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1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QRST分诊模式对非创伤性疼痛患者的作用效果
1
作者 李伟 刘小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54-757,共4页
目的研究PQRST分诊模式对非创伤性疼痛患者分诊满意度和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6—12月收治的100例非创伤性疼痛的患者资料,按照分诊模式分为两组,接受传统分诊模式的为对照组(n=49);接受PQRST分诊模式的为研究组(n=... 目的研究PQRST分诊模式对非创伤性疼痛患者分诊满意度和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6—12月收治的100例非创伤性疼痛的患者资料,按照分诊模式分为两组,接受传统分诊模式的为对照组(n=49);接受PQRST分诊模式的为研究组(n=51)。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时间、患者20项疼痛焦虑症状量表(PASS20)、意外事件、分诊满意度和分诊质量。结果研究组分诊准确率较对照组高,分诊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生理焦虑、回避、恐惧3个维度评分降低(P<0.05),认知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诊服务、分诊秩序、分诊准确度、危急情况应对处理评分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2.24%)(P<0.05);研究组分诊效率、分诊评估、救治效果评分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结论PQRST分诊模式能提高非创伤性疼痛整体分诊质量,缩短分诊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焦虑情绪,提高分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疼痛 PQRST分诊模式 分诊准确率 分诊满意度 分诊时间
下载PDF
标准化改良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婷 钱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6-0089,共4页
探讨标准化改良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建立标准化四级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模式:包括建立二次分诊模式、改良四级分诊系统、二级分诊流程制度化、就诊前实验室检查,并在儿科门诊急诊中实施。结果 实施标准化四级急诊预... 探讨标准化改良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建立标准化四级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模式:包括建立二次分诊模式、改良四级分诊系统、二级分诊流程制度化、就诊前实验室检查,并在儿科门诊急诊中实施。结果 实施标准化四级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升,患儿候诊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就诊平均候诊时间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改良预检分诊模式通过建立系统的分诊流程及制度,开展二次分诊及时评估和处理不同级别的患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调整潜在危重患儿,能更好保障患儿的安全。同时及时进行急诊分流,缩短就诊时间,很大程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保障了儿科门诊医疗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改良预检分诊 儿科急 分诊系统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门诊预检分诊确诊率产生的影响
3
作者 张晓倩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妇产科门诊预检分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其确诊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26例患者,按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与研究组(63例),对照组行预检分诊常规管理,研究组... 目的:研究妇产科门诊预检分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其确诊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26例患者,按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与研究组(63例),对照组行预检分诊常规管理,研究组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分诊效率、分诊满意度、患者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确诊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分诊平均时间、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医院分诊环境、分诊服务态度、尊重帮助患者、分诊熟练程度、疾病问询技巧及温馨提示告知评分均更高(P<0.05);研究组(96.83%)依从率高于对照组(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98.41%)确诊率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59%)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门诊预检分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确诊率,减少不良事件,提高分诊效率,并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妇产科 分诊满意度 预检分诊 依从性 分诊服务态度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分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碧辉 黄菊英 李娟兰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8期2276-2278,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分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分诊的8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对照组行常规...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分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福建省立医院门诊分诊的8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质量、分诊满意度及分诊准确度,以探讨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等候时间、挂号时间、就诊总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8.79、9.11、7.30,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患沟通、护理服务、周围环境、人性化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15.41、13.36、13.22,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分诊准确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P<0.05)。结论:基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挂号时间及就诊总时长,可提高分诊质量及分诊准确度,减少医疗纠纷,同时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分诊 质量管理 分诊质量 分诊满意度 分诊准确度
下载PDF
快速时效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5
作者 丁艳 华娜 王振盛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74-476,480,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诊就诊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 目的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诊就诊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7.65%,高于对照组的91.76%和89.41%(P<0.05)。观察组的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为1.18%(1/85),低于对照组的9.41%(8/85)(P<0.05)。观察组的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分诊环境、分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降低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提高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时效管理模式 科预检分诊 意外情况 分诊准确率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刘徐方 刘瑞雪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预检分诊,研究组采用智能化预检分诊... 目的:观察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急诊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预检分诊,研究组采用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分诊,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就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和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就诊满意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应用于急诊就诊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和就诊满意率,缩短候诊时间,以及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急诊预检分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 抢救成功率 分诊准确率 风险事件
下载PDF
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提高分诊准确率及就诊效率的价值探讨
7
作者 温慧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25-27,30,共4页
目的 分析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提高分诊准确率和就诊效率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 分析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提高分诊准确率和就诊效率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门诊护理分诊流程、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比2组的分诊时间、分诊等待时间、挂号时间、就诊总时间、分诊准确率、投诉率、分诊前后的负性情绪及分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时间、分诊等待时间、挂号时间和就诊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诊环境、护患沟通、服务态度、人性化服务和温馨提示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降低投诉率,减轻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分诊流程 分诊准确率 效率
下载PDF
儿童内科分诊护士淡妆上岗护理服务效果的质性研究
8
作者 李丹丹 朱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内科分诊护士淡妆上岗对护理服务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儿童内科门急诊参与淡妆上岗的15名护士进行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形式,运用Col... 目的了解儿童内科分诊护士淡妆上岗对护理服务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儿童内科门急诊参与淡妆上岗的15名护士进行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形式,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淡妆上岗对护理服务有正向影响;淡妆上岗提升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淡妆上岗提升护理服务效果;实施淡妆上岗的障碍。结论淡妆上岗对护理服务有正向影响,淡妆上岗可提高儿科分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缓解职业倦怠,提升护理服务效果,从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面实施淡妆上岗时机还不成熟,可先从门急诊开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内科分诊护士 淡妆上岗 护理服务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9
作者 曹慧梅 帕提麦·马秉成 +1 位作者 王盛蓉 唐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39-0142,共4页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分诊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对参与门诊体检的对象进行和护理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优质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与常规组进行比较,优质组护理效果更好,如满意度更高且健康教育结果更好。结论...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分诊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对参与门诊体检的对象进行和护理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优质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与常规组进行比较,优质组护理效果更好,如满意度更高且健康教育结果更好。结论 以优质护理的方式对门诊分诊实施干预,不仅能提高门诊分诊的护理质量,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诊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郑丽英 张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抢救指标、临床效果、急诊工作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2.03±0.21)minvs.(3.05±0.29)min]、首份心电图时间[(5.06±1.01)minvs.(6.23±1.51)min]、开放静脉通路时间[(9.11±2.01)minvs.(11.63±2.01)min]、床旁测试(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18.98±2.65)min vs.(23.65±2.8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MC-to-B)[(43.20±3.65)minvs.(56.96±5.18)min]、自送到医院至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total time from hospital to receiving formal treatment,D-to-B)[(72.36±6.23)min vs.(110.15±13.23)min]以及肌钙蛋白Ⅰ获得时间[(21.02±2.65)minvs.(31.05±3.1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10.23±2.09)min vs.(16.32±3.01)min]以及急诊候诊时间[(0.98±0.31)min vs.(3.55±0.5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0%(9/100)(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检分诊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急 预检分诊模式 区域性胸痛中心 应用价值 分诊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观察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对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晶晶 孟霞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60-0163,共4页
研究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对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急诊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试验组,单组60例,分析不同管理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质量高(P<0.0... 研究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对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急诊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试验组,单组60例,分析不同管理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质量高(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高,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低(P<0.05);试验组救治指标均优(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中运用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策略,可优化救治指标,提升抢救成功率,安全性高,护理质量更优,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 预检分诊 护理质量 救治指标
原文传递
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12
作者 李昭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3-0146,共4页
探究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门诊患者共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 探究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对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门诊患者共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优化门诊护理分诊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门诊患者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最优的门诊护理管理方法运用到护士分诊工作中,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分诊流程 优化措施 分诊准确率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13
作者 李昭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09-0012,共4页
探究门诊分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来我院就诊的2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选取自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时间范围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展开分组,参照组门诊分诊护理中施以常规护理干预,验证组门... 探究门诊分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来我院就诊的21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选取自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时间范围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展开分组,参照组门诊分诊护理中施以常规护理干预,验证组门诊分诊护理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各就诊环节用时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验证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参照组患者更低;验证组患者的分诊、等候、挂号、就诊用时均较参照组患者明显更短;验证组中仅2.75%(3/109)患者发生了护患纠纷,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护患纠纷总发生率13.76%(15/109)(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改善门诊患者的负性情绪,可帮助患者节约分诊、等候、挂号、就诊的所需时间,在有效提升门诊分诊护理效率、护理质量的同时,对护患纠纷事件的规避亦能起到正向作用,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门诊分诊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分诊 分诊质量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急诊老年创伤患者预检分诊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晨 王明明 王敏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急诊老年创伤患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上升,创伤已成为老年人群非正常死亡的第五大原因。预检分诊是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其优先级并分级,是评估创伤患者的第一道防线。该文阐述了急诊老年创伤患者的年龄定义、预... 随着人口老龄化,急诊老年创伤患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上升,创伤已成为老年人群非正常死亡的第五大原因。预检分诊是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其优先级并分级,是评估创伤患者的第一道防线。该文阐述了急诊老年创伤患者的年龄定义、预检分诊标准及评估指标,分析影响其分诊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展望,希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急诊老年创伤患者的分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创伤和损伤 医院 预检分诊 综述文献(主题)
下载PDF
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测量用于远程急诊分诊的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夏梦 赵金川 +2 位作者 江南 罗杰 黄健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361-366,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患者危重症及轻症的就诊特征,评估非接触式生理测量及远程预检分诊的准确性,探讨远程协助患者就诊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纳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2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急诊科就诊的419例患者。根据急诊预检分诊结果分...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患者危重症及轻症的就诊特征,评估非接触式生理测量及远程预检分诊的准确性,探讨远程协助患者就诊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纳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22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急诊科就诊的419例患者。根据急诊预检分诊结果分为危重症组(221例)和轻症组(198例),比较2组患者就诊信息特征的差异;用手机应用程序非接触式测量心率和呼吸频率参数,与接触式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评估非接触式测量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准确性;与急诊科现场预检分诊分级比较,评估远程预检分诊分级的准确性。结果 轻症组患者中18~<45岁者明显高于危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患者中意识状态为“对声音刺激有反应”和“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者均明显高于轻症组,轻症组患者多为“意识清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患者主诉为“胸痛、意识障碍、便血”者均明显高于轻症组,轻症组患者以“关节痛”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排前3位既往史均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危重症组患者既往有肿瘤、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接触式测量心率与接触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接触式测量呼吸频率与接触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预检分诊的危重症患者明显高于远程预检分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接触式测量的心率、呼吸频率准确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结合急诊患者的就诊信息特征,远程急诊预检分诊的可靠性将会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检分诊 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测量 远程医疗
下载PDF
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预防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王园园 汪君燕 林颖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预防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高热患儿116例。根据接诊流程,将2022年7—12月的患儿58例设为常规组,2023年1—6月的患儿58例设为优化组。常...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预防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高热患儿116例。根据接诊流程,将2022年7—12月的患儿58例设为常规组,2023年1—6月的患儿58例设为优化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优化组采取优化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分诊效果(急诊等待时间、急诊诊治用时)、热性惊厥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优化组急诊等待时间、急诊诊治用时均短于常规组,护理非常满意率79.3%(46/58)高于常规组的60.3%(3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热性惊厥发生率6.9%(4/58)低于常规组的13.8%(8/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及护理干预能提高急诊分诊效果,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热性惊厥 预检分诊 优化 流程
下载PDF
患者对预检分诊服务满意度理论框架的扎根理论研究
17
作者 康云 邵艳 +3 位作者 刘家敏 彭贵海 朱树贞 李龙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2,共5页
目的 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构建患者视角的预检分诊服务满意度理论框架,为评估和量化患者对预检分诊服务的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27例接受过预检分诊服务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 目的 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构建患者视角的预检分诊服务满意度理论框架,为评估和量化患者对预检分诊服务的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的方法,选择27例接受过预检分诊服务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NVIVO12.0软件辅助对原始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 析出患者期望、服务质量、信息供给、人本关怀、持续改进5个主范畴。结论 5个主范畴分别构成预检分诊服务满意度的主体因素、核心因素、关键因素、基本因素和保障因素。该理论框架可为改善预检分诊服务、评估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检分诊 患者服务满意度 扎根理论 理论框架 患者期望 信息供给 人本关怀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急诊预检分诊》出版:时效性管理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中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评价
18
作者 宋春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根据其急危重程度进行优先顺序的分级与分流。预检分诊作为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在对患者进行急诊预检分诊的时候,任何大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如就诊效率、治疗效果,...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根据其急危重程度进行优先顺序的分级与分流。预检分诊作为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在对患者进行急诊预检分诊的时候,任何大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如就诊效率、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需要在接待患者的时候迅速有效地抢救患者,同时还需要工作的熟练度,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体征区分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做好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检分诊 病情严重程度 科护理 患者满意度 危重程度 患者 疾病类型 快速评估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智能分诊的改进朴素贝叶斯方法
19
作者 鲍琪琪 孙超仁 《现代医院》 2024年第3期424-427,共4页
针对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naive bayesian model,NBM)在应用于门诊智能分诊时,无法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症状涉及的疾病学科范围不同问题,提出了一种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的改进算法,引入IDF因子,为不同的症状类型提供相应的权重。首先,基于... 针对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naive bayesian model,NBM)在应用于门诊智能分诊时,无法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症状涉及的疾病学科范围不同问题,提出了一种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的改进算法,引入IDF因子,为不同的症状类型提供相应的权重。首先,基于权威医疗文献,收集整理诊断学相关的语料作为训练数据集,然后,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计算先验概率、类条件概率,训练生成不同症状的IDF因子,最后,在进行分类判断时对不同的症状组合引入IDF因子,平滑不同类型症状的重要程度。在智能分诊准确性对比实验中,改进后的算法召回率提升约11%,明显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分诊 朴素贝叶斯 IDF 多类别 有监督学习
下载PDF
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
20
作者 孟犁南 黄杰 张婉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3... 目的:分析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的57例患者纳入流程管理组。比较两组PCI介入治疗时机(包括急诊接诊时间、就诊至首份心电图时间、就诊至接受实验室检查时间、接诊到实施球囊扩张时间、接受PCI介入治疗时间),分诊质量(包括分诊准确率、预检分诊工作质量评估),实验室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水平;比较两组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流程管理组PCI介入治疗时机各指标、介入治疗前CK-MB和hs-cTnT水平、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诊质量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OAP分诊模式配合流程管理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分诊效率及分诊质量,防止就诊延误导致的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SOAP分诊模式 流程管理 PCI介入治疗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