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转换性障碍发作间期脑电图有痫性放电2例
1
作者 孙永锋 李小琳 +1 位作者 张涛 宋殊琪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也称癔症,是一种由于高级神经活动失调引起的发作性疾病,临床对脑电图(EEG)有痫性放电的报道较罕见。本文对近年来收治的2例发作期间VEEG有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分离转换性障碍 放电 脑电图
下载PDF
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医案用穴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苗 田丽娟 +1 位作者 景福权 周铭心 《新疆中医药》 2018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穴位运用规律。方法选取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文献所载典型医案之临证针刺处方,运用计量学方法,对用穴频数、穴位归经分析、用穴比率、运用强度、穴均强度等计量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穴位运用规律。方法选取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文献所载典型医案之临证针刺处方,运用计量学方法,对用穴频数、穴位归经分析、用穴比率、运用强度、穴均强度等计量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37篇、病例1100例,涉及临证针刺处方120首、穴位74个、穴次327次。(2)膀胱经穴位数最多,被用穴数最高(9穴),其次为督脉(8穴)和任脉(8穴)。督脉、任脉运用强度均较高,分别为1.0和0.74。总频次方面,督脉穴次最高(53穴次),其次为任脉(39穴次)、大肠经(34穴次),而肺经(6穴次)和小肠经(3穴次)最低。用穴比率方面,肺经最高(0.45),其次为心经和任脉(均为0.33),再次为督脉(0.29)。穴均强度方面,心包经最高(0.25),其次为肝经(0.22)、大肠经(0.16),而小肠经最低(0.03)。(3)就各经单穴而言,以内关穴运用频次最高(24次),次之为水沟(22次)、合谷(20次)、太冲(20次)、涌泉(18次)。结论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来分析分离转换性障碍相关文献中的针刺处方,能客观的总结医家的临床经验,可为经络腧穴理论的学习、针灸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性障碍 针刺 方剂计量学
下载PDF
催眠疗法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个案报道
3
作者 张彤玲 范肖冬 刘丽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催眠疗法对气功诱发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疗效。方法:将修炼气功后出现持续3年的幻觉和感觉异常的1例患者导入催眠状态后,以积极、正面的语言,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暗示方式,改善并消除症状。结果:经过7次治疗,患者的幻觉及感觉异常消... 目的:探讨催眠疗法对气功诱发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疗效。方法:将修炼气功后出现持续3年的幻觉和感觉异常的1例患者导入催眠状态后,以积极、正面的语言,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暗示方式,改善并消除症状。结果:经过7次治疗,患者的幻觉及感觉异常消失,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恢复正常。并且随访5月余,未见复发。结论:催眠疗法是治疗气功诱发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眠疗法 分离转换性障碍 非常意识状态 暗示 个案
下载PDF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艳秋 吴丽丽 +1 位作者 王慧平 严佳成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 :调查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认知闭合需要量表对217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总分为(217.65±31.23)分,其中高认知闭合需要者占71.89... 目的 :调查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认知闭合需要量表对217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总分为(217.65±31.23)分,其中高认知闭合需要者占71.8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质、临床表现形式、发作次数和文化程度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处于较高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突破口进行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闭合需要 分离转换性障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多种表现形式的分离转换性障碍一例并情况分析
5
作者 刘帅 张荣军 +4 位作者 张宏兵 杨芳 冯林 赵闯 安盼盼 《西南军医》 2021年第4期523-524,共2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又称为"癔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多由较明确的精神因素而引起,如: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重大生活事件、强烈的内心冲突等。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者并不多见,现报... 分离转换性障碍又称为"癔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多由较明确的精神因素而引起,如: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重大生活事件、强烈的内心冲突等。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者并不多见,现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患者女性,汉族,目前17岁,高二学生,成绩优秀,性格内向,无遗传性疾病,身体素质良好,无不良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性障碍 癔症 表现形式
下载PDF
分离转换性障碍采用奥氮平治疗对于提升病情效果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及安全性
6
作者 李恒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8期0032-0034,共3页
分析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68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34例采用奥氮平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分析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68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34例采用奥氮平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奥氮平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性障碍 奥氮平治疗 效果
原文传递
符文彬运用整合针灸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验案1则
7
作者 董甸 黄熙畅 +2 位作者 赵蜜蜜 梁雪松 符文彬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67-68,74,共3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歇斯底里症”,是在人格障碍的基础上受到心理暗示或外力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以情感或躯体缺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综合征[1-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分... 分离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歇斯底里症”,是在人格障碍的基础上受到心理暗示或外力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以情感或躯体缺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综合征[1-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困扰青壮年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3]。现代医学对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在心理治疗基础上给予药物对症治疗[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性障碍 郁证 整合针灸 验案 符文彬
原文传递
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雪君 李肖岩 +1 位作者 李枫叶 李鑫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2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该中心确诊的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患儿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临床特点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患儿发生因素主要与患儿... 目的探讨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该中心确诊的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患儿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临床特点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72例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患儿发生因素主要与患儿自身因素、家庭及心理因素有关,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等。针对性对其实施药物及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痊愈64例(88.89%)、疗效显著8例(11.11%)。结论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临床表现以情绪障碍及躯体症状为主,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分离/转换障碍 临床特点 心理护理干预
下载PDF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与自动思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明辉 刘纪洲 周朝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心理特质及与自动思维的相关。方法:对32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MMPI-2中疑病、偏执量表评定和自动思维问卷、自信心量表评定,得分与常模比较及进行相互间相关分析。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 目的: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心理特质及与自动思维的相关。方法:对32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MMPI-2中疑病、偏执量表评定和自动思维问卷、自信心量表评定,得分与常模比较及进行相互间相关分析。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得分高于常模(t=5.99,4.66,P<0.01),自动思维结果中,有突出消极观念21例、消极观念不突出11例,偏执与自动思维呈高度负相关(r=-0.697,P<0.01),偏执与疑病呈负相关(r=-0.395,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动思维得分对偏执的反向预测度为48.6%、对疑病的预测度为14.5%,结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以躯体转换症状为主者存在高偏执、固着心理特质,以情绪紊乱症状为主者存在高的疑病、消极心理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障碍 疑病 偏执 自动思维 消极
下载PDF
台州市某医院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玲娟 徐凌燕 陈萧萧 《医学与社会》 2015年第12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台州市某医院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226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分离转... 目的:分析台州市某医院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226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为40.71%,述情障碍总分为(63.53±13.04)分。述情障碍组和非述情障碍组年龄、性格、人格特质、抑郁、焦虑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质、性格、抑郁和焦虑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述情障碍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常见,受人格特质、性格、抑郁和焦虑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将这些影响因素作为为突破口进行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情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
下载PDF
1例产后分离(转换)性障碍伴自杀高风险患者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晓岚 徐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者在精神心理因素作用下会出现自伤及自杀的危险行为,而产后发病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合并产褥感染及乳腺炎风险,增加临床护理难度。本文总结了1例产后分离(转换)性障碍伴自杀高风险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风... 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者在精神心理因素作用下会出现自伤及自杀的危险行为,而产后发病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合并产褥感染及乳腺炎风险,增加临床护理难度。本文总结了1例产后分离(转换)性障碍伴自杀高风险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心理护理、放松技术、基础护理、乳房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患者情绪明显改善,自杀风险降低,最终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障碍 产后 精神障碍 心理干预 乳房肿胀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斌 许冰岚 王艳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4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疗效、心理状态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奥氮平治... 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疗效、心理状态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奥氮平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心理状态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愈55.56%,对照组44.44%,研究组治疗总有效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SAS(33.18±3.76)分与SDS评分(35.51±2.9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头晕、乏力、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比对照组22.22%低(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丙戊酸钠 分离(转换)障碍 临床疗效 心理状态 安全
下载PDF
精神科门诊分离[转换]性障碍用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晓慧 赵青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7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了解和分析精神科门诊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7月22日至2019年7月22日该院精神科门诊信息系统数据库中174例临床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ICD-10编码为F44)患者的信息,统计分析其治疗药物、药物种类、剂量... 目的了解和分析精神科门诊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7月22日至2019年7月22日该院精神科门诊信息系统数据库中174例临床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ICD-10编码为F44)患者的信息,统计分析其治疗药物、药物种类、剂量、频率和联合用药情况。结果174例患者中女164例(94.25%),年龄35~<55岁85例(48.85%),比例最高。接受药物治疗156例(89.66%),其中药物使用频率前3位依次为丙戊酸镁[55例(35.26%)]、奥氮平[53例(33.97%)]、喹硫平[36例(23.08%)];按药理属性使用频率前3位依此为抗精神病药[132例(84.62%)]、镇静催眠/抗焦虑药[77例(49.36%)]、心境稳定剂[69例(44.23%)]。抗精神病药与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频率最高,联合频率最高药物前3位依次为丙戊酸联合喹硫平、丙戊酸联合奥氮平、丙戊酸联合利培酮。结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药物以抗精神病药为主,常见抗精神病药与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催眠药和镇静药 抗焦虑药 药物利用 分离[转换]障碍
下载PDF
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心理特质及与自动思维的关系
14
作者 甘心灵 黄坤秀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9期188-189,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心理特质及与自动思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选择同段时间内的8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 目的分析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心理特质及与自动思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选择同段时间内的8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MMPI-2)附加量表中的疑病量表与偏执量表、自动思维问卷量表以及自信心量表测评,观察并分析疑病、偏执与自动思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疑病、偏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思维测评结果中,消极观念突出患者有60例,消极观念不突出患者有20例,偏执与疑病、自动思维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疑病与自动思维之间为正相关关系。结论以躯体转换症状为主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存在偏执、固有心理特质,而以情绪紊乱症状为主的患者存在疑病、消极心理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障碍 偏执 自动思维
下载PDF
浅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赵俊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167-0170,共4页
探究针对患有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这种方式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分离(转换)性障碍治疗的80例患者,将这些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利用计算... 探究针对患有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这种方式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分离(转换)性障碍治疗的80例患者,将这些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利用计算机单双号分为针对护理组(N=40,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组(N=40,对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各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结束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法的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护理的有效率为95.00%,高于传统护理组患者,并且出院时SAS及SDS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各项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面,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方案,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恢复效果,使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这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护理干预 分离(转换)障碍 护理应用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诱发分离(转换)性障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巍巍 许琳 +1 位作者 耿长新 王青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年第6期379-380,共2页
1例49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5 g/d静脉滴注。第3天输注左氧氟沙星过程中,患者突然诉恶心、胸闷、憋气。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随后,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头痛、哭泣、痛苦呻吟,并诉双... 1例49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5 g/d静脉滴注。第3天输注左氧氟沙星过程中,患者突然诉恶心、胸闷、憋气。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随后,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头痛、哭泣、痛苦呻吟,并诉双上肢麻木肢冷,继而双上肢突然竖起及十指屈曲。给予吸氧、心理疏导、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in后患者情绪稳定,呼吸均匀,无胸闷憋气。患者双手接受按摩治疗。10 h后患者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分离(转换)障碍
原文传递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徐叶萍 曲新玲 陈晓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24期3321-3324,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后的2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开始后的2周、4周、6周对两组患者评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6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4周、6周的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促使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以缓解其情感症状,降低心理社会性不良后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护理干预 分离(转换)障碍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新兵出现抽搐症状的诊断分析及处理5例
18
作者 孙永锋 李煜环 +2 位作者 石磊 何光伦 宋殊琪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47-548,共2页
抽搐症状是癫痫或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表现之一,但出现抽搐症状的新兵在不发作时或在服药后往往表现正常,辅助检查也难发现异常,及时准确诊断及处理有一定难度。宁群等[1]报道某部新兵神经系统疾病27名终级鉴定结果中4例癫痫、2例分离转换... 抽搐症状是癫痫或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表现之一,但出现抽搐症状的新兵在不发作时或在服药后往往表现正常,辅助检查也难发现异常,及时准确诊断及处理有一定难度。宁群等[1]报道某部新兵神经系统疾病27名终级鉴定结果中4例癫痫、2例分离转换性障碍等。目前对新兵如何快速准确诊断的报道较少,探讨如何对新兵出现抽搐症状做出定性诊断十分必要。我院2018-09至2022-10收治了以发作性肢体抽搐为主要症状的新兵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 癫痫 分离转换性障碍 诊断 新兵
下载PDF
分离(转换)性障碍男性新兵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研究
19
作者 李霞 王骞 李红政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8期1046-1049,1053,共5页
目的了解分离(转换)性障碍男性新兵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发生阶段。方法选择2018年9-12月贵港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断的分离(转换)性障碍男性新兵(患者组)和2018年9月入伍的健康男性新兵(对照组)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个体匹配对照分析,... 目的了解分离(转换)性障碍男性新兵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发生阶段。方法选择2018年9-12月贵港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断的分离(转换)性障碍男性新兵(患者组)和2018年9月入伍的健康男性新兵(对照组)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个体匹配对照分析,以线索-靶子范式探究分离(转换)性障碍男性新兵是否存在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及注意偏向的发生阶段。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对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面孔的提示效应得分与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组与对照组对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面孔的反应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总体平均反应时长为(420.17±98.74)ms,对照组为(395.22±87.97)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患者组对负性情绪面孔的警觉得分与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维持得分与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正性情绪面孔的警觉得分与维持得分与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对正性、负性情绪面孔的警觉得分、维持得分与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离(转换)性障碍男性新兵平均反应时间较长,表现出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的特征,且这种注意偏向发生在注意警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障碍 线索-靶子范式 情绪面孔 注意偏向 新兵
原文传递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0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9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护理有一定的多样性及特殊性,通过精心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 目的: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9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护理有一定的多样性及特殊性,通过精心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59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的精心护理,56例患者均恢复出院,3例患者在院继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转换)障碍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