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育性敏感温度初日研究
1
作者 吴淋娣 李仁忠 +1 位作者 游良德 杨玲 《海峡科学》 2023年第8期7-13,34,共8页
确定不育系育性敏感温度初日是保证杂交水稻制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根据三明地区1961—2020年温度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三明地区水稻不同育性敏感期临界温度初日。结果表明,三... 确定不育系育性敏感温度初日是保证杂交水稻制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根据三明地区1961—2020年温度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三明地区水稻不同育性敏感期临界温度初日。结果表明,三明地区杂交水稻育性敏感温度初日气候均值呈西部早、东部迟的特征,不同育性敏感温度东西部相差达10~17d;东、西部代表站点育性敏感温度初日均呈推迟趋势,但经M-K趋势检验,只有西部(建宁县)22.5℃初日、东部(尤溪县)24.5℃初日通过显著性检验,22.5℃和23.5℃初日突变时间节点,西部(建宁县)出现在2005年,东部(尤溪县)出现在2014年,24.5℃初日突变时间节点较多;23.5℃初日东西部代表站点存在6a、12a的主周期;在水稻育性敏感期临界温度23.5℃条件下,东部各县(市、区)抽穗扬花期终日为9月9日,西部各县(市、区)则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 敏感期温度 初日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10℃气温初日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风 郭江勇 +2 位作者 孙成权 高峰 林纾 《甘肃科学学报》 2004年第4期54-57,共4页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有连续观测数据的39个气象站1971~2000年最新30年气温资料,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站4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但其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空间分布上却有3个高值中心,即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有连续观测数据的39个气象站1971~2000年最新30年气温资料,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站4月平均气温在10℃左右.但其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空间分布上却有3个高值中心,即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分别为6月6日、5月24日和5月19日;有3个低值中心,即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分别为4月14日、4月18日和4月20日;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定西、临夏偏迟,天水、平凉、庆阳早,西北部的白银也较早.总的时间演变趋势是:10℃气温的初日越来越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早的趋势更加明显,而70年代大部分地方偏迟,80年代北部偏迟,南部偏早,90年代定西、临夏偏迟,其余偏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甘肃 气候 气温 初日
下载PDF
家蚕天然黄色茧新品种“金秋×初日”的选育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玉银 黄世荣 +3 位作者 李晓童 杜鑫 楼炯伟 胡剑域 《蚕桑通报》 2017年第3期23-27,共5页
采用目标基因导入、杂交、回交等育种手段,育成了家蚕天然黄色茧新品种"金秋×初日"。据2013、2014年两年浙江省5个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对照彩色茧蚕品种实验室鉴定项目与指标全部达到:色彩明显,耐水色牢度3~4级;四龄起蚕... 采用目标基因导入、杂交、回交等育种手段,育成了家蚕天然黄色茧新品种"金秋×初日"。据2013、2014年两年浙江省5个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对照彩色茧蚕品种实验室鉴定项目与指标全部达到:色彩明显,耐水色牢度3~4级;四龄起蚕虫蛹率97.40%,比对照种高0.4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18.04 kg,比对照种高2.44%;净度94.80分。据2015、2016年两年2个农村生产试验点鉴定结果平均成绩:张种产茧44.7 kg,张种产值1620元,比对照种分别高6.1 kg、227元;健蛹率95.72%,比对照高10.67%。据缫丝试样调查,一茧丝长1053 m、解舒丝长576 m、干茧出丝率36.14%、净度93分,与对照种比,分别长26 m、长12 m、低0.46个百分点、相同,达到彩色茧蚕品种生产鉴定各项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黄色茧 金秋 初日 杂交育种
下载PDF
近56 a湖北荆州四季初日与季节长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贺程程 柏峰 +1 位作者 喻雨知 王晓芳 《干旱气象》 2018年第4期636-643,683,共9页
利用1960—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候气温分析荆州春、夏、秋、冬四季初日与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荆州近56 a四季初日表现为春季和夏季提前,秋季和冬季推迟;春、夏和秋季初日随年代变化显著... 利用1960—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候气温分析荆州春、夏、秋、冬四季初日与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荆州近56 a四季初日表现为春季和夏季提前,秋季和冬季推迟;春、夏和秋季初日随年代变化显著,而冬季初日随年代变化不显著。季节平均长度夏季和冬季为120 d左右,春季和秋季为60 d左右,夏季日数>冬季日数>春季日数>秋季日数。从年际变化来看,夏季变长,冬季缩短,春秋季变化不明显;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夏季明显变长,秋季和冬季缩短较明显,而春季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初日 四季长度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提高家蚕新品种“初日”产卵量的试验
5
作者 刘明婷 汪烨城 +1 位作者 谷利群 陈玉银 《蚕桑通报》 2021年第4期21-25,共5页
针对家蚕天然彩色茧品种"金秋×初日"在试繁育中少数蚕种场出现日系"初日"不产卵雌蛾较多影响制种系数的情况,通过试验设计探讨"初日"不产卵蛾发生的原因,发现"初日"的雌蛾成熟较为缓慢,... 针对家蚕天然彩色茧品种"金秋×初日"在试繁育中少数蚕种场出现日系"初日"不产卵雌蛾较多影响制种系数的情况,通过试验设计探讨"初日"不产卵蛾发生的原因,发现"初日"的雌蛾成熟较为缓慢,通过增加感光和交配时长可以显著减少"初日"不产卵蛾发生频率、增加单蛾产卵量,但与不受精卵发生没有相关性。特别是感光时长增加到5 h左右可以达到良好控制"初日"不产卵蛾发生的比例,在制种时"初日"雌蛾早感光、迟交配是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茧 蚕新品种 初日 早感光 迟交配
下载PDF
中国画《初日满山川》
6
作者 黄坚 《福建艺术》 2008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初日
下载PDF
廊坊市近50a四季初日及时间长度的变化
7
作者 王亚明 李丹阳 +1 位作者 石林芝 张召贤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75-79,共5页
利用河北省廊坊市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9~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根据四季划分标准对廊坊市的四季进行划分,应用趋势分析、相关系数检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廊坊市近50 a的四季初日和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两季初日从北到... 利用河北省廊坊市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9~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根据四季划分标准对廊坊市的四季进行划分,应用趋势分析、相关系数检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廊坊市近50 a的四季初日和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两季初日从北到南基本呈渐早趋势,秋、冬两季初日从北到南基本呈渐晚趋势。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廊坊市入春、入夏初日呈提早趋势;入冬初日略有推迟;秋季初日变化不明显。1969~2018年廊坊市春、夏、秋、冬平均时间长度分别为56、103、53、153 d,四季长度变化特征为春冬季缩短、夏季明显延长、秋季无明显变化,夏季和冬季长度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夏季长度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冬季长度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秋季长度与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提出该地区应遵循气候变化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作物增产增收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初日 四季长度 变化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高原地区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8
作者 杜军 黄志诚 +2 位作者 次旺顿珠 德庆卓嘎 周刊社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农牧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研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40a(1981-2020年)西藏38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rson系数、Mann-Kendall、...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农牧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研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40a(1981-2020年)西藏38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rson系数、Mann-Kendall、优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0a西藏≥0℃、≥5℃和≥10℃界限温度(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0℃、≥5℃和≥10℃界限温度分布总体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初日推迟、终日提早、持续日数缩短和积温减少的特征,并具有明显的海拔垂直地带性特征。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平均值比较,西藏各站三种积温均增加,以≥10℃积温增幅较大;绝大部分站点初日偏早、终日偏晚、持续日数偏多。(2)近40a西藏≥0℃、≥5℃和≥10℃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幅以≥0℃最大,平均每10a初日提早3.2d、终日推迟3.5d、持续日数延长5.4d;积温增幅以≥10℃最大,为86.1℃·d·10a^(-1)。≥0℃、≥5℃持续日数增加是由于初日明显提早造成的,而≥10℃持续日数的增加因终日显著推迟导致。(3)≥0℃界限温度的线性倾向率(LTR),低海拔地区明显大于高海拔地区;≥5℃初日、积温LTR的最大值在低海拔地区,终日、持续日数LTR的最大值在中高海拔地区(3500-4000m);≥10℃初日LTR在中高海拔地区最大,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LTR最大值出现在海拔4000-4500m地区。(4)20世纪80年代≥0℃、≥5℃和≥10℃初日偏晚、终日偏早、持续日数偏短、积温偏低;90年代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正常,积温仍偏低;进入21世纪后,初日偏早、终日偏晚、持续日数增加、积温明显偏高,以21世纪10年代最明显。(5)≥5℃终日突变最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10℃终日突变最晚,在21世纪10年代中期;初日、积温的突变分别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持续日数突变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中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温度 活动积温 初日 终日 变化趋势 年代际变化 气候突变
下载PDF
基于转移概率法的南方晚稻寒露风初日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立 霍治国 +4 位作者 陈家金 王慧芳 温泉沛 肖晶晶 侯天宇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4-183,共10页
为保障南方晚稻的增产稳产,减轻寒露风对晚稻生育的危害,基于1961-2012年南方晚稻种植区70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晚稻寒露风发生的气象行业标准和晚稻生育期资料,将寒露风初日划分为10种状态,利用转移概率法以1961—2011年的资... 为保障南方晚稻的增产稳产,减轻寒露风对晚稻生育的危害,基于1961-2012年南方晚稻种植区70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晚稻寒露风发生的气象行业标准和晚稻生育期资料,将寒露风初日划分为10种状态,利用转移概率法以1961—2011年的资料建立预测模型,2012年的资料用于预测检验,进行晚稻寒露风初日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回代准确率为77%,且70.6%的站点回代准确率在70%以上,对2012年的预测检验中,有74%的站点预测准确;预测模型在寒露风历年发生相对较少的区域预测效果较好,在寒露风历年发生相对较多的区域,预测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在寒露风发生频次较少,单次灾害较重的区域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寒露风 初日 转移概率法 马尔科夫链 预测
原文传递
1961—2012年河南省生长季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李正瑶 贾志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37-142,151,共7页
根据河南省111个气象站1961—2012年共52年的气象数据,基于0、3、5、10、15、20℃6个温度临界值,对生长季(生长季初日、生长季终日和生长季长度)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2年中,河南省除豫中外的豫北、豫东、豫西、豫南、... 根据河南省111个气象站1961—2012年共52年的气象数据,基于0、3、5、10、15、20℃6个温度临界值,对生长季(生长季初日、生长季终日和生长季长度)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2年中,河南省除豫中外的豫北、豫东、豫西、豫南、豫西南5个地区生长季初日表现出了明显提前的趋势。生长季初日整体由东向西逐渐推迟,终日整体由东向西逐渐提前,生长季长度也由东向西逐渐提前。突变检验表明,生长季长度在6个临界温度值下均有较明显的延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季 初日 终日 突变检验 河南省 1961—2012年
下载PDF
1981—2022年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
11
作者 郭艺楠 黄志诚 +1 位作者 杜军 徐薇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日平均气温≥10℃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10℃积温变化是判断该地区热量资源的关键指标。基于1981—2022年该区域9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使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Mann-Kendall检验... 日平均气温≥10℃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10℃积温变化是判断该地区热量资源的关键指标。基于1981—2022年该区域9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使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法,分析≥10℃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10℃界限温度出现明显垂直地带性特征,包括≥10℃初日推迟、终日提前、持续日数与积温减少。(2)近42 a来,该地区≥10℃初日普遍提前,气候倾向率为-2.53 d·(10 a)-1;终日延后,倾向率为3.33 d·(10 a)-1;持续日数和积温均明显增加,倾向率分别为5.87 d·(10 a)-1、106.19℃·d·(10 a)-1。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这种变化更为明显。(3)20世纪80年代是过去40 a≥10℃初日最迟、终日最早、持续日数最短、积温最少的10 a,与之相对的是21世纪10年代的情况截然相反。(4)≥10℃界限温度的H指数均大于0.65,表明未来≥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和积温增加的变化趋势将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活动积温 初日 终日 持续日数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突变 西藏“一江两河”
下载PDF
1981-2022年藏东南4种界限温度时空变化
12
作者 巴桑 杜军 +2 位作者 白宇轩 德庆卓嘎 王挺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3期66-72,共7页
基于1981—2022年藏东南(林芝市)4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rson系数、Mann-Kendall检验、优势主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藏东南≥0℃、≥5℃、≥10℃和≥15℃共4种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受海拔影响... 基于1981—2022年藏东南(林芝市)4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rson系数、Mann-Kendall检验、优势主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藏东南≥0℃、≥5℃、≥10℃和≥15℃共4种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受海拔影响,藏东南4种积温总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特征,各地≥0℃、≥5℃、≥10℃和≥15℃积温分别介于3161.4~4429.9℃·d、2869.2~4018.0℃·d、2273.3~3258.0℃·d和608.8~2133.2℃·d。(2)近42 a藏东南4种界限温度均呈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的趋势,≥10℃界限温度变幅最小,除初日外,≥15℃界限温度变幅最大。≥0℃和≥5℃持续日数的延长主要是初日提前引起的,≥10℃与≥15℃持续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终日推迟导致的。4种积温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123.81℃·d/10 a、136.71℃·d/10 a、76.22℃·d/10 a、166.43℃·d/10 a。(3)年代际变化上,4种积温具有明显的逐年代际增加态势。21世纪10年代是研究时段内最温暖的10 a,这一时期的4种积温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74.9~437.2℃·d,其中≥15℃积温增幅最大。除≥10℃外,20世纪80—90年代初日推迟、终日提早、持续日数缩短,而21世纪前20 a则截然相反。(4)M-K检验显示,≥10℃初日、终日未发生气候突变,其他界限温度指标发生突变时间多在2004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初日 终日 持续日数 变化趋势 突变特征 藏东南
下载PDF
南阳市近50年四季变化特征分析
13
作者 陈建新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1期110-114,共5页
【目的】研究南阳市四季变化的趋势与规律。【方法】使用物候学来进行四季划分,同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气候倾向率来定量描述四季变化趋势。【结果】近50年南阳入春、夏、秋、冬的平均日期分别是3月25日、5月19日、9月10日、11月13日... 【目的】研究南阳市四季变化的趋势与规律。【方法】使用物候学来进行四季划分,同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气候倾向率来定量描述四季变化趋势。【结果】近50年南阳入春、夏、秋、冬的平均日期分别是3月25日、5月19日、9月10日、11月13日,春、夏季提前,秋、冬季推迟。近50年南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长度分别为62天、118天、63天、123天,春秋长度短,夏冬长度长。【结论】近50年来南阳春季、夏季开始时间呈现提前的趋势,南阳秋季、冬季开始时间呈现延迟的趋势;南阳春季、夏季持续时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南阳秋季、冬季持续时间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市 四季初日 四季长度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雨雪霜冻灾害情况统计分析
14
作者 王凤莲 李彦 李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0050-0053,共4页
云南陆良县2011~2020年霜的初日推迟,终日提前,霜期缩短,雪的初、终日推迟,积雪初、终日均提前,表明出现降雪或积雪后降霜的机率加大。每年12月和1月容易出现极端最低气温低于-5℃的强降温天气,1~2月常因为雨雪/积雪/霜/结冰/雨凇天气,... 云南陆良县2011~2020年霜的初日推迟,终日提前,霜期缩短,雪的初、终日推迟,积雪初、终日均提前,表明出现降雪或积雪后降霜的机率加大。每年12月和1月容易出现极端最低气温低于-5℃的强降温天气,1~2月常因为雨雪/积雪/霜/结冰/雨凇天气,而出现极端最低气温低于作物生物学临界气温-2℃的天气。因此若能在农作物生长期对气温最敏感的12月~2月,采取一定的防寒防霜冻措施,将成功提高作物产量,减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若简单地以极端最低气温划分霜冻等级,会识别不出某些年份的灾害性雨雪霜冻天气,比如,3~4月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的仅有一年,而出现降雪的有9年,且3~4月一旦出现降雪天气,夏收农作物会显著减产甚至绝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初日 终日 无霜期 极端最低气温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5
15
作者 陈正洪 史瑞琴 陈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1-916,共6页
根据湖北省10个代表站1951(或建站)~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分析了四季初日和长度及其变化趋势,以揭示气候季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湖北省平均春、夏、秋、冬四季初日分别为3月22日、5月27日、9月27日、11月27... 根据湖北省10个代表站1951(或建站)~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分析了四季初日和长度及其变化趋势,以揭示气候季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湖北省平均春、夏、秋、冬四季初日分别为3月22日、5月27日、9月27日、11月27日,四季长度分别为65.7、122.8、60.9、115.6d,且时空差异明显;(2)56a来湖北省平均入春、入夏分别提前2.8、1.6d,入秋、入冬分别推后4.0、6.1d;(3)56a来湖北省平均冬季缩短8.9d,夏季延长6.3d,秋季延长2.0d,春季无变化;荆州夏季延长21.1d,武汉冬季缩短17.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季节 初日 长度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基于日均温度的华山松径向生长敏感温度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封晓辉 程瑞梅 +3 位作者 肖文发 王瑞丽 王晓荣 刘泽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50-1457,共8页
树干木质部形成周期与温度密切相关,存在影响形成层活动的敏感温度,但是尚未研究尝试从树木年轮中探索影响径向生长的敏感温度。华山主峰的华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较敏感,且华山西峰的气象站记录了1953年以来气象资料,这为探索树木径... 树干木质部形成周期与温度密切相关,存在影响形成层活动的敏感温度,但是尚未研究尝试从树木年轮中探索影响径向生长的敏感温度。华山主峰的华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较敏感,且华山西峰的气象站记录了1953年以来气象资料,这为探索树木径向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以华山主峰的华山松年轮资料和日值温度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历年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过程和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最小密度以及最大密度的相关性,尝试探索华山松径向生长与日均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一定温度的初日时间对华山松径向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其中3℃和8℃初日时间和持续时间对年轮宽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3℃对早材宽度影响较大,8℃初日时间对晚材的影响较大;高于11℃的温度会对华山松的径向生长造成限制,其中以11℃的作用最明显;而温度的终日时间对年轮特征影响较小。说明3℃是早材形成的敏感温度,8℃是晚材形成的敏感温度,温度高于11℃会对华山松的径向生长构成胁迫。这证明华山松年轮特征中包含了较多的气候信息,形成层活动和木质部的生长存在阈值温度,通过分析不同温度的生长期与年轮特征的关系可以找到影响华山松径向生长的敏感温度。这些敏感的温度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影响木质部的形成尚无法得知,但是这为解释树木生长对全球温度升高的响应以及利用华山松年轮重建历史气候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年轮 日均温度 初日时间 终日时间 持续时间
下载PDF
1961-2018年新疆区域高温变化与环流和海温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太西 樊静 +1 位作者 李元鹏 余行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4-1284,共11页
利用1961—2018年4—9月新疆气象台站实测日最高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大西洋海温资料,对新疆区域高温(≥35℃)的日数、初终日、强度等变化特征及与高空环流、大西洋海温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增暖增湿”背景下新疆... 利用1961—2018年4—9月新疆气象台站实测日最高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大西洋海温资料,对新疆区域高温(≥35℃)的日数、初终日、强度等变化特征及与高空环流、大西洋海温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增暖增湿”背景下新疆高温日数显著增多。在这一情势下,高温的极端性在增多、增强,表现在极高温(T_(max)≥40℃)发生的日数占比显著增多,一般高温(37℃>T_(max)≥35℃)发生的日数占比呈下降趋势;极高温站数增多,北扩至北疆偏北的阿勒泰地区。全疆高温日初日呈提前、高温日终日呈推后态势,高温日在春季、初秋增多成为高温变化的显著特征。新疆高温日数的增多趋势与高空异常环流密切相关,当赤道大西洋海表温度偏高将有利于南亚高压控制巴尔喀什湖至蒙古国区域,使得新疆区域高温日数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数 高温强度等级 高温日初日 高温日终日 大气环流 大西洋海温 新疆
下载PDF
三峡库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叶殿秀 张强 邹旭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1-385,共5页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d/10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d/10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趋势,且提前速率为2~4d/10a;库区大部雷暴期呈缩短的变化趋势,缩短速率为2~8d/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分析 雷暴气候 长江三峡库区 雷暴日数 时空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2001年 气候倾向率 周边地区 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 持续时间 气象站 终日 年平均 中南部 西北部 持续期 中西部 速率 初日 缩短
下载PDF
1961—2016年吉林省气候季节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于秀晶 胡靖彪 +1 位作者 张晨琛 李栋梁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利用1961—2016年吉林省46个代表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根据《气候季节划分(QX/T-2012)》分析吉林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初始日期和四季长度的变化趋势,揭示吉林省气候季节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1—2016年吉林... 利用1961—2016年吉林省46个代表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根据《气候季节划分(QX/T-2012)》分析吉林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初始日期和四季长度的变化趋势,揭示吉林省气候季节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1—2016年吉林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平均初始日期分别为4月27日、7月8日、8月16日和10月8日,但四季初始日期的空间差异明显,入春日期和入夏日期呈西部地区早、东部地区晚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入秋日期和入冬日期则呈东部地区早、西部地区晚的空间分布特征。近56 a来吉林省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长度分别为72.0 d、39.0 d、53.0 d和201.0 d,夏季长度呈西部地区长、东部地区短的空间分布特征,东部部分县市长年无夏,春季和冬季长度呈西部地区短、东部地区长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各地区秋季长度差别较小。近56 a来吉林省入春日期和入夏日期分别以0.7 d/10 a、1.3 d/10 a的气候倾向率提前,入秋日期和入冬日期分别以1.3 d/10 a、1.1 d/10 a的气候倾向率推后。吉林省东部大部地区入春时间显著提前,大部地区入冬时间明显推后。近56 a来吉林省春季和冬季长度分别以1.0 d/10 a、1.8 d/10 a的气候倾向率缩短,夏季长度以2.8 d/10 a的气候倾向率延长,西部县市秋季长度以1.3 d/10 a的气候倾向率缩短,东部县市秋季长度以1.0 d/10 a的气候倾向率延长。可见,吉林省中西部和延边州东部地区夏季长度显著延长,全省大部地区冬季长度显著缩短,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 初日 季节长度 气候倾向率
下载PDF
1961-2008年山东省农耕期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建源 范里驹 张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3期358-363,共6页
应用山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48a的气象资料和山东省1∶25万数字高程,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山东省农耕期的初、终日及农耕期进行计算,用GIS工具对其进行栅格化,得到15幅栅格面层,并分别对各栅格层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计算。结果表明:①在空间上... 应用山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48a的气象资料和山东省1∶25万数字高程,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山东省农耕期的初、终日及农耕期进行计算,用GIS工具对其进行栅格化,得到15幅栅格面层,并分别对各栅格层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计算。结果表明:①在空间上,山东省的各个年代农耕期初日首先从鲁西南开始,然后逐步向东北方向展开,最迟进入农耕期的是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而农耕期终止日期首先从鲁中山区开始,由鲁西北北部逐步向鲁东南展开,终止日期最晚的是鲁南南部和鲁东南沿海;各个年代平均农耕期天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②在时间上,20世纪70年代农耕期初日最迟,2001-2008年最早;农耕期终日也是70年代最早,2001-2008年最迟;农耕期天数最少的是70年代,2001-2008年最多。1961-2008年山东省的农耕期变化倾向率为4.2d/10a,有明显增加的趋势。③≥0℃和≥10℃的积温,70年代最少,2001-2008年最多,≥0℃和≥10℃积温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6.3℃.d/10a和23.13℃.d/10a,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期 农耕期初日 农耕期终日 积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