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壁无异物缝合法在污染切口运用(附70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肖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5期280-281,共2页
急性化脓性全腹膜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切口污染致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少数病人因切口存留缝线异物,导致切口数月不愈。我院在4年内共收治化脓性全腹炎70例病人,切口采用无异物缝合法,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膜炎 外科手术 切口污染 缝合
下载PDF
腹部污染切口应用三联冲洗53例体会
2
作者 何智勇 陈天荣 +1 位作者 海金 尹剑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腹部切口 三联冲洗 切口污染 过氧化氢 新洁尔灭 生理盐水 冲洗
下载PDF
2%聚维酮碘溶液冲洗腹部污染切口的观察
3
作者 吴中法 金小妹 +1 位作者 陈奇 王桦 《浙江创伤外科》 2002年第5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2%聚维酮碘溶液 腹部 切口污染 消毒
下载PDF
三种不同切口保护法预防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大禹 魏锋 《浙江实用医学》 2016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无菌纱布垫、粘贴手术巾、手术切口层保护器三种不同切口保护方法对预防腹部污染性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腹部污染手术患者229例,随机分为无菌纱布垫组(70例)、粘贴手术巾组(60例)和手术切口层保护器组(99例),对比三组切口... 目的探讨无菌纱布垫、粘贴手术巾、手术切口层保护器三种不同切口保护方法对预防腹部污染性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腹部污染手术患者229例,随机分为无菌纱布垫组(70例)、粘贴手术巾组(60例)和手术切口层保护器组(99例),对比三组切口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手术切口层保护器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三组中最低(7.1%),切口愈合情况最好(乙级愈合3例,丙级愈合3例,未愈合1例),与无菌纱布垫组和粘贴手术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善地应用手术切口层保护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腹部污染性手术切口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手术切口 感染 切口保护
下载PDF
加压冲洗处理腹腔污染切口126例报告
5
作者 陆奇男 陈徐生 《苏州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加压冲洗 腹腔切口污染 腹部手术 术后感染
全文增补中
污染切口行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万文 顾盐炎 +4 位作者 胡伟东 陈超波 朱征海 周英 嵇振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06-107,共2页
临床腹壁疝手术一直以来遵循污染切口不行一期修补术的原则,特别是对行无张力疝手术更加强调无菌原则和二期手术修补,这对需行修补术的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进行的86例二、三类切口腹壁... 临床腹壁疝手术一直以来遵循污染切口不行一期修补术的原则,特别是对行无张力疝手术更加强调无菌原则和二期手术修补,这对需行修补术的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进行的86例二、三类切口腹壁疝患者行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不同切口污染程度行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切口 腹壁疝 修补术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污染切口感染20例报道 被引量:9
7
作者 贾永新 张玉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6期160-160,共1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方法预防腹部污染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腹部污染切口患者均使用该方法治疗。结果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封闭负压引流对腹部污染切口感染有较好预防效果。
关键词 负压引流 预防 污染切口感染
下载PDF
自制人字形双孔巾在腹腔镜下腹部联合会阴部手术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张冬群 陈尔英 张培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制人字形双孔巾在腹腔镜下腹部联合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该院行腹腔镜下腹部联合会阴部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术中,对照组使用单... 目的 探讨自制人字形双孔巾在腹腔镜下腹部联合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该院行腹腔镜下腹部联合会阴部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术中,对照组使用单孔巾进行手术,观察组使用自制人字形双孔巾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切口污染率、材料及人工成本,以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铺巾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材料及人工成本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污染,对照组有6例发生切口污染,切口污染率为10%(6/60),两组切口污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中安全性、便捷性、实用性、经济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人字形双孔巾设计合理,手术铺巾效果好,应用于腹腔镜下腹部联合会阴部手术中,能够进一步规范腔镜精细化手术的铺巾,可有效缩短手术铺巾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切口污染率,有效缩减材料、人工成本,医务人员对自制人字形双孔巾的使用更加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会阴部手术 腹腔镜 自制人字形双孔巾 切口污染 满意度
下载PDF
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启旺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S2期49-49,共1页
目的研究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中腹部切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手... 目的研究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中腹部切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常规关闭腹部,试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口脂肪液化发生情况和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类型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少,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切口愈合的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负压引流 急腹症 腹部污染切口 影响
下载PDF
腹部污染切口甲级愈合157例分析
10
作者 李力铭 吴志钦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3期65-65,共1页
腹部切口的顺利愈合,不仅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还可能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是患者最常关注的问题之一。有时患者还将切口愈合情况同腹内手术操作关联,由此及彼地认为切口都没有处理好,腹内操作可能也处理不好... 腹部切口的顺利愈合,不仅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还可能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是患者最常关注的问题之一。有时患者还将切口愈合情况同腹内手术操作关联,由此及彼地认为切口都没有处理好,腹内操作可能也处理不好,因此可能引发患者的担忧和不满情绪等。本文收集了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腹部污染切口甲级愈合病例157例,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污染切口 甲级愈合 手术操作 切口愈合情况 2009年 腹部切口 住院时间 医疗费用
下载PDF
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全民 段育斌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9期106-106,共1页
目的探讨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方法。方法切开腹膜后注意切口保护,手术过程尽可能避免脓液腹壁刀口,腹膜缝合后应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刀口,术前半小时及术后抗生素合理应用。结果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10%左右。结论通过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方法。方法切开腹膜后注意切口保护,手术过程尽可能避免脓液腹壁刀口,腹膜缝合后应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刀口,术前半小时及术后抗生素合理应用。结果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10%左右。结论通过应用一些积极的治疗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腹部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使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医疗花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污染手术切口 感染预防
下载PDF
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非污染手术切口9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德本 池素侠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1期179-180,共2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非污染手术切口,观察组98例,进行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对照组82例,进行传统丝线单纯间断缝合。结果:观察组98例,甲级愈合率98.98%,乙级愈合率1.02%,无丙... 目的:观察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非污染手术切口,观察组98例,进行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对照组82例,进行传统丝线单纯间断缝合。结果:观察组98例,甲级愈合率98.98%,乙级愈合率1.02%,无丙级愈合;对照组82例,甲级愈合率86.58%,乙级愈合率10.98%,丙级愈合率2.44%。结论:可吸收线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手术切口具有损伤小,愈合快,术后切口美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线 连续皮下 皮内缝合 污染手术切口
下载PDF
污染性切口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刘晓敏 石彬 《吉林医学信息》 1999年第12期9-9,共1页
关键词 污染切口 抗生素 预防性应用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甲硝唑对预防羊水污染会阴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月媛 关葵花 黄贤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2期113-113,共1页
会阴切开是产科常施行的小手术,分娩降低或破坏了女性生殖道的防御功能和自净功能,增加病原体侵入生殖道的机会。羊水胎粪污染造成的感染,接产时不注意及时清洁切口,易引起感染而使切口裂开。为了缩短产妇会阴伤口肿胀的时间,降低... 会阴切开是产科常施行的小手术,分娩降低或破坏了女性生殖道的防御功能和自净功能,增加病原体侵入生殖道的机会。羊水胎粪污染造成的感染,接产时不注意及时清洁切口,易引起感染而使切口裂开。为了缩短产妇会阴伤口肿胀的时间,降低会阴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本院产房对800例羊水Ⅱ~Ⅲ度污染产妇,第三产程结束后,会阴侧切口缝合前立即用甲硝唑注射液彻底冲洗尿道口、阴道壁、阴道口、切口及会阴部预防切口感染,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预防羊水污染会阴切口感染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腹部污染切口闭合方法──“三针交叉分层全拆线缝合法”
15
作者 康忠良 陈金福 +2 位作者 刘汝芬 陈静 石体志 《中国临床医学》 2000年第4期458-458,共1页
关键词 腹部污染切口 切口感染 闭合方法
下载PDF
腹腔镜下污染切口的处理
16
作者 王文鹏 陈艳 《工企医刊》 2008年第5期42-42,共1页
腔镜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接受和欢迎,我院自开展腹腔镜技术以来对一些腹腔镜下污染手术的切口处理有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污染切口 切口处理 污染手术
下载PDF
过氧化氢液预防污染切口感染疗效观察
17
作者 邢超 岳兵 王艳杰 《工企医刊》 1999年第4期6-7,共2页
本文应用过氧化氢液处理污染切口,其中化脓性胆囊炎和重症胆管炎36例,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46例,共计82例。切口未出现1例化脓性感染。6例病人切口下有少量非脓性浅黄色积液,随机抽样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 本文应用过氧化氢液处理污染切口,其中化脓性胆囊炎和重症胆管炎36例,坏疽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46例,共计82例。切口未出现1例化脓性感染。6例病人切口下有少量非脓性浅黄色积液,随机抽样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切口 过氧化氢 预防 手术切口感染
下载PDF
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壁脓性污染切口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孙红波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7期305-30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壁脓性污染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术后腹腔化脓感染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于2010年1月前收治的患者有46例,使用生理盐水为其进行切口冲洗,并将其...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壁脓性污染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术后腹腔化脓感染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于2010年1月前收治的患者有46例,使用生理盐水为其进行切口冲洗,并将其设为生理盐水组,于2010年1月后收治的患者有70例,使用生理盐水+甲硝唑注射液为其进行切口冲洗,并将其设为甲硝唑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甲硝唑组患者与生理盐水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46%和0.7%,差异显著(X2=5.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甲硝唑组患者与生理盐水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分别为90%和83%,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壁脓性污染切口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腹壁脓性污染切口 切口冲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一次性切口层保护器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志美 苟丽 曾俊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1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切口污染 保护器 胃肠 手术中 一次性 细胞种植 肿瘤切除 手术患者
下载PDF
污染性切口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郑正葆 杨幼萍 《药学实践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观察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按Altemyer标准Ⅱ———Ⅳ类手术,1996年5月~1998年4月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0例,并与对照组100例进行分析。预防组分别于术前2h使用... 目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观察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按Altemyer标准Ⅱ———Ⅳ类手术,1996年5月~1998年4月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0例,并与对照组100例进行分析。预防组分别于术前2h使用丁胺卡那霉素04g加05%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33例;头孢唑啉40g加05%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32例;头孢他啶10g静脉推注加05%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45例。手术超过4h者术中重复给予1个剂量的抗生素。然后观察术后感染的并发症,并以切口感染为重点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预防组切口感染3例,2例为丁胺卡那霉素加05%甲硝唑,1例为头孢唑啉加05%甲硝唑。对照组切口感染9例,细菌培养大肠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结论: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切口感染有一定效果,其中头孢他啶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切口 预防 抗生素 手术后感染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