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5m的列车风管与折角塞门检测
1
作者 冯斌 宁小丽 +2 位作者 刘榆欣 周俊 石磊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期23-25,28,共4页
由于操作环境复杂,风管和折角塞门尺寸小,原始YOLOV5m算法的检测精度有待提高。为此,在YOLOV5m的检测头输出部分增加了一个大尺寸特征图,用于提升小尺寸目标的检测能力。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增加1个含有多卷积、短连接的类残差分流模块,以... 由于操作环境复杂,风管和折角塞门尺寸小,原始YOLOV5m算法的检测精度有待提高。为此,在YOLOV5m的检测头输出部分增加了一个大尺寸特征图,用于提升小尺寸目标的检测能力。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增加1个含有多卷积、短连接的类残差分流模块,以丰富浅层网络的梯度流信息,并将新增模块的输出作为新增的大尺寸特征图。然后在Neck部分使用特征金字塔模型FPN和路径聚合模型PAN进行多尺寸特征融合,最终在检测头部分得到了4种不同尺寸的特征图。结果显示,改进YOLOV5m的检测帧率约为每秒100帧,比原始YOLOV5m在平均精度mAP上提升了1.3%,表明改进YOLOV5m可作为可见光辅助模型提升列车摘钩机器人多模态识别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列车风管 折角塞门 多尺度特征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的货运列车风管与折角塞门检测
2
作者 庞立波 孙林峰 +3 位作者 唐飞 何晓晖 曾利平 石磊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6期7-9,共3页
针对小尺寸列车风管与折角塞门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YOLOv5s检测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Backbone增加了一个大尺寸特征图输出分支,使用C2f(CSP bottleneck with 2 convolution and forward)模块丰富新增特征图的梯度流信息... 针对小尺寸列车风管与折角塞门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YOLOv5s检测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Backbone增加了一个大尺寸特征图输出分支,使用C2f(CSP bottleneck with 2 convolution and forward)模块丰富新增特征图的梯度流信息;然后在Neck部分使用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增强特征金字塔模型FPN (Feature Pyramid Network)的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并使用路径聚合模型PAN(Path Aggregation Network)提高目标定位能力;检测头Head拥有4种尺度的特征图,其中新增特征图的尺寸最大,用于增强小尺寸目标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特征增强的YOLOv5s比原来的YOLOv5s在平均精度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上提升了1.5%,优于其他检测器,提升了小尺寸风管和折角塞门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列车风管 折角塞门 多尺度特征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
下载PDF
列车风管管接头间接识别定位方法
3
作者 邓斌 雷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7-272,共6页
为完成移动机器人对列车风管的摘解任务,需要对列车风管管接头进行定位。针对列车风管管接头不易识别且识别定位需要一定实时性和精度的问题,利用双目视觉系统提出了一种间接识别定位方法。在目标识别中,根据列车风管的特点,基于颜色特... 为完成移动机器人对列车风管的摘解任务,需要对列车风管管接头进行定位。针对列车风管管接头不易识别且识别定位需要一定实时性和精度的问题,利用双目视觉系统提出了一种间接识别定位方法。在目标识别中,根据列车风管的特点,基于颜色特征在HSV空间中对风管近端金属圈进行识别,提取出金属圈形心坐标;在三维重建中,利用具备较高精度和一定实时性的组合立体匹配算法对风管近端金属圈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其三维坐标后根据管接头与近端金属圈相对位置关系固定的特点,通过空间坐标转换得到管接头的三维坐标,实现列车风管管接头的定位。最后,在(200~650)mm的距离范围内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最大绝对误差为12.88mm,算法最长耗时为245ms,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风管 双目视觉系统 颜色特征 立体匹配 三维重建 空间坐标转换
下载PDF
400 km/h高速列车过隧道时列车风特性研究
4
作者 熊小慧 张朵朵 +3 位作者 耿语堂 杨波 唐明赞 陈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为探明400 km/h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列车风特性,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内列车风时域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按照列车各部分到达和驶离测点的时间对车体周围流场进行分区,采... 为探明400 km/h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列车风特性,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内列车风时域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按照列车各部分到达和驶离测点的时间对车体周围流场进行分区,采用5个特征参数衡量各区域内列车风速度的变化,探讨列车编组长度和隧道长度对列车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列车风时域变化特征受列车运行位置和隧道内压力波传播的显著影响;列车风正峰值会随着列车编组长度、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峰值到达时刻分别延后和提前,8车编组对应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车编组时增加68.75%,400 km/h时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00 km/h时增加22.65%;同种隧道长度下的列车风速度最大正峰值出现在隧道中点位置处,且此处的波动更为剧烈复杂,主要是压缩波和膨胀波叠加得更加频繁。长隧道内压力波系叠加对列车风速度峰值的影响减弱,当隧道长度达到3 km时,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1 km长度时下降3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400 km/h高速铁路 隧道 列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列车活塞风对寒区铁路隧道温度场的影响
5
作者 陶伟明 卢春房 +2 位作者 何川 郑波 吴剑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75,共8页
研究目的:列车通过隧道会产生活塞风,活塞风会将寒区隧道洞外冷空气带入洞内,导致洞内温度场分布发生变化,若对这种影响认识不到位,会导致洞内抗防冻措施不合理造成冻害发生,影响隧道运营安全。鉴于此,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 研究目的:列车通过隧道会产生活塞风,活塞风会将寒区隧道洞外冷空气带入洞内,导致洞内温度场分布发生变化,若对这种影响认识不到位,会导致洞内抗防冻措施不合理造成冻害发生,影响隧道运营安全。鉴于此,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列车活塞风对隧道洞内温度场的影响机制,研究列车活塞风对寒区特长铁路隧道洞内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为寒区隧道抗防冻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冬季列车通过隧道后,活塞风会引起洞内温度场在短时间内显著变化,列车活塞风对洞内温度场持续影响时间较短,列车通过后,洞内温度场会逐渐恢复,特别是当列车频次较小时,基本可恢复到自然通风条件下状态;(2)行车频次导致洞内纵向负温长度增大或减小率均在1%左右;随着围岩温度的增大,隧道洞内纵向负温长度显著降低,且围岩温度越高,活塞风作用方向对洞内温度场影响越小;(3)考虑活塞风对寒区隧道防寒抗冻影响时,应重点考虑其对两侧水沟抗防冻的影响;由于局部衬砌会出现交替冻融现象,隧道结构设计时,应对衬砌耐久性做一定的考虑;(4)本研究成果可供寒区特长铁路隧道建设参考,特别是单向自然风条件下铁路隧道抗防冻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列车活塞 自然 纵向温度场 防冻设计
下载PDF
高速列车作用于人行道盖板的脉动风压特性
6
作者 蔡陈之 詹晏辉 +3 位作者 何旭辉 邹云峰 艾宗良 艾宇言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1781,共11页
运行的高速列车对线路两侧人行道盖板施加风荷载,盖板可能被瞬时气动吸力掀翻,也可能在列车风的反复冲击下出现疲劳破坏。以32 m简支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对CRH380A型高速列车作用于人行道盖板的脉动风压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开孔形式、... 运行的高速列车对线路两侧人行道盖板施加风荷载,盖板可能被瞬时气动吸力掀翻,也可能在列车风的反复冲击下出现疲劳破坏。以32 m简支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对CRH380A型高速列车作用于人行道盖板的脉动风压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开孔形式、列车运行速度对盖板表面风压和流场分布的影响,阐述盖板开孔“泄压”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抗揭安全裕度对盖板进行掀翻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盖板上表面离列车近处压强大,风压极值不随开孔数改变;盖板下表面风压分布均匀,风压极值随开孔数增加而增大。开孔能将列车风引入排水渠,让盖板下表面受到与上表面方向相反、数值较小的均匀风荷载,产生一种压强抵消效应,且开双孔效果更好。与其他线路附属结构类似,盖板表面车致脉动风压数值近似与列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盖板抗揭安全裕度随开孔数的增加而增大,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小,当车速高于350 km/h时,开双孔盖板仍具有充足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道盖板 高速列车 列车 压特性 泄压孔
下载PDF
高速列车过站时高架站房楼盖表面风压分析
7
作者 蔡陈之 艾宇言 +4 位作者 周智辉 何旭辉 邹云峰 张勇 周德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1,共7页
研究目的:大跨度高架站房结构向着更轻、更柔的趋势发展,高速列车气动力所引起的站房结构表面风压变化是站房抗风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高速列车通过大跨度高架站房结构时楼盖表面的风压特性,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Fluent... 研究目的:大跨度高架站房结构向着更轻、更柔的趋势发展,高速列车气动力所引起的站房结构表面风压变化是站房抗风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高速列车通过大跨度高架站房结构时楼盖表面的风压特性,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Fluent动网格技术,对时速350 km的高速列车以单、双线运行形式通过大跨度高架站房时楼盖表面的风压特性展开数值模拟仿真研究,分析楼盖表面风压的时程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研究结论:(1)与高速列车单线运行相比,双线列车跨中交会运行时所产生的列车风叠加效应对楼盖底面风压幅值有显著影响;(2)相较于列车单线运行的工况,列车交会运行时跨中区域各测点的头波正、负风压极值均有较大程度增加,其中测点正、负风压极值的最小增幅都有62.30%和64.36%;(3)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大跨度车站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 CFD 表面 气动荷载 瞬变压力
下载PDF
半封闭式车站列车风压极值分布规律研究
8
作者 郑华冬 郑浩东 +2 位作者 王贞 谢伟平 吴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半封闭式车站内风压极值的分布规律,对高速列车通过高铁站时引起的列车风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列车分别以250 km/h、300 km/h和350 km/h的速度通过高铁站时,两个典... 为了研究半封闭式车站内风压极值的分布规律,对高速列车通过高铁站时引起的列车风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列车分别以250 km/h、300 km/h和350 km/h的速度通过高铁站时,两个典型区域(临近站台区Ⅰ、远离站台区Ⅱ)的风压(头波、尾波的正压和负压)极值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风压极值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风压极值与列车速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相同的车速下,区域Ⅰ和区域Ⅱ内列车风压极值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形式衰减,而衰减的速度与高度成反比;当水平距离小于15 m时,相同高度下区域Ⅰ的头波正压极值总是比区域Ⅱ的大,而区域Ⅰ的头波负压极值的绝对值又总比区域Ⅱ的小;当水平距离超过15 m时,车站内的风压极值逐渐趋于稳定,并且区域Ⅰ内趋于稳定的风压极值要强于区域Ⅱ;所提经验公式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半封闭式高铁站内列车风压极值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半封闭式车站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式高铁站 现场实测 列车 压力极值 滑移网格
下载PDF
强横风对高速列车驶入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磊 张传凯 +2 位作者 谭忠盛 骆建军 李宇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84-4595,共12页
为研究强横风条件下高速列车驶入隧道过程中的气动效应,基于有限体积法理论,建立隧道-高速列车-横风三维数值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研究高速列车在横风条件下驶入过程中隧道内气动压力和列车风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横... 为研究强横风条件下高速列车驶入隧道过程中的气动效应,基于有限体积法理论,建立隧道-高速列车-横风三维数值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研究高速列车在横风条件下驶入过程中隧道内气动压力和列车风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横风对隧道内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横风作用下,车头、车尾通过时隧道壁面气动压力变化幅值最大,隧道入口处气动压力受横风影响最大,在列车背风侧气动压力受横风影响更加显著;列车迎、背风侧列车风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迎风侧列车风风速随到入口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背风侧列车风风速则与到入口距离的关系不显著;横风对隧道内列车风风速的影响范围有限,隧道入口处列车风风速受横风作用影响最大,当横风风速为30 m/s、车速为350 km/h,距入口超过50 m时,列车同侧空间内列车风风速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隧道外流场向列车背风侧偏移,涡旋起始位置由头车流线段转移至隧道入口处,隧道内列车迎风侧大尺度涡旋结构逐渐向迎风侧偏移,并在列车驶入过程中逐渐分解消散,流场特性与无风情形的流场特征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气动压力 列车 流场
下载PDF
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气动载荷下风屏障的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礼明 卞晨杰 周美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375-11384,共10页
自然风与列车风的耦合气动作用是铁路风屏障产生弯曲、扭转等变形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列车-风屏障耦合的三维气动仿真模型,对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屏障固体结构分析模型,对风屏障进行了模... 自然风与列车风的耦合气动作用是铁路风屏障产生弯曲、扭转等变形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列车-风屏障耦合的三维气动仿真模型,对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屏障固体结构分析模型,对风屏障进行了模态分析,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分析了风屏障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量,据此对风屏障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风屏障自振频率最小为6.11 Hz,风屏障自振频率与列车风的振动频率相差较多,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下,突变风的作用效果对风屏障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在1.59 s时,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产生最大位移,其中最大负位移达到1.42 mm,最大正位移达到0.605 mm。H形钢立柱产生最大的Mises应力,达到83.79 MPa,比列车风单独作用时增加了152.8%。可见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会加剧风屏障的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 突变 列车 气动载荷 流固耦合 结构强度
下载PDF
速度400km/h高速铁路列车风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向活跃 庞鹏飞 +1 位作者 胡浩 李永乐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3年第6期10-16,共7页
为研究速度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风的荷载取值,基于动网格和滑移网格组合的方法,对高速铁路列车风效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列车周围不同距离、高度处的压力分布规律,考查不同车速下线周声屏障的气动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点距列车... 为研究速度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风的荷载取值,基于动网格和滑移网格组合的方法,对高速铁路列车风效应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列车周围不同距离、高度处的压力分布规律,考查不同车速下线周声屏障的气动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点距列车距离越远,列车风压力越小,同一测点的列车风压力与车速平方成正比,线周声屏障的列车风压力也有类似的规律。对于速度400 km/h高速铁路列车风的荷载,可在现行规范中350 km/h列车风的荷载基础上,增大31%后作为设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400 km/h高速铁路 数值模拟 声屏障
下载PDF
基于动模型的列车风作用下全封闭声屏障风荷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双美 邹云峰 +1 位作者 黄永明 何旭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1-789,共9页
列车风作用下的风荷载是影响全封闭声屏障结构安全的主要荷载之一。由于列车风为较复杂的三维非定常绕流,为了探究列车风作用下声屏障风压荷载问题,以某高铁线路矩形截面全封闭声屏障为研究背景,采用动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声屏障在高速列... 列车风作用下的风荷载是影响全封闭声屏障结构安全的主要荷载之一。由于列车风为较复杂的三维非定常绕流,为了探究列车风作用下声屏障风压荷载问题,以某高铁线路矩形截面全封闭声屏障为研究背景,采用动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声屏障在高速列车以3种不同时速通过时的风压荷载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声屏障时,压缩波传播到测点导致压力上升,膨胀波传播到测点导致压力下降,风压变化趋势与气压波传播规律相吻合;风压分布沿声屏障展向(长度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建议取中间截面压力值为设计的参考压力;沿声屏障环向,跨中截面各测点压力峰值差异较小,压力变化幅值最大差异量为1.8%,风压荷载分布较均匀;出入口截面环向各测点的压力峰值差异较大,压力变化幅值最大差异量为40.8%,在声屏障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出入口截面风压荷载沿环向不均匀分布的情况;沿声屏障高度方向,模型列车通过声屏障时在出入口截面引起的风压荷载不是呈线性变化,高度越高的测点压力衰减的越快;在跨中截面,高度变化对测点所受压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封闭声屏障 动模型试验 高速列车 列车 压荷载
下载PDF
不同站台配置的列车风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子健 刘堂红 周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9-2048,共10页
列车高速运行时会产生可能危害站台人员安全的列车风,而对列车风的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站台带来的影响。为研究站台对列车风特征的影响,基于实际情况提出3种站台(无站台、单侧站台和双侧站台)配置,通过改进延迟分离涡(IDDES)数值模拟方... 列车高速运行时会产生可能危害站台人员安全的列车风,而对列车风的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站台带来的影响。为研究站台对列车风特征的影响,基于实际情况提出3种站台(无站台、单侧站台和双侧站台)配置,通过改进延迟分离涡(IDDES)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高速列车在无站台、单侧站台和双侧站台区域的列车风特性与周围流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站台时,中间车在轨侧产生的合成列车风速度大于无站台配置的列车风速度,而尾流区域的列车风速度较小;站台配置对一定高度上的列车风速度的纵向分量和垂向分量影响显著;站台的垂直端面与列车壁面之间的狭窄空间会改变周围的流场结构,破坏列车尾部压力和漩涡的对称性,在站台上形成随列车纵向长度发展而上移的漩涡,在车辆与站台间区域内的涡度显著增强。基于站台区域最大列车风速度的分布,当列车以300 km/h的速度通过时,若不存在站台,则人员的安全退避距离约为3.4 m,若存在站台,则该距离减小至约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 站台配置 安全距离 CFD
下载PDF
货运列车摘钩部件识别系统设计
14
作者 王伟 梁琪 +2 位作者 周俊 石磊 高旭朝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针对小尺寸列车风管与折角塞门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YOLOv5s检测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Backbone增加了一个大尺寸特征图,使用C2f(CSP bottleneck with 2 convolution and forward)模块丰富新增特征图的梯度流信息;然后在N... 针对小尺寸列车风管与折角塞门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YOLOv5s检测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Backbone增加了一个大尺寸特征图,使用C2f(CSP bottleneck with 2 convolution and forward)模块丰富新增特征图的梯度流信息;然后在Neck部分采用残差特征增强和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等两种方式增强特征金字塔模型的多尺度特征的融合表征能力,并使用路径聚合模型增强坐标回归信息以提高定位能力;最终在检测头Head部分获得了4种尺度的特征图,其中新增特征图的尺寸最大,用于增强小尺寸目标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特征增强的YOLOv5s比原来的YOLOv5s在平均精度上提升了2.0%,优于其他检测器,提升了小尺寸风管和折角塞门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列车风管 折角塞门 多尺度特征
下载PDF
高速磁浮列车过隧道诱导的隧道出口列车风研究
15
作者 成炯豪 郭易 +3 位作者 郭迪龙 纪占玲 毛军 刘雯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3,共11页
高速磁浮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压缩波会在隧道出口诱导气流形成伴随速度。以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阻塞比下列车通过隧道的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隧道出口附近压缩波诱... 高速磁浮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压缩波会在隧道出口诱导气流形成伴随速度。以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阻塞比下列车通过隧道的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隧道出口附近压缩波诱导的列车风特性,给出了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阻塞比对列车风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出口内,压缩波诱导形成的列车风速度变化趋势与峰值在纵向(列车运行方向)上基本保持不变;隧道出口外,列车风峰值速度在纵向25 m范围内逐渐降低,在横向(垂直于列车运行方向)5 m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阻塞比增大,隧道出口内外的列车风峰值速度均明显增大,列车运行速度600 km/h、隧道阻塞比17.04%时,隧道出口外轨道中心线上纵向5 m处列车风峰值速度高达56 m/s。本文结论可为铁路隧道列车风防护及高速磁浮列车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隧道效应 压缩波 列车
下载PDF
列车通过变截面长大海底隧道时的隧道内瞬变压力和列车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儒岱 熊小慧 +4 位作者 王凯文 焦齐柱 李小白 董天韵 王军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027-1046,共20页
在建造长大海底隧道时,为了加固隧道结构并节省成本,通常会改变隧道部分区段的截面面积,这将导致隧道内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比变截面(VCS)隧道和常规(CCS)隧道,研究了突变截面对长隧道内压力瞬变和列车风的影响。数值... 在建造长大海底隧道时,为了加固隧道结构并节省成本,通常会改变隧道部分区段的截面面积,这将导致隧道内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比变截面(VCS)隧道和常规(CCS)隧道,研究了突变截面对长隧道内压力瞬变和列车风的影响。数值模拟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通过动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越接近突变截面VCS隧道和CCS隧道内的正峰值压力之间的差异越大,在5.43 km处达到最大值7.63%。在两种隧道之间纵向列车风的差异最高达18.7%,但在其他两个方向上几乎相同。此外,突变截面对隧道不同区域的影响不相同。本研究对长大变截面隧道的参数设计和隧道内附属设施的布置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 长大隧道 高速列车 压力瞬变 列车
下载PDF
双层动车组列车风特性研究
17
作者 王业腾 张超 +1 位作者 白夜 孙振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64-4071,共8页
列车行驶过程中会诱导周围空气流动形成列车风,较大强度列车风会危及行人和轨道旁工作人员的安全,甚至会卷起附近的货物和杂物。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行驶速度的五编组双层车厢动车组周围的流场结构和列车风。结果表明:列车风主... 列车行驶过程中会诱导周围空气流动形成列车风,较大强度列车风会危及行人和轨道旁工作人员的安全,甚至会卷起附近的货物和杂物。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行驶速度的五编组双层车厢动车组周围的流场结构和列车风。结果表明:列车风主要由尾流区域涡脱落诱导产生,头车流线型区域、转向架等附属结构和地面效应对诱导列车风也有重要作用。列车周围靠近地面的区域受到附属结构和地面效应直接影响,列车风强度大于远离地面的区域。依据TSI 130—2014,行驶速度在200 km/h及以下速度级的双层车厢动车组符合列车风风速的安全标准,行驶速度250 km/h及以下速度级的双层车厢动车组符合车头压力脉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动车组 空气动力学 列车 流场结构
下载PDF
侧风作用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祥富 向活跃 +1 位作者 陈绪黎 李永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757-2771,共15页
侧风作用是影响高速磁浮系统动力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获得侧风作用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响应,首先,建立了风-静悬磁浮列车-轨道梁(WSMG)和风-移动磁浮列车-轨道梁(WMMG)空间耦合分析模型。然后,通过风洞试验对磁浮车辆的气... 侧风作用是影响高速磁浮系统动力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获得侧风作用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耦合振动响应,首先,建立了风-静悬磁浮列车-轨道梁(WSMG)和风-移动磁浮列车-轨道梁(WMMG)空间耦合分析模型。然后,通过风洞试验对磁浮车辆的气动特性进行测试。磁浮列车的控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和加速度反馈相结合的比例-积分-微分-加速度(PIDA)控制算法进行调控。最后,分析了平均风、脉动风、风速和车速对磁浮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IDA控制算法可以消除侧风引起的磁浮间隙稳态误差,并减小大约40%的车体横向位移;均匀风只改变列车的平衡位置,脉动风和轨道不平整是引起磁浮列车-轨道系统振动的主要原因;风速对车辆的横向振动的影响更为敏感,当风速超过30 m/s时,高速磁浮列车应停止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轨道梁 洞试验 控制系统 侧向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对周边设施影响机理分析
19
作者 唐国梅 吴永深 +1 位作者 鞠静静 韩运动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了列车通过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动网格的方法模拟列车通过隧道的过程,并将数值计算的结果与线路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压力峰峰值误差为2.3%,二者吻合较好。研究了列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隧道压力... 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了列车通过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动网格的方法模拟列车通过隧道的过程,并将数值计算的结果与线路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压力峰峰值误差为2.3%,二者吻合较好。研究了列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隧道压力波对周边设施的影响,包括隧道压力波的形成和传播机理分析,隧道压力波对隧道壁面的影响分析、隧道压力波对山体壁面的影响机理分析、隧道出口微气压波产生机理分析以及列车通过隧道的列车风现象,研究结论为铁路沿线隧道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压力波 微气压波 列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列车风作用下接触网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施成华 杨伟超 +2 位作者 彭立敏 王照伟 雷明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52-3658,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列车风速度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计算隧道内不同位置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最大风速和最大风压,进一步研究隧道内预留滑道槽型和螺栓锚固型接触网在列车反复冲击压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列车风速度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计算隧道内不同位置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最大风速和最大风压,进一步研究隧道内预留滑道槽型和螺栓锚固型接触网在列车反复冲击压力作用下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不同断面的接触网设施只在列车车身运行至该断面的一段时间内才承受负向列车风(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离列车表面越近的位置,列车风的速度越大;对于螺栓锚固型接触网悬挂件,在单线隧道350 km/h行车条件下,隧道衬砌混凝土中的最大拉应力已接近混凝土的疲劳抗拉强度,应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对于滑道槽式接触网悬挂件,在列车风的反复作用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列车 接触网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