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植物叶表皮显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1
作者 蒋天翼 陈志钊 +3 位作者 陈曌 郑永利 陈昕 邓云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4-1827,共14页
为澄清映山红亚属(Rhododendron subg.Tsutsusi)内的系统关系问题,该研究选择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37种植物作为对象,其中29种为首次报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显微特征。结果表明:(1)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且均在远轴面。(2)根据叶片微... 为澄清映山红亚属(Rhododendron subg.Tsutsusi)内的系统关系问题,该研究选择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37种植物作为对象,其中29种为首次报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显微特征。结果表明:(1)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且均在远轴面。(2)根据叶片微形态特征将映山红亚属的种类分为杜鹃型(R.simisii-type)、岭南杜鹃型(R.mariae-type)、皋月杜鹃型(R.indicum-type)、崖壁杜鹃型(R.saxatile-type)及丁香杜鹃型(R.farrerae-type)5种类型。(3)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边无或具间断的条形突起。(4)岭南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围有多层条形突起环绕,保卫细胞两极不具T型加厚。(5)皋月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保卫细胞两极具有T型加厚,与叶状苞亚属(Subg.Therorhodion)叶状苞杜鹃(R.redowskianum)的气孔器特征相似,推测其与叶状苞亚属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6)崖壁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毛单一,多呈卷曲状,与其他类型有所不同且未见腺体。(7)丁香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仅有腺体。(8)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如倾向于将背绒杜鹃(R.hypoblematosum)和千针叶杜鹃(R.polyraphidoideum)处理为独立的种,支持保留紫薇春(R.naamkwanense var.cryptonerve)作为南昆杜鹃(R.naamkwanense)的变种地位,不支持将腺花杜鹃(R.adenanthum)并入细瘦杜鹃(R.tenue)作异名处理等。该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显微特征在映山红亚属内物种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山红亚属 微形态特征 叶表皮 分类学意义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同质园栽培的21种淫羊藿属植物花部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易雪倩 何花 +2 位作者 曾罗 舒为杰 杨晓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5-1426,共12页
以采自中国多地并同质园栽培于吉首大学种质资源圃的21种淫羊藿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这些物种的花梗长、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雄蕊长、花药长、花柱长、胚珠数、花粉大小及花粉量等16个花部特征数量性状和花序类型、有无蜜距... 以采自中国多地并同质园栽培于吉首大学种质资源圃的21种淫羊藿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这些物种的花梗长、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雄蕊长、花药长、花柱长、胚珠数、花粉大小及花粉量等16个花部特征数量性状和花序类型、有无蜜距、花瓣颜色、内萼片颜色、内萼片与花瓣相对长度及花粉颜色6个质量性状,并对其分类学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1种淫羊藿内轮萼片花瓣状,4枚花瓣除无距淫羊藿外均特化成蜜距,但花部形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于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蕊长、胚珠数、花粉量、花粉直径等特征。(2)主成分分析显示花直径、内萼片长、花药长、胚珠数和花粉直径等性状信息负荷量较大,在该属分类中起主要作用。(3)根据花部特征聚类分析,物种间区分良好,21物种可分为4支:第1支花小,花瓣短于内轮萼片,囊状距或兜状距;第2支花较大,花瓣远长于内轮萼片,长距状;第3支花小,花瓣没有特化形成蜜距;第4支花较小,花丝伸长明显,可达10 mm,花蜜距呈钻状。(4)依据所观察到的花部形态特征编写了淫羊藿属21种植物花部特征分种检索表。研究认为,基于同质园栽培下的淫羊藿属物种的花部特征具有分类学意义,可以为该属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属 同质园 花部特征 聚类分析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薹草属少花薹草组(莎草科)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3
作者 何芳 鲁益飞 +2 位作者 刘永娣 褚文珂 金孝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少花薹草组(Carex sect.Paniceae)27种及4变种(东亚14种4变种,北美13种)小坚果形态与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所有材料小坚果的形状为倒卵球形和钝三棱状,组内很一致,长度为1.53~3.59 mm,同种不同居群个体... 利用扫描电镜对少花薹草组(Carex sect.Paniceae)27种及4变种(东亚14种4变种,北美13种)小坚果形态与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所有材料小坚果的形状为倒卵球形和钝三棱状,组内很一致,长度为1.53~3.59 mm,同种不同居群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2)表皮细胞一般为五至七边形,偶有四边形或八边形,丝柄薹草(C.rouyana)不同个体间有变异;垂周璧式样直或微波状;硅质台平,偶有凹或略凸,具1个中心体,C.filipes var.kuzakaiensis和C.filipes var.tremula中偶见2个中心体,无卫星体,这些性状种内稳定。(3)利用表皮细胞形状、硅质台凹凸情况和中心体个数对于区分近似种具有价值,如白马薹草(C.baimaensis)和线柄薹草(C.filipes),且可以区分一些种下等级,如线柄薹草及其变种var.kuzakaiensis、var.oligostachys和var.tremula。(4)sect.Paniceae s.s.和sect.Laxiflorae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具有重要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薹草属 少花薹草组 小坚果 微形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4
4
作者 杭悦宇 徐珞珊 +2 位作者 史德荣 秦慧贞 周义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对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40个种类地下茎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主要有单粒和复粒2种形态。单粒淀粉粒以类圆形为主,脐点多为点状。复粒淀粉粒可分为2类:A型由2~3个淀粉小粒构成,... 对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40个种类地下茎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主要有单粒和复粒2种形态。单粒淀粉粒以类圆形为主,脐点多为点状。复粒淀粉粒可分为2类:A型由2~3个淀粉小粒构成,以卵圆形和三角形为主,脐点点状且大多不明显,少数种类层纹清晰;B型由10个以上的淀粉小粒构成,以圆形为主,脐点不明显,无层纹。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 Uline)、基生翅组(Sect.Opsophyton Uline)和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 Uline)均为单粒淀粉粒;顶生翅组(Sect.Shannicorea Prain et Burkill)为复粒淀粉粒A型;丁字型毛组(Sect.Combilium Pra Jnet Burkill)和白薯莨组(Sect.Lasiophyton Uline)为复粒淀粉粒B型;复叶组[Sect.Botryosicyos(Hochst.)Uline]兼有单粒和复粒淀粉粒。淀粉粒形态特征支持白薯蓣(D.hispida Dennst.)由复叶组分出单列成组及毛芋头薯蓣(D.kamoonensis Kunth)和高山薯蓣(D.delavayi Franch.)互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属 地下茎 淀粉粒形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玉国 李光照 +1 位作者 漆小雪 欧祖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5个亚属20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16种)为首次报道。杜鹃花属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为圆角三角形,连接紧密。单粒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具三沟孔。在扫描电镜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5个亚属20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16种)为首次报道。杜鹃花属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为圆角三角形,连接紧密。单粒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具三沟孔。在扫描电镜下,除了杜鹃亚属的百合杜鹃、羊踯躅亚属的羊踯躅以及马银花亚属的马银花组具有明显的纹饰特征之外,其它类群的形态特征相互重叠,不足以作为现有亚属的分类依据。花粉粒具不同的外壁纹饰,可为分类研究提供孢粉学方面的证据,但应慎重应用花粉形态对杜鹃花属植物特定种进行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 花粉形态 四合花粉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唇形科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宝江 邢淑清 +1 位作者 李艳波 张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对唇形科 (Labiatae) 11属 12种植物果皮纹饰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唇形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纹饰特征上可分为六大类型 ,即网状纹饰、复合纹饰、鸟巢状纹饰、丝状纹饰、丘状纹饰、条状纹饰。果皮纹饰显示出显著的差别 ,可以作为唇形科植物属... 对唇形科 (Labiatae) 11属 12种植物果皮纹饰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唇形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纹饰特征上可分为六大类型 ,即网状纹饰、复合纹饰、鸟巢状纹饰、丝状纹饰、丘状纹饰、条状纹饰。果皮纹饰显示出显著的差别 ,可以作为唇形科植物属种间分类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植物 果皮微形态特征 分类学意义 果皮纹饰 种间分类
下载PDF
柃属植物叶宏观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石祥刚 黎运钦 +2 位作者 李成仁 宋晓虹 叶创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7-523,共7页
为了探讨柃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演化路线及一些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采用脉络法对国产柃属植物34种1变种进行了叶宏观结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脉序类型皆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二级脉与一级脉的夹角为锐角... 为了探讨柃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演化路线及一些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采用脉络法对国产柃属植物34种1变种进行了叶宏观结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脉序类型皆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二级脉与一级脉的夹角为锐角或近直角,二级间脉为简单型或复合型,三级脉多为结网型,叶缘末级脉序结环或不完全,网眼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发育不完全或不完善;这些特征存在种间差异,可用于类群的比较和鉴别。研究同时采用UPGMA法对所选16个叶宏观结构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系统树的5个分支,讨论了柃属植物叶的基本演化路线。研究证明叶宏观结构特征对本属植物分类及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柃属 叶宏观结构 脉序 演化路线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松爽 孙坤 +2 位作者 苏雪 董莉娜 张爱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2组1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疏花组(Sect.Cotoneaster)植物叶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单花组(Sect.Uniflos)植物叶表皮细胞...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2组1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疏花组(Sect.Cotoneaster)植物叶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单花组(Sect.Uniflos)植物叶表皮细胞常不规则型,垂周壁多浅波状,气孔除无规则型(anomocytic)外还兼有十字型(staurocytic)、四分体型(tetracytic)和等三体型(isotri-cytic)。依据气孔周围角质膜特征等叶表皮性状,把15种植物分为W型、S型和I型,其中W型是S型的特化类型,疏花组的种类为W型或S型,单花组的种类为I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以为栒子属植物组及种的分类学处理提供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子属 叶表皮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几种梓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贾继文 麻文俊 +4 位作者 王军辉 张金凤 张守攻 张建国 赵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2-185,I0001,I0002,共6页
梓属(Catalpa),紫葳科(Bignoniaceae),乔木,全世界约13种,分布于美洲及亚洲东部。我国包括引入种共5种及1变型(中国植物志编委会,2005),包括楸树(Catalpa bungei)、灰楸(Catalpa fargesii)、滇楸(Catalpa fargesii f.duclouxii)、藏楸(C... 梓属(Catalpa),紫葳科(Bignoniaceae),乔木,全世界约13种,分布于美洲及亚洲东部。我国包括引入种共5种及1变型(中国植物志编委会,2005),包括楸树(Catalpa bungei)、灰楸(Catalpa fargesii)、滇楸(Catalpa fargesii f.duclouxii)、藏楸(Catalpa tibetica)、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其中黄金树是引入种,滇楸是灰楸的变型。从形态构造、亲缘关系和开花结果规律分析,可将5个种分为楸树组和梓树组2个组,楸树、灰楸和滇楸属于楸树组,藏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属 花粉形态 四合花粉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嵘梅 陈文红 +2 位作者 税玉民 陈少瑜 魏志丹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5-678,共14页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以不等型为主。叶表皮综合特征,例如表皮细胞形状,表皮毛类型,表皮细胞内晶体的类型和形态,气孔器形态以及与一些种类独有特征的组合,在种间,尤其在近缘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秋海棠属 叶表皮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蚤类的种间杂交及其分类学意义 (一)曲棘新蚤×思博新蚤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瑞玉 张金桐 +2 位作者 张自建 于心 陈欣如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164-169,共6页
作者以曲棘新蚤(NeopsylateraturaRothschild,1913)和思博新蚤(N.siboiYeetYu,1993)为亲本进行了杂交试验。亲本蚤自新疆野外采集,在实验室饲养两代以上纯化后用于杂交试验。两... 作者以曲棘新蚤(NeopsylateraturaRothschild,1913)和思博新蚤(N.siboiYeetYu,1993)为亲本进行了杂交试验。亲本蚤自新疆野外采集,在实验室饲养两代以上纯化后用于杂交试验。两种蚤的饲养器具完全分开,采用平皿湿滤纸法培育蚤的裸蛹,并在蛹期即将雌雄分开,以保证同种蚤亲代两性间无交配。设正交、反交、子代自交和回交四种组合。以能产生F2以上杂种者为杂交可育,否则为杂交不育。以雄性第9腹板后臂鬃的形态、可动突形状及第8腹板后缘鬃序为判定杂交后代归属的形态学特征。杂交结果表明,两亲本蚤杂交可育,产生了F2以上杂种。在正交F1和F2、反交F1以及回交子代中均出现了两亲本蚤形态特征之间的中间型个体,说明两亲本蚤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个物种。本次试验的结果提示,目前蚤类分类工作中的传统的方法和标准有待通过遗传学试验及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加以修正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目 种间杂交 分类学意义 曲棘新蚤 思博新蚤
下载PDF
浙江广义景天属的种子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孝锋 钱力 +2 位作者 陆燕华 张宏伟 王慧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7,共9页
通过对浙江产广义景天属(景天科)26个种的种子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其种子微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根据种子大小、形状及表面纹饰,可以将这26个种子样品分成5个类型,分别是:瓦松型Orostachys-type、八宝型Hylotelephium-t... 通过对浙江产广义景天属(景天科)26个种的种子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其种子微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根据种子大小、形状及表面纹饰,可以将这26个种子样品分成5个类型,分别是:瓦松型Orostachys-type、八宝型Hylotelephium-type、费菜型Phedimus-type、小山飘风型Filipes-type和景天型Sedum-type.在广义景天属内,这些种子类型可以作为属内次级划分甚至分属的依据.可以用作划分属的是瓦松属Orostachys、八宝属Hylotelephium和费菜属Phedimus,可以用作属内次级划分的有小山飘风组Sedumsect.Filipes和景天组Sedumsect.Sedum.在景天组内,种子表皮细胞表面具乳头状凸起,较为一致,但在一些种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也可以作为组内部分分种的依据.苞叶景天系ser.Bracteata3个种的种子形态很不一致,不是狭义景天属内的一个自然类群.说明种子形态对广义景天属的分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天属(广义) 种子 微形态 分类学意义 浙江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建平 李娟玲 +1 位作者 胡远艳 刘国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00-1807,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冬青属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 seng)与5个近缘种和一形态居间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器均位于下表皮,每种...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冬青属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 seng)与5个近缘种和一形态居间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器均位于下表皮,每种植物均有正常气孔器和大气孔器,气孔器类型均以环列型为主,其次为双环列型。(2)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差异性体现在叶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形态和气孔外缘角质层纹饰等方面。(3)霍山冬青叶表皮微形态与华中枸骨存在着较大区别。(4)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叶表皮特征,形态居间物种类型应为五棱苦丁茶的变种。研究认为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分类学意义,能够为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近缘种 叶表皮 微形态特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山茶属油茶组、短柱茶组和红山茶组植物叶的 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7
14
作者 沈锦波 吕洪飞 +2 位作者 彭秋发 郑菊芳 田玉梅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OMNI采样器直接、迅速、准确地测定山茶属Camellia4组63种2变种植物叶片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分类群(种)的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异性,其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可以作为山茶属植物属下的分类依据之一。这也暗示了利用...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OMNI采样器直接、迅速、准确地测定山茶属Camellia4组63种2变种植物叶片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分类群(种)的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异性,其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可以作为山茶属植物属下的分类依据之一。这也暗示了利用标准红外光谱图库,可以区分和鉴定出山茶属植物的种类。经主成分分析后的红外光谱数据构建的树型聚类图与先前的形态分类结果大体一致,能将油茶组sect.Oleifera和短柱茶组sect.Paracamellia植物明显区分,并且各组中亲缘关系较近的种聚在一起。因此支持它们作为两个独立的组处理。但是,红山茶组sect.Camellia内的滇山茶亚组subsect.Lucidissima和光果红山茶亚组subsect.Reticulata植物在聚类图上很难区分,建议将这两个亚组植物进行归并。最后讨论了张宏达和闵天禄系统中存在分歧的油茶组、短柱茶组和红山茶组内的种间分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聚类分析 红外光谱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五味子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志荣 林祁 +1 位作者 刘长江 赵建成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7-637,共11页
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五味子属 (Schisandra) 10种 96号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和种皮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 ,首次对该属的种皮微观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报道 ,并编排有分种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 :该属的种子宏观形态呈现平滑、细皱纹或... 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五味子属 (Schisandra) 10种 96号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和种皮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 ,首次对该属的种皮微观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报道 ,并编排有分种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 :该属的种子宏观形态呈现平滑、细皱纹或瘤状突起 ,并认为五味子属种子形态可能有从平滑到有细皱纹再到有瘤状突起的演化趋势 ;该属种皮表面微观形态可分为疣状突起型和网纹型。结合其它性状 ,本文认为网纹型所代表的两种植物应与本属中其它植物建立并列的分类单元。五味子属植物在种子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可为属以下、种以上的分类提供依据 ,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属 种子形态 分类学意义 种皮微观形态
下载PDF
球壳孢目真菌同工酶电泳研究 I.分类学意义的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伟成 吕国忠 +3 位作者 周永力 梁景颐 孙军德 白金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对球壳孢目5属10种17个菌株进行了菌体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不同培养时间样品的电泳图谱显示菌体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球壳孢目真菌以培养5~10d为宜 ;不同种的菌株的... 对球壳孢目5属10种17个菌株进行了菌体可溶性蛋白、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不同培养时间样品的电泳图谱显示菌体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球壳孢目真菌以培养5~10d为宜 ;不同种的菌株的图谱差异显著 ,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谱带一致性较高 ,表明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电泳图谱对球壳孢目真菌种级水平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壳孢目 分类学意义 真菌 同工酶电泳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福建薯蓣属植物叶脉序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方玉霖 刘剑秋 姜业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5-69,共5页
系统观察了福建薯蓣属 1 4种植物的叶脉特征 .根据脉序差异可分为两种类型 ,即羽状脉、弧形脉 ,由于各种间在一级脉的数目、方式、二级脉的夹角、走向、三级脉的类型、网眼发育情况、叶缘末级脉序类型以及盲脉分支情况等方面 ,存在种间... 系统观察了福建薯蓣属 1 4种植物的叶脉特征 .根据脉序差异可分为两种类型 ,即羽状脉、弧形脉 ,由于各种间在一级脉的数目、方式、二级脉的夹角、走向、三级脉的类型、网眼发育情况、叶缘末级脉序类型以及盲脉分支情况等方面 ,存在种间差异 ,且形状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薯蓣属 叶脉序特征 分类学意义 叶脉序类型 植物分类 形态学
下载PDF
峨眉髭蟾精子形态结构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中华 谢锋 +1 位作者 江建平 费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峨眉髭蟾(Vibrissaphoraboringii)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峨眉髭蟾的精子具角蟾科物种精子基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即精子头部呈螺旋状,尾部呈弯曲状;精子具锥形的顶体、纤维束构成的...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峨眉髭蟾(Vibrissaphoraboringii)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峨眉髭蟾的精子具角蟾科物种精子基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即精子头部呈螺旋状,尾部呈弯曲状;精子具锥形的顶体、纤维束构成的穿孔器、平行排列的中心粒和双轴丝;线粒体位于尾部;精子核窝不明显、无轴纤维和波动膜等特征。此外,对已有报道的角蟾科和无尾类物种精子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表明:(1)角蟾科精子细胞核呈螺旋状,中心粒平行排列,尾部具双轴丝等结构不同于无尾类其他科精子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科间差别;(2)角蟾科精子各部的量度,尾部线粒体的分布和数量,以及轴丝的排列等特征在属间和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峨眉髭蟾和东南亚拟髭蟾指名亚种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髭蟾 精子特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永红 张雪梅 +1 位作者 曾春婷 赵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7,共6页
对变豆菜属(Sanicula L.)6种13个居群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光学显微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弯曲;下表皮多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波状至深波... 对变豆菜属(Sanicula L.)6种13个居群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光学显微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弯曲;下表皮多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波状至深波状;气孔散生,均为不等型。但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长短轴之比等细微特征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以区分种类。因此,叶表皮特征对于变豆菜属种类的划分和亲缘关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豆菜属 叶表皮微形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中国水韭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星 王勇 +1 位作者 王青锋 郭友好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利用细胞学方法观察统计了中国 4种水韭属Isoestes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发现 4个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1 1 ,其中高寒水韭I.hypsophilaHand ._Mazz.为 2n =2 2 ,为首次报道 ;台湾水韭I.taiwanen sisDeVol为 2n=2 2 ;中华水韭I.sinensis... 利用细胞学方法观察统计了中国 4种水韭属Isoestes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发现 4个种的染色体基数均为x=1 1 ,其中高寒水韭I.hypsophilaHand ._Mazz.为 2n =2 2 ,为首次报道 ;台湾水韭I.taiwanen sisDeVol为 2n=2 2 ;中华水韭I.sinensisPalmer2n =44为四倍体 ;而产于云南贵州一带并一直被当作是宽叶水韭I.japonicaA .Br.的水韭属植物 2n =2 2 ,与文献报道的宽叶水韭 (2n =6 6 ,6 7,77,87,88,89)完全不同 ,应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依据本文和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韭属 染色体数目 分类学意义 中国 东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