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咬合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研 刘洪臣 +1 位作者 王新木 魏建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建立创伤咬合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 ,为探讨咬合创伤致口面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高出咬合面 1.5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固于 15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I类洞形内 ,造成对牙合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 2个月内观... 目的 探讨建立创伤咬合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 ,为探讨咬合创伤致口面痛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高出咬合面 1.5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固于 15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I类洞形内 ,造成对牙合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 2个月内观察嵌体固位情况并在 3、7、14、30、6 0d时拍摄上下颌磨牙根尖X片。结果 观测时间内所有嵌体固位良好 ,无一松动脱落 ;30d及 6 0d组可见受伤牙咬合面磨损 ,根尖X片显示牙颈部牙周膜腔增宽。结论 犬磨牙早接触的创伤咬合模型有效、可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咬合创伤 根尖X片 咬合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mRNA在创伤咬合犬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研 刘洪臣 +1 位作者 王新木 武胜昔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研究咬合创伤时犬牙周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A,trk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咬合创伤致口面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高出咬合面1.5 mm的镍铬合金嵌体黏固于18只杂种犬... 目的研究咬合创伤时犬牙周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tyrosine ki-nase A,trk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咬合创伤致口面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高出咬合面1.5 mm的镍铬合金嵌体黏固于18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Ⅰ类洞形内,造成对(牙合)牙的创伤.黏固嵌体后3、7、14、30、60 d时拔除双侧上下颌磨牙并立即刮取牙周膜组织.用逆转录(RT)-PCR检测牙周膜组织中NGF及trkA mRNAs表达水平并与无咬合创伤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①咬合创伤3 d起,创伤侧牙周组织内NGF mRNA急剧升高,14~30d时表达水平最高,30d时NGF mRNA是对照侧及对照组的3.0倍,60d时表达量下降.3~7d对照侧牙周组织NGF mRNA也上调(P<0.05).②trkA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同NGF mRNA,trkA mRNA在30 d时表达水平最高.③观测时间内,创伤侧NGF和trkA mRNAs的表达水平高于对侧(P<0.01),分别从咬合创伤3 d和7 d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咬合创伤能导致牙周膜内NGF及trkA mRNA表达水平上调.单侧咬合创伤能导致双侧牙周组织NGF、trkA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咬合创伤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体倩 梁星 +2 位作者 刘蔚晴 李晓虹 朱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9-24,共6页
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单纯的咬合创伤不会导致牙周炎,但在炎症状态下咬合创伤能够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因此咬合创伤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咬合创伤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炎症促进、... 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单纯的咬合创伤不会导致牙周炎,但在炎症状态下咬合创伤能够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因此咬合创伤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咬合创伤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炎症促进、成骨抑制和破骨激活三方面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咬合创伤 炎症 成骨分化 破骨激活
下载PDF
TrkA及PPTA mRNA在咬合创伤犬三叉神经节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研 刘洪臣 +2 位作者 武胜昔 王新木 魏建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时犬三叉神经节(TG)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mRNA及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咬合创伤导致口面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高出咬合面1.5 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同于10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一类...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时犬三叉神经节(TG)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 mRNA及前速激肽原-A(PPTA)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咬合创伤导致口面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高出咬合面1.5 mm的镍铬合金嵌体粘同于10只杂种犬右侧上颌第一、二磨牙咬合面的一类嵌体洞形内,造成对(牙合)牙的创伤。粘固嵌体后3、7、14、30、60天时取双侧TG。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G中TrRA及PPTA mRNA的表达变化并与无咬合创伤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1)创伤后3-60天内创伤侧TG的TrkA和PPTA mRNA表达水平比对侧明显上调。(2)刨伤侧TrkA mRNA的表达量在3-60天内均高于对照组,7-30天内维持较高水平。(3)3-30天内PPTA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14天达到最高,60天组与对照无差异。结论:咬合创伤能导致TG内TrkA mRNA及PPTA 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TrkA和PPTA可能参与了咬合创伤所导致的口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咬合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前速激肽原A 三叉神经节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单侧咬合创伤致大鼠咬肌痛觉敏感的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晓东 王美青 +2 位作者 孙磊 俞艳芳 傅开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在清醒自然状态下,观察单侧咬合创伤对双侧咬肌机械压力痛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①渐进性咬合紊乱:在4只大鼠左上颌第一、二磨牙之间嵌入正畸皮圈(3MUnitek,1/8#),推第一磨牙向近中,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②急性咬合创伤:在另4... 目的:在清醒自然状态下,观察单侧咬合创伤对双侧咬肌机械压力痛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①渐进性咬合紊乱:在4只大鼠左上颌第一、二磨牙之间嵌入正畸皮圈(3MUnitek,1/8#),推第一磨牙向近中,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②急性咬合创伤:在另4只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封金属砷失活,一周后髓室内粘入牙本质钉(直径0.75mm,长度1.5~2.0mm,高出牙合面0.5~1.0mm),对照组(共4只大鼠)失活牙髓后树脂充填不形成咬合高点。③痛觉测量:参照Ren所报道方法,据vonFrey尼龙毛粗细和动物痛觉反应次数,确定咬肌疼痛分值。结果:①渐进性咬合紊乱组:两侧咬肌在3~9d表现为痛觉敏感,高峰出现在第7天。②急性咬合创伤组:第2天高牙合侧咬肌出现痛觉敏感,此后逐渐降低,持续5~7d;部分大鼠对侧咬肌出现痛觉敏感。结论:急慢性咬合创伤都可以引起咬肌痛觉敏感,急性咬合创伤对同侧影响严重,而慢性咬合创伤则对两侧都有影响,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牙齿移动 咬肌 痛觉敏感
下载PDF
咬合创伤导致大鼠睡眠时的脑电图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孟春秀 刘迪 +3 位作者 赵晓 王诗沁 曹建波 汲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导致大鼠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图变化。方法 :建立1、3、7、14和28 d组大鼠咬合创伤模型,于各截止时间麻醉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仪的指导下,插入海马电极,记录睡眠状态下大鼠左右侧海马的脑电图(EEG)。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导致大鼠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图变化。方法 :建立1、3、7、14和28 d组大鼠咬合创伤模型,于各截止时间麻醉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仪的指导下,插入海马电极,记录睡眠状态下大鼠左右侧海马的脑电图(EEG)。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咬合创伤1 d组大鼠δ波指数增加,脑电频率及波幅降低(P<0.05);3 d组大鼠δ波指数降低,频率和波幅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7 d组、14 d组大鼠δ波指数降低,脑电频率及波幅增加(P<0.05);28 d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结论:咬合创伤可改变大鼠的睡眠脑电活动,主要影响大鼠的深度睡眠,降低大鼠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海马 脑电图
原文传递
咬合创伤颞颌关节软组织前列腺素 E_2 的分泌及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海鹰 周继林 +2 位作者 洪民 王涪英 邓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46,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颞颌关节(TMJ)对咬合创伤的反应及其机制,运用免疫组化法对所建立的咬合创伤动物模型TMJ软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及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咬合创伤TMJ软组织PGE2分泌明显增多,其阳性反应... 为进一步了解颞颌关节(TMJ)对咬合创伤的反应及其机制,运用免疫组化法对所建立的咬合创伤动物模型TMJ软组织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及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咬合创伤TMJ软组织PGE2分泌明显增多,其阳性反应最显著的是盘周肌肉,以翼外肌上头居首位,嚼肌次之。去除创伤后阳性反应明显减弱,但TMJ各部恢复程度不尽一致。提示TMJ软组织中对咬合创伤最敏感的是盘周肌肉,翼外肌上头损伤最重,其次是嚼肌;TMJ各部对咬合创伤反应的差异性影响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颞下颌关节 前列腺素E
下载PDF
咬合创伤致兔咬肌线粒体钙离子和二、三磷酸腺苷含量的改变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淑贞 汲平 +5 位作者 来庆国 王惠 祁冬 王喜军 王梁 王明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研究线粒体Ca2 + 超载及能量代谢在咬合创伤所致咀嚼肌功能紊乱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兔咬肌线粒体Ca2 + 含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线粒体二磷酸腺苷 (ADP)、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结果 ① 10d组、2 0d组... 目的 研究线粒体Ca2 + 超载及能量代谢在咬合创伤所致咀嚼肌功能紊乱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兔咬肌线粒体Ca2 + 含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线粒体二磷酸腺苷 (ADP)、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结果 ① 10d组、2 0d组的实验组板侧和 2 0d组的板对侧的咬肌线粒体Ca2 + 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 ;②2 0d组的实验组板侧的咬肌线粒体ATP含量低于对照组和板对侧 (P <0 0 5 )。③实验组板侧的咬肌线粒体Ca2 + 与ATP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r=_0 780 ,P <0 0 5 )。结论 线粒体Ca2 + 超载通过抑制ATP合成使咀嚼肌细胞出现能量代谢紊乱 ,可能是咬合创伤致咀嚼肌功能紊乱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咀嚼肌功能紊乱 钙离子 二磷酸腺苷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咬合创伤对颞颌关节及咀嚼肌影响的组织病理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海鹰 周继林 +2 位作者 洪民 李维华 邓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实验对10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采用在1侧后磨牙上粘固联冠的方式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按创伤持续时间分为3周和6周两大组,每组又分为届时处死和去除联冠休息2周后处死两个阶段。另以4头作对照。分别对其颞颌关节和咀嚼肌进行... 本实验对10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采用在1侧后磨牙上粘固联冠的方式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按创伤持续时间分为3周和6周两大组,每组又分为届时处死和去除联冠休息2周后处死两个阶段。另以4头作对照。分别对其颞颌关节和咀嚼肌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咬合创伤确实对颞颌关节和咀嚼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创伤性改变、炎症反应、代偿性增生和退行性变化。本文支持咬合创伤是颔颌关节紊乱症的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颞颌关节 咀嚼肌 病理学
下载PDF
SD大鼠咬合创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0
作者 忻贤贞 杨旭 魏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 :观察并筛选得到最有效诱导SD大鼠咬合创伤的建模方法。方法 :选用实验级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 g,鼠龄10~12周。麻醉后,在其上颌后牙分别用Super-bond和Multi-link粘结不锈钢方丝、树脂、铸造半冠、铸造半冠联冠、使用选择性... 目的 :观察并筛选得到最有效诱导SD大鼠咬合创伤的建模方法。方法 :选用实验级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 g,鼠龄10~12周。麻醉后,在其上颌后牙分别用Super-bond和Multi-link粘结不锈钢方丝、树脂、铸造半冠、铸造半冠联冠、使用选择性激光熔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的半冠、SLM半冠联冠。粘结后,每天观察实验装置脱落率。采用SAS8.2软件包的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Super-bond或Multilink 2种方式,对脱落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黏结方式不影响脱落率的前提下,分析不同实验装置之间对脱落率的影响,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1)。结论:应用SLM技术制作的修复体,在SD大鼠咬合创伤模型中诱导咬合高点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SD大鼠 实验模型
原文传递
咬合创伤致咀嚼肌疼痛的中枢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俞燕芳 谷志远 傅开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咬肌区的化学和机械伤害性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c-fos、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在!面洞型内放入一个2 mm牙用固位钉造成咬合干扰,咬合创伤形成后7 d,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和机械刺激对照组在麻醉下对左侧咬肌区行机械...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咬肌区的化学和机械伤害性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c-fos、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在!面洞型内放入一个2 mm牙用固位钉造成咬合干扰,咬合创伤形成后7 d,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和机械刺激对照组在麻醉下对左侧咬肌区行机械性刺激,记录有疼痛反应次数,2 h后处死动物。咬合创伤化学刺激组和化学刺激对照组在麻醉下左侧咬肌区注射体积分数为5%甲醛,2 h后处死动物。取大鼠脑干组织,用SABC漂染法检测c-fos、SP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后,c-fos在脑干obex水平和颈髓C1-2水平有两个表达高峰,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和咬合创伤化学刺激组动物c-fos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0.05)。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机械性刺激后脑干SP表达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0.05),在颈髓C1-2水平SP表达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比其对照组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2)。结论咬合创伤可引起脑干和颈髓中枢神经元的敏化,是咬合创伤致咀嚼肌疼痛的中枢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P物质 中枢神经元敏化
下载PDF
咬合创伤牙髓组织中CGRP免疫阳性纤维的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郝作琦 刘洪臣 +1 位作者 朱美玲 段利军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1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对牙髓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牙齿在咬合创伤后 1天、3天、7大、15天、1个月等不同实验期牙髓组织中 CGRP免疫阳性纤维的变化。结果:咬合创伤...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对牙髓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牙齿在咬合创伤后 1天、3天、7大、15天、1个月等不同实验期牙髓组织中 CGRP免疫阳性纤维的变化。结果:咬合创伤引起大鼠牙髓组织中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出现形态、分布、密度的改变。结论:咬合创伤可使牙髓组织中的神经末梢释放CGRP,CGRP可能参与了创伤所致的牙髓炎症及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牙髓组织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咬合创伤大鼠牙槽骨中RANKL和OPG mRNA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章捍东 刘洪臣 贾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 研究NF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蛋白(OPG)) mRNA在咬合创伤大鼠牙槽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RANKL和OPG在咬合创伤牙槽骨改建中的意义。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实验组大鼠左侧上颌第1磨牙咬... 目的 研究NF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蛋白(OPG)) mRNA在咬合创伤大鼠牙槽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RANKL和OPG在咬合创伤牙槽骨改建中的意义。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实验组大鼠左侧上颌第1磨牙咬合面上粘结厚度为1mm的方丝,用Super bond复合树脂堆积法粘结,形成同侧下颌第1磨牙的咬合创伤模型;对照组未作粘结处理。在1、3、7、14、28天处死大鼠后,提取其左下颌第1磨牙区牙槽骨组织总RNA。用RT PCR检测RANKL和OPGmRNA表达水平。结果 持续性咬合创伤导致牙槽骨内RANKL mRNA表达增强,与对照组在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OPG mRNA表达减弱,与对照组在第14、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RANKL/OPG mRNA值偏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咬合创伤后RANKL mRNA表达增强、OPG mRNA表达减弱,可能与牙周组织适应性改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蛋白 咬合创伤
下载PDF
大鼠咬合创伤早期牙槽骨基因差异表达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浩元 孙惠强 +1 位作者 商思霞 李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早期牙槽骨吸收基因表达差异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通过在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粘接钢丝建立同侧下颌咬合创伤实验动物模型,24 h后局部麻醉下分离大鼠双侧下颌牙槽骨组织,提取总RNA进行包括27 000个基因的全功能组表达...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早期牙槽骨吸收基因表达差异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通过在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粘接钢丝建立同侧下颌咬合创伤实验动物模型,24 h后局部麻醉下分离大鼠双侧下颌牙槽骨组织,提取总RNA进行包括27 000个基因的全功能组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athway和GO分析,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共有586个,其中表达增强166个,表达降低420个,Pathway分析涉及106个不同的信号通路,GO分析主要涉及270个不同的功能分类。结论咬合创伤24 h牙槽骨已开始出现骨平衡变化,该期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和成骨活动抑制,破骨细胞发生及破骨现象增强尚未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骨吸收 基因芯片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不同牙合治疗对伴有咬合创伤的慢性牙周炎患牙转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鹏程 薛栋 +1 位作者 丁茜 曾红燕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牙合治疗方式:单纯调牙合治疗与暂时性牙周夹板治疗,对伴有咬合创伤的牙周炎患牙,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8例伴有咬合创伤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咬合时间测定值大小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牙合治疗方式:单纯调牙合治疗与暂时性牙周夹板治疗,对伴有咬合创伤的牙周炎患牙,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8例伴有咬合创伤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咬合时间测定值大小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例;0d时(基线),两组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第28d,A组咬合创伤牙位实施调牙合治疗,B组咬合创伤牙位实施暂时性牙周夹板治疗;第56d,B组拆除暂时性牙周夹板。调牙合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在0、28、56 d、84d检查A、B两组全口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咬合创伤牙位咬合时问及咬合受力百分比。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基线时A、B两组间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差异、各组内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与咬合指标变化、两组在84d牙周临床指标与咬合指标变化值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d=0.05。结果: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咬合创伤牙位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B组行暂时性牙周夹板治疗后后纳入牙位出血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牙周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84d时,A、B两组牙周临床指标较基线的改变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相比基线的改变值A组显著大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合并咬合创伤的下前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可改善其咬合时间及受力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咬合创伤 调牙合 暂时性牙周夹板
下载PDF
咬合创伤大鼠三叉神经节中PPTA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美玲 刘洪臣 +1 位作者 郝作琦 段利军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中前速激肽原A (PPTA)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三叉神经节中PPTA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 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中前速激肽原A (PPTA)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三叉神经节中PPTA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 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7天,PPTA mRNA表达增高趋势明显高于15天和30天组。15天和30天两组间PPTA mRNA的表达增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PPTA mRNA表达增加,初级感觉神经元合成SP前体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节 前速激肽原A mRNA 分子杂交法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的生物学影响-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洪臣 姜华 +1 位作者 王燕一 郭少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4-729,共6页
从动物实验研究角度总结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的生物学影响。目前,关于咬合创伤和口颌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通过使用Medline数据库,查阅1965~2012年间300余篇摘要和70余篇论著及其引文,也参照了现行教材,未包括咬合创伤对种... 从动物实验研究角度总结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的生物学影响。目前,关于咬合创伤和口颌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通过使用Medline数据库,查阅1965~2012年间300余篇摘要和70余篇论著及其引文,也参照了现行教材,未包括咬合创伤对种植体或修复体的影响,最终纳入70篇文献,包括咬合创伤对牙髓组织、牙周组织、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五大类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咬合创伤可对口颌系统产生各种有害的生物学影响,能产生疼痛物质的改变,这可能与外周及中枢神经元敏化有关。然而,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分歧,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口颌系统 生物学 牙髓 牙周膜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咬合创伤咀嚼肌前列腺素E2和F2α的放射免疫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海鹰 周继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43,共3页
为了深入认识咀嚼肌对咬合创伤的反应特点,对作者建立的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咀嚼肌PGE2和PGF2α含量进行放免分析,结果表明,咬合创伤时咀嚼肌PGE2和PGF2α的含量均显著增高,其中翼外肌上头最高,嚼肌第二,颞肌和翼外... 为了深入认识咀嚼肌对咬合创伤的反应特点,对作者建立的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咀嚼肌PGE2和PGF2α含量进行放免分析,结果表明,咬合创伤时咀嚼肌PGE2和PGF2α的含量均显著增高,其中翼外肌上头最高,嚼肌第二,颞肌和翼外肌下头次之PGE2/PGF2α的比值均大于,亦即PGE2占主导,去除创伤休息两周后PGE2和PGF2α的含量及其比值均明显下降,但比值仍大于1,提示翼外肌上头和嚼肌损伤反应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咀嚼肌 前列腺素E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咬合创伤性牙髓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洪臣 赵彦平 李世东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通过对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的诊断治疗,深入了解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确定其诊断标准及检查治疗措施。材料与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19例做临床调查,并对治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确诊为咬合创伤性牙髓炎1... 目的:通过对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的诊断治疗,深入了解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临床特,确定其诊断标准及检查治疗措施。材料与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19例做临床调查,并对治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确诊为咬合创伤性牙髓炎19例,前牙5例,后牙13例,符合牙髓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可检查到明显的咬合创伤,但查不到任何其它引起牙髓炎的病因,治疗包括单纯调(牙合)后缓解4例,行根管治疗等牙髓治疗15例题。结论:通过对19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调查提出,咬合创伤在临床可引起牙髓炎或急性牙髓反应。应重视对咬合的调整,以期预防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发生。咬合调整应成为口腔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咬合调整 牙髓治疗
下载PDF
咬合创伤下大鼠磨牙牙周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鲜苏琴 魏伟 +2 位作者 辜向东 陈东来 范新平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4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了解咬合创伤下转化生长因子b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 TGFb1)在大鼠磨牙牙周膜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咬合创伤下TGFb1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磨牙在咬... 目的:了解咬合创伤下转化生长因子b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 TGFb1)在大鼠磨牙牙周膜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咬合创伤下TGFb1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磨牙在咬合创伤后12小时、3天、7天、14天、30天的不同时期内牙周膜中TGFb1表达的变化,并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将结果数值化。结果:咬合创伤下,牙周膜中TGFb1的表达在12小时组、3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天组、14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高于后者;30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TGFb1可能在咬合创伤下牙周组织的改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创伤 大鼠 磨牙 牙周膜 生长因子Β1 TGFΒ1 咬合 牙周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