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分角线投照根尖片质量影像因素分析
1
作者 赵蕾 游梦 王凯利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分角线投照根尖片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根尖片的甲级片率,降低丙级片及废片率,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影像。方法:质量控制小组每天至少随机抽取20例分角线投照根尖片进行质量评定。对2020年3月-8月期间评定的总计4541例影像... 目的:探讨数字化分角线投照根尖片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根尖片的甲级片率,降低丙级片及废片率,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影像。方法:质量控制小组每天至少随机抽取20例分角线投照根尖片进行质量评定。对2020年3月-8月期间评定的总计4541例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评定的4541例中,甲级片率为65.29%,乙级片率为20.55%,丙级片率为13.85%,废片率为0.31%。分角线投照根尖片在拍摄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曝光不全(球管切迹)、压缩/拉伸变形、邻牙重叠、结构不全等。结论:在拍摄数字化分角线投照根尖片时,应准确把握球管、成像板、患者体位的相对关系,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拍摄角度,避免出现曝光不全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数字化根尖片 分角线投照技术 口腔医学影像科
下载PDF
分角线投照和内窥镜提高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检出率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颖 朱秀丹 +1 位作者 王彦莉 刘彩霞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比较肉眼和耳鼻喉内窥镜条件下,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上颌第二乳磨牙102颗,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采用改良开髓口,X线片均于近中或远中20°角投照;A组常规肉眼下探查寻... 目的:比较肉眼和耳鼻喉内窥镜条件下,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上颌第二乳磨牙102颗,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采用改良开髓口,X线片均于近中或远中20°角投照;A组常规肉眼下探查寻找MB2,B组采用耳鼻喉内窥镜下探查寻找MB2,记录MB2检出率。结果:A组和B组MB2检出率分别为11.76%和33.33%,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分角线投照和内窥镜可以极大地提高MB2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第二乳磨牙 第二根管 分角线投照技术 内窥镜 检出率
下载PDF
平行和分角线投照数字根尖片测量种植体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杨 唐天润 +4 位作者 王雅欣 杨连丰 孙超 王晶艳 吴大明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平行和分角线投照数字根尖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测量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的准确性,为DPR评价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水平提供参考。方法160名患者210颗种植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行投照组(80例患者,98颗种植体)... 目的通过比较平行和分角线投照数字根尖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DPR)测量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的准确性,为DPR评价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水平提供参考。方法160名患者210颗种植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行投照组(80例患者,98颗种植体)和分角线投照组(80例患者,112颗种植体),术后即刻拍摄DPR。利用软件SOPRO Imaging 2.20盲法测量DPR上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然后与种植体实际值比较,利用SPSS软件进行两元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评价两种投照DPR测量的准确性。结果平行投照DPR测量直径和长度与种植体实际值的差值分别为(0.14±0.10)mm、(0.20±0.15)mm,水平和垂直放大倍率分别为1.58%、2.13%;分角线投照DPR测量直径和长度与种植体实际值的差值分别为(0.37±0.22)mm、(1.04±0.47)mm,水平和垂直放大倍率分别为3.90%、10.65%。平行投照DPR测量种植体长度和直径的准确性均优于分角线投照DPR(P<0.05)。结论平行投照DPR能更准确地测量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提示利用平行投照DPR能更准确地评价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角线投照技术 数字根尖片 种植体 平行照技术
下载PDF
一种分角线投照标准牙片定位系统的临床评价
4
作者 杨团结 曾素娟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分角线投照技术的标准牙片定位系统,并评价该系统拍摄根尖片的可重复性。方法对20名完整牙列志愿者的36牙位拍摄两组牙片,对照组为常规拍摄的普通牙片,试验组为基于分角线投照定位系统辅助固定定位拍摄的标准牙片。每...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分角线投照技术的标准牙片定位系统,并评价该系统拍摄根尖片的可重复性。方法对20名完整牙列志愿者的36牙位拍摄两组牙片,对照组为常规拍摄的普通牙片,试验组为基于分角线投照定位系统辅助固定定位拍摄的标准牙片。每组间隔1 d后重复拍摄两张牙片。测量两组牙片的目标牙近远中釉牙骨质界的距离(CEJm-CEJd)和近中釉牙骨质界到根尖点的距离(CEJm-G)。结果主观评价显示使用该投照装置的可重复性好,常规拍摄的普通牙片可重复性较差,前后两次投照普通牙片CEJm-CEJd和CEJm-G差值分别为(0.51±0.11)mm和(2.52±0.39)mm,标准牙片CEJm-CEJd和CEJm-G差值分别为(0.40±0.07)mm和(2.14±0.2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该定位系统拍摄的牙片可重复性优于普通牙片,且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牙片 可蕈复性 分角线投照技术 放射摄影术 牙科 磨牙
下载PDF
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韩超 高安天 +3 位作者 王铁梅 花凌晨 李厚轩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4例牙周炎牙周治疗患者及 24例牙体牙髓科根管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和分角线投照,分别测量数字式根尖片上沿牙长轴方向的牙体长度(L)及釉牙骨质... 目的:探讨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4例牙周炎牙周治疗患者及 24例牙体牙髓科根管治疗的患者,分别进行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和分角线投照,分别测量数字式根尖片上沿牙长轴方向的牙体长度(L)及釉牙骨质界牙体宽度(W),按照牙位分为前牙+上颌磨牙组和下颌磨牙组,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配对 t 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比较2种投照技术2次投照的差异。结果:虽然两种投照技术前后2次投照的牙体长度及宽度的配对 t 检验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但是与分角线投照技术相比,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平行投照技术所得到的前后两次根尖片上的牙体长度和宽度的组内相关系数更高。结论:改良式硅橡胶印模定位投照技术是一种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的根尖片投照技术,适用于需要进行纵向定量对比的各类口腔科疾病诊断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印模 平行照技术 分角线投照技术
下载PDF
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投照剂量及角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鹏 张建强 +2 位作者 刘斌 闫颖 刘军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数字化成像系统X线的正确投照剂量和角度。方法:从我院口腔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健康志愿者20名,共拍摄数字牙片320张。采用传统根尖片的分角线投照技术分别拍摄牙列中各牙位的数字化牙片。拍摄时,患者的体位、水平角度和X... 目的:探讨口腔数字化成像系统X线的正确投照剂量和角度。方法:从我院口腔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健康志愿者20名,共拍摄数字牙片320张。采用传统根尖片的分角线投照技术分别拍摄牙列中各牙位的数字化牙片。拍摄时,患者的体位、水平角度和X线中心线与传统根尖片摄影方法相同。对每一牙位分别选择3组不同的投照剂量和垂直角度进行拍摄并记录患者拍摄牙位、投照剂量(即曝光时间)和垂直角度。统计确定每个牙位数字化牙片正确的投照角度和投照剂量。结果:与传统牙片比较,数字化牙片投照角度增加,其中以上颌后牙和下颌前牙角度增加较为明显。数字牙片的投照剂量较传统牙片明显减小,减少的幅度约为50%~80%。结论:数字化牙片拍摄时应适当增加投照角度,减少投照剂量。它可以大大减少患者暴露在X线中的时间并且降低拍摄牙片对人体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数字成像系统 剂量 牙片 数字化 拍摄 投照 口腔门诊患者 分角线投照技术 根尖片 健康志愿者 下颌前牙 随机抽取 摄影方法 曝光时间 中心线 水平 选择 统计 损害
下载PDF
根尖片的投照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伟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06年第1期150-150,共1页
根尖片是口腔临床中应用最多的一种X线片。笔者在多年的拍摄经验中,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和各位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关键词 根尖片 照技术 分角线投照技术 听鼻线和听口线
下载PDF
3D打印头颅模型在根尖片拍摄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韦健 张博燃 +1 位作者 曾凯 马净植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667-669,共3页
目的:评价3D打印头颅模型用于口腔放射科X线根尖片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名志愿者,随机平均分配至3D打印教学组和对照组。经口腔放射科带教老师实操演示,对10名志愿者进行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拍摄方法的教学。3D打印教学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评价3D打印头颅模型用于口腔放射科X线根尖片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0名志愿者,随机平均分配至3D打印教学组和对照组。经口腔放射科带教老师实操演示,对10名志愿者进行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拍摄方法的教学。3D打印教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3D打印模型的教学环节,两组志愿者教学时长均为2 h。收集志愿者1周内所拍摄的上颌磨牙区根尖片并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组志愿者根尖片拍摄质量。结果:3D打印教学组拍片成功率为83.1%,高于对照组7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磨牙区,失败原因最多见于投照区域不当,其次为水平投照角度不当、牙片摆放错误,最少见为垂直投照角度不当。结论:3D打印模型应用于口腔放射科教学之中可有效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上颌磨牙区根尖片的拍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根尖片 分角线投照技术 颅骨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