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与思考
1
作者 吕博辉 勾燚 +3 位作者 李生明 张俊飞 陈中伟 冯珂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基层医疗机构具有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距人民群众近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创伤救治体系的现状,对比国内外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得出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科普和预防、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与转运、轻度创伤的救治、创伤康... 基层医疗机构具有数量多、覆盖范围广、距人民群众近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创伤救治体系的现状,对比国内外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体系中的定位,得出基层医疗机构在创伤科普和预防、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与转运、轻度创伤的救治、创伤康复指导中的独特优势,并从健全制度规范、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院前救治流程提出对策措施,旨在优化我国创伤救治体系,提高我国创伤救治的能力,实现医疗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惠及更多创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 基层医疗机构 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创伤专科护士在我国创伤救治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2
作者 陈妮 邵小平 +2 位作者 甘艳兰 韦小梅 江玉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 明确符合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为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引入创伤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研究小组讨论拟定我国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终稿。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 目的 明确符合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为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引入创伤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研究小组讨论拟定我国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终稿。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53。第2轮咨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62(P<0.05),所有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的变异系数均<0.25。构建的创伤专科护士角色定位内容包括资质要求、在创伤救治体系中承担的角色和预期价值作用等3个维度,共18个条目。结论 本研究界定的我国创伤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内容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国内创伤救治体系开展创伤专科护士角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救治体系 角色定位 创伤专科护士
下载PDF
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柳少光 王建平 +4 位作者 魏晓东 杨虎勇 柴明明 张韬 张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5月构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前救治78例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6—12月构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后救治的82例创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创伤救治团队成员综合... 目的探讨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5月构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前救治78例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6—12月构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后救治的82例创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创伤救治团队成员综合能力、创伤救护时效、生命支持完成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协调与应急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综合处置能力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创伤救治团队到达时间、早期治疗处理时间、挂号、分诊时间、血液相关指标送检时间、首次CT检查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8 min高级生命救治完成率、手术到达时间完成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30.81±3.06)分相比,研究组满意度评分(35.21±3.01)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可提供创伤救治团队成员综合能力、创伤救护时效、生命支持完成情况及满意度,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及科学性,对临床创伤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 构建 创伤救治团队成员综合能力 创伤救护时效 生命支持完成情况及满意度
下载PDF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辉辉 刘晓华 董文婷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究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采用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院外急救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 目的探究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采用初级创伤救治体系的院外急救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救治模式,研究组患者行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指标以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现场救治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90.28%,对照组为73.61%,预后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72%和26.39%,数据对比(χ^2=11.226,P=0.001)。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6±0.5)万元,对照组为(2.2±0.6)万元,数据对比(t=7.011,P=0.014)。结论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可以缩短患者现场救治时间及急诊停留时间,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 急诊科 院外急救
下载PDF
特重度交通伤救治1例及创伤救治体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贤聪 石聪辉 +5 位作者 郑志鹏 吴燕生 尹晶 曾志伟 郁毅刚 夏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1-233,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不少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正逐步减少或得到控制。但创伤却因机动车、建筑工程等潜在致伤因素增多而愈加常见。以道路交通事故伤为例,全球每天因之伤亡人数达14万[1]。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的区域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不少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正逐步减少或得到控制。但创伤却因机动车、建筑工程等潜在致伤因素增多而愈加常见。以道路交通事故伤为例,全球每天因之伤亡人数达14万[1]。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已经成功将三峰模式的创伤死亡转变为单峰模式[1-3]。国内既往对严重交通伤的急救存在应急响应时间长、救治缺乏规范性、现场急救与救治医院间缺乏信息联动、对严重交通伤的急救缺乏合理的评分系统、预警系统不完善和缺乏检验机制等问题[4]。我院于2016年6月与漳州市交警支队建立“交通伤急救网络平台”,以我院为主的创伤救治中心,组建专业的创伤救治团队形成符合地区发展的创伤救治体系。笔者就我院近期救治的1例严重交通伤患者进行创伤救治体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创伤救治体系 特重度 交通伤
下载PDF
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姚运豪 夏森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9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年1~4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例),2021年4~8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例)... 目的探讨建设创伤救治体系对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前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情况,2020年1~4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135例),2021年4~8月收治的患者纳入研究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时间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到达院内至抢救室时间、完成全身快速CT、胸片及骨盆片检查时间、专科医生会诊到达时间、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28,P=0.028)。结论建设创伤救治体系能有效缩短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体系 严重多发伤 救治效果
下载PDF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急诊科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2期245-245,共1页
目的:研究初级创伤救治体系(PTC)在急诊科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在本院急诊科接受院前急救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接受常规院前急救的100例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将接受PTC院前急救... 目的:研究初级创伤救治体系(PTC)在急诊科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在本院急诊科接受院前急救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接受常规院前急救的100例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将接受PTC院前急救的另外100例患者分配至实验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要比对照组短,并且预后评价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将PTC应用在医院急诊科的院前急救中,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 急诊科 院前急救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邓进 彭国璇 +6 位作者 张其庸 肖仁举 郭德良 张静萍 孙家莉 王正国 张连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10期572-575,共4页
探讨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的初步建设方案。分析贵州省地势条件、人文社会环境等特点,初步阐述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体系的目标性建设方法,并进一步明确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中心各自职责,确定各级中心管理制度。省-市... 探讨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的初步建设方案。分析贵州省地势条件、人文社会环境等特点,初步阐述贵州省省-市-县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体系的目标性建设方法,并进一步明确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中心各自职责,确定各级中心管理制度。省-市-县三级创伤区域救治中心的建设对严重创伤事件的救治有重要意义,可一定程度提高我省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 省-市-县三级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引入创伤专科护士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妮 魏薇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创伤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现行创伤救治体系引入创伤专科护士角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未来创伤专科护士的引入与创新使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 创伤 创伤救治体系 护理 专科护士
原文传递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守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20期47-48,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院外急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例,实施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和对照组(n=60例,实施常规急诊救治),对比... 目的:探究分析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院外急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例,实施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和对照组(n=60例,实施常规急诊救治),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60例的现场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0例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0例的残疾率、死亡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院外急救质量评分(专业能力、应急能力、处理措施、服务态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院外急救应用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 常规急诊救治 院外急救 现场急救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下载PDF
“三一”联动建设创伤救治单元,提升基层创伤救治能力
11
作者 杨俊 李旭红 +1 位作者 韦柳萍 黄瀛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基层创伤救治一直是创伤救治链条中的薄弱点。三级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中有着明显的组织、技术优势,由三级医院创伤中心通过以区域创伤中心为主导,整合基层网络医院资源,构建“三一”联动的创伤救治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创伤的救治能力... 基层创伤救治一直是创伤救治链条中的薄弱点。三级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中有着明显的组织、技术优势,由三级医院创伤中心通过以区域创伤中心为主导,整合基层网络医院资源,构建“三一”联动的创伤救治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创伤的救治能力,确保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最后一公里运行通畅。柳州市中医医院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创伤救治单元,作为创伤中心的网络单位,发挥创伤的体系化救治优势,推动建立“三一”联动的创伤救治体系,为创伤救治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一”联动 创伤救治单元 创伤救治体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下载PDF
陕西省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设构想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杜工亮 马龙洋 +4 位作者 党星波 李军 胡炜 刘建敏 杨德庆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7-681,共5页
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及规范的各级创伤中心,导致创伤救治水平低于发达国家.陕西省目前也未建立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及规范的各级创伤中心.笔者分析陕西省地理、人口、社会环境等特点,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创伤中心(Ⅰ... 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及规范的各级创伤中心,导致创伤救治水平低于发达国家.陕西省目前也未建立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及规范的各级创伤中心.笔者分析陕西省地理、人口、社会环境等特点,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创伤中心(Ⅰ级创伤中心)为平台,探讨陕西省创伤救治体系及各级创伤中心建设的构想,明确各级创伤救治中心各自的硬件设施、团队结构、救治流程、质控目标,确定各级创伤中心专业化创伤团队的培训、管理制度,为提高陕西省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创伤诊治中心 创伤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创伤救治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靖 王天兵 姜保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5-1048,共4页
创伤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创伤救治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际上有两种主流的创伤救治体系模式,一种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院前救治强调快速转运模式,另一种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院前救治强... 创伤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创伤救治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际上有两种主流的创伤救治体系模式,一种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院前救治强调快速转运模式,另一种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院前救治强调现场救治模式。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欠缺完整的创伤救治体系。近十余年来,中国在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建立了“中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CRTCS)”。CRTCS以一个政府主辖区作为区域单位,以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作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5~6家二级医院作为创伤救治点,建立院前急救团队、院内急救团队,以及院内创伤专科救治团队,并强化其救治能力,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拣、转运救治流程。经过数年的建设和实施,CRTCS被认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新型创伤救治体系,明显缩短创伤救治时间,降低创伤死亡率,可供发展中国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诊治中心 创伤 中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 体系建设
原文传递
海南省区域协同创伤救治体系的设计与成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娜 张华 +3 位作者 刘薇 史键山 程少文 陈洪娇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93-495,共3页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伤(如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事件频发,其在整体疾病致死和致残中的比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45岁以下人群中第一死亡原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伤(如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事件频发,其在整体疾病致死和致残中的比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45岁以下人群中第一死亡原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即每天平均有近3 330人死于车祸[2]。高处坠落伤也已成为继交通事故外导致严重创伤和致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3]。虽然现在科技和医疗水平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区域性 创伤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苏州市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励军 马郁 +1 位作者 许海波 朱建军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226-230,共5页
始于2016年3月的苏州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明显加速了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创伤中心及其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笔者详细介绍苏州地区历时5年创伤中心和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历程、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尚未建成或正在建设创... 始于2016年3月的苏州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明显加速了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创伤中心及其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笔者详细介绍苏州地区历时5年创伤中心和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历程、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尚未建成或正在建设创伤中心同道提供参考资料,试图在急诊医学这一平台完善创伤中心及其体系建设,探索"可复制、能推广"的创伤中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创伤救治体系 创伤复苏单元 建设与思考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地理布局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立创 张扬 +4 位作者 崔永刚 周俊 景峰 陈尔真 尚寒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8-562,共5页
创伤中心是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创伤患者得到专业的一体化救治、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使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化、创伤救治更加规范化。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区域内创伤... 创伤中心是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创伤患者得到专业的一体化救治、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使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化、创伤救治更加规范化。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区域内创伤患者数量、人口数量、地面交通情况、地理信息等大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规划区域内创伤中心数量及位置,对进一步优化创伤救治中心地理布局、统筹区域创伤救治资源、提升整体救治能力至关重要,有利于优化创伤救治资源,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调研,探讨如何利用GIS优化我国的创伤救治体系,以期对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诊治中心 急救医疗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 创伤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甘肃省创伤体系构建的独特性与挑战
17
作者 王雪 李琳 王姝昀 《甘肃科技》 2020年第7期73-75,共3页
我国创伤发生率高,但救治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甘肃省由于地域、人口等差异,使得创伤救治体系建立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建立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展望,为本课题组下一步建立创伤救治体系做好基础。阅读大量... 我国创伤发生率高,但救治能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甘肃省由于地域、人口等差异,使得创伤救治体系建立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建立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展望,为本课题组下一步建立创伤救治体系做好基础。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针对甘肃省创伤相关情况进行预调查后,进行整理及汇总,并针对甘肃省创伤体系构建相关情况得出结论。甘肃省由于协同救治设计不合理、创伤中心建设难度大、以及创伤疾病自身的特殊性,并综合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人口和医疗资源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使得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的构建难度较大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也将对接下来的体系构建提供目标,针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安排构建。使用"多点合作,以点成面,点面结合"以及对各类相关资源的支持,在现有的创伤救治基础,以区域规划创伤中心点建设并配置优良资源,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域联动合作,同时加强对创伤团队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以期尽快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创伤救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治体系 甘肃省 挑战 展望
下载PDF
我国创伤中心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立创 陈尔真 尚寒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252-1254,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及交通、生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创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为提升创伤总体救治水平,各地综合性医院正在积极推进创伤中心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通知促进创伤中心的建设。通过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及交通、生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创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为提升创伤总体救治水平,各地综合性医院正在积极推进创伤中心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通知促进创伤中心的建设。通过总结过往国内外创伤中心建设中的经验,结合近期创伤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就创伤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创伤中心建设的顶层规划布局、专业人员培养、硬件设施建设、抢救流程优化、救治质量评估等问题进行探讨及展望,以期对我国创伤中心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急救 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中国创伤外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5
19
作者 都定元 王建柏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近30年来,中国创伤外科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北京、重庆、武汉、杭州等创伤中心的先期引领示范下,创伤救治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初步建立;构建了创伤外科的理论基础及学术交流平台;总结了创伤急救的... 近30年来,中国创伤外科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北京、重庆、武汉、杭州等创伤中心的先期引领示范下,创伤救治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初步建立;构建了创伤外科的理论基础及学术交流平台;总结了创伤急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和创伤外科关键理论与核心技术;创伤救治能力,特别是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创伤救治体系尚不完善,总体创伤救治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再增3岁达到79岁,创伤外科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外科 急救 创伤救治体系
下载PDF
中国县级区域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利群 陈国锋 +3 位作者 李子龙 黄淳君 金平 陈勇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创伤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国内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城市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在不断推进中。而作为最基本的县级行政区域,还没有明确的创伤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模式。笔者介绍余姚县区域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建设的体会... 创伤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国内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城市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在不断推进中。而作为最基本的县级行政区域,还没有明确的创伤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模式。笔者介绍余姚县区域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建设的体会,就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的组织架构、创伤信息系统、救治单元、创伤救治团队、救治流程及规范化培训、创伤质量管理、创伤社会急救能力及院前急救网络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县级区域三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急救医疗服务 创伤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