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贮藏温度和物料初始含水量对山核桃油脂氧化及类脂褐素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文娟 郜海燕 +2 位作者 陶菲 穆宏磊 翟纹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70,共9页
以山核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对山核桃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类脂褐素(LFLP)积累、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脂褐素的积累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呈下降趋势。在40℃... 以山核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对山核桃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类脂褐素(LFLP)积累、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脂褐素的积累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多酚含量及醇提物还原力呈下降趋势。在40℃贮藏时,含水量高(12%和16%)的山核桃原料类脂褐素积累速度略低于含水量低(4%和6%)的山核桃;但贮藏温度为25℃时,含水量高的类脂褐素积累速度高于含水量低的山核桃。油脂初级氧化产物和二级氧化产物与贮藏温度和初始含水量呈现复杂关系,40℃贮藏时,含水量高(12%和16%)的山核桃原料油脂氧化程度低于含水量低(4%和6%)的,但贮藏温度为25℃时,含水量高的油脂氧化程度高于含水量低的。多酚含量随含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损失速度加快,醇提物的还原力变化规律与此类似。总的来说,较低的贮藏温度和低初始含水量能有效地抑制类脂褐素的生成,延缓山核桃的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类脂褐素 温度 初始含水量 氧化
下载PDF
初始含水量对砂土泥石流启动影响作用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健 高冰 +1 位作者 张姣 贾敏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2-1048,共7页
利用自制小比例模型槽,结合可控降雨强度的降雨模拟器,进行人工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初始含水量对砂性泥石流启动下滑过程的影响。基于滑坡型泥石流启动过程,利用精密的基质吸力测量仪器,对非饱和砂土黏聚力随含... 利用自制小比例模型槽,结合可控降雨强度的降雨模拟器,进行人工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初始含水量对砂性泥石流启动下滑过程的影响。基于滑坡型泥石流启动过程,利用精密的基质吸力测量仪器,对非饱和砂土黏聚力随含水量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使用先进的高速动态数据采集仪和YEC-DASP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孔压的量测与分析。运用GeoDog软件对堆积土体启动前的位移场进行分析,研究滑坡土体破裂面处水土作用关系。通过研究不同初始含水量堆积土体向泥石流转化的宏观破坏状态以及滑裂面位置,揭示初始含水量对堆积土体在启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泥石流 初始含水量 位移场 水土作用
下载PDF
水蚀条件下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黄土坡地溶质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亚丽 李怀恩 +2 位作者 张兴昌 管新建 史淑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0,共7页
水蚀条件下坡地水分溶质迁移规律对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1.3%,5.7%,9.7%,14.2%和18.9%共5个含水量坡地土壤PO43-、K+和Br-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溶质流失量和流失率均随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 水蚀条件下坡地水分溶质迁移规律对农业生产和水土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1.3%,5.7%,9.7%,14.2%和18.9%共5个含水量坡地土壤PO43-、K+和Br-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溶质流失量和流失率均随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径流中溶质平均浓度与前期含水量呈抛物线关系,1.3%含水量坡地平均浓度均高于5.7%和9.7%坡地,18.9%含水量坡地最高。溶质在土壤剖面的垂向迁移量由大至小依次为:Br->K+>PO43-。前期含水量越低,非吸附性的Br-向较深土层的入渗量越大。K+和PO34-的质量传递系数Km均随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加而增加,Br-和K+的Km较大,PO34-的Km最小。基于对流-弥散理论的质量传递系数Km可以反映非吸附性Br-随地表径流迁移的特征,但不能够反映土壤侵蚀对吸附性K+和PO34-地表流失的影响。避免在雨季里喷施大量速效肥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养分,尤其是吸附性养分的地表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初始含水量 溶质迁移 养分流失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黄土坡地水分运动与转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亚丽 李怀恩 +2 位作者 张兴昌 史淑娟 王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水蚀条件下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5.7%、9.7%、14.2%和18.9%时黄土坡地水分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坡面产流开始时间提前,坡地平均径流系数和径流量呈线性增加趋势;坡面径流含沙量...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水蚀条件下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5.7%、9.7%、14.2%和18.9%时黄土坡地水分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坡面产流开始时间提前,坡地平均径流系数和径流量呈线性增加趋势;坡面径流含沙量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抛物线关系,在9.7%含水量左右存在最小值;土壤初始含水量越高,坡地累计入渗量越小,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分的比率越小。在土壤初始含水量较高的雨季,建议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增加雨水入渗率,减少水土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黄土坡地 土壤初始含水量 水分迁移 影响
下载PDF
初始含水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国锋 王济 +2 位作者 蔡雄飞 高翔 胡丰青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3,共4页
土壤初始含水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也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防治土壤侵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综述了国内近20a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土壤侵蚀的产流时间、径流量、团聚体、可蚀性四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现有研... 土壤初始含水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也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防治土壤侵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综述了国内近20a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土壤侵蚀的产流时间、径流量、团聚体、可蚀性四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量 土壤侵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初始含水量的软粘土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胡展飞 傅艳蓉 《上海地质》 2001年第1期38-42,共5页
基坑开挖采取的降水措施会引起土体内部含水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文章结合试验结 果分析了含水量因素对土的强度影响,并提出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具体计算公式,对于边坡稳定以及地基承 载力计算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初始含水量 抗剪强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基坑开挖 降水措施 软粘土
下载PDF
不同初始含水量对草甸土坡面养分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成久 刘金壮 +2 位作者 孙景刚 李琦 崔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5,51,共6页
采用室内人工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草甸土坡面进行养分(N、P、K)流失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量越高,水分入渗速率越低,产流量越大,土壤侵蚀程度也越大。当土壤初始含水量低于15%时,土壤中的硝态氮会被淋溶到土层6c... 采用室内人工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草甸土坡面进行养分(N、P、K)流失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量越高,水分入渗速率越低,产流量越大,土壤侵蚀程度也越大。当土壤初始含水量低于15%时,土壤中的硝态氮会被淋溶到土层6cm以下,土层6cm以上的硝态氮含量极低,且淋溶的硝态氮均累积入渗到7~10cm土层中;当初始含水量在20%时,土壤中硝态氮有少量淋溶;当初始含水量在25%时,淋溶极少,仅表层1cm的土壤硝态氮有少量淋溶外,其余全部随径流流失。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淋失很少。径流水样中,速效磷和速效钾浓度随降雨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流失量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呈近似抛物线的关系,在初始含水量为10%~15%之间存在拐点。通过土壤初始含水量与坡面物质流失量的二次多项式关系确定出草甸土的最佳含水量范围是11.28%~14.76%,当含水量在此范围内时坡面物质流失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土坡面 养分流失 土壤初始含水量
下载PDF
初始含水量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德明 郭成久 宁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0,36,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初始含水量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特征,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黑土坡面养分(N、P、K)流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土中硝态氮的流失量随初始含水量增大而增加,在初始含水量较低时以淋失为主... 为了深入了解初始含水量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特征,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黑土坡面养分(N、P、K)流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土中硝态氮的流失量随初始含水量增大而增加,在初始含水量较低时以淋失为主,在初始含水量较高时则以随坡面径流流失为主;黑土中速效磷和速效钾流失量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二者流失量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呈近似抛物线关系。通过分析确定黑土最优初始含水量为20%~2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量 黑土坡面 养分流失
下载PDF
紫色土区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坡面径流溶质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秦川 何丙辉 +1 位作者 王亮 刘永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土壤初始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紫色土区的水土流失。通过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紫色土在5%,10%,15%和20%共4种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入渗、产流和径流溶质迁移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径流强度随降雨时间呈对数函数变化;降雨25min后,径流强... 土壤初始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紫色土区的水土流失。通过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紫色土在5%,10%,15%和20%共4种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入渗、产流和径流溶质迁移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径流强度随降雨时间呈对数函数变化;降雨25min后,径流强度趋于稳定值;在单位时间内,紫色土坡面平均径流深度和累积径流量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坡面平均入渗率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径流中PO34-,K+,Br-浓度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开始产流时,径流溶质浓度很高,随后迅速衰减并逐渐趋于稳定。径流溶质的流失量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径流溶质从土壤迁移到径流的过程是从很小值迅速增大到某一峰值,然后逐渐衰减至稳定。指数函数比幂函数更适合描述紫色土丘陵区坡地径流溶质迁移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土壤初始含水量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下载PDF
土地利用和初始含水量对琼东南黄色砖红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灿 李志刚 +4 位作者 祖超 杨建峰 郑维全 邬华松 鱼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1-816,共6页
采用环刀法,测定了琼东南万宁兴隆地区典型黄色砖红壤上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初始含水量下的土壤入渗过程,分析对比了3种常用入渗模型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胡椒园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1 h累积入渗量等入渗指... 采用环刀法,测定了琼东南万宁兴隆地区典型黄色砖红壤上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初始含水量下的土壤入渗过程,分析对比了3种常用入渗模型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胡椒园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1 h累积入渗量等入渗指标均明显高于自然草地土壤和咖啡园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虽然自然草地的稳定入渗率和1 h累积入渗量等指标略高于咖啡园土壤,但二者整体入渗性能相差不大。造成上述入渗性能差异的原因与不同种植园对土壤改造程度不同而引起土壤质地变化有关。不同初始含水量对土壤入渗过程也有显著影响,随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加,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1 h累积入渗量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土壤越湿润,土壤入渗性能也相应减弱。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和初始含水量下的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作为今后黄色砖红壤土壤入渗的适宜模型。本研究结果可为琼东南黄色砖红壤地区农业生产及相关灌溉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入渗 土地利用 初始含水量 砖红壤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注射灌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东娟 汪丽佳 +1 位作者 侯毅凯 雍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4,共4页
通过室内不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注射灌水分入渗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注射灌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特性影响。研究表明:注射灌的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土壤初始含水量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累积入渗量越大。在出水口下方土壤水分... 通过室内不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注射灌水分入渗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注射灌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特性影响。研究表明:注射灌的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土壤初始含水量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累积入渗量越大。在出水口下方土壤水分湿润范围较大,土壤含水量也较大,而在出水口上方则相反。土壤初始含水量越大,土壤湿润范围越大,距离出水口相同距离的土壤含水量越大。以上研究可为进一步补充注射灌理论技术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灌 初始含水量 土壤水分 水分运移分布
下载PDF
裂土湿化性与初始含水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小军 李妥德 《路基工程》 1994年第5期8-10,共3页
1 裂土的湿化机理 裂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粘土。除具有膨胀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特性——湿化性。所谓“湿化性”就是裂土遇水后所发生的一种吸水崩解现象。它是由毛细管压力产生的不可逆变形。裂土浸水后,由于毛细管力... 1 裂土的湿化机理 裂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粘土。除具有膨胀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特性——湿化性。所谓“湿化性”就是裂土遇水后所发生的一种吸水崩解现象。它是由毛细管压力产生的不可逆变形。裂土浸水后,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水很快沿裂隙通道渗入,土内空气被挤到内部而压缩。随着外部水浸入量的增加,内部空气压力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量 湿化性 裂土 毛细管压力 控制干容重 临界含水量 最大干容重 不可逆变形 控制相 毛细管力
下载PDF
初始含水量对盐碱土饱和导水能力和盐分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勤瑞 张兴昌 王丹丹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了探究初始含水量对盐碱土饱和导水能力和盐分淋洗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6个不同初始含水量的定水头饱和导水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盐碱土饱和导水率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淋洗... 为了探究初始含水量对盐碱土饱和导水能力和盐分淋洗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6个不同初始含水量的定水头饱和导水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盐碱土饱和导水率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淋洗液pH值降低,电导率升高;随盐碱土饱和导水率的增大,淋洗液pH值升高,电导率降低,二者均与饱和导水率间呈对数关系。长期淹水状态下,盐碱土饱和导水能力平稳降低,盐分淋洗效果也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量 饱和导水率 淋洗液 pH值 电导率
下载PDF
不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堰塞坝溃决机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先刚 吴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5-193,共9页
在影响堰塞坝溃决的众多因素中,初始含水量影响堰塞坝的溃决机理仍不清楚。通过开展不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水槽试验,详细探究了初始含水量对溃决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溃决过程均具有3个典型阶段,分别是牵... 在影响堰塞坝溃决的众多因素中,初始含水量影响堰塞坝的溃决机理仍不清楚。通过开展不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水槽试验,详细探究了初始含水量对溃决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的溃决过程均具有3个典型阶段,分别是牵引侵蚀过程、溯源侵蚀过程和水沙运动再平衡过程;峰值流量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溃决历时和残留坝体高度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溯源侵蚀作用逐渐减弱,牵引侵蚀作用增强;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溃口展宽率降低,侵蚀率增大;初始含水量小于7.8%时,平均侵蚀率增长缓慢,大于7.8%后,平均侵蚀率增长迅速,且10.3%初始含水量对应的平均侵蚀率约为7.8%初始含水量的2倍;溃口宽深比在溃决的前两阶段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溃决结束后的宽深比随含水量的增大呈先趋近于1.00、后远离1.00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量 堰塞坝 漫顶溃决
下载PDF
初始含水量及冻融循环对黄土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宁俊 王玉花 张聪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5-290,共6页
冻融循环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工程病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结构性逐渐丧失、强度不断劣化,最终导致灾害的发生。以延安市延安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配置不同初始含水量试样,经历0、1、3、6、10、15次冻融循环,通过... 冻融循环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工程病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结构性逐渐丧失、强度不断劣化,最终导致灾害的发生。以延安市延安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配置不同初始含水量试样,经历0、1、3、6、10、15次冻融循环,通过SIGMA5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内部裂纹、裂缝不断发育演化,水分迁移通道不断扩展;初始含水量高的试样裂纹裂缝发育演化越明显;冻融循环作用使得试样内部大颗粒分解为若干小颗粒、颗粒表面的棱角不断磨圆、表面起伏不断减小;当冻融循环10次以后,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表面起伏趋于稳定,试样颗粒尺寸趋于统一,试样大孔隙减小,小空隙增多,总体孔隙率增大。试样颗粒间的胶结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减小,破碎作用产生的小颗粒造成粒间的接触点增多,致使试样的内摩擦角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初始含水量 冻融循环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湿化过程中初始含水量对红黏土回弹模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张叶胜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6期280-280,共1页
针对基于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技术中碾压含水量问题,结合鄂尔多斯市G210线添漫梁北至越家壕(查干)段改线工程,采用室内路面材料强度仪法计算红黏土的回弹模量并分析试样在湿化过程中初始含水量对回弹模量的影响。最... 针对基于回弹模量的公路路基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技术中碾压含水量问题,结合鄂尔多斯市G210线添漫梁北至越家壕(查干)段改线工程,采用室内路面材料强度仪法计算红黏土的回弹模量并分析试样在湿化过程中初始含水量对回弹模量的影响。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建议以红黏土为路基的填料在碾压时的含水量宜控制在Wopt-Wopt+2%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模量 红黏土 初始含水量 湿化衰减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亚黏土的崩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泽 马巍 +2 位作者 PENDIN Vadim V 张中琼 何瑞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7,124,共5页
为了分析土的初始含水量与其崩解性的相关关系,选取了一种高孔隙率、粉黏粒含量较高,且不具有湿陷性的轻质亚黏土作为研究对象。对7组不同含水量的土样品进行崩解试验,发现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大,其崩解时间越长,初始含水量接近于风干含... 为了分析土的初始含水量与其崩解性的相关关系,选取了一种高孔隙率、粉黏粒含量较高,且不具有湿陷性的轻质亚黏土作为研究对象。对7组不同含水量的土样品进行崩解试验,发现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大,其崩解时间越长,初始含水量接近于风干含水量的土样品能够完全崩解,当初始含水量为天然含水量时,土样品崩解的过程是由"内"到"外",由整体崩解为大块,然后再崩解为更小的块状;当初始含水量为风干含水量时,土样品崩解过程是由"外"到"内"以鳞片状一层一层地崩解;随着土样初始含水量的增大其崩解速率逐渐变小,初始含水量接近风干含水量时,土样在完全崩解的过程中,其崩解敏感性较强;初始含水量接近天然含水量的情况下,在不完全崩解的过程中,其崩解敏感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的崩解 初始含水量 崩解时间 崩解速率 崩解特征
下载PDF
基于含水量高频监测的花岗岩崩岗侵蚀红壤优先流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段晓倩 倪晨 +1 位作者 陈姣 陈家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了研究崩岗侵蚀土壤的水分运动特征,采集湖北通城县花岗岩崩岗区的红壤,研究优先流及影响因子。把采集的1种红土和3种砂土按照野外"上红下砂"层次顺序,分别装填到长60cm,宽11cm,高110cm的透明PVC土箱。3个土箱在不同初始含水量(12.... 为了研究崩岗侵蚀土壤的水分运动特征,采集湖北通城县花岗岩崩岗区的红壤,研究优先流及影响因子。把采集的1种红土和3种砂土按照野外"上红下砂"层次顺序,分别装填到长60cm,宽11cm,高110cm的透明PVC土箱。3个土箱在不同初始含水量(12.2%~23.6%)和雨强(0.7,1.2mm/min)下进行模拟降雨入渗,用时域反射仪(TDR)高频监测土体20个部位含水量瞬时动态,根据含水量的时空变化识别土体优先流发生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入渗多表现为非均匀入渗,土壤饱和导水率较大、大孔隙路径状况较好的土体更容易发生优先流,其影响范围更广。雨强越大,优先流与周围基质作用越明显,优先流反应量越大,雨强1.2mm/min的优先流速率是0.7mm/min的1.8~4.0倍。且小雨强的优先流程度受土箱初始含水量影响大于大雨强处理,在雨强1.2mm/min时,优先流程度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当雨强减小为0.7mm/min时,优先流程度随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优先流发生受降水特性和初始含水量影响,但土壤性质对优先流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土壤含水量 初始含水量 高频监测 模拟降雨
下载PDF
间歇降雨中土壤含水量分布及其对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金涛 李晓鹏 +1 位作者 陈喜 马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100,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间歇性降雨事件中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实验表明,积水发生时间与雨强和表层5 cm初始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前期累积入渗量越大,则土壤表面越容易发生积水;间歇入渗过程中,入渗还受间歇时间的影...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间歇性降雨事件中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实验表明,积水发生时间与雨强和表层5 cm初始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前期累积入渗量越大,则土壤表面越容易发生积水;间歇入渗过程中,入渗还受间歇时间的影响,相邻入渗事件积水发生时间有提前的趋势,初始事件入渗速度较后续入渗大一个数量级;湿润锋运行速度存在明显的波动,在经历间歇期再分布后,湿润锋运动存在滞后效应,且波动作用较初始入渗更加显著。通过分析,认为土壤水入渗以运动波和扩散波的形式运动,两者交替起主要作用,土壤水分有随含水量升高以运动波传递,随含水量衰减以扩散波形式运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降雨 入渗 初始土壤含水量 再分布 湿润锋
下载PDF
吉林省初始土壤含水量W_0的计算方法探讨
20
作者 申才燮 王宏颜 《吉林水利》 2010年第7期56-58,共3页
由于封冻,在东北地区,无法按日连续计算冬季土壤含水量,因此,很难准确计算迅前初始土壤含水量,而该值对建立各年第一次蓄满产流前的降径关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一种在封冻地区较为适用的初始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该方法方便快... 由于封冻,在东北地区,无法按日连续计算冬季土壤含水量,因此,很难准确计算迅前初始土壤含水量,而该值对建立各年第一次蓄满产流前的降径关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一种在封冻地区较为适用的初始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该方法方便快捷,可提高降径关系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土壤含水量 降雨 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