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四川民居研究的开拓与奠基者刘致平 被引量:1
1
作者 季富政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共3页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阐述了刘致平先生对四川民后研究的思想成就及其深远的影响,从中深刻地展示了刘致平先生的伟大爱国情怀。
关键词 刘致平 四川民居 地方文化 建筑文化
下载PDF
四川传统建筑与园林研究的先行者──纪念刘致平先生
2
作者 张先进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文章以20世纪40年代刘致平先生对四川传统建筑与园林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刘先生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成就与重要贡献,并对先生的敬业精神与学术品格深表崇敬与缅怀。
关键词 四川 传统建筑 研究 先行者 刘致平 住宅建筑
下载PDF
缅怀我的启蒙老师刘致平教授
3
作者 朱自煊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建筑 学术研究 刘致平
下载PDF
纪念刘致平先生古建筑研究启迪后学的感想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乾朗 《华中建筑》 2001年第4期19-20,共2页
作者对自己青年求学、实习时期深受刘致平学术思想的影响作了深情的回顾。对于刘先生的《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著述推崇备至。对刘先生为中国古建筑作一步一个脚印式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在南方民居和伊斯兰建筑这两个领域的巨大贡献极为... 作者对自己青年求学、实习时期深受刘致平学术思想的影响作了深情的回顾。对于刘先生的《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著述推崇备至。对刘先生为中国古建筑作一步一个脚印式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在南方民居和伊斯兰建筑这两个领域的巨大贡献极为景仰。而《云南一颗印》是中国民居研究的创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刘致平 建筑学术思想
下载PDF
于平实处见精奇─-对刘致平先生学术风范的再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世仁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共1页
关键词 建筑师 学术风范 刘致平 建筑学术研究
下载PDF
刘致平与中国传统伊斯兰教建筑研究
6
作者 李淑环 《中国穆斯林》 2023年第5期36-40,共5页
中国建筑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独特魅力的部分,它既体现着延绵不断、传承有序的东方美感、华夏智慧,又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姿态持续接纳外来文化元素和建筑技艺。“在它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个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建筑在内,也是在不断... 中国建筑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独特魅力的部分,它既体现着延绵不断、传承有序的东方美感、华夏智慧,又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姿态持续接纳外来文化元素和建筑技艺。“在它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个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建筑在内,也是在不断吸收各民族的以及外国的影响而形成的”。~①白寿彝先生曾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不只带来一种崭新的宗教,而且带来了许多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建筑 刘致平 白寿彝先生 延绵不断 开放包容 博采众长 外来文化 中华文化
原文传递
林徽因在昆明自宅工地旧影及说明
7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在编辑本期刊物的过程中,编者在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珍藏的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调查照片里,无意间发现了两幅梁思成、林徽因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龙泉镇棕皮营村设计的自宅正在建设时的珍贵影像。这两幅照片在36幅昆明瓦窑村民居调查照片... 在编辑本期刊物的过程中,编者在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珍藏的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调查照片里,无意间发现了两幅梁思成、林徽因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龙泉镇棕皮营村设计的自宅正在建设时的珍贵影像。这两幅照片在36幅昆明瓦窑村民居调查照片之中,应为刘致平拍摄。其中一张尤为珍贵,呈现了林徽因在工地指导工作的情景(图1):林徽因(背侧影)居于画面右侧,她右侧是一名匠师,左侧为一小男孩,应为梁从诫,三人都站在已经建起木构架,并且筑起部分夯土墙的工地上(他们所处空间是正房,画面左侧还可见正房后面的附属用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营造学社 瓦窑村 林徽因 附属用房 刘致平 梁思成 龙泉镇
下载PDF
刘致平著“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考古》 1958年第6期69-70,共2页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中国建筑的类型,并"涉及不同年代建筑的演变与中外建筑相比较的问题,以及在将来创作上应用的可能性问题,"在结构方面对各种建筑的细部作法,也都有较详尽的阐述。作者研究中国建筑多年,搜集资料很丰富,...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中国建筑的类型,并"涉及不同年代建筑的演变与中外建筑相比较的问题,以及在将来创作上应用的可能性问题,"在结构方面对各种建筑的细部作法,也都有较详尽的阐述。作者研究中国建筑多年,搜集资料很丰富,同时对建筑本身的演变发展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因此这本书对考古和文物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正如作者自己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工作者 作者研究 中国建筑 不同年代 主要内容 参考值 建筑类型 文献材料 考古工作 刘致平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形式的类型化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汉军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该文运用建筑类型学方法与哲学解释学方法,通过有关建筑文献与实物,去理解传统工匠把《易经》的类型智慧和《墨经》的思维逻辑作为建筑形式的思考要点,渗透在《鲁班经》、《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一类建筑规范当中,化为“百姓日用而... 该文运用建筑类型学方法与哲学解释学方法,通过有关建筑文献与实物,去理解传统工匠把《易经》的类型智慧和《墨经》的思维逻辑作为建筑形式的思考要点,渗透在《鲁班经》、《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一类建筑规范当中,化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建筑形式的类型化思考,和传统建筑的类型化创作手段,通过相应的设计营建过程,创造具有无限代数隐喻和社会生活制度意义的中国建筑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形式 类型化思考 《易经》类型智慧 《墨经》逻辑思维 刘致平 西方建筑形式 风格化思考
下载PDF
叛逆的四川民居 被引量:3
10
作者 冉云飞 《中国西部》 2007年第2期198-199,共2页
  古蜀人是信奉多物崇拜的.太阳、月亮你崇拜它,我们就不说什么了,因为它们刺破黑暗,普照大地,给人们带来无上的便利.至于说崇拜王杖或者祭祀之物,那当然是因为人的渺小,需要获得族群的认同,不至于因孤单而遭遗弃.但我们要替古蜀人找...   古蜀人是信奉多物崇拜的.太阳、月亮你崇拜它,我们就不说什么了,因为它们刺破黑暗,普照大地,给人们带来无上的便利.至于说崇拜王杖或者祭祀之物,那当然是因为人的渺小,需要获得族群的认同,不至于因孤单而遭遗弃.但我们要替古蜀人找到一个崇拜自己眼睛的确切理由,却并不那么容易.你说他是自恋,抑或是因为对黑暗的恐惧和对光明的向往,都只是对其射覆式的猜测而已,谈言是否微中,我是不敢打包票的.但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各式各样的眼形器,却和传说的古蜀人'纵目',不管是眼球突出,还是眼睛竖着长,联系得异常紧密,一方面表明他们对黑暗的恐惧,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异常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居 刘致平 金沙遗址
下载PDF
中国古亭探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素芳 《文物春秋》 1999年第3期23-30,81,共9页
亭,特指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是供行人停留休息之所。《说文·高部》:“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从丁声。”①《释名·释宫室》:“亭,停也。人所停集也。”②《风俗通义·佚文六》:“谨按,《春秋》《... 亭,特指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是供行人停留休息之所。《说文·高部》:“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从丁声。”①《释名·释宫室》:“亭,停也。人所停集也。”②《风俗通义·佚文六》:“谨按,《春秋》《国语》有寓望,谓今亭也,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 魏晋南北朝 皇家园林 刘致平 秦汉时期 建筑类型 中华书局 文人园林
下载PDF
中国营造学社部分成员的学术研究活动及其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勇 《古建园林技术》 2003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期发表了崔勇同志的文章 :《中国营造学社部分成员的学术研究活动及其发展》。该文详细叙述了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罗哲文诸前辈在营造学社的部分学术研究活动 ,该文系迄今为止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内容最丰富 ,篇幅也最多的论文。... 本期发表了崔勇同志的文章 :《中国营造学社部分成员的学术研究活动及其发展》。该文详细叙述了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罗哲文诸前辈在营造学社的部分学术研究活动 ,该文系迄今为止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内容最丰富 ,篇幅也最多的论文。中国营造学社首开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先河 ,为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事业和民族建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学术基础和理论基础 ,在我国建筑事业发展史上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值得后人认真研究学习和效法。尤其在当今中外建筑文化强烈碰撞的时代 ,更应当学习和发扬中国营造精神。为此 ,本刊特地开辟了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专栏 ,希望今后有更多关于营造学社研究的文章与广大读者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致平 古代建筑 传统建筑 建筑文化 中国营造学社 学术研究
下载PDF
越都选址浅析
13
作者 周思源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春秋勾践七年(前490),越王勾践臣吴,至归越,为振兴复国、报仇雪耻,命范蠡在会稽山之北的沼泽平原中,先筑小城,再建大城,并迁都至此.因该地(今绍兴城地区)有九座孤丘,特别是种山、怪山、苆山三山鼎立,地理位置已成定论.但是,平原茫茫,为... 春秋勾践七年(前490),越王勾践臣吴,至归越,为振兴复国、报仇雪耻,命范蠡在会稽山之北的沼泽平原中,先筑小城,再建大城,并迁都至此.因该地(今绍兴城地区)有九座孤丘,特别是种山、怪山、苆山三山鼎立,地理位置已成定论.但是,平原茫茫,为何非选取其地不可?论及者甚少.随着吴越文化及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深入,这一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撰文以就正于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王勾践 姑蔑 会稽 《越绝书》 太湖 吴越春秋 昆仑 绍兴 刘致平 四方
下载PDF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14
《江西文物》 1989年第4期111-111,共1页
张驭寰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刘敦祯 《中国古代建筑史》 南京工学院 《中国建筑史》 黄宝瑜 《中国建筑史》 叶大松 《中国建筑史》 伊忠东太 《中国建筑史》 李诫 《营造法式》 梁思成 《营造法式注释》上 陈植 《园冶注释》 李斗... 张驭寰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刘敦祯 《中国古代建筑史》 南京工学院 《中国建筑史》 黄宝瑜 《中国建筑史》 叶大松 《中国建筑史》 伊忠东太 《中国建筑史》 李诫 《营造法式》 梁思成 《营造法式注释》上 陈植 《园冶注释》 李斗 《工段营造录》 姚承祖 《营造法源》 梁思成 《清式营造则例》 李允和 《华夏意匠》 刘致平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营造法式》 工段营造录 梁思成 李诫 姚承祖 园冶注释 张驭寰 刘致平
下载PDF
中国营造学社简介
15
作者 杨少田 田文生 《中国档案》 1982年第1期24-24,共1页
中国营造学社最早是一个私人开办的学术团体。在北洋政府时期,有一位较开明的人士叫朱启黔,当时在北洋政府里任职,是管工程方面的官员。他对中国古建筑很有兴趣,很重视中国的营造与水利工程,收集了很多中国古代建筑科学书刊和档案材料,... 中国营造学社最早是一个私人开办的学术团体。在北洋政府时期,有一位较开明的人士叫朱启黔,当时在北洋政府里任职,是管工程方面的官员。他对中国古建筑很有兴趣,很重视中国的营造与水利工程,收集了很多中国古代建筑科学书刊和档案材料,还从国外买进了一些有关资料。他对于中国古代工业的研究是有很深的造诣的。到193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 古代建筑 刘致平
下载PDF
“一颗印”里寄乡思
16
作者 苏畅依娜 《中国有色金属》 2019年第23期70-71,共2页
我推开古雅斑驳的木门,一个自成的天地出现了。院落紧凑,屋顶的鱼鳞瓦错落有致,天井分隔出进门的不同区间。以内天井为圆心,上下两层房间堂正地分布在眼前。这是距离昆明主城区2公里的麦冲村。沿着蜿蜒小道一直走,猛抬头,就会遇见一座... 我推开古雅斑驳的木门,一个自成的天地出现了。院落紧凑,屋顶的鱼鳞瓦错落有致,天井分隔出进门的不同区间。以内天井为圆心,上下两层房间堂正地分布在眼前。这是距离昆明主城区2公里的麦冲村。沿着蜿蜒小道一直走,猛抬头,就会遇见一座别致的院落。20世纪30年代,乡土建筑研究学者刘致平最早发现了这种散落在云南的四合院。他仔细地记录和研究其形态、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致平 乡土建筑 昆明主城区 乡思 四合院 古雅 院落 错落有致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中国营造学社在昆明的建筑活动拾遗
17
作者 唐莉 《近代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7,共8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营造学社南迁至云南及四川地区,并拓展了服务范畴,承接了部分建筑设计业务,参与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舍设计、昆明市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图案应征设计、篆塘新村设计等项目。对中国营造学社在昆明地区的建筑活动考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营造学社南迁至云南及四川地区,并拓展了服务范畴,承接了部分建筑设计业务,参与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舍设计、昆明市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图案应征设计、篆塘新村设计等项目。对中国营造学社在昆明地区的建筑活动考据勘误、拾遗补阙,可以丰富中国营造学社在昆明地区的活动实践轨迹及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昆明市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 篆塘新村 刘致平 林徽因
原文传递
智慧的结晶——《梁思成文集》荣获全国优秀技术图书一等奖
18
作者 彭华亮 《建筑学报》 1988年第11期49-53,共5页
1982年,正值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际,《梁思成文集》第一卷和《刘敦桢文集》第一卷同时出版了。时隔四年,1986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在京召开了梁思成先生诞辰八十... 1982年,正值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际,《梁思成文集》第一卷和《刘敦桢文集》第一卷同时出版了。时隔四年,1986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在京召开了梁思成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会,最后一卷,即第四卷《梁思成文集》也同时出版了。这套文集能于会前配套出齐,不仅是表达我们后辈对先驱业绩的缅怀,而且也是呈献给这次纪念会的一份最好礼物。尤其值得庆幸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文集 先生 建筑系 收入 财政管理 古建筑 《梁思成文集》 美术家 建筑师 五台山佛光寺 营造学社 科普文章 建筑史 《营造法式》 刘致平
原文传递
一朝忽惊醒,广汉已千年
19
作者 邓苗苗 《廉政瞭望》 2020年第14期20-23,共4页
1941年的夏天,处于抗战大后方的四川尚保有一丝平静与安宁。蝉鸣嘒嘒声中,梁思成与助手刘致平一行再次来到四川一角的广汉。这是营造学社第二次来到广汉,应戴季陶之邀,为重修县志测绘古建筑。上一次是在两年前,广汉还只是长达半年的川... 1941年的夏天,处于抗战大后方的四川尚保有一丝平静与安宁。蝉鸣嘒嘒声中,梁思成与助手刘致平一行再次来到四川一角的广汉。这是营造学社第二次来到广汉,应戴季陶之邀,为重修县志测绘古建筑。上一次是在两年前,广汉还只是长达半年的川康建筑考察中的匆匆一瞥。而这一次,梁思成与刘致平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广汉城内所有的古建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广汉 戴季陶 梁思成 刘致平 影像资料 古建筑 营造学社
下载PDF
如何描述一座消失的城
20
作者 谷立立 《检察风云》 2019年第2期84-85,共2页
建筑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重要的不是古时的工匠用了何等繁复的制作工艺,而是那些为建筑添加上浓重人文色彩的普通人:是谁建造了它,是谁生活在这里,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经历。都知道历史是多彩的,历史也是残酷的。
关键词 营造学社 刘致平 古建筑 梁思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