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刘易斯理论模式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胜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64-65,共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在当前越发突出。文章结合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式中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模式对我国农村失业劳动力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不利方面,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刘易斯理论模式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流动
下载PDF
政府经济预期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的运行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东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37,共3页
文章探讨了温家宝提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以及政府为保证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导致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在中国的运行结果,分析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关键词 政府经济预期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 分析
下载PDF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对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延开 《黑河学刊》 2012年第8期9-11,共3页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限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客观存在,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困扰我国民族地区综合发展的一个难题。"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作为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均衡发...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限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客观存在,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困扰我国民族地区综合发展的一个难题。"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作为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理论模式,其对于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 劳动力转移 内生发展
下载PDF
刘易斯的古典二元经济发展理论评述 被引量:3
4
作者 金祥荣 《世界经济研究》 1988年第4期72-78,共7页
二元经济理论是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结构主义的重要发展理论,它使用经济模型,从社会经济和产业部门结构关系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把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与社会经济的过程特别是与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工业为主的转换过程联... 二元经济理论是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结构主义的重要发展理论,它使用经济模型,从社会经济和产业部门结构关系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把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与社会经济的过程特别是与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工业为主的转换过程联系起来,从而在宏观总体上描述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基本的结构变化问题。自从1954年阿瑟·刘易斯提出了第一个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以后,这种理论一直受到西方发展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从此二元结构分析方法一直被沿用下来成为研究发展中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当然,三十多年以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经济学家对现代经济发展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模式 经济发展理论 资本主义 西方发展经济学 二元经济理论 理论评述 社会经济 经济发展过程 西方经济学 经济发展机制
下载PDF
发展经济学中的乔根森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华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经济学 乔根森模式 二元经济学说 刘易斯模式
下载PDF
几个著名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分析
6
作者 刘茂松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Z3期415-423,共9页
农村劳动力就业流动,或者说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从农村流向城市,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生现象。尽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种流动的方式可能很不一样,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但这种流动是确实存在的,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现象... 农村劳动力就业流动,或者说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从农村流向城市,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生现象。尽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种流动的方式可能很不一样,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但这种流动是确实存在的,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现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二元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流动既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工业部门 发展中国家 工资水平 非农业部门 模式分析 刘易斯模式 边际生产率 城市 农业剩余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模式分析——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起点
7
作者 陈海燕 陆明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工业化的目标为起点。通过与上个世纪提出的“三农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比,我们现在再次提出“三农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新的内涵,其提出的背景、出发点、追求的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工业化的目标为起点。通过与上个世纪提出的“三农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比,我们现在再次提出“三农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新的内涵,其提出的背景、出发点、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现在进行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也遇到了城镇下岗职工的挑战、“技术排挤工人”等新问题。通过中外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上、制度上、措施上的新建议。如,现阶段不仅不能以缩小或消灭城乡差别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当继续适当扩大城乡差别;改革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一定规模的土地拍包,走家庭农场式道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经济模式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基本工业化 城市化 就业 刘易斯-费-尼斯模式 人口流动
下载PDF
试探布哈林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3-87,76,共6页
1954年,阿瑟·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后来发展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刘易斯正是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两部门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布哈林模式 现代部门 二元结构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 经济落后国家 刘易斯模式 苏联工业化 传统部门 平衡增长 发展经济学
下载PDF
开创一条中国式经济发展道路——发展乡镇企业深层次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庚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32-35,共4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从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在经济发展就要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理论支配下,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普遍遵循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式”设计自己的发展战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从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在经济发展就要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理论支配下,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普遍遵循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式”设计自己的发展战略。刘易斯模式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这一阶段中,资本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率高于农民收入率,农业剩余劳动开始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随着劳动力不断转移,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发展 农业剩余劳动力 工业部门 经济发展过程 刘易斯模式 二元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 农村剩余劳动力 发展战略 传统农业部门
下载PDF
双元经济结构新论
10
作者 龚益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23-29,共7页
对当前的中国,不了解农村经济的现状,或者说,不了解传统的农业与现代的工业、落后的农村与先进的城市的关系,即所谓“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今天的经济社会。这是经济学界诸多学者的共同看法。但数年来我们采用分... 对当前的中国,不了解农村经济的现状,或者说,不了解传统的农业与现代的工业、落后的农村与先进的城市的关系,即所谓“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今天的经济社会。这是经济学界诸多学者的共同看法。但数年来我们采用分析双元结构的权威理论,即“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式”来研究中国的这一经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经济结构 元结构 农村经济 农业劳动生产率 刘易斯模式 低水平均衡 工业部门 发展中国家 城市居民 农村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乡镇企业 被引量:1
11
作者 古利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劳动力 刘易斯模式 劳动力转移 技术进步 传统农业部门 小城镇
下载PDF
农业过剩劳动力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晓帆 安一民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39,共4页
农业过剩劳动力向何处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如何 ,是我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式对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以探讨我国当前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合理流向。
关键词 中国 国民经济 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式 劳动生产率 农业过剩劳动力 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几种理论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敖嫩 《前沿》 2001年第11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劳动转移 理论模式 刘易斯模式
原文传递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和现实选择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品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1年第2期55-61,共7页
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即刘易斯模式、贸景汉—拉尼斯模式、舒尔茨模式和钱纳里—塞尔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些理论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和论证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超过劳动者... 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即刘易斯模式、贸景汉—拉尼斯模式、舒尔茨模式和钱纳里—塞尔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些理论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和论证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比率。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想应是: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协调的城乡利益机制为基础,建立要素的合理流动体系;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全方位拓展就业门路,通过城乡互补、内外分流,实观劳动力流动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模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刘易斯模式 现实选择 非农产业 人均GDP 农业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生产率 舒尔茨
原文传递
论外债管理
15
作者 陈全庚 谢德麟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63-63,共1页
文章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外债的定义和一般债务理论。外债定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笔者采用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其要点是:外债是中国境内有关机构对中国境外有关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第一章中介... 文章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外债的定义和一般债务理论。外债定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笔者采用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其要点是:外债是中国境内有关机构对中国境外有关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第一章中介绍了三种西方债务理论,即哈罗德—多马模式,“双缺口”模式和刘易斯模式。哈罗德—多马模式认为:外债增长是一国经济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的结果;“双缺口”模式认为:外债数量一般说来取决于一国的储蓄缺口与贸易缺口中较大的一个。刘易斯模式认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原因是向城市化过渡过快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债管理 外债规模 刘易斯模式 发展中国家 双缺口 利用外资 哈罗德 城市化 外汇管理局 储蓄缺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