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6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桂元 蒋毅 +3 位作者 詹继东 黄沁 张祎 张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调查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收... 目的调查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有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346例确诊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2例和验证组104例,建模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85例)和未发生组(157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CHD患者发生MACE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图形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以及一致性。结果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患者B型利钠肽(BNP)、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支架数量≥2个的占比明显升高[(522.19±55.37)ng/L比(449.06±50.24)ng/L、(85.47±9.68)ms比(72.51±8.23)ms、33.82%比19.75%、30.59%比14.01%,均P<0.05)],白蛋白(AL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水平明显降低[(32.54±4.49)g/L比(41.59±5.61)g/L、(33.08±4.65)%比(40.25±5.18)%、(42.18±5.24)mm比(49.37±5.36)mm,均P<0.05];BNP(OR=1.023)、ALB(OR=0.708)、QTd(OR=1.290)、LVEF(OR=0.773)、LAD(OR=0.739)、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OR=19.708)均为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发生MACE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95%CI0.933~0.977),说明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实际值与预测值一致性良好;验证组中,列线图预测MACE发生风险的AUC为0.901(95%CI 0.846~0.957)。结论BNP、ALB、QTd、LVEF、LAD、冠状动脉中重度钙化为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经过验证分析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基于D-二聚体与白蛋白比值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2
作者 张瑞 孙敏妮 +3 位作者 刘鑫 王正斌 王蕾 刘宏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能够预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患者预后的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能够预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患者预后的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37例HFpEF患者,于12、24及36个月进行随访。结局事件为全因死亡和任何原因再住院。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FpEF预后相关变量,基于这些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537例患者,有119例患者出现结局事件。筛选后,D-二聚体与白蛋白比值(D-dimer to albumin ratio,DAR)、高胆固醇血症、LDL-C、BMI、BNP和年龄被纳入列线图模型。在受试者工作曲线中,该模型在24个月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95%CI:0.695~0.806),其一致性指数为0.764(95%CI:0.711~0.812),模型在36个月内的AUC为0.723(95%CI:0.669~0.780),在12个月内的AUC为0.700(95%CI:0.626~0.774),表现出稳定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结论:本研究基于DA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HFpEF患者在3年内的全因死亡和任何原因再住院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稳健性,能够准确地评估HFpE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D-二聚体与白蛋白比值 列线图模型 预后预测
下载PDF
预测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腹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3
作者 杨琳 段颖 +2 位作者 邓小东 李佳 寸鑫 《安徽医药》 2025年第4期733-737,共5页
目的构建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腹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9月入住攀枝花市中心医院ICU且行机械通气的18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泻将病人分为腹泻组52例和... 目的构建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腹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9月入住攀枝花市中心医院ICU且行机械通气的18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泻将病人分为腹泻组52例和非腹泻组13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腹泻的影响因素;采用R4.0.2软件包构建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腹泻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验证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列线图模型对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腹泻的预测效能。结果腹泻组较非腹泻组病人年龄≥60岁(88.46%比40.91%)、ICU入住时间≥7 d(82.69%比38.64%)、机械通气时间≥3 d(69.23%比43.94%)、肠内营养(EN)前禁食(78.85%比31.82%)、EN制剂日用量≥600 mL(84.62%比40.15%)的占比更高(P<0.05)。年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EN前禁食、EN制剂日用量均是影响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拟合优度检验χ^(2)=2.41,P=0.660。ROC的AUC 95%CI为0.85(0.79,0.90)。结论基于年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EN前禁食、EN制剂日用量建立的预测ICU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腹泻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发生腹泻的高危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腹泻 重症监护室 列线图模型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4
作者 何婷 陈婧婧 李雨玲 《药学前沿》 2025年第2期284-290,共7页
目的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敏感性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作为化疗敏感性评估的“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顺铂... 目的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敏感性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作为化疗敏感性评估的“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顺铂敏感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顺铂耐药组(疾病进展或死亡),分析老年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03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敏感61例(59.22%),顺铂耐药42例(40.78%);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情况、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HALP)评分、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是老年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联合应用时建立四因子预测模型Ln[P/(1-P)]=2.545+1.318×远处转移-0.294×HALP评分+0.302×CYFRA21.1+1.958×NLR,对模型进行霍斯默-莱梅肖(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为1.879,P=0.985>0.05,ROC曲线下面积(即一致性指数)为0.909。结论远处转移情况、HALP评分、CYFRA21-1、NLR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老年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收益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化疗敏感性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中年人群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5
作者 李其华 卜文婧 +2 位作者 覃婧 韦耀达 韦怡春 《海南医学》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构建中年人群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度、准确度和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为AMI的中年患者212例作为AMI组,选取同期健康中年人群212... 目的构建中年人群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度、准确度和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为AMI的中年患者212例作为AMI组,选取同期健康中年人群2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人群发生AMI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模型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内部验证,绘制校正曲线以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不同阈值概率下模型辅助决策的净获益。结果两组受检者的年龄、高血压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的男性占比、吸烟史占比、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LDL-C/HDL-C、non-HDL-C/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影响后,性别(OR=3.629,95%CI:1.806~7.292)、吸烟史(OR=7.446,95%CI:4.152~13.353)、HbA1c(OR=1.427,95%CI:1.111~1.834)、non-HDL-C(OR=1.701,95%CI:1.321~2.188)均是中年人群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中年人群发生AM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H-L检验结果显示本模型拟合优度较高(P=0.2359)。列线图模型预测中年人群发生A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84~0.91,P<0.01),提示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1,提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模型准确度高。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阈值0.10~0.86范围内,列线图模型预测中年人群发生AMI的净获益率>0,最大净获益率为0.5,提示模型临床适用性良好。结论性别、吸烟史、HbA1c、non-HDL-C是中年人群首次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和准确度,临床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人群 急性心肌梗死 预测 列线图模型 构建
下载PDF
基于心电图参数、犬尿氨酸代谢物建立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的列线图模型
6
作者 郭蕊 刘涛 苏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医院5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包含100例共患心血管疾病,486例未共患心血管疾病,分别设为共患组(n=100)和非共患组(n=486),采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医院5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包含100例共患心血管疾病,486例未共患心血管疾病,分别设为共患组(n=100)和非共患组(n=486),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降低组间偏倚。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心电图参数[经心率校正的QT(QTc)、经心率校正的Tp-Te间期(TP-Tec)]、犬尿氨酸(KYN)代谢物[色氨酸(TRP)、KYN、犬尿喹啉酸(KYNA)],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1)BMI、吸烟、饮酒、睡眠障碍、QTc、TP-Tec、TRP、KYN、KYNA均是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2)列线图模型诊断AUC为0.876,诊断结果与观察结果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阈概率为5%~100%时,患者净获益率较高。结论基于QTc、TP-Tec、TRP、KYN、KYNA等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共患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指导临床诊治,降低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血管疾病 心电 犬尿氨酸代谢物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7
作者 孙源源 吕泳西 +3 位作者 程志杰 万正国 张浩 刘彭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31-36,93,共7页
目的探讨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163例NSCLC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术后病理分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另选取2024年1至4月就诊... 目的探讨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163例NSCLC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术后病理分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另选取2024年1至4月就诊的43例NSCLC患者作为验证集。统计训练集一般资料、血清标志物、CT图像,采用Double-Z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Lasso算法筛选最佳特征子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CT影像组学评分、肿瘤分期Ⅲ期占比及有吸烟史占比高于非转移组(P<0.05)。CEA、CA125、CYFRA21-1、肿瘤分期、吸烟史及CT影像组学评分是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诊断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91,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在0.1~0.7、0.0~0.8范围内净收益率最高。结论含血清标志物-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效能高,临床实用性强,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影像组学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8
作者 邓达 曾文飞 +1 位作者 裴万敏 唐莲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构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氧血症组... 目的构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氧血症组(发生低氧血症,63例)和非低氧血症组(未发生低氧血症,15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低氧血症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Ⅱ级比例、吸烟史比例、贫血比例、术后镇痛泵种类为舒芬太尼泵比例、术中镇痛药物种类为右美托咪定比例、术中低血压比例、手术体位为仰卧位比例、气道不通比例、意识恢复不良比例、术后躁动比例均大于或高于非低氧血症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低于非低氧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均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EV_(1)/FVC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R软件构建基于年龄、体重指数、FEV_(1)/FVC、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等6个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76~0.894);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拟合度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当列线图模型阈值概率为0.10~0.85时,其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净获益最高。结论年龄、体重指数、FEV_(1)/FVC、术中镇痛药物种类、手术体位、术后躁动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麻醉苏醒期 低氧血症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PCI术后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9
作者 酉鹏华 王晓晶 陈海潮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4年3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PCI治疗的304例老年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n=81)和非MACE组(n=223)。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获取各因素的最佳截断值;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及预测效能分别用校正曲线、决策曲线评价。结果 MACE组心绞痛比例、Gensini积分、支架置入数量>2个比例以及PAG、Scr、hs-CRP、Lp-PLA_(2)、Lp(a)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积分、PAG、Scr、hs-CRP、Lp-PLA_(2)、Lp(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分、38.64%、96.92μmol/L、8.56mg/L、247.67μg/L、475.14mg/L。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支架置入数量、Gensini积分、PAG、Scr、hs-CRP、Lp-PLA_(2)、Lp(a)是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验证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991 (0.982~0.999)。观测值与预测值较统一。列线图模型的阈值>0.08,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支架置入数量、Gensini积分、PAG、Scr、hs-CRP、Lp-PLA_(2)、Lp(a)。结论 本研究基于支架置入数量、Gensini积分、PAG、Scr、hs-CRP、Lp-PLA_(2)、Lp(a)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较好,可为临床进行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以减少MAC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脑脊液HMGB1、S100B、sFas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风险的关联及列线图模型构建分析
10
作者 李启华 张瑞生 成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可溶性Fas(sFas)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风险的关联,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目的探讨脑脊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可溶性Fas(sFas)水平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风险的关联,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25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85)、未发生组(n=167)。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脑脊液HMGB1、S100B、sFas水平以及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损伤部位、有无脑室系统出血、有无颅内感染]差异,构建预测脑积水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脑积水的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脑脊液HMGB1、S100B、sFas水平分别为(71.41±12.65)μg/L、(3.22±0.54)μg/L和(304.45±51.15)pg/mL,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50.57±10.70)μg/L、(2.06±0.60)μg/L和(226.64±60.4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手术时间、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损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的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6分、有脑室系统出血、有颅内感染患者比例分别为71.76%、50.59%、55.22%和23.53%,均高于未发生组(48.50%、25.15%、13.77%和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HMGB1、S100B、sFas、年龄、术前GCS评分、脑室系统出血均是影响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脑积水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47~0.910),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72.50%。结论脑脊液HMGB1、S100B、sFas水平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基于三者和年龄、术前GCS评分、脑室系统出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积水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可溶性FAS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AAV患者感染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11
作者 周欣 李辛 +2 位作者 冯诚怿 范紫芳 狄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感染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93例AAV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ASSO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建立列... 目的构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感染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93例AAV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ASSO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193例AAV患者中,7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0.41%,肺部感染为AAV患者常见感染类型;年龄≥60岁、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对患者感染有预测价值,基于以上5项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测试集AUC为0.928,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内部验证结果未见过拟合或欠拟合现象。结论年龄、BVAS、CRP、NLR、PLR可作为AAV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因子;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和区分度较好,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感染患者并采取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感染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基于GNRI评分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12
作者 莫乔莹 朱芳一 +1 位作者 祝存奎 马生龙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CHF患者459例,根据入院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CHF患者459例,根据入院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先开展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明确其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随后运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入组标准,构建CHF患者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此模型的诊断效能与校准度借助ROC曲线及校准曲线予以评判,而其临床收益性则依靠临床决策曲线来评定。结果焦虑(OR=1.1902,95%CI:1.0217~1.3865)、尿素氮(OR=1.4842,95%CI:1.1187~1.9691)、低体质量(OR=0.8463,95%CI:0.7852~0.9121)、白蛋白低下(OR=0.0467,95%CI:0.0172~0.1268)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最优模型入组因素包括:体质量、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尿素氮、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D-二聚体,将上述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95%CI:0.971~0.978),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97.1%,校准曲线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24,校准图及验证结果证明一致性和适用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基于体质量、GAD-7、尿素氮、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HDL-L、LDL-L、D-二聚体9项因素创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预测效果、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对CHF患者营养不良的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焦虑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风险评分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3
作者 练亚琴 杨炜娟 +2 位作者 胡晶晶 朱晓玉 王荣荣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 构建乳腺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10月87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614)和验证集(n=26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术... 目的 构建乳腺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10月87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614)和验证集(n=26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训练集614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2例(8.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普通负压引流、引流时间≥10天、术后化疗和白蛋白≤35 g/L为影响乳腺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手术时间>2 h为86分、普通负压引流为98分、引流时间≥10天为82分、术后化疗为100分、白蛋白≤35 g/L为84分。模型验证显示,C-index为0.838,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15。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量化乳腺癌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满足临床上对于整合模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切口感染 预测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风险
14
作者 谢孔英 祝佳 +1 位作者 彭雯娟 吴海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基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3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和... 目的基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3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晚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该模型的效能。采用ROC曲线评估外周血CTCs、ctDNA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复发风险的价值。结果3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67例(18.61%)在随访2年内再次复发。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间质浸润程度、CD4^(+)/CD8^(+)、D-二聚体(D-D)、CTCs、ctDNA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CD4^(+)/CD8^(+)、CTCs、ctDNA均为晚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CTCs是晚期宫颈癌患者复发风险的最强预测因子,其次是盆腔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ctDNA、CD4^(+)/CD8^(+)、肿瘤直径。校准曲线表明,晚期宫颈癌患者实际出现复发的情况与预测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预测精准度较高。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复发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95%CI:0.758~0.860),灵敏度为0.861,特异度为0.742,约登指数为0.603,提示列线图模型为中度区分度,预测效能良好。ROC曲线显示,CTC、ctDNA预测复发风险的AUC分别为0.830、0.817,且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表明外周血CTC、ctDNA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复发风险的有效指标。结论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CD4^(+)/CD8^(+)、CTCs、ctDNA均为晚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外周血CTCs、ctDNA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具有良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DNA 列线图模型 复发
下载PDF
基于非对比CT影像征象和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张
15
作者 蒋明宽 马宜传 +3 位作者 陈岩 徐加利 朱芸 董小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 构建并评估一种利用非对比CT(NCCT)影像征象和临床因素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血肿扩张(HE)的新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2024年9月30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ICH患者,根据基线血肿容量增加是否>6... 目的 构建并评估一种利用非对比CT(NCCT)影像征象和临床因素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血肿扩张(HE)的新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2024年9月30日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ICH患者,根据基线血肿容量增加是否>6 mL或33%分为HE组和血肿未扩张组。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与HE发生显著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使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构建相关的临床模型和影像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发病-首检CT时间、糖尿病、血小板、低密度征、混合征、卫星征是H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将以上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临床模型和影像模型分别为0.832和0.829,列线图模型的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度整体上亦优于以上2种模型。校准曲线结果表明,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拟合度较好;决策曲线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较宽。结论 基于NCCT影像征象和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sICH患者HE发生的效能良好,优于单纯临床模型和影像模型,从而为患者HE的临床风险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张 列线图模型 预测模型 CT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16
作者 谢锦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年第3期97-101,共5页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34例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建模集94例,验证集40...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34例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建模集94例,验证集40例,根据是否出现感染性发热将建模集患者分为发热组15例,正常组79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检验预测效能。通过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结石直径和尿白细胞均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有关(P<0.05),基于上述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65,最佳截断值为0.844,敏感度为0.933,特异度为0.911,区分度良好;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为0.051,预测准确性良好。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56,最佳截断值为0.882,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0.882,MAE为0.029,外部预测性能良好。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是受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可为临床上预防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感染性发热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护理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17
作者 汪磊 刘婧 +1 位作者 朱书斌 李君 《中国医刊》 2025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究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45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是否下降将研究对象分为下降组(肛门功能下降,61例)和未下降... 目的探究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45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是否下降将研究对象分为下降组(肛门功能下降,61例)和未下降组(肛门功能未下降,8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对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预测价值;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精确度。结果145例患者中61例术后发生肛门功能下降,发生率为42.07%。下降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体重指数≥24 kg/m2比例、肛瘘手术史比例、括约肌上肛瘘比例、切割挂线术比例、内口不明确比例均高于未下降组,而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比例低于未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24 kg/m2、肛瘘手术史、括约肌上肛瘘、切割挂线术及内口不明确是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R软件构建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 0.815~0.927),敏感度为90.16%,特异度为85.7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拟合度较好。结论体重指数≥24 kg/m2、有肛瘘手术史、括约肌上肛瘘、切割挂线术及内口不明确是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筛选高风险人群,从而及早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肛门功能下降 列线图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18
作者 方孟园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预测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2-06于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LC治疗的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发生胆管损伤10例(发生组)、未发生胆管损伤335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预测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2-06于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LC治疗的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发生胆管损伤10例(发生组)、未发生胆管损伤335例(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C中胆管损伤发生的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组患者的胆总管长度、年龄、胰腺炎病史、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的胆囊三角解剖、合并积液、术中胆道造影、术前肝功能、手术医师经验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积液、胆囊三角解剖是LC中胆管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前肝功能、手术医师经验、术中胆道造影是LC中发生胆管损伤的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LC中胆管损伤发生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的区分度显示C-index=0.984,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绘制ROC曲线显示,风险模型评估LC中胆管损伤发生的AUC为0.984,95%CI为0.968~1.000,P<0.001。结论合并积液、胆囊三角解剖、术中胆道造影、手术医师经验、术前肝功能水平为LC中胆管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LC中胆管损伤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研究
19
作者 李肖肖 郝雅欣 +1 位作者 王肖静 胥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6期555-561,共7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216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n=144)和验证组(n=72)。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216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n=144)和验证组(n=72)。根据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将建模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心衰组(n=84)和非心衰组(n=6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CM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果心衰组心房颤动占比及脉压、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N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利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高于非心衰组(P<0.05),入院时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非心衰组(P<0.05)。心房颤动、入院时脉压、NC、PLT、NLR、PLR、Hcy、hs-CRP、cTnI、CK-MB、BNP水平高均为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经Bootstrap法进行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45、0.829,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度均较好。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列线图预测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6、86.90%、83.33%,验证组分别为0.873、85.37%、80.65%;决策曲线显示,建模组风险阈值概率在4%~90%时、验证组风险阈值概率在3%~99%时,列线图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心房颤动、入院时高水平脉压、NC、PLT、NLR、PLR、Hcy、hs-CRP、cTnI、CK-MB、BNP均为DCM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预测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为临床筛选并发心力衰竭的高危DCM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构建评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抗凝失败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20
作者 刘倩 张明 +1 位作者 孙邵婷 刘一坤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抗凝失败的风险。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行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抗凝失败的风险。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行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4小时内是否发生体外循环凝血分为凝血组和非凝血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变量,再使用LASSO回归筛选全部变量,合并共同变量;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ROC曲线、校准曲线、Bootstrap法内部验证列线图模型性能;应用决策曲线评估临床效用。结果共纳入168例患者,其中凝血组50例,非凝血组118例。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小板计数(PLT)、高红细胞比容(H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缩短、跨膜压(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血泵停泵是CRRT体外循环24小时内凝血的危险因素(OR=2.672、3.040、0.435、2.568、0.471、2.662,95%CI:1.436~4.974、1.507~6.133、0.220~0.861、1.288~5.119、0.253~0.874、1.284~5.519,P=0.002、0.002、0.017、0.007、0.017、0.008)。构建CRRT体外循环24小时内凝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Bootstrap法、ROC曲线验证显示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36(95%CI:0.844~0.963),AUC为0.978(95%CI:0.958~0.997);Hosmer-Lemeshoe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和精准度(χ^(2)=2.922,P=0.939),校正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结论CRRT体外循环24小时内凝血与PLT、HCT、APTT、TMP、血流速度减慢、血泵停泵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凝血 列线图模型 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