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7护宣教平台结合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蒋艳云 林静 唐华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6期914-917,共4页
目的 探讨317护宣教平台结合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鼻咽癌(NPC)患者放疗期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NPC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317护宣教平台结合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鼻咽癌(NPC)患者放疗期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NPC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317护宣教平台结合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依从性、不良情绪、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求及时性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NPC放疗患者采取317护宣教平台结合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7护宣教平台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 放疗期间 鼻咽癌
下载PDF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罗桂情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4期135-136,共2页
目的研究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的... 目的研究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的的sc 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与护理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 糖尿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莉莉 王蓓 +3 位作者 肇毅 伍焱 韩玲 安媛媛 《现代临床护理》 2017年第10期49-56,共8页
目的评价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应用与效果,为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9月在本院住院的乳腺癌切除术后首次化疗并且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得分≥5... 目的评价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应用与效果,为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9月在本院住院的乳腺癌切除术后首次化疗并且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得分≥5分和(或)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得分≥5分的患者共94例。将2016年4月至6月住院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化疗期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将2016年7月至9月住院的48例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进行测评后,根据结果界定患者的心理护理等级,并采取拟定的分级心理护理策略进行干预。分别在首次化疗前及第3、5、8次化疗时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和生命质量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及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01)。化疗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抑郁与焦虑得分的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两者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实验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升高;焦虑及抑郁得分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P<0.05或P<0.001)。结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焦虑 抑郁 生命质量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
下载PDF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毕海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1期241-242,共2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化疗患者接受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估价值。方法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分级护理,分别于... 目的观察乳腺癌化疗患者接受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估价值。方法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分级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与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例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与乳腺癌患者化疗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躁与抑郁程度,提升参与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转归,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 效果观察 价值评估
下载PDF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陈晨 仲崇俊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3678-368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运用于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对睡眠质量、疼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行择期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102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运用于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对睡眠质量、疼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行择期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102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护理。观察并记录2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评分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2组护理后上床入睡时间、夜醒次数、一夜总睡眠时间、夜间做梦情况、睡眠深度、醒后感觉和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上床入睡时间、夜醒次数、一夜总睡眠时间、夜间做梦情况、睡眠深度、醒后感觉和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后疼痛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而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运用于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 心脏介入手术 睡眠质量 疼痛 负性情绪
下载PDF
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在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琴丽 刘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3期3528-3530,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在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电集团医院2018年6-12月行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心理... 目的探讨和分析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在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电集团医院2018年6-12月行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心理分级的护理模式,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各项评分值及总评分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的比例[72.34%(34/47)]明显提高,而重度疼痛的比例[4.26%(2/47)]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8.23±0.93)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13±2.12)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及负性情绪的消除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
下载PDF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马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术期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分...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术期选择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分级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以五指疼痛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疼痛情况,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指数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分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觉以及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减少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让患者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 择期心脏介入手术 护理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在择期心脏介入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艳丽 《西藏医药》 2021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择期心脏介入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择期心脏介入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护理1周后观察两组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及夜间做梦状况评分均明显的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95.00%(57/60),对照组患者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择期心脏介入术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 睡眠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钱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6期163-164,共2页
目的:分析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心血管外科收治的29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45例)和分级护理组(145例)。常规护理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分... 目的:分析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心血管外科收治的29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45例)和分级护理组(145例)。常规护理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分级护理组术后进行心理分级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护理后,分级护理组患者轻度疼痛占比62.76%高于常规护理组49.66%,差异显著(P<0.05),重度疼痛患者占比13.10%低于常规护理组24.83%,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分级护理组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且分级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 心脏介入手术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实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恒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2期245-246,共2页
目的针对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周氏的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 目的针对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周氏的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指数、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睡眠指数(5.54±2.11)分、疼痛评分(3.21±0.42)分、住院时间(14.25±2.23)d明显的低于对照组(7.78±2.13)分、(5.44±0.87)分、(23.45±4.54)d,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7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并将护理满意度提升,所以可以将其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 心脏介入 择期手术
下载PDF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祥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3期160-161,167,共3页
目的:探究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护理及出... 目的:探究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应激反应、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及不良心理状态。结果:术后1 d,两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明显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降低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治疗 心理分级护理模式 应激反应 不良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