 化学诱变 甘蓝蚜 毒力测定
下载PDF
黄背木耳组织分离菌株比较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波 鲜灵 +1 位作者 唐利民 唐瑞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共2页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中品质最好的一种 ,是我国重要栽培耳类。通过连续三年的耳片组织分离 ,分别获得Ap2 - 2 ,Ap6和Ap8三个菌种。经与原始菌株比较试验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及与原始菌株之间都有拮多抗线产生 ;在菌丝长势上 ,Ap6菌...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中品质最好的一种 ,是我国重要栽培耳类。通过连续三年的耳片组织分离 ,分别获得Ap2 - 2 ,Ap6和Ap8三个菌种。经与原始菌株比较试验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及与原始菌株之间都有拮多抗线产生 ;在菌丝长势上 ,Ap6菌株的菌丝体明显比其他菌株旺盛 ,而其余菌株在菌丝长势上无明显差异 ;在产量上表现出随着分离年限的缩短 ,产量呈递增趋势 ,组织分离菌株Ap2 - 2 ,Ap6和Ap8分别比原始菌株增产2 7 76 % ,33 42 %和 6 0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背木耳 组织分离菌株 比较 木耳
下载PDF
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成都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慧莉 陶传敏 +2 位作者 王霞 陈知行 过孝静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 :研究 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FQNS)对 2 0 0 1- 2 0 0 3年成都地区 3家教学医院分离的 2 6 6株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对2 6 6株分离菌的最低抑... 目的 :研究 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FQNS)对 2 0 0 1- 2 0 0 3年成都地区 3家教学医院分离的 2 6 6株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对2 6 6株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对 2 6 6株临床分离菌的MIC50 和MIC90 均为 0 2 5和 8mg/L ,低于环丙沙星 (0 5和 16mg/L)、氧氟沙星 (2和 16mg/L)、左氧氟沙星 (0 5和 8mg/L)。 5种FQNS对葡萄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对肺炎链球菌全部敏感 ,且新型FQNS的MIC50 和MIC90 是传统FQNS的 1/4~ 1/16 ,但是FQNS对肠球菌的抗菌作用不理想。 5种FQNS对流感嗜血杆菌具很好的抗菌活性 ;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且新型FQNS略优于或相似传统FQNS ;但是FQNS对肠杆菌属的抗菌作用不理想 ,新型FQNS优于传统FQNS ,产气肠杆菌比阴沟肠杆菌敏感得多 ;而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耐药率高。对于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新型FQNS和传统FQNS相似 ,而对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50 和MIC90 是传统FQNS的 1/8。结论 :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等新型FQNS对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药物 成都地区 分离菌株 体外抗活性
下载PDF
外生菌根蘑菇分离菌株的DNA鉴定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东方 罗信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6-29,共4页
外生菌根真菌中存在一些食用蘑菇 ,由于其食药用价值极高而自然资源稀少 ,人们正努力探索驯化栽培的可能途径 ,作为供试菌种的各种分离培养物的真伪鉴定就成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评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发展的几种外生菌根蘑菇分离菌株的DN... 外生菌根真菌中存在一些食用蘑菇 ,由于其食药用价值极高而自然资源稀少 ,人们正努力探索驯化栽培的可能途径 ,作为供试菌种的各种分离培养物的真伪鉴定就成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评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发展的几种外生菌根蘑菇分离菌株的DNA鉴定方法 ,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根蘑菇 分离菌株 DNA指纹 专一性探针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平菇脱毒与组织分离菌株对比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延玲 贺晓龙 任桂梅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233,共2页
将平菇同种脱毒与组织分离菌株分别接种在棉籽壳培养基上进行熟料栽培研究,考察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组织分离菌株相比,脱毒菌株发菌期平均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5%。此外,脱毒菌株菌丝体长势、出菇时间... 将平菇同种脱毒与组织分离菌株分别接种在棉籽壳培养基上进行熟料栽培研究,考察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组织分离菌株相比,脱毒菌株发菌期平均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5%。此外,脱毒菌株菌丝体长势、出菇时间、菇形显著的优于组织分离菌株。因此,脱毒菌株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 组织分离菌株 生物转化率
下载PDF
龟分支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及分离菌株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福新 扈庆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 研究深圳某医院术后龟状分支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以及分离菌株的超微结构。 方法 对 2 2例患者 ,取病灶区病变组织 ,作石蜡包埋、切片、染色与镜检 ;并对分离的菌株作常规电镜样品制备、Epon 812包埋 ,超薄切片 ,铀铅染色 ,... 目的 研究深圳某医院术后龟状分支杆菌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以及分离菌株的超微结构。 方法 对 2 2例患者 ,取病灶区病变组织 ,作石蜡包埋、切片、染色与镜检 ;并对分离的菌株作常规电镜样品制备、Epon 812包埋 ,超薄切片 ,铀铅染色 ,日立H 60 0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2 2例病例标本中 9例为结核样肉芽肿病变 ,13例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电镜下观察分离菌株呈长杆状 ,形态与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 (ATCC1977)基本相似 ,核糖体电子密度较标准株深。 结论 此次龟状分支杆菌院内感染的组织病理改变呈多样性 ,其离菌株超微结构与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标准株 (ATCC1977)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分支杆感染 病理特征 分离菌株 超微结构 组织病理学 电镜
下载PDF
中草药提取物对不同分离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纲 朱春贤 +1 位作者 代飞燕 项勋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 分离菌株 体外抑试验 耐药性 药物残留
下载PDF
黄喉拟水龟源临床分离菌株种类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爱萍 郭学中 +3 位作者 冯天乔 罗理 吴秋华 陈永乐 《海洋与渔业》 2017年第6期69-69,共1页
黄喉拟水龟各种疾病频发,特别是细菌病,如肠道出血性败血症、腐皮病、肺炎等,病原的种类复杂,严重制约龟鳖业的发展。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分离菌株 种类 临床 出血性败血症 腐皮病 肠道
下载PDF
1038株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分离菌株 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 白色念珠
下载PDF
2741株临床标本分离菌株菌群分布及常见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旭 黎东梅 +2 位作者 甘泳江 杜贤 覃海燕 《广西预防医学》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近4年来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菌耐药性变迁.方法通过对2001~2004年临床标本分离的2741株细菌用MICROSCAN AUTO SCAN4仪器进行鉴定,药敏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274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23%,其排序依次为大肠埃希菌、... 目的总结我院近4年来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菌耐药性变迁.方法通过对2001~2004年临床标本分离的2741株细菌用MICROSCAN AUTO SCAN4仪器进行鉴定,药敏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274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23%,其排序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却上升很快.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 变迁分析 群分布 分离菌株 临床标本 MICROSCAN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铜绿假单胞 耐药性监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 大肠埃希 克雷伯 亚胺培南 阿米卡星 耐药性变迁 2004年 纸片扩散法 革兰阴性 常用抗生素
下载PDF
3种氟喹诺酮抗菌药对分离菌株的敏感度对比 被引量:9
18
作者 殷秀贞 姜思通 +3 位作者 吕秀文 刘蓬蓬 张军 李慧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9-39,共1页
3种氟喹诺酮抗菌药对分离菌株的敏感度对比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266003)殷秀贞,姜思通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吕秀文,刘蓬蓬,张军,李慧氟喹诺酮类系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特别是其中的氟哌酸(Norf... 3种氟喹诺酮抗菌药对分离菌株的敏感度对比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266003)殷秀贞,姜思通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吕秀文,刘蓬蓬,张军,李慧氟喹诺酮类系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特别是其中的氟哌酸(Norfloxacin,NFLX)、氟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分离菌株 敏感度
全文增补中
鸡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及其对氟苯尼考类药物的药敏性
19
作者 段纲 赵桂英 杨林富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鸡大肠杆 氟苯尼考 药物敏感 分离菌株 药敏性 埃希氏大肠杆 致病性大肠杆 卵黄性腹膜炎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测定
20
作者 陈炳锋 苏智军 《海峡药学》 1994年第4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分离菌株 耐药性测定 万古霉素敏感 药敏试验 抗感染用药 多粘 不动杆 甲氧西林 呼吸道标本 革兰氏阴性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