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
作者 涂家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19-022,共4页
观察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实施关节镜辅助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上抽取者均行手术治疗,纳选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对60例的纳选对象做分组处理地,即对... 观察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实施关节镜辅助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上抽取者均行手术治疗,纳选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对60例的纳选对象做分组处理地,即对照组(纳入3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纳入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关节镜辅助),对比2组的观察指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96.7%高于对照组76.7%,且术中出血量、住院与疼痛消失及骨折愈合等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术前,对比2组患者的骨折复位状态,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尺偏角高于对照组、掌倾角低于对照组,P<0.05;(3)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于术后6个月做统计对比,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83.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6.7%少于对照组26.7%,P<0.05。结论 在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时,采取关节镜下辅助手术,能提升疗效,减少并发症,恢复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效果 腕关节功能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永富 白志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术)各40例。观察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及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虽然创伤性较小,但是两者手术腕关节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具体实施哪种手术,还需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及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20-023,共4页
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2023年1~12月60例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外固定支架术,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与住院时间均更长,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l... 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2023年1~12月60例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外固定支架术,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与住院时间均更长,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等骨折复位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以及残余畸形、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等维度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帮助患者大幅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可助力其骨折部位获得更为良好的复位效果,并最终显著改善腕关节功能。为此,这一术式在该疾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复位指标 骨折愈合时间 腕关节功能 桡骨骨折
下载PDF
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兰见见 李百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3期154-156,160,共4页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乐中兴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乐中兴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指标[腕关节桡侧偏、尺侧偏、背伸、屈曲活动范围、改良梅奥腕关节功能评分(MMWS)]水平和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CRP、IL-1β、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桡侧偏、尺侧偏、背伸、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MMW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指标水平,改善围术期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固定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炎性因子 并发症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刘金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DRF)采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DRF)采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试验组给予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43.66±7.44)mL,少于对照组的(68.53±9.36)mL,住院时间(7.57±1.86)d、疼痛消失时间(15.57±3.23)d及骨折愈合时间(46.46±7.53)d均短于对照组的(12.25±2.48)d、(22.15±4.14)d、(51.68±6.7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DRF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期相关指标
原文传递
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魏明 张斌 黄慧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分别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的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以及Mayo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老年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洪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6年1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固定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 w、3、6个月时比...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6年1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固定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 w、3、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情况以及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 w、3、6个月时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 w和3个月,钢板固定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外固定支架组(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差异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群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1期84-86,共3页
目的以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对比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自2015年7月-2019年4月62例该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纳... 目的以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对比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自2015年7月-2019年4月62例该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参照组(n=31)与观察组(n=31),为参照组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5、16.913,P=0.002、0.014),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参照组短(t=1.384,P=0.075)。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至治疗后6个月患者尺偏角及掌倾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0.894、1.731,P>0.05;t=0.946、1.379、0.992,P>0.05)。治疗后3个月参照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6.77%,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77.42%,参照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观察组(χ~2=21.078,P=0.017)。治疗后6个月参照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6.77%,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0.32%,两组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4,P=0.051)。结论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外固定术结合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差异分析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付吉东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观察组予...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曾欢高 毕殿海 +1 位作者 廖勇 廖水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1期92-9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分别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各自方案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因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分别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各自方案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因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的总优良率为97.50%,高于观察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优良率为92.50%,与对照组的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而言,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后者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但前者创伤小,安全性更高,对腕关节功能恢复要求不高的患者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老年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下载PDF
用切开复位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小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4期30-31,共2页
目的:探究用切开复位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绵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用切开复位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绵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切开复位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腕关节的功能,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T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桡骨不稳定性骨折 老年患者 并发症
下载PDF
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绪松 郑臣校 苏永康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30-631,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16例,C3型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16例,C3型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存在正中神经损伤及背侧肌腱激惹等。结果 27例经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国平 罗琦 陈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4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n=40)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4)。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能够为该类患者治疗术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 切开复位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毕楷 朱书朝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0-152,163,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关节面台阶高度),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疗效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C3型骨折 粉碎性骨折 小切口撬拨复位 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辉 王振威 刘翔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6安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组(A组)和直接掌...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3-06安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组(A组)和直接掌侧入路组(B组),每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3、6个月时采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于术后3、6个月时测量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更少;术后3、6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更低,腕关节的各角度活动功能等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入路中,桡侧腕屈肌腱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腕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入路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碎补膏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卢正 刘凯顺 +2 位作者 刘雪霞 郭俊 张奇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4-038,共5页
对于碎补膏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及研究。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于碎补膏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及研究。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在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麻醉下行中医正骨手法及外及碎补膏外敷治疗。所有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两组指尖进行对比的指标包括:两组骨折愈合所耗费的时间,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满意度评分,社会效益评价(包括住院总费用,患者自费费用)。结果 骨折愈合所耗费的时间,组间有差异(P<0.05);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组间无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的评分情况,组间无差异(P>0.05);社会效益(包含住院总费用、患者自费的费用)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碎补膏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远端老年性桡骨骨折,可达到手术效果,同时改善腕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社会效益高,患者住院费用和自身使用较手术治疗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桡骨骨折 碎补膏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关节功能 优良率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彪 《医疗装备》 2020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在征求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各42...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在征求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各42例,内固定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外固定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桡骨缩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后3个月桡骨缩短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后3个月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可避免桡骨缩短导致移位风险,更利于促进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微创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杨立枫 张洋 +2 位作者 王楠 马骥 李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5001-5006,共6页
背景:恢复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法效果均不十分理想。采用微创手术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创伤较小,全螺纹空心钉可增加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创全纹空心螺钉加压... 背景:恢复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法效果均不十分理想。采用微创手术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创伤较小,全螺纹空心钉可增加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创全纹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用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累及关节面但骨折块小于等于2块的患者。目的:试验假设微创闭合复位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方法:以前瞻、随机、对照方法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将中国辽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科门诊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为C型臂X射线机透视辅助微创闭合复位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组,常规切开复位(包括掌侧和背侧切开)与锁定钛板内固定组,均固定24周。主要结局为术后24周骨折端X射线以及CT检查;次要结局为以PRWE问卷功能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以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骨折愈合速度,以目测类比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程度。试验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2784678)。试验经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讨论:研究试图证明以微创闭合复位复合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方法修复桡骨远端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有优势,修复后骨折断端稳定性好,可早期开展腕关节功能康复而有利于功能恢复,若试验结果达到此目的,将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外科干预手段提供更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桡骨骨折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稳定性 内固定 微创 全螺纹空心螺钉 钛板 临床试验
下载PDF
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建涛 刘明辉 +1 位作者 王言青 贾世孔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38,共2页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7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早期(骨折至手术时间在3周以内)进行此手术者39例(早期组)、延期(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进行此手术...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7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早期(骨折至手术时间在3周以内)进行此手术者39例(早期组)、延期(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进行此手术者33例(延期组),通过X线影像学工作站测量软件测量每位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通过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Cooney评分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测量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应用Jamar握力测试计测量患侧手的握力,并计算患侧握力恢复百分比,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掌倾角、尺偏角、DASH、Cooney评分、握力恢复百分比、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P均>0.05。早期组3例、延期组1例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后出现肌腱刺激症,早期组3例、延期组2例术后1周内出现切口局部炎症反应,两组并发症比较,P均>0.05。结论与早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比较,延期进行此手术亦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 Cooney评分 腕关节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军 司春明 +1 位作者 张力鹏 丛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4期138-139,共2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闭合组(n=35)和切开组(n=34)。闭合组患者给...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闭合组(n=35)和切开组(n=34)。闭合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切开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C型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闭合组C型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切开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可提升复位质量,最大限度恢复肘关节结构的稳定性,治愈时间快,但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