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pH条件下罗非鱼肌肉蛋白分离效果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俊荣 贺凌 +4 位作者 汪涛 石泰 王伟光 张筱潇 辛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7-320,共4页
利用pH调节法制备罗非鱼分离鱼蛋白。在临界pH条件下对罗非鱼肌肉蛋白进行处理得到肌肉溶解蛋白(Solution Muscle Protein,SMP),再利用等电点沉淀法对罗非鱼肌肉溶解蛋白进行分离得到肌肉分离蛋白(Isolated Muscle Protein,IMP),考查SM... 利用pH调节法制备罗非鱼分离鱼蛋白。在临界pH条件下对罗非鱼肌肉蛋白进行处理得到肌肉溶解蛋白(Solution Muscle Protein,SMP),再利用等电点沉淀法对罗非鱼肌肉溶解蛋白进行分离得到肌肉分离蛋白(Isolated Muscle Protein,IMP),考查SMP的溶解率、黏度及IMP凝胶制品和常规中性漂洗(Conventional Wash)处理得到的蛋白凝胶制品的凝胶强度。以罗非鱼肌肉蛋白质在不同pH下的处理、转谷酰胺酶、食盐及凝胶化温度为因素,凝胶强度为目标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与常规中性漂洗法相比,pH调节法制备的罗非鱼分离鱼蛋白具有回收效果好、功能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 PH 分离鱼蛋白 功能特性
下载PDF
鱼蛋白的浓缩分离及其凝胶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忠 刘俊荣 +2 位作者 马永生 王伟 田元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542,共7页
从食品蛋白配料角度出发,对传统冷冻鱼糜(Surimi)技术以及新兴分离鱼蛋白(FPI)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从蛋白质的分离回收效果以及脱脂与脱色作用等方面对Surimi及FPI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围绕蛋白质的凝... 从食品蛋白配料角度出发,对传统冷冻鱼糜(Surimi)技术以及新兴分离鱼蛋白(FPI)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从蛋白质的分离回收效果以及脱脂与脱色作用等方面对Surimi及FPI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围绕蛋白质的凝胶功能特性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使用FPI法的蛋白回收率明显高于Surimi法,使用酸溶方法 (AC-FPI)的蛋白回收率普遍高于碱溶方法 (AL-FPI);FPI法的脱脂效果优于Surimi法;Surimi法的脱色效果优于FPI法,而AL-FPI法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AC-FPI法,几乎接近Surimi法;Surimi凝胶与AL-FPI凝胶特性相似,且均优于AC-FPI凝胶;用3种方法分离的蛋白及其凝胶的贮藏稳定性,AL-FPI法最优,Surimi法次之,AC-FPI法最差。分析认为,今后FPI的研究和应用可从低值鱼蛋白资源出发,以蛋白质的结构变化为核心,蛋白质的食品功能特性为基础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鱼蛋白 冷冻 凝胶特性
下载PDF
鱼贝肌肉分离蛋白糖基化功能改性的研究与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梦云 周晏琳 +3 位作者 张晴 刘慧慧 田元勇 刘俊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6,共6页
分别对栉孔扇贝闭壳肌分离蛋白及鲤鱼肌肉分离蛋白进行基于糖基化的改性处理,以此探索分离鱼蛋白的功能改性机制,并比较无脊椎类与脊椎类不同蛋白源之间的差异。用碱溶出法制备分离蛋白,将分离蛋白的改性处理分为直接糖基化和间接糖基... 分别对栉孔扇贝闭壳肌分离蛋白及鲤鱼肌肉分离蛋白进行基于糖基化的改性处理,以此探索分离鱼蛋白的功能改性机制,并比较无脊椎类与脊椎类不同蛋白源之间的差异。用碱溶出法制备分离蛋白,将分离蛋白的改性处理分为直接糖基化和间接糖基化。直接糖基化是将分离蛋白与葡萄糖混合后进行干法糖基化;间接糖基化则是将分离蛋白预先经过胰凝乳蛋白酶修饰,再与葡萄糖混合后的糖基化。二者糖基化反应条件一致,其中蛋白与糖质量比为1∶5,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65%,时间为6 h。以赖氨酸、果糖胺及吸光度为糖基化指标,同时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来检测糖基化效果;将乳化性和热稳定性作为糖基化产物功能特性的分析指标。研究发现,鲤鱼和扇贝分离蛋白6 h直接糖基化处理均显示了糖基化效果,赖氨酸分别下降59.89%和30.94%,果糖胺浓度分别为3.04 mmol/L和2.99 mmol/L,吸光度分别为0.000和0.084;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的电泳条带均发生上移;二者功能特性指标中的乳化性分别为14.08 m^2/g和16.44 m^2/g;与对照组26%和50%的下降率相比,糖基化处理组的热稳定性有改善,分别下降14%和28%。扇贝分离蛋白的直接糖基化和间接糖基化处理结果发现,胰凝乳蛋白酶的修饰明显促进糖基化效果,未修饰与修饰的分离蛋白比较,赖氨酸分别下降30.94%和67.64%,果糖胺浓度分别为2.99 mmol/L和5.72 mmol/L,吸光度分别增加265%和500%;蛋白各个组分条带均发生上移;二者功能特性指标中的乳化性分别增加33.11%和37.38%;热稳定性分别下降28%和3%。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鱼类与贝类分离蛋白具有相似的糖基化特性;胰凝乳蛋白酶的修饰能够显著提高分离蛋白的糖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鱼蛋白 糖基化 胰凝乳蛋白 功能特性
下载PDF
蓝点马鲛鱼分离蛋白滋味特性研究
4
作者 樊震宇 韩昕苑 +1 位作者 张龙 王锡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0-186,共7页
对比熟制蓝点马鲛鱼原料肉、漂洗鱼糜、酸碱鱼分离蛋白的呈味物质差异,分析鱼分离蛋白的滋味特性。利用电子舌技术、感官评价和水溶性无机离子、游离氨基酸、核苷酸的含量分析4种样品的滋味特性。结果显示,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图能够区分4... 对比熟制蓝点马鲛鱼原料肉、漂洗鱼糜、酸碱鱼分离蛋白的呈味物质差异,分析鱼分离蛋白的滋味特性。利用电子舌技术、感官评价和水溶性无机离子、游离氨基酸、核苷酸的含量分析4种样品的滋味特性。结果显示,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图能够区分4种样品,分离蛋白、漂洗鱼糜与原料肉三者间滋味轮廓相差较远,但酸分离蛋白与碱分离蛋白滋味轮廓相近;与原料肉相比,漂洗鱼糜和分离蛋白中K^(+)、Na^(+)有明显降低(P<0.05),但微量元素(Zn^(2+)、Fe^(3+))与K^(+)、Na^(+)相比下降幅度较低;分离蛋白与漂洗鱼糜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都有所降低,尤其是呈鲜味、呈甜味的氨基酸损失较大,但在分离蛋白和漂洗鱼糜中均未检出呈苦味的酪氨酸;核苷酸结果显示,与原料肉相比,酸碱分离蛋白和漂洗鱼糜中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其中碱分离蛋白降低程度最小。研究表明,碱分离蛋白能够较大程度保留部分呈味物质,可利用此方法制备低盐的蛋白配料,并为分离蛋白滋味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漂洗 分离蛋白 滋味
下载PDF
箭齿鲽肌肉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闫瑞霞 刘俊荣 +2 位作者 马永生 梁姗姗 李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2-497,共6页
以箭齿鲽Atheresthes stomias为原料,对其肌肉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并研究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采用pH调节方法,分别提取得到酸分离蛋白和碱分离蛋白,同时以原料肌肉蛋白和传统漂洗鱼糜为对照。利用SDS-PAGE法对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进行分... 以箭齿鲽Atheresthes stomias为原料,对其肌肉蛋白进行分离提取,并研究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采用pH调节方法,分别提取得到酸分离蛋白和碱分离蛋白,同时以原料肌肉蛋白和传统漂洗鱼糜为对照。利用SDS-PAGE法对分离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分离蛋白中肌原纤维蛋白分子保持完整,而酸分离蛋白有明显的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降解现象产生。对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包括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料鱼肉和漂洗鱼糜相比,酸分离蛋白和碱分离蛋白均表现出明显的乳化性能,碱分离蛋白具有最佳的凝胶强度,而在其他功能特性方面,分离蛋白则没有明显的优势。对分离蛋白的基本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蛋白的脱脂效果比漂洗鱼糜更加明显,且与原料鱼肉(13.00%)相比,碱分离蛋白脂肪含量最少(1.23%),其次是酸分离蛋白(1.96%)和漂洗鱼糜(3.30%)。从分离前后的色度变化可以看出,分离蛋白的白度明显优于漂洗鱼糜和原料鱼肉。研究表明,箭齿鲽分离蛋白在食品加工中作为一种蛋白配料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齿鲽 分离鱼蛋白 蛋白质功能特性
下载PDF
黄原胶对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混合体系乳浊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兰冬梅 周春霞 +1 位作者 张梦霞 洪鹏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以罗非鱼和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等电点沉淀法制备鱼分离蛋白(fish protein isolates,FPI)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s,SPI),固定蛋白浓度0.5%,在pH 4.0和7.0条件下,高压均质(一级压力30 MPa,二级压力4 MPa),实验黄... 以罗非鱼和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等电点沉淀法制备鱼分离蛋白(fish protein isolates,FPI)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s,SPI),固定蛋白浓度0.5%,在pH 4.0和7.0条件下,高压均质(一级压力30 MPa,二级压力4 MPa),实验黄原胶(xanthan gum,XG)的添加对FPI、FPI-SPI(质量比2∶1)、FPI-SPI(质量比1∶1)和SPI乳浊体系粒径分布、微观显微结构和乳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的添加(0~0.09%),乳浊体系平均粒径减小(P〈0.05);在pH 4.0条件下,乳浊液液滴聚集和絮凝现象明显减少,宏观乳析稳定性提高(P〈0.05),添加0.06%和0.09%黄原胶的FPI-SPI混合乳浊体系4℃放置10 d都没有明显的分层,而不同比例混合蛋白体系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在pH 7.0条件下,添加0.06%的黄原胶时,FPI-SPI(质量比2∶1)和FPI-SPI(质量比1∶1)混合乳浊体系微观絮凝现象没有明显改善,宏观乳析稳定性明显提高(P〈0.05),4℃放置10 d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总体分析,2种蛋白物理混合对乳浊液体系稳定性的改善程度有限,而适量的黄原胶能明显提高酸性条件下体系的乳浊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蛋白-大豆蛋白混合体系 黄原胶 乳浊液稳定性
下载PDF
pH值对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混合热凝胶特性及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艾霖 刘曼曼 +1 位作者 周春霞 洪鹏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5,共8页
以罗非鱼和大豆为原料分别提取鱼分离蛋白(fish protein isolate,FPI)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制备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FPI∶SPI=1∶1,质量比)热诱导凝胶,探讨pH值(6.0、6.5、7.0、7.5)对混合蛋白热凝胶特性和体外消... 以罗非鱼和大豆为原料分别提取鱼分离蛋白(fish protein isolate,FPI)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制备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FPI∶SPI=1∶1,质量比)热诱导凝胶,探讨pH值(6.0、6.5、7.0、7.5)对混合蛋白热凝胶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 6.5时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混合蛋白热凝胶储能模量G′值大于单一蛋白,凝胶特性最好,硬度和胶黏性相比FPI都得到提升。pH值会影响蛋白质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混合蛋白热凝胶的持水性在pH 6.5时比其它pH值条件下强(P<0.05),达到最大值84.02%,与扫描电镜结果一致,网络结构致密且光滑平整。pH 6.5时,混合蛋白热凝胶的消化率达91.57%,高于其它pH值下的消化率(P<0.05)。因此,通过调节pH值可以改善FPI和SPI混合蛋白热凝胶的凝胶特性和消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混合蛋白 凝胶特性 消化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