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庆邦小说中的煤矿空间:以《断层》《红煤》《女工绘》三部长篇小说为例
1
作者 史修永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80,共16页
小说空间既指涉现实世界,是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模仿和呈现,又能自成一个艺术世界,是具有象征性和表意性的符号世界。刘庆邦的三部煤矿题材小说《断层》《红煤》《女工绘》在现实与象征的维度上创造出了丰富而生动的煤矿世界,看似是对煤矿... 小说空间既指涉现实世界,是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模仿和呈现,又能自成一个艺术世界,是具有象征性和表意性的符号世界。刘庆邦的三部煤矿题材小说《断层》《红煤》《女工绘》在现实与象征的维度上创造出了丰富而生动的煤矿世界,看似是对煤矿历史和现实空间的经验表达和摹写,实则是用艺术编码的表意方式,构建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化空间和艺术体验。《断层》《红煤》和《女工绘》中的煤矿空间,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地域性特征,同时蕴含着复杂的区域文化身份,凝聚着中国当代煤矿空间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情感结构以及话权力形式,它们不是封闭空间,也不是僵死和空洞的容器,它们代表着刘庆邦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煤矿空间场域不同的审美认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烙印,是一个充满多种可能性的精神空间,更是一次次地“作为历史重写本”的地理景观。煤矿空间在营造氛围、塑造人物和设置故事冲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有意或无意建构的直观空间形象,以及对这些直观空间的巧妙安排和运用使得小说艺术的特性充分彰显出来,并且小说的空间本身就是小说文本之中的潜在密码或者言外之意,通过对小说空间的拆解和探密,可以加深和拓展对小说空间叙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煤矿小说 空间理论 叙述空间
下载PDF
刘庆邦小说的三重空间建构
2
作者 崔杰 方志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1-25,共5页
刘庆邦作为当代文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擅长在小说中建构空间,和众多作家一道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和城市空间的书写,而且建构出极具个人色彩的矿区空间。刘庆邦的小说空间既关注地理又关注人文甚至是人物心理,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从文学... 刘庆邦作为当代文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擅长在小说中建构空间,和众多作家一道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和城市空间的书写,而且建构出极具个人色彩的矿区空间。刘庆邦的小说空间既关注地理又关注人文甚至是人物心理,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从文学地理学和叙事空间理论出发对刘庆邦小说中的空间建构进行解读,并探讨小说三重空间建构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乡村空间 矿区空间 城市空间
下载PDF
怀旧意识与刘庆邦柔美小说的文体生成
3
作者 刘成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0-67,共8页
怀旧意识是刘庆邦柔美小说文体生成的心理动因。在怀旧心理的驱使下,刘庆邦选择了短篇小说的文体,在结构上则表现出散文化特征。刘庆邦小说体现出一种反速度叙述,这是怀旧心理与现代快节奏生活对抗的结果,文本意义在缓慢的、凝滞的叙述... 怀旧意识是刘庆邦柔美小说文体生成的心理动因。在怀旧心理的驱使下,刘庆邦选择了短篇小说的文体,在结构上则表现出散文化特征。刘庆邦小说体现出一种反速度叙述,这是怀旧心理与现代快节奏生活对抗的结果,文本意义在缓慢的、凝滞的叙述中呈现。刘庆邦小说的语言在审美体验、诗意传达、家园追寻等方面和怀旧有着相似的生成机制和美学效果。怀旧心理还影响到刘庆邦柔美小说的叙述视角和整体氛围。总之,怀旧意识奠定了刘庆邦柔美小说文体生成的心理基础,决定了其柔美小说文体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怀旧意识 柔美小说 文体生成
下载PDF
刘庆邦文学年谱
4
作者 杜昆 邱瑾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刘庆邦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年前就已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其文风以“柔美与酷烈”著称。刘庆邦小说创作产量高,影响大,并在小说理论方面有不少总结和探索。本年谱细致梳理了刘庆邦的创作轨迹①,有助于学界了解刘庆邦的... 刘庆邦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年前就已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其文风以“柔美与酷烈”著称。刘庆邦小说创作产量高,影响大,并在小说理论方面有不少总结和探索。本年谱细致梳理了刘庆邦的创作轨迹①,有助于学界了解刘庆邦的创作史及心灵史,对于乡土文学研究也有一定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年谱 短篇小说王
下载PDF
向人物的心灵深处掘进——读刘庆邦长篇小说《红煤》
5
作者 白丁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5期53-56,共4页
《红煤》是刘庆邦继《断层》后创作的第二部煤矿题材的长篇小说。他笔下的世界仍然是他熟悉的煤矿和乡村,而这两个世界,恰恰是最具代表性的。刘庆邦一直认为,煤矿的现实就是中国的现实,而且是更深刻的现实。小说通过主人公宋长玉的成长... 《红煤》是刘庆邦继《断层》后创作的第二部煤矿题材的长篇小说。他笔下的世界仍然是他熟悉的煤矿和乡村,而这两个世界,恰恰是最具代表性的。刘庆邦一直认为,煤矿的现实就是中国的现实,而且是更深刻的现实。小说通过主人公宋长玉的成长轨迹和夏观矿务局乔集煤矿的兴衰,聚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作家用掘进巷道的办法,向人情、人性和人物的心灵深处掘进。刘庆邦长期坚持煤矿文学创作,创作出了一大批煤矿题材的小说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红煤》 成长轨迹 心灵深处 煤矿文学 长篇小说 掘进
下载PDF
刘庆邦豫东乡村民俗书写的内涵探究
6
作者 张雪莹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5-99,共5页
对豫东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展示是刘庆邦乡土小说的鲜明特色,其乡土小说对豫东地区多彩斑斓的民俗事象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一方面,小说民俗书写的背后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其中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和守望,也有对民俗文化的反思和批... 对豫东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展示是刘庆邦乡土小说的鲜明特色,其乡土小说对豫东地区多彩斑斓的民俗事象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一方面,小说民俗书写的背后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其中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和守望,也有对民俗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豫东乡村民俗文化的书写也凸显出乡民们顽强坚韧的生命意识,表现作家试图重构传统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的创作心理。刘庆邦用文学怀乡的方式表达着对记忆中传统民俗事象的眷恋以及在当下社会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民俗书写 豫东乡村
下载PDF
心灵的“红字”——从刘庆邦的“酷烈小说”看人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妍 李明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1,共5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消费文化相对应的美丽的坏女人形象开始独据文坛一角并引发无数想像,本文选取的文本正是以强暴、诱奸这样的热点题材为中心的一些"酷烈小说"。然而这些小说的立足点并不是基于某种阴暗心理的窥视,而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消费文化相对应的美丽的坏女人形象开始独据文坛一角并引发无数想像,本文选取的文本正是以强暴、诱奸这样的热点题材为中心的一些"酷烈小说"。然而这些小说的立足点并不是基于某种阴暗心理的窥视,而是把重点放在由"丑闻"所诱发的一系列生存问题的善后上:看客、民族劣根性共同成为了扼杀可怜女性的帮凶。事实上,在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纷繁不定的多重人性,而刘庆邦所做的努力正是"直面生活背后的真实",表达对于底层生存现状的怀疑与追问,尊重与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酷烈小说 女性 看客 乡土劣根性 人性
下载PDF
开启“诗与真”之门——刘庆邦小说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4,共7页
与先锋文学相反,刘庆邦一生坚守写实主义精神,其作品保持了“诗与真”的纯度。他以朴素的感知方式,实录了世相种种,既有天然的美质,又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在“鲁迅传统”里,刘庆邦避免了“思”对于“诗”的覆盖,保持了文本的“真气”
关键词 刘庆邦 写实主义 诗与真 鲁迅
下载PDF
吹响民间底层生命的唢呐——底层叙事视野中的刘庆邦小说 被引量:3
9
作者 余志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72-77,共6页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刘庆邦小说 底层叙事 生命关怀
下载PDF
方南江《中国近卫军》 刘庆邦《平原上的歌谣》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达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雷达 长篇小说 方南江《中国近卫军》 刘庆邦 《平原上的歌谣》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浓情淡出:刘庆邦小说的审美追求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成勇 李琪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刘庆邦是当今文坛坚持写短篇小说的作家之一,在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审美追求。他作品中的复仇场面并不轰轰烈烈,而以灵魂拷问和精神逼迫的方式达到目的;由于父亲的缺席,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残缺美,一种... 刘庆邦是当今文坛坚持写短篇小说的作家之一,在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审美追求。他作品中的复仇场面并不轰轰烈烈,而以灵魂拷问和精神逼迫的方式达到目的;由于父亲的缺席,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残缺美,一种辛酸的温馨美;无论复仇还是残缺,都不表现得激烈或是凄婉,而有一种韵味包涵在里面,就像火山不爆发出来,却始终让人感到力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审美 残缺美
下载PDF
底层的诗意——以刘庆邦的小说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建兵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2期166-168,共3页
一个迟暮之年的百万富翁,在冬日的暖阳中散步,碰到一个流浪汉在墙根处硒太阳,他问流浪汉:“你为什么不去工作?”
关键词 刘庆邦 小说 诗意 百万富翁 流浪汉
下载PDF
如何淬炼短篇小说的经典——刘庆邦短篇小说阅读札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学昕 于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0,共6页
本文聚焦作家刘庆邦直面现实的短篇小说写作,通过对其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和阐释,梳理刘庆邦短篇小说的思想品质和艺术个性。并进一步考量当代短篇小说文体的状况及其“经典化”问题,讨论当代短篇小说逼近经典的可能性和美学期待。
关键词 刘庆邦 短篇小说 叙事 经典化
下载PDF
守望“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刘庆邦及其短篇小说《咱俩不能死》 被引量:1
14
作者 南新 王芳 郭艳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7-70,共4页
“短篇王”刘庆邦在创作中始终立足于矿区与乡间。乡村题材的作品主要描绘小人物的美,谱写田园牧歌;矿区题材的作品除了展现小人物的美外,更多的是展示矿工“无声的死亡”。《咱俩不能死》作为矿区题材的作品之一,却有了新的观照视野,... “短篇王”刘庆邦在创作中始终立足于矿区与乡间。乡村题材的作品主要描绘小人物的美,谱写田园牧歌;矿区题材的作品除了展现小人物的美外,更多的是展示矿工“无声的死亡”。《咱俩不能死》作为矿区题材的作品之一,却有了新的观照视野,以非同性恋的同性性行为的发生昭示了年轻的矿工顽强的生命意识,揭示了他们异化的外部原因,表达了刘庆邦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咱俩不能死》 非同性恋 同性性行为 人文主义精神
下载PDF
刘庆邦情爱叙事解读——兼及新文学乡土叙事话语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翼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1,共3页
刘庆邦对乡村与农民的观察多从男女情爱入手。他的情爱叙事总是反复凸显灵肉分裂的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内在逻辑是过去与现在、乡村与城市的话语冲突,而这实则是新文学乡土叙事中传统与现代话语纠葛的一种反映。相对于由传统到现代的线... 刘庆邦对乡村与农民的观察多从男女情爱入手。他的情爱叙事总是反复凸显灵肉分裂的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内在逻辑是过去与现在、乡村与城市的话语冲突,而这实则是新文学乡土叙事中传统与现代话语纠葛的一种反映。相对于由传统到现代的线性描述,刘庆邦及其所代表的这一部分作家描写了传统与现代话语的冲突、较量,其创作反映了乡土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真实状况,乡土叙事也因此而丰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情爱叙事 灵肉分裂 话语冲突
下载PDF
刘庆邦的煤矿小说及其批评范式的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修永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155,共4页
在当代文坛,刘庆邦被誉为"中国当代短篇之王",亦被称为"中国煤矿文学的旗手"。对刘庆邦的煤矿题材小说创作,文学评论界的研究呈现出两种基本范式:一是建立在小说和煤矿基础上的社会批评;一是从叙事和语言的形式角... 在当代文坛,刘庆邦被誉为"中国当代短篇之王",亦被称为"中国煤矿文学的旗手"。对刘庆邦的煤矿题材小说创作,文学评论界的研究呈现出两种基本范式:一是建立在小说和煤矿基础上的社会批评;一是从叙事和语言的形式角度进行的文学性研究。此外,从文化的角度对刘庆邦的小说进行研究,拓展了其创作的阐释空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煤矿小说 社会性批评 文学性
下载PDF
素朴生发出的诗美——刘庆邦短篇小说简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苏民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刘庆邦 短篇小说 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 现实主义 叙事策略
下载PDF
刘庆邦小说的复仇主义精神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念灿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刘庆邦的很多小说如《走窑汉》、《玉字》、《平地风雷》等,融入他自觉的底层意识,通过表现挣扎于民间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充满原始色彩的本能复仇,沉着冷静的绝地反击,深入探求民间社会复杂的组织结构,揭示弱势群体生命的意义与存... 刘庆邦的很多小说如《走窑汉》、《玉字》、《平地风雷》等,融入他自觉的底层意识,通过表现挣扎于民间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充满原始色彩的本能复仇,沉着冷静的绝地反击,深入探求民间社会复杂的组织结构,揭示弱势群体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凸现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其中烙刻着刘庆邦自己苦痛的人生经历,也折射出他矛盾困惑的心理,客观上也收到惊魂摄魄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底层意识 复仇主义 人性
下载PDF
民间世界的诗意抒写——刘庆邦乡村系列小说阅读笔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政轩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刘庆邦 乡村小说 中国 文学创作 民间生活
下载PDF
悲凉底色上的淡淡诗意——论刘庆邦小说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2
20
作者 柯贵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由于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及文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刘庆邦特别钟情于农村和矿区题材。他习惯于将这两种题材所固有的悲凉处理为人物活动的基本背景,而创作的重心则始终落实于对人物心灵诗意的探寻,由此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风格——悲凉的... 由于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及文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刘庆邦特别钟情于农村和矿区题材。他习惯于将这两种题材所固有的悲凉处理为人物活动的基本背景,而创作的重心则始终落实于对人物心灵诗意的探寻,由此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风格——悲凉的底色上透着淡淡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矿区 农村 悲凉 诗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