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列强瓜分中国与英国强租新界
- 1
-
-
作者
王道瑞
-
机构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副研究館員
-
出处
《紫禁城》
1997年第2期35-42,共8页
-
文摘
1894年(光緒二十年),爆發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戰爭開始後,清政府不思設防抵抗,却幻想在中國處於支配地位的英國出面干涉,希圖採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制止日本對華戰爭。實際上,日本發動的這場戰爭早已得到英國當局的默許,因此英國對於清政府的請求,根本不予理睬。戰後。
-
关键词
清政府
列强瓜分
李鸿章
香港
深圳河
界址
新界
“以夷制夷”
外交大臣
日本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大德国宝”是列强瓜分中国时犯下罪行的历史铁证
- 2
-
-
作者
马鸣益
-
机构
徐州市钱币学会
-
出处
《江苏钱币》
2019年第3期47-48,46,共3页
-
文摘
每当翻开自己收藏近代时期钱币的册页,看到在满清末年由德国侵略者占领在中国的胶州湾(山东省青岛地区)殖民租界地所发行的两枚"大德国宝"镍币时,想到距今已110年了,但心里仍然还总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出极大的愤慨。因为它们象征着和记载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曾经遭受过帝国主义列强们的蹂躏和掠夺,遭受过蛮横欺榨和艰难困苦,我们的国家一部分国土沦为了列强们的殖民地。这是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的一个极为难忘的国耻烙印,也是我们心中一时难以挥去的梦魇!这两枚镍币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所遭受过一次奇耻大辱时的铁证!因此,它们犹如一面曾经遭受屈辱与痛苦的反思镜,让我们时刻必须牢记过去的伤痛,时刻牢记国土沦丧的屈辱。它们更能促使我们今天一定要以史为鉴,要更加珍惜今天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不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努力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永远不会让历史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
关键词
大德国宝
列强瓜分中国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一代风骨今何在——读《民国那些人》
- 3
-
-
作者
资中筠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
-
出处
《同舟共进》
2008年第6期54-56,共3页
-
文摘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历史文化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
关键词
民国史
历史文化研究
冯友兰
辛亥革命
二十年
实事求是
潘光旦
马相伯
列强瓜分
当代青年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吉林、盛京围场开放述略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刁书仁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38,56,共5页
-
文摘
清代东北围场开放问题,是清代东北史研究中久未问津的一个题目。本文拟就吉林围场、盛京围场开放过程及与此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道咸以来东北地区所面临的危机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内地与边疆普遍出现危机。东北地区界临日俄,一八六一年营口开港,外国势力伸入东北地区。《瑗珲条约》、《北京条约》
-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吉林通志
围场
危机
《北京条约》
开放
东北史
封禁政策
二十世纪初
列强瓜分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百年之后再谈义和团运动
- 5
-
-
作者
吉晓华
吴兴帜
-
机构
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安徽教育学院
-
出处
《滁州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2-14,共3页
-
文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风暴,气壮山河,震撼神州,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而且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它是当代中国走向进步与发展的奠基石之一。
-
关键词
义和团
宗教侵略
八国联军
列强瓜分
-
分类号
K256.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沧桑百年──有感于《末代皇帝》一场景
- 6
-
-
作者
裘珺
-
机构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
出处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0年第Z1期59-59,共1页
-
-
关键词
圆明园
戊戌变法
清王朝
作文展示
贞观之治
生活形态
列强瓜分
南京条约
一串红
历史题材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国(1897—1912)新政革命与日本》简介
- 7
-
-
作者
文
-
出处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38,共1页
-
文摘
由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道格拉斯·任达(Douglas R.Reynolds)先生所著《中国(1897—1912)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是一本研究中国清末新政运动与日本关系的史学专著。这本书为“剑桥、麻省、哈佛大学东亚丛书”之一,于1993年经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会议出版。该书从研究中国清末新政运动及其与日本的关系入手,对于中国在由封建社会体制向近代化社会体制过渡转变中引进日本明治政制革新内容的几个有关方面做了详细的探讨,具体分为“政治体制”、“教育体制”、“法律体制”的引进等等。该书认为,由于清末不断的政治危机与列强瓜分中国的威胁、义和团等革命运动的推动,促使清政府内保守派也不得不发动“
-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日本
近代化
东亚研究
义和团
列强瓜分
清政府
政治危机
革命运动
保守派
-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永不消逝的光辉——纪念杨贤江同志逝世60周年
- 8
-
-
作者
钱忠源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1991年第4期14-15,共2页
-
文摘
纪念逝者,是为了激励生者,让逝者不逝的思想和精神发扬光大。今天我们纪念杨贤江同志,应当继承和发扬他的哪些精神呢? 贤江同志生活在中国现代史上大动荡的本世纪20年代前后。当时的中国,列强瓜分、军阀混战、人民涂炭,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
-
关键词
杨贤江
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
纪念
革命人生观
精神
列强瓜分
中华民族
军阀混战
学生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麦纳利克和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
- 9
-
-
作者
侯苏庆
赵鹏涛
-
出处
《史学月刊》
1982年第3期91-92,共2页
-
文摘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埃塞俄比亚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高潮中。埃塞俄比亚人民英勇奋战,曾多次挫败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进攻。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1895—1896年由皇帝麦纳利克领导的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卫国战争,就是其中最光辉的一页。十九世纪中叶,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农奴制生产关系比较发达的封建国家,虽然在名义上有一个皇帝,但实际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各个公国(其中较大的是绍阿、提格雷、阿姆哈拉和戈贾姆等)独霸一方,连年混战,致使埃塞俄比亚国力衰弱。趁此机会,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加紧对埃塞俄比亚的渗透和侵略。特别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后,红海地区的商业和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
关键词
西方殖民主义
战略地位
光荣传统
二十世纪初
列强瓜分
西方列强
领土完整
埃塞俄比亚人
中央集权
卫国战争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义和团运动时期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
- 10
-
-
作者
张玉芬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54-58,共5页
-
文摘
一九○○年六月,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出兵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开始瓜分一个中央政权已趋于瓦解的孤弱的中国。但是,最后瓜分并没有成为事实。结果是帝国主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维持了中国表面上的独立和完整,维持了以那拉氏为首的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过去许多论者以义和团对帝国主义打击的沉重来说明全部原因。诚然,这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笔者认为,对帝国主义列强在此时期内的对华政策进行具体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揭示这个结局的全貌。首先,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列强各国的不同对华政策。一八四○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纷至沓来。
-
关键词
对华政策
义和团运动时期
清政府
帝国主义国家
十九世纪
长江流域
英国
那拉氏
列强瓜分
侵略中国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迎接电影的新世纪
- 11
-
-
作者
秋思
-
出处
《视听界》
1996年第5期5-5,共1页
-
文摘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仅仅10年以后,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问世了。一项崭新的技术,从发明到引进只有10年的时间,这对于本世纪初年的中国,对于处在列强瓜分之中的中国,对于晚清末世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世界电影
电影工作
法国
新世纪
列强瓜分
三十年代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先驱者
优秀作品
-
分类号
J909.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浪客剑心
- 12
-
-
-
出处
《世界儿童(童话版)》
2004年第Z1期64-65,共2页
-
文摘
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强,能在逆境中勇敢地活下去?是什么让他如此执著,能不知疲倦地向邪恶势力发起挑战?是剑,寒光闪闪的剑!剑能伤人,亦能救人,这就是他人剑中领悟的剑客精神……
-
关键词
日本
列强瓜分
外国
剑术
师傅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未战先败——从晚清政局解读甲午战败
- 13
-
-
作者
李虎
-
机构
新疆若羌县中学
-
出处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0年第4期60-63,共4页
-
文摘
甲午中日战争的风云已过去125年,此次战争深刻地影响了当时国际局势的走向。清王朝和日本这两个亚洲"明星"的国运也因此次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次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日本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之列,并开始大踏步地走上侵略扩张之路;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一经签订,清王朝的真正实力暴露无遗,直接诱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从此山河日下。
-
关键词
晚清政局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侵略扩张
清王朝
真正实力
列强瓜分
国际局势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周素园
- 14
-
-
作者
一编
-
出处
《毕节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81-81,共1页
-
文摘
周素园(1879—1958),字培艺,贵州毕节人。 周素园早年曾是清末的贡生,年青时痛恨清廷朝政腐败,立志改良政治,积极投身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1905年,开始筹办《黔报》,1907年《黔报》创刊,为贵州第一份报纸。周素园利用《黔报》宣传爱国主义,唤起民众,反对列强瓜分中国,推行政治改革。同年11月,与张百麟等发起建立贵州自治学社,到1910年,自治学社成员发展到10万人,年底自治学社集体参加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团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周素园、张百麟等领导自治学社于11月3日晚发动武装起义,一举夺取政权,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周素园作为革命元勋之一,被推举为大汉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
-
关键词
周素园
毛泽东
贵州毕节
孙中山
武昌首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政治改革
列强瓜分
军政府
革命团体
-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近代诗人笔下的沙俄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韩式朋
-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79年第3期87-91,共5页
-
文摘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掠夺我国领土的罪恶活动中,沙俄是一个最残暴、最野蛮的敌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俄国皇帝是世界上最凶恶的一个统治者。”(《毛泽东选集》一卷134页)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关键词
帝国主义
林则徐
沙俄
鸦片战争
《毛泽东选集》
李鸿章
领土
列强瓜分
沙皇俄国
半殖民地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再析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高潮形成的原因
- 16
-
-
作者
张世伦
-
机构
四川泸县第一中学
-
出处
《历史学习》
2002年第Z1期10-11,共2页
-
文摘
在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分析“19世纪晚期欧洲殖民国家瓜分非洲高潮形成的原因”时,都是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的说法:“当时亚洲已被基本上瓜分完毕,美国又不允许其他国家涉足拉丁美洲,列强便把非洲作为争夺的主要目标。”并把这一说法作为欧洲殖民国家瓜分非洲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拉丁美洲
非洲
帝国主义
主要目标
殖民国家
世纪初
欧洲列强
历史教学
列强瓜分
新高潮
-
分类号
G63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英国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缘起
被引量:12
- 17
-
-
作者
牛大勇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1-35,共15页
-
文摘
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缘起同英国密切相关,而且是由英国最先于19世纪末向列强提议实行的。虽然英国在倡导、推行这个政策的过程中,多少作了一些努力阻挠某些列强瓜分中国,但是收效甚微。英国同时还大力奉行向列强争夺均势、向中国勒索"补偿"的政策,积极参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竞争。这种倡导门户开放政策和参与瓜分活动的双重身份,导致英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面临破产。于是它转而向美国施加影响,促其出面争取各主要侵华国家承认门户开放政策。
-
关键词
门户开放政策
英国
势力范围
清政府
海约翰
对华
中国外贸
列强瓜分
历史研究
总理衙门
-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关于帝俄租借旅大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刘存宽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6-110,共15页
-
文摘
1898年帝俄租借旅大是十九世纪末远东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在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起了特殊的作用。这件事的影响至为深远,它不仅直接导致远东国际关系的重新组合和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间接诱发了1905年俄国革命。
-
关键词
远东国际关系
列强瓜分
日俄战争
俄国革命
重大事件
重新组合
胶州湾
李鸿章
清政府
中俄密约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门户开放”的实质是扩大侵华
- 19
-
-
作者
朱卫斌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历史评论》
2022年第3期45-50,共6页
-
文摘
“门户开放”这么一项趁火打劫的侵略政策,却因其披着“平等”、“开放”的外衣,打着“保全中国”的旗号,而被一些论者认为反映了美国“利他”的美德,似乎是“门户开放”使中国免于被列强瓜分。这样的说法实为颠倒是非。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先后两次向列强发出外交照会,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披着“平等”、“开放”、“保全中国”的华丽外衣,至今仍不时被美国所标榜,实质上却是彻头彻尾的扩大侵华的工具。
-
关键词
门户开放
侵略政策
外交照会
侵华
列强瓜分
平等
19世纪
实质
-
分类号
K712.51
[历史地理—世界史]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
被引量:10
- 20
-
-
作者
罗凤礼
-
出处
《世界历史》
1986年第4期19-27,共9页
-
文摘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欧洲,迅速传至美国,在十九世纪后期是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社会达尔文主义又成为列强互相争夺世界、奴役掠夺被压迫民族的思想工具。在中国,严复等维新派思想家在输入西方自然科学和先进思想的同时也输入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他们当然不是要为列强瓜分中国辩护,而是企图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来警戒中国抱残守缺的封建统治者,借以鼓吹维新变法,自立自强。
-
关键词
社会达尔文主义
西方自然科学
资产阶级
二十世纪初
被压迫民族
列强瓜分
封建统治者
维新派
自立自强
先进思想
-
分类号
K1
[历史地理—世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