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栉孔扇贝壳粉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昕 葛香云 +2 位作者 刘元杰 李鹏程 李克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栉孔扇贝是中国养殖量最大的扇贝,其废弃的贝壳资源利用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贝壳粉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高温煅烧处理,进一步优化了栉孔扇贝壳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组成进行分析;... 栉孔扇贝是中国养殖量最大的扇贝,其废弃的贝壳资源利用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贝壳粉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高温煅烧处理,进一步优化了栉孔扇贝壳的吸附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不同贝壳粉煅烧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刚果红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 900℃下煅烧的贝壳粉吸附性能最好;吸附反应在5 min内迅速发生,在15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该反应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99 1),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属于多相吸附,低温更有利于刚果红在煅烧栉孔扇贝壳粉上的吸附。以上结果对于解决印染废水的净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栉孔扇贝壳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贝壳 高温煅烧 刚果红 吸附
下载PDF
磁性聚硅酸铝镁-淀粉絮凝剂处理刚果红模拟废水
2
作者 解凡 张浩 +2 位作者 王润楠 王希越 娄大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采用Fe_(3)O_(4)、硅酸钠、Al_(2)(SO_(4))_(3)、MgSO_(4)、淀粉(St)制备了磁性聚硅酸铝镁(PSAM)-St絮凝剂(Fe_(3)O_(4)-PSAM-St),通过FTIR,XRD,SEM,VSM,TEM等技术对Fe_(3)O_(4)-PSAM-S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Fe_(3)O_(4)-PSAM-St的... 采用Fe_(3)O_(4)、硅酸钠、Al_(2)(SO_(4))_(3)、MgSO_(4)、淀粉(St)制备了磁性聚硅酸铝镁(PSAM)-St絮凝剂(Fe_(3)O_(4)-PSAM-St),通过FTIR,XRD,SEM,VSM,TEM等技术对Fe_(3)O_(4)-PSAM-S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Fe_(3)O_(4)-PSAM-St的制备条件及絮凝条件对模拟废水中刚果红去除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该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磁性聚硅酸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Fe_(3)O_(4)-PSAM-St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3、n(Mg)∶n(Al)=2∶8、m(St)∶m(Si)=0.6;当Fe_(3)O_(4)-PSAM-St加入量为40 mg/L、模拟废水p H为5~12、絮凝时间为10 min、沉降时间为10 min时,刚果红去除率最高可达95.0%;储存3个月后,Fe_(3)O_(4)-PSAM-St的絮凝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以50%(w)絮凝后的磁性絮体和50%(w)Fe_(3)O_(4)-PSAM-St为絮凝剂,重复进行6次絮凝实验后,刚果红去除率仍可达9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复合材料 磁性 聚硅酸 刚果红
下载PDF
DCG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3
作者 唐雨霞 程士润 +2 位作者 陈卫麒 金海军 王浩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
微晶纤维素(MCC)通过选择性氧化得到二醛纤维素(DAC),再与壳聚糖(CS)、葡萄糖(G)交联制备DAC/CS/G(DCG)复合气凝胶。采用SEM、FTIR对DCG气凝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刚果红(CR)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MCC被高碘酸钠氧化后引入活性基团醛基... 微晶纤维素(MCC)通过选择性氧化得到二醛纤维素(DAC),再与壳聚糖(CS)、葡萄糖(G)交联制备DAC/CS/G(DCG)复合气凝胶。采用SEM、FTIR对DCG气凝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刚果红(CR)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MCC被高碘酸钠氧化后引入活性基团醛基,可与CS、G发生化学交联和氢键键合,提高了对刚果红的吸附效果。与原MCC相比,DCG呈现较均匀密集的多孔结构;DCG的吸附过程均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不同氧化度的DCG相比,DCG-0.06的吸附速率和容量更佳,当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600 mg/L时,其单分子层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到649.3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壳聚糖 高碘酸钠 吸附 刚果红
下载PDF
MnO_(x)粒子的制备及其对刚果红的吸附
4
作者 王艺 李玉珠 +3 位作者 王雪 杨晓怡 田婧 戚阳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锰氧化物是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特殊的隧道和片层晶体结构,在催化、电化学、离子交换和吸附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型和形貌的氧化锰粒子.通过XRD、FT-IR和SEM分析了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并通... 锰氧化物是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特殊的隧道和片层晶体结构,在催化、电化学、离子交换和吸附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型和形貌的氧化锰粒子.通过XRD、FT-IR和SEM分析了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并通过UV-vis系统地研究了其对刚果红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的pH≈10时,能合成出疏松多孔棒状结构的MnO_(x)粒子,对刚果红的吸附效果最好,平衡吸附容量q_(e)≈129.11 mg·g^(-1),去除率R≈6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 吸附 刚果红
下载PDF
改性粉煤灰制备及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的综合实验设计
5
作者 田会娟 郭丰艳 苑丽质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87-189,193,共4页
设计了改性粉煤灰用于吸附废水中刚果红的本科教学实验。以氢氧化剂为活化剂,通过焙烧-水热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煤粉灰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改性后的粉煤灰对废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不仅解决了固废问题,... 设计了改性粉煤灰用于吸附废水中刚果红的本科教学实验。以氢氧化剂为活化剂,通过焙烧-水热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的煤粉灰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改性后的粉煤灰对废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不仅解决了固废问题,又能缓解水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本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绿色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发展观,为学生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改性粉煤灰 刚果红 吸附
下载PDF
铁改性香蒲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中刚果红的研究
6
作者 赵卿瑞 黄钰焜 +4 位作者 张洪培 郭嘉欣 王程豫 王肖丹 郑宾国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3期81-90,共10页
以湿地植物香蒲为原料,通过热解制备了生物炭(BC),采用水热法将Fe与BC复合,制备了具有良好磁性能的铁改性生物炭(Fe-BC)。采用SEM、BET、FT-IR、XRD、XPS和VSM等,分析了Fe-BC的结构形貌特性及磁性能,并研究了Fe-BC吸附去除水中典型有机... 以湿地植物香蒲为原料,通过热解制备了生物炭(BC),采用水热法将Fe与BC复合,制备了具有良好磁性能的铁改性生物炭(Fe-BC)。采用SEM、BET、FT-IR、XRD、XPS和VSM等,分析了Fe-BC的结构形貌特性及磁性能,并研究了Fe-BC吸附去除水中典型有机染料刚果红(CR)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Fe-BC具有良好的磁性,当CR浓度为100 mg/L、Fe-BC投加量为40 mg、溶液pH为3、吸附时间90 min、反应体系温度25℃时,CR的去除率可达99.6%;此外,Cu^(2+)、Zn^(2+)、Mn^(2+)金属阳离子可提高Fe-BC对CR的去除率;Fe-BC进行3次吸附-脱附后,Fe-BC对水中CR仍有良好吸附性能,表明磁性Fe-BC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对动力学模型与热力学模型的拟合,表明Fe-BC对水中CR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影响,且为自发不可逆的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 刚果红 磁性生物炭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锰改性核桃壳基生物炭去除水中刚果红的研究
7
作者 王程豫 赵卿瑞 +5 位作者 冯培龙 张洪培 王泽华 华琼 赵晓辉 郑宾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8,112,共10页
以农业废弃物核桃壳作为原材料,通过炭化与共沉淀法两步制备锰改性生物炭,用于去除水中典型的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研究刚果红不同初始浓度、接触时间、生物炭投加量、溶液pH对刚果红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刚果红初始浓度为10... 以农业废弃物核桃壳作为原材料,通过炭化与共沉淀法两步制备锰改性生物炭,用于去除水中典型的阴离子染料刚果红。研究刚果红不同初始浓度、接触时间、生物炭投加量、溶液pH对刚果红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刚果红初始浓度为10 mg/L,生物炭投加量为10 mg,振荡时间60 min时,锰改性核桃壳对水中刚果红的去除率可达97.31%,与未改性的核桃壳相比,去除率提高至1.51倍。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生物炭的结构变化以及吸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动力学模型与热力学模型拟合,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影响,该吸附为自发且不可逆的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生物炭 刚果红 动力学模型 热力学模型
下载PDF
生物质碳热还原制备铁碳复合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催化氧化降解刚果红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娥 李导玉 +3 位作者 钱锴 程佩 李淑萍 孔令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铁元素作为环境广泛存在的元素,由于多价态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零价铁和铁硫化物。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FeSO 4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 铁元素作为环境广泛存在的元素,由于多价态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零价铁和铁硫化物。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FeSO 4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索铁元素的形态和形貌在碳热还原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催化活化过硫酸钾(KPS)氧化降解水中染料刚果红(CR)的活性,分析影响活化KPS氧化降解CR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碳化温度为800℃时,得到一种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当CR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时,30 min内CR的降解率可达约100%。CR降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小分子有机酸中间产物,导致反应过程溶液的pH逐渐降低至约3。因此,通过碳热还原法能获得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过硫酸钾 刚果红
下载PDF
FeCl_(3)活化法制备污泥基活性炭及其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殷新坤 傅凯放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文章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铁(FeCl_(3))作为活化剂制备污泥基活性炭,利用N2吸附脱附实验、SEM、XRD和FTIR对制备的污泥基活性炭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活性炭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污泥基活性炭比表面积达... 文章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铁(FeCl_(3))作为活化剂制备污泥基活性炭,利用N2吸附脱附实验、SEM、XRD和FTIR对制备的污泥基活性炭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活性炭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污泥基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792 m^(2)/g,属于微孔碳材料,说明FeCl_(3)对污泥具有明显的活化造孔作用。污泥基活性炭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25℃下最大吸附量达到160.76 mg/g,吸附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铁 污泥基 活性炭 刚果红 吸附
下载PDF
双金属UiO-66(Cu/Zr)MOFs的制备及其对刚果红的增强吸附研究
10
作者 孟帆 殷娜 +1 位作者 姚李 李宗群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刚果红是一种致癌率极高的联苯胺染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UiO-66(Cu/Zr)双金属MOFs,用于吸附水中的刚果红。通过扫描电镜(SEM-EDS)面扫证实Cu^(2+)均匀进入UiO-66有机骨架中。研究表明:UiO-66(Cu/Zr)对刚果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98.5 ... 刚果红是一种致癌率极高的联苯胺染料,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UiO-66(Cu/Zr)双金属MOFs,用于吸附水中的刚果红。通过扫描电镜(SEM-EDS)面扫证实Cu^(2+)均匀进入UiO-66有机骨架中。研究表明:UiO-66(Cu/Zr)对刚果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98.5 mg·g^(-1),吸附性能较UiO-66(268.0 mg·g^(-1))有显著提升。UiO-66(Cu/Zr)吸附刚果红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UiO-66(Cu/Zr) 刚果红 吸附 一步水热合成法
下载PDF
切片厚度和衬染时间对甲醇刚果红染色的影响
11
作者 何娇 朱小兰 +2 位作者 姚军 林兴滔 刘健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97-98,共2页
淀粉样物质存在于细胞外间隙结缔组织中,它可沉积在身体的任何组织,并侵犯心、肾、消化道、支气管、肺、皮肤、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因其分布广,可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在组织和某些器官发生淀粉样变性时,血管壁和组织成分之间有均... 淀粉样物质存在于细胞外间隙结缔组织中,它可沉积在身体的任何组织,并侵犯心、肾、消化道、支气管、肺、皮肤、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因其分布广,可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在组织和某些器官发生淀粉样变性时,血管壁和组织成分之间有均质性的透明物质沉积,该物质在HE染色中呈淡染伊红[1]。笔者应用常规石蜡切片进行刚果红染色时,发现染色结果与切片厚度和苏木素的染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片厚度 衬染时间 甲醇刚果红染色 淀粉样变性 特殊染色
原文传递
用改性壳聚糖同步去除废水中的镉和刚果红试验研究
12
作者 郭娜 廖兵 +1 位作者 卢涛 刘胜兰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3-512,共10页
研究了采用离子印迹、环氧氯丙烷交联、硫脲接枝方法化学改性壳聚糖制备壳聚糖基吸附剂CTS-1,并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镉(Cd~(2+))和刚果红(CR)。通过SEM、XRD、FT-IR、XPS对CTS-1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CTS-1对单独体系和复合体系... 研究了采用离子印迹、环氧氯丙烷交联、硫脲接枝方法化学改性壳聚糖制备壳聚糖基吸附剂CTS-1,并用于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镉(Cd~(2+))和刚果红(CR)。通过SEM、XRD、FT-IR、XPS对CTS-1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CTS-1对单独体系和复合体系废水中Cd~(2+)和CR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单独体系中,CTS-1对Cd~(2+)或CR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复合体系中,Cd~(2+)的存在可促进CTS-1对CR的吸附,相反,CR的存在会抑制CTS-1对Cd~(2+)的吸附,CR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TS-1对Cd~(2+)和CR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CTS-1对Cd~(2+)的吸附机制主要是Cd~(2+)与CTS-1上氨基、巯基发生配合作用及表面吸附,对CR的吸附机制为表面吸附、静电引力及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壳聚糖 刚果红 同步去除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Fe_(3)O_(4)@壳聚糖磁球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13
作者 和芹 郭小松 +1 位作者 魏金芳 赵帅 《化学世界》 CAS 2023年第5期336-341,共6页
以Fe^(3+)、Fe^(2+)以及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Fe_(3)O_(4)@壳聚糖磁球。选择染料刚果红进行静态吸附,考察吸附条件对Fe_(3)O_(4)@壳聚糖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4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Fe_(3)O_(4)@壳聚糖的吸... 以Fe^(3+)、Fe^(2+)以及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Fe_(3)O_(4)@壳聚糖磁球。选择染料刚果红进行静态吸附,考察吸附条件对Fe_(3)O_(4)@壳聚糖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4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Fe_(3)O_(4)@壳聚糖的吸附达到平衡。Lagergren动力学模拟和韦伯-莫里斯粒子内扩散模拟结果显示以化学吸附为主,由吸附剂表面吸附和孔道内缓慢扩散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壳聚糖磁球 刚果红 静态吸附
原文传递
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纪伟伟 朱文庆 +3 位作者 师兰婷 董昌民 郭媛 蒲思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4-229,234,共7页
以三聚氯氰和对苯二胺为单体,利用三聚氯氰中3个氯原子的分级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Cy-PA POP)。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以染料... 以三聚氯氰和对苯二胺为单体,利用三聚氯氰中3个氯原子的分级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含氮多孔有机聚合物(Cy-PA POP)。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以染料废水中典型的偶氮染料刚果红为去除对象,研究Cy-PA POP对其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10mg,刚果红溶液初始浓度为100mg/L时,完全吸附时间为20min,Cy-PA POP对刚果红表现出超快地特异性吸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441.22mg/g。Cy-PA POP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且吸附热力学表明吸附行为是自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聚合物 吸附 三聚氯氰 刚果红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刚果红的高分子染料制备及pH响应变色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冒海燕 朱淼 +4 位作者 朱雪峰 郭子怡 廖成成 何雪梅 宋晓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4-219,共6页
为开发pH响应变色智能纺织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聚乙二醇1000为软段、1,4-丁二醇为扩链剂、刚果红为发色体,制备了具有pH响应变色功能的水性聚氨酯高分子染料,并将其用于棉织物涂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等... 为开发pH响应变色智能纺织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聚乙二醇1000为软段、1,4-丁二醇为扩链剂、刚果红为发色体,制备了具有pH响应变色功能的水性聚氨酯高分子染料,并将其用于棉织物涂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等表征该高分子染料的结构及颜色特征,并详细探讨了该高分子染料及其涂层织物的pH响应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刚果红高分子化后的最大吸收波长存在12 nm的红移。随着pH值降低,由于刚果红中氨基质子化并转变为醌式结构,高分子染料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由510 nm迁移至605 nm,吸收峰峰形变宽,颜色由红色变成蓝紫色。另外,该高分子染料涂层棉织物在pH值小于3的环境中逐渐变成蓝色,呈现出显著的pH响应变色行为、较高的变色灵敏度、良好的可逆性及pH响应长期稳定性,且能够循环使用于染色废水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红 水性聚氨酯 高分子染料 pH响应变色 可逆
下载PDF
BiOCl/TiO_(2)/蒙脱石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刚果红研究
16
作者 田金旺 庹必阳 +3 位作者 王建丽 唐云 杨勇 谢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6-220,共5页
采用水解法和煅烧法,以钠基蒙脱石为基质材料,钛酸四丁酯为钛源,Bi(NO_(3))_(3)·5H_(2)O为铋源,制备了BiOCl/TiO_(2)/蒙脱石复合材料(BCTM),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仪(UV-Vis D... 采用水解法和煅烧法,以钠基蒙脱石为基质材料,钛酸四丁酯为钛源,Bi(NO_(3))_(3)·5H_(2)O为铋源,制备了BiOCl/TiO_(2)/蒙脱石复合材料(BCTM),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仪(UV-Vis DRS)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化学成分和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Bi/Ti摩尔比对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并通过自由基掩蔽实验探究了光催化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是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在BCTM的禁带宽度为2.83eV,在Bi/Ti摩尔比为25%,刚果红初始浓度为30mg/L,BCTM投加量为50mg,吸附30min,光催化120min条件下,BCTM对刚果红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法 BiOCl/TiO_(2) 蒙脱石 刚果红 光催化降解
原文传递
神经冰冻切片刚果红染色技术在周围神经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17
作者 朵建英 陈海 +7 位作者 徐敏 邸丽 朱文佳 黄月 文欣玫 卢岩 王敏 笪宇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冰冻切片刚果红染色技术在周围神经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摸索实验操作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淀粉样周围神经病患者,取腓肠神经的活检组织标本。制作6μm和8μm厚度的冰... 目的探讨神经冰冻切片刚果红染色技术在周围神经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摸索实验操作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淀粉样周围神经病患者,取腓肠神经的活检组织标本。制作6μm和8μm厚度的冰冻切片,Highman刚果红染液染色时间分别设置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在普通光、偏振光及荧光下观察冰冻切片刚果红染色结果。结果当染色时间为10 min、15 min、20 min时,两种厚度切片均可观察到特异物质沉积,且随着切片厚度增加,颜色强度增加。6μm切片在染色5 min时效果不佳;8μm切片在染色15 min时效果最好,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结果更利于观察者进行诊断。结论神经冰冻切片厚度为8μm、染色时间15 min是合适的刚果红染色条件,在淀粉样周围神经病病理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红染色 神经冰冻切片 淀粉样周围神经病 病理诊断
下载PDF
球形多孔γ-Al_(2)O_(3)的制备及刚果红吸附研究
18
作者 廖珊 张田田 +1 位作者 辛秀兰 徐宝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异丙醇铝为铝源,硝酸为胶溶剂,使用油氨柱成型法制备出毫米级球形多孔γ-Al_(2)O_(3)。采用XRD、SEM、TEM、TG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研究了醇类溶剂对γ-Al_(2)O_(3)多孔结构的影响,并探究了球形γ-Al_(2)O_(3)对刚果红(CR)水溶液的... 以异丙醇铝为铝源,硝酸为胶溶剂,使用油氨柱成型法制备出毫米级球形多孔γ-Al_(2)O_(3)。采用XRD、SEM、TEM、TG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研究了醇类溶剂对γ-Al_(2)O_(3)多孔结构的影响,并探究了球形γ-Al_(2)O_(3)对刚果红(CR)水溶液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溶剂的种类可影响球形γ-Al_(2)O_(3)多孔结构,介孔和微米大孔随有机溶剂分子的增大而增大;正己醇溶剂处理得到的球形γ-Al_(2)O_(3)在1 h对CR溶液吸附效果最好,异丙醇处理得到球形γ-Al_(2)O_(3)在4 h吸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氧化铝 处理溶剂 刚果红 油氨柱 介孔-大孔孔结构
下载PDF
Fe掺杂BiOBr空心花球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刚果红性能研究
19
作者 葛健宇 陈冬生 +3 位作者 李军 许向阳 沈裕军 杨子航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58,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空心花球形貌的BiOBr催化剂,通过调整Fe3+/Bi3+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不同Fe掺杂量的BiOBr光催化剂,并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光学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有机染料刚果红为污染底物,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测试光催化剂...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空心花球形貌的BiOBr催化剂,通过调整Fe3+/Bi3+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不同Fe掺杂量的BiOBr光催化剂,并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光学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有机染料刚果红为污染底物,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测试光催化剂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来评价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掺杂量为7%的光催化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性能,5 W发光二极管光源照射180 min时,该光催化剂对刚果红的降解率为89.66%,远高于未掺杂BiOBr催化剂的降解率(62.82%)。Fe掺杂BiOBr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归因于增强的光吸收能力及光生载流子的高效转移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氧化铋 铁掺杂 空心花球 光催化 降解 刚果红
下载PDF
木质素-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
20
作者 任建鹏 吴彩文 +1 位作者 刘慧君 吴文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87-3096,共10页
以木质素磺酸盐(Lig)为原料,采用化学聚合法与聚苯胺(PANI)复合制备出木质素/聚苯胺(Lig/PANI)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刚果红(CR)的吸附性能,探究了... 以木质素磺酸盐(Lig)为原料,采用化学聚合法与聚苯胺(PANI)复合制备出木质素/聚苯胺(Lig/PANI)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刚果红(CR)的吸附性能,探究了吸附剂用量、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g的吸附剂用量和350mg/L的起始浓度下,刚果红在200min内的吸附效果最佳,最高吸附量为431.17mg/g。该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属于多分子层吸附。刚果红的吸附机制主要存在着静电吸引、孔隙吸附,且吸附过程中存在电子的转移,内扩散模型表明粒子内扩散不是控制吸附速率的唯一因素;整个吸附过程是熵增、自发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聚苯胺 刚果红 吸附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