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华南与东南亚华人社会共建刘三姐文化国际品牌的思考
1
作者 任旭彬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刘三姐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国故事的经典,刘三姐文化的现代重构曾经在中国与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东南亚华人社会,刘三姐文化具有不同的传播效应与文化意义。“刘三姐”新的担当与... 刘三姐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国故事的经典,刘三姐文化的现代重构曾经在中国与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东南亚华人社会,刘三姐文化具有不同的传播效应与文化意义。“刘三姐”新的担当与使命是唤醒新生代华人的中华文化记忆。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建设中,刘三姐文化国际品牌要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国内外“刘三姐”互动共荣的格局,增强东南亚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社会 刘三姐 文化品牌
原文传递
守正与创新:刘三姐歌谣艺术的重构与发展
2
作者 胡小东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传统是一条流动的河。歌谣随时代与地方为转移,并非永远不变之一物。刘三姐歌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刘三姐歌谣从田间地头传唱到戏剧与歌剧舞台,再到银屏的展演、传播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传播方式到艺术本体不断重构发展的过程。这些重... 传统是一条流动的河。歌谣随时代与地方为转移,并非永远不变之一物。刘三姐歌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刘三姐歌谣从田间地头传唱到戏剧与歌剧舞台,再到银屏的展演、传播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从传播方式到艺术本体不断重构发展的过程。这些重构发展主要集中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彩调剧、歌舞剧和电影等艺术载体中完成,由此奠定了刘三姐歌谣的巨大影响力,并一直延续至今,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西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刘三姐歌谣守正创新、重构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守正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而这一过程又引发大家对于当下非遗保护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 守正创新 重构发展
下载PDF
时代性视角下彩调人物形象的变迁——以《刘三姐》和《新刘三姐》为例
3
作者 孙皓妍 田永 《剧影月报》 2024年第5期33-35,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充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和时代特征。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充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和时代特征。集中体现在人民性是文化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社会属性,世界性是文化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时代属性,实践性是文化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属性,发展性是文化共同体重要论述的自然属性,时代性是文化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价值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刘三姐 刘三姐 价值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下载PDF
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外宣翻译研究
4
作者 梁惠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5期222-224,共3页
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历史悠久,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宣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还有利于促进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文章在分析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当前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外宣... 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历史悠久,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宣翻译研究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还有利于促进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文章在分析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当前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外宣翻译存在的难点,结合翻译理据和原则,通过对翻译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外宣翻译的策略,包括调整句式结构,增译补偿文化缺省,减译去除冗余信息等,以期提高刘三姐歌谣文化外宣翻译的质量,推动广西非遗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刘三姐歌谣 外宣翻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刘三姐”档案“立体编研”显成效——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用档案讲好广西故事
5
作者 蒋宏灵 李坚 +1 位作者 覃福进 韩效东 《四川档案》 2024年第5期14-14,共1页
为高质量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以下简称自治区档案馆)创新编研工作思路,围绕刘三姐档案,以“基于馆藏档案资源—基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基于社会大众关注重点—基于重要时间节点—基于广西本土特色文化”为编研理念,... 为高质量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以下简称自治区档案馆)创新编研工作思路,围绕刘三姐档案,以“基于馆藏档案资源—基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基于社会大众关注重点—基于重要时间节点—基于广西本土特色文化”为编研理念,创新开展以档案为支撑、以服务为宗旨、多部室协同的“立体编研”模式,进一步讲好广西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档案 刘三姐 编研 档案编研工作 本土特色 档案馆 广西故事 工作思路
下载PDF
两广地区刘三姐歌谣文化比较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谭力 周光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4期82-85,共4页
本文以刘三姐歌谣文化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核心概念及研究现状,从历史(文献)和现状(考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出两广地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差异与不同主要体现在“(传说)出处”“人物称谓”“故事内核”“文化习俗”“发展... 本文以刘三姐歌谣文化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刘三姐歌谣文化的核心概念及研究现状,从历史(文献)和现状(考察)两个角度出发,总结出两广地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差异与不同主要体现在“(传说)出处”“人物称谓”“故事内核”“文化习俗”“发展路径”和“开发程度”等方面,提出以“和同理念促发展”的趋势展望,强调两广地区刘三姐歌谣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响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文化 两广地区 文化比较 民间习俗 文化差异
下载PDF
山歌琴中唱,桂风音韵扬——论蔡世贤《刘三姐主题幻想曲》演奏诠释
7
作者 杨茜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3期144-147,共4页
《刘三姐主题幻想曲》是广西音乐家蔡世贤采用刘三姐山歌的重要唱段《山歌好比春江水》为素材创作的具有广西特色的钢琴作品。以变奏曲式在钢琴上“歌唱”壮乡的秀丽风光,用音乐表现壮族人民踏舞欢歌的和谐生活。本文通过研究作品的文... 《刘三姐主题幻想曲》是广西音乐家蔡世贤采用刘三姐山歌的重要唱段《山歌好比春江水》为素材创作的具有广西特色的钢琴作品。以变奏曲式在钢琴上“歌唱”壮乡的秀丽风光,用音乐表现壮族人民踏舞欢歌的和谐生活。本文通过研究作品的文化背景、创作素材,从广西壮族山歌的传统音乐特点出发结合作品的内涵做音乐分析,着重探讨该作品的主要演奏技法,旨在为准确诠释该作品提供技术参考,发展和传承壮族山歌,弘扬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壮族山歌 音乐风格 演奏技巧
下载PDF
刘三姐歌谣文化与民间工艺艺术的关联探究
8
作者 韦秀娜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7期91-93,共3页
刘三姐歌谣文化与民间工艺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刘三姐歌谣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歌词,传唱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感;民间工艺艺术则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形式,展现了民间智慧的结晶... 刘三姐歌谣文化与民间工艺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刘三姐歌谣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歌词,传唱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情感;民间工艺艺术则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形式,展现了民间智慧的结晶。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刘三姐歌谣文化与民间工艺艺术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刘三姐歌谣 精湛的技艺 民间工艺艺术 生活与情感 多种可能性 关联 内在联系
下载PDF
刘三姐歌谣音乐特征分析与研究
9
作者 兰露珠 《极目》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地方传统艺术形式,融合了广西少数民族山歌的精华,具有语言简明、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承载了音乐文化功能,还全方位展示了民间优秀文化的魅力。文章简述了刘三姐歌... 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地方传统艺术形式,融合了广西少数民族山歌的精华,具有语言简明、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承载了音乐文化功能,还全方位展示了民间优秀文化的魅力。文章简述了刘三姐歌谣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其主要类型的艺术价值,并从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等角度研究其音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 音乐特征 艺术分析
下载PDF
广西刘三姐歌谣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发展研究
10
作者 符维欣 王洁溶 +2 位作者 戴兰秀 梁山 刘鸿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0150-0153,共4页
广西刘三姐歌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广西壮族人民表达自身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广西人民在辛苦劳作时和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广西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与发展受到的阻碍,幼儿对刘三姐... 广西刘三姐歌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广西壮族人民表达自身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广西人民在辛苦劳作时和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广西刘三姐歌谣的传承与发展受到的阻碍,幼儿对刘三姐歌谣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作为时代守护者的我们,更应该了解刘三姐歌谣文化,努力学习刘三姐歌谣文化,让刘三姐歌谣得到传承与发展。本文首先对刘三姐歌谣的特色特进行介绍,然后以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为载体,将刘三姐歌谣与幼儿音乐教育相结合,最终得出刘三姐歌谣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的传承策略。幼儿学习刘三姐歌谣有利于刘三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生出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 幼儿音乐教育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多民族共享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三姐”文化的多重叙事和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二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郝国强 戚可夫 +1 位作者 赵新欣 李星莹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刘三姐”文化演进的历史、文化、民族多重叙事,呈现各民族在思想来源、文化传承和社会关系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刘三姐”是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意象,是伴随歌圩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多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中华民族文化。“刘三姐”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非遗”进校园、传承与创新、文旅促“三交”等3条实践路径,可为其他多民族共享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个广西样本,进一步丰富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共享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刘三姐”文化:从岭南民间文化符号到中华文化符号的情感纽带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旭彬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4-50,共7页
岭南“刘三姐”文化习俗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大众性和传承性,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刘三姐”传说首先作为歌圩的集体想象,激活民众共同的集体记忆,通过歌圩场景中的情感交流生成岭南歌圩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 岭南“刘三姐”文化习俗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大众性和传承性,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刘三姐”传说首先作为歌圩的集体想象,激活民众共同的集体记忆,通过歌圩场景中的情感交流生成岭南歌圩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三姐”传说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境映射,在特定节庆、礼仪、场域等符号元素的社会展演中,以情感为纽带进而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纽带,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心理体验、行为、组织与情感表达联结起来,并以情求同,凝聚共识,构建起中华民族文化交融、国家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刘三姐”文化内涵的嬗变体现出从岭南情感交往交流交融升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文化 文化符号 共享文化 文化认同 情感纽带
下载PDF
民族记忆与文化表征——论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的“民族寓言”品质
13
作者 唐骋帆 雷文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民族形象与民族身份的文化表征。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充分挖掘“刘三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塑造出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新刘三姐”形象。彩调剧《新刘三姐》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反映出现代壮族社会的“民歌情结”和壮族人民“大爱大美”的审美追求,彰显当今社会主义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隐喻。“刘三姐”形象的发展与演变,凸显了中国民族艺术内在蕴含的审美“韵味”与“余韵”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彩调剧 《新刘三姐 民族寓言 隐喻
下载PDF
《刘三姐》的音乐叙事及其时代价值
14
作者 董鹏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9-83,共5页
《刘三姐》的故事最早是在壮族民间口耳相传,后被文人写入到文学剧本当中,其剧本的创作与音乐叙事被不同的文学家、音乐家赋予了时代鲜明的艺术特征。文中选取1960年创编的歌舞剧《刘三姐》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叙事的角度进行研究,介绍创... 《刘三姐》的故事最早是在壮族民间口耳相传,后被文人写入到文学剧本当中,其剧本的创作与音乐叙事被不同的文学家、音乐家赋予了时代鲜明的艺术特征。文中选取1960年创编的歌舞剧《刘三姐》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叙事的角度进行研究,介绍创作背景和主题构建与发展,引述剧情内容,向人们展现歌舞剧《刘三姐》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希望能够为后续歌剧、音乐剧以及歌舞剧的民族特色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音乐叙事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刘三姐形象的中国符号价值
15
作者 孙正国 《歌海》 2023年第2期10-12,共3页
“金桂飘香云天外,山青水秀笑颜开;曲曲山歌唱不尽,欢迎你到歌海来。”这是著名艺术家、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女士于1986年写在《我与刘三姐》一书的《最后的话》。“曲曲山歌唱不尽”,多么深情的山歌礼赞,歌海寄人生,又是何等的博大与乐... “金桂飘香云天外,山青水秀笑颜开;曲曲山歌唱不尽,欢迎你到歌海来。”这是著名艺术家、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女士于1986年写在《我与刘三姐》一书的《最后的话》。“曲曲山歌唱不尽”,多么深情的山歌礼赞,歌海寄人生,又是何等的博大与乐观!2023年,黄婉秋女士不幸病逝,这是艺术界的巨大损失。黄婉秋女士用一生的艺术实践,塑造了经典化、民族化的刘三姐文化符号,艺术不朽,精神永存!为纪念黄婉秋女士对塑造、传播刘三姐形象的巨大贡献,《歌海》邀请笔者主持刘三姐文化专题。怀着对黄婉秋女士的崇高敬意,笔者谈几点体会,谨代为专题主持人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黄婉秋 符号价值 主持人 扮演者 几点体会 经典化 《歌海》
下载PDF
舞台与电影艺术中“刘三姐”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杨雪团 《视听》 2023年第4期6-9,共4页
随着1961年电影《刘三姐》的风靡以及前后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段的塑造与传播,“刘三姐”现已成为广西壮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叙事文本。与在舞台艺术中不断被演绎的盛况相比,“刘三姐”却在当代电影作品的建构与创作中逐渐缺席。作为一个被... 随着1961年电影《刘三姐》的风靡以及前后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段的塑造与传播,“刘三姐”现已成为广西壮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叙事文本。与在舞台艺术中不断被演绎的盛况相比,“刘三姐”却在当代电影作品的建构与创作中逐渐缺席。作为一个被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刘三姐”故事的想象性和浪漫性、歌曲元素的表现性、地域风光的展示性等先天为舞台艺术提供了大量适合表现的空间,却也成为更加强调再现真实生活的银幕艺术的创作掣肘。只有找寻到适合不同艺术表现的具体路径,文化与艺术才能实现良好的交融与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舞台艺术 电影艺术
下载PDF
刘三姐文化IP的打造及建设路径
17
作者 王敏利 《新闻论坛》 2023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借助“刘三姐”这一知名的文化符号打造刘三姐文化IP,通过刘三姐文化IP衍生内容的创造性传播和IP产品的跨界转化,可以让民族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刘三姐文化IP的打造与表达应做到形神兼备、意蕴悠长,而刘三姐文化IP的内容衍生及产品转... 借助“刘三姐”这一知名的文化符号打造刘三姐文化IP,通过刘三姐文化IP衍生内容的创造性传播和IP产品的跨界转化,可以让民族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刘三姐文化IP的打造与表达应做到形神兼备、意蕴悠长,而刘三姐文化IP的内容衍生及产品转化则需要以优质的头部内容为核心,通过线上内容衍生吸引流量、线下进行产品转化的形式来形成IP的长尾效应,实现传统文化传播与文化商业价值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文化IP 衍生转化
下载PDF
运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路径——以“刘三姐”文化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军 戚可夫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0-50,共11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立足于对“刘三姐”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刘三姐”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立足于对“刘三姐”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刘三姐”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刘三姐”这一艺术形象与文化载体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多维价值和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运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四条实践路径:注重出版物内容精品化、开展系列文化普及实践活动、加强专业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与营造社会优良环境。通过对广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助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为其他地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广西样本”,丰富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广普及 文化符号 刘三姐”文化
下载PDF
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以彩调剧《新刘三姐》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庆华 吕忠山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彩调剧《新刘三姐》是广西“刘三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作品。《新刘三姐》对千年以来的“刘三姐文化”进行中国式审美现代化意义的转化与改编,体现出了传统文艺作品的传承与创新。《新刘三姐》在与新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彩调剧《新刘三姐》是广西“刘三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作品。《新刘三姐》对千年以来的“刘三姐文化”进行中国式审美现代化意义的转化与改编,体现出了传统文艺作品的传承与创新。《新刘三姐》在与新时代主题紧密相连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刘三姐的形象进行新的塑造、对剧情进行巧妙的设置、对剧情中的矛盾进行中和式的处理。正是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展现,来完成广西的民族文化符号——“刘三姐文化”的重构和展示,实现新时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贡献。同时,《新刘三姐》的成功路径,也为中华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调剧 刘三姐 民族文化 “两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