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兼对中国劳动市场刘易斯拐点的认识和判断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金营 顾瑶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共11页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目前刘易斯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持续的低生育率将会导致未来劳动供给减少。为了对未来劳动供需关系有一个较为客观的...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目前刘易斯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持续的低生育率将会导致未来劳动供给减少。为了对未来劳动供需关系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定,采用生产函数法,设计高低两个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方案,在给定经济增长速度下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未来资本存量的增长,结合对TFP给出相应假设,测算得到未来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已有的劳动供给预测结果,即可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求的第一个刘易斯拐点将在2015~2020年前后出现。因此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应该适应未来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刘易斯拐点 劳动供求关系 宏观经济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开放经济与中国二元经济转型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燕 佟家栋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7,共15页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剩余劳动力 工资差距 二元经济 开放经济
下载PDF
民工荒:是刘易斯拐点还是伊斯特林人口波谷 被引量:37
3
作者 翟振武 杨凡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13,共9页
本文从人口波动的独特视角对"民工荒"现象作出了全新的解读。我国人口的波动使劳动年龄人口自身的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动: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逐渐老化,年轻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而企业则坚持只使用劳动力最年轻时期的浪费型用工模... 本文从人口波动的独特视角对"民工荒"现象作出了全新的解读。我国人口的波动使劳动年龄人口自身的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动: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逐渐老化,年轻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而企业则坚持只使用劳动力最年轻时期的浪费型用工模式,导致年轻劳动力供需失衡;另一方面,每年新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迅速减少,破坏了企业每年劳动力更替的补给通道。高等教育的初次职业分流作用使本就日益减少的年轻劳动力中体力劳动者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所以"民工荒"问题并不主要是刘易斯拐点所描述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减少的城乡间流动问题,而是由于人口波动和高等教育扩招造成年轻的体力劳动者规模整体减少的问题,是伊斯特林所描述的人口长波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刘易斯拐点 伊斯特林长波
下载PDF
二元经济、刘易斯拐点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被引量:20
4
作者 佟家栋 周燕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6,共9页
中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并非单向和线性的,而是由城乡相对实际收入导致的此消彼长过程。"民工荒"现象是在出口波动、农产品价格提高、城镇生活成本上升和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等综合影响下出现的就业市场摩擦性现象,并不能说... 中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并非单向和线性的,而是由城乡相对实际收入导致的此消彼长过程。"民工荒"现象是在出口波动、农产品价格提高、城镇生活成本上升和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等综合影响下出现的就业市场摩擦性现象,并不能说明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或中国剩余劳动力即将消失。理论测算表明,中国仍存在近1亿人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二元经济转型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格局并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刘易斯拐点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 工资差距
下载PDF
“民工荒”与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 被引量:14
5
作者 汤希 任志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资水平显著上升。近年来的经验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确已进入这一拐点,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不仅意味着我国已从"第一次人口红利"阶段向"第二次人口红利"阶段转型升级,同时也由此为我们带来诸多重要的结论和启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的新阶段,党和政府应通过大力加强各类教育培训来努力挖潜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要努力消除限制劳动力转移与流动的各种障碍,尽快营造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党和政府应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地规划、部署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工作,为我国成功跨越"刘易斯第二拐点"引航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市场 产业转型升级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被引量:14
6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6-78,共3页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 民工荒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苏剑 盛磊 《广东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共5页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达到或通过了刘易斯拐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分化。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是我国产业结构特征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反映,...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达到或通过了刘易斯拐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分化。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是我国产业结构特征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反映,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大学生就业 民工荒 经济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刘易斯模型框架下中国刘易斯拐点问题探讨——来自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余宇新 张平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45,共14页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的理论逻辑,从资本收益与劳动力工资变动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利用大样本企业微观数据对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到来的特征并不明显,而当前出现的某些所谓刘易斯拐点特征,...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的理论逻辑,从资本收益与劳动力工资变动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利用大样本企业微观数据对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到来的特征并不明显,而当前出现的某些所谓刘易斯拐点特征,可能是诸多约束劳动力自由迁移的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的观点并不完全可靠,有必要对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拐点 工业企业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显现期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扬 陈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1,共7页
1978年以来,中国依靠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部分生产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 1978年以来,中国依靠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双轮驱动,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200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部分生产要素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妥善解决要素禀赋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未来一个时期内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刘易斯拐点理论入手,通过分析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根据中国现有的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得以从谋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人口红利 人口转变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求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6
10
作者 沈于 朱少非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经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对此,一个经典的解释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产业升级。在当代背景下,产业升级涉及产业链的...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经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对此,一个经典的解释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产业升级。在当代背景下,产业升级涉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协调与配合,绝非单一企业所能完成。基于此,本文建构了一个带中间品的两商品模型,引入了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协调"这一因素,在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背景下,说明了劳动力成本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求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劳动力供给与中国经济前景——基于刘易斯拐点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垚 王健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2004年以来,中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许多研究人员加入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的讨论。由于中国近10余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一旦工资快速上涨,将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文章回顾了刘易斯... 2004年以来,中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许多研究人员加入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的讨论。由于中国近10余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一旦工资快速上涨,将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文章回顾了刘易斯拐点理论,回答了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 刘易斯拐点 中国经济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争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Ⅰ" 农村剩余劳动力 工资趋同
下载PDF
资本积累视角下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宇新 张平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1-46,共6页
本文以新古典模型作为研究基准,从资本积累的视角对中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避免了当前研究思路与刘易斯模型不一致的问题,也避免了以部门分类特征搜集数据的困难,突破了以劳动力市场作为研究重心的研究思路。实证研究结果表... 本文以新古典模型作为研究基准,从资本积累的视角对中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避免了当前研究思路与刘易斯模型不一致的问题,也避免了以部门分类特征搜集数据的困难,突破了以劳动力市场作为研究重心的研究思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资本积累速度与人均资本量并不存在新古典体系所预言的负向关系,而是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我国资本收益率还未进入到明显的下降趋势中,意味着刘易斯模型含义下的刘易斯拐点并未真正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资本积累 新古典模型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的迫近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民威 刘英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7-52,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刘易斯拐点迫近情况下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对体育用品产业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提出企业必须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减少对...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刘易斯拐点迫近情况下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对体育用品产业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提出企业必须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减少对劳动力需求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要积极创立企业产品的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和谐的劳务关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有效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体育用品产业 影响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工资上升、劳动力短缺与刘易斯拐点幻觉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5,共7页
很多学者在运用刘易斯模型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和涨薪潮问题时,不但忽略了该模型存在的一些缺陷,而且还误解了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误以为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形成了刘易斯拐点幻觉。判别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两部门实... 很多学者在运用刘易斯模型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和涨薪潮问题时,不但忽略了该模型存在的一些缺陷,而且还误解了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误以为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形成了刘易斯拐点幻觉。判别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两部门实际收入差距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是现有文献常用的名义工资的变化。经验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国两部门实际收入差距增长缓慢、劳动生产率呈现出扩大趋势,因此,中国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短缺 收入差距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还是伊斯特林人口波谷?——用工荒问题成因的检验与再评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毅清 王志刚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6,共8页
文章对用工荒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运用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用工荒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检验与再评。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的用工荒问题并不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用工荒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人口波动使我国处于了伊斯特林... 文章对用工荒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运用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用工荒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检验与再评。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的用工荒问题并不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用工荒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人口波动使我国处于了伊斯特林人口波谷所致,并集中表现为年轻劳动力规模的萎缩。人口波动导致的用工荒现象警示我们,如果依旧过于依赖劳动力的投入来换取经济增长,那么人口波动引起的劳动力波动,会使我国经济也受到类似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良经济波动的影响。文章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伊斯特林人口波谷 人口波动 劳动力 用工荒
下载PDF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与蔡昉先生商榷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钧 王雅雯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49-53,共5页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是理论界激烈争议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工资状况和人口抚养比变化三个方面对蔡昉先生提出的"刘易斯拐点"提出质疑。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农...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是理论界激烈争议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工资状况和人口抚养比变化三个方面对蔡昉先生提出的"刘易斯拐点"提出质疑。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 雁阵转移模式 人口抚养比
下载PDF
民工荒背景下关于当前我国“人口红利”和“刘易斯拐点”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晋 孙业亮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当前的民工荒和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民工荒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存在着阻碍劳动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性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低效率和对劳动... 当前的民工荒和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民工荒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存在着阻碍劳动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性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低效率和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反应缓慢所致。破解民工荒难题,需要消除阻碍"人口红利"发挥作用和向"刘易斯拐点"靠近的众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民工荒 “人口红利” 刘易斯拐点 就业培训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被引量:17
19
作者 林承亮 《技术经济》 2008年第5期15-19,40,共6页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与大多数学者的担心不同,本文认为"刘易斯拐点"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特别是对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突破"低水平陷阱...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与大多数学者的担心不同,本文认为"刘易斯拐点"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特别是对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突破"低水平陷阱"、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升级的顺利实现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包括资本市场的完善、企业销售渠道的升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产业集群 升级转型
下载PDF
刘易斯拐点的再认识 被引量:39
20
作者 刘伟 《理论月刊》 200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什么是刘易斯拐点?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刘易斯拐点这一阶段了吗?我们有必要结合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刘易斯拐点相关理论进行重新梳理之后再慎重地回答这一问题。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人口转变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