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人口社会学及献血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悦 钟慧斌 +1 位作者 冯凡凡 曾庆威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8期3125-312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其性别、职业、学历、献血频次、献血年限、献血间隔与初次献血量等特征差异。结果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92,P<0.01);固定献血者初次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岁(61.17%),而初次献血者人群18~25岁是主力军(67.03%);初次献血者中200 mL和400 mL献血者比例相近,为39.87%和40.17%,固定献血者中400 mL献血者比例最高(60.28%);固定献血者中64.16%献血年限处于10年之内,82.96%累计献血频次在10次以下。结论对女性献血者群体和大学生团体应加强关注和回召;改善团体预约献血活动的服务环境与服务态度,促进初次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的转化;针对既往献血10次及以上、献血年限10年以上的固定献血者,应进一步探寻更有效的激励方法和途径提高有效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固定献血者 有效保留率 人口社会学特征
下载PDF
314例初次献血者Colton血型系统基因表型初步分析
2
作者 李美霖 李琳琳 +2 位作者 王鹏 钟思程 张燕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9期1062-1064,共3页
Colton血型系统(CO,ISBT 015)包含一个高频等位基因和一个低频等位基因,分别表现为Co^(a)和Co^(b)抗原^([1-2])。第三个抗原Co3存在于除缺失型Co(a-b-)之外所有的细胞上。Colton抗体多为免疫抗体,因输血或怀孕所诱发。抗-Co^(a)抗体可... Colton血型系统(CO,ISBT 015)包含一个高频等位基因和一个低频等位基因,分别表现为Co^(a)和Co^(b)抗原^([1-2])。第三个抗原Co3存在于除缺失型Co(a-b-)之外所有的细胞上。Colton抗体多为免疫抗体,因输血或怀孕所诱发。抗-Co^(a)抗体可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抗-Co^(b)抗体常与其他血型抗体形成补体结合型抗Co^(b),引起速发性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3-5])。本研究对314名初次献血者Colton血型系统进行基因表型检测,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Colt 血型系统 血型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基因表型 免疫抗体 缺失型
下载PDF
图文沟通模式下的科学宣教护理对初次献血者献血知识及心理感受的影响
3
作者 张雯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图文沟通模式下的科学宣教护理在初次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2年7月于我站行初次献血的献血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图文沟通模式... 目的:探讨图文沟通模式下的科学宣教护理在初次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2年7月于我站行初次献血的献血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图文沟通模式下的科学宣教护理,对比两组献血者献血知识、心理感受、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知识认知率(98.00%)高于对照组(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感受中的献血认知、情绪状态及献血感知维度评分分别为(9.65±2.11)分、(22.65±4.18)分、(15.17±3.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42±1.42)分、(18.60±4.11)分、(11.62±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6.40%),护理满意度(98.40%)高于对照组(93.60%),P<0.05。结论:图文沟通模式下的科学宣教护理能够提升初次献血者的献血知识认知,改善其心理感受,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图文沟通模式 科学宣教 献血知识 心理感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灾害后响应献血号召的初次献血者保留 被引量:2
4
作者 文秀琼 黄毅 +6 位作者 李聚林 姚富柱 吕运来 铁木尔 美黑丽 王憬惺 HuaShan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69-969,共1页
2008年5月12日,一次严重的地震袭击了中国四川。许多人为灾区第1次献血,这样的行为使我们不禁发问,这些初次献血者能否在将来成为重复献血者?有文献报道,一般来说灾难(如9·11事件对于美国)和事故对于献血行为有短期的促进... 2008年5月12日,一次严重的地震袭击了中国四川。许多人为灾区第1次献血,这样的行为使我们不禁发问,这些初次献血者能否在将来成为重复献血者?有文献报道,一般来说灾难(如9·11事件对于美国)和事故对于献血行为有短期的促进作用,而这种刺激确实对于血液供给也是短期的。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不能意识到我们需要重复的献血去持续不断的补充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献血号召 初次献血者
原文传递
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潘永娟 张秀华 +1 位作者 姜本贺 王运民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3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社会心理因素 献血反应 预防
下载PDF
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蓝江 王欢 +2 位作者 赵欣 季茂胜 陈雪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7期144-146,共3页
目的调查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为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15年2~11月137 641份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者,除ALT外... 目的调查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为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15年2~11月137 641份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酶联免疫及核酸检测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者,除ALT外4项血清学检测结果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核酸检测不合格率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献血者的合格率高于初次献血者,是相对安全的血液,但仍存在一定的残余风险。酶联免疫及核酸相结合应用于血液筛查,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者 酶联免疫 病毒核酸检测
下载PDF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情绪及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晓莹 欧阳剑 +1 位作者 黄健华 戴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情绪及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广州血液中心接收的10642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21例)和观察组(53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心理情绪及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广州血液中心接收的10642例初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21例)和观察组(53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情况和献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简版心理健康连续量表(MHC-SF)成人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初次献血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积极健康情绪,有助于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献血工作的良好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初次献血者 献血后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初次献血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峰 金孟民 +2 位作者 戎志全 蒋梦梦 李臻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17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初次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初次进行无偿献血的76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针对调查情况给予预防性干预对策。结果:初次献血者献血动机主要为奉献爱心,献血时的心理障碍主要... 目的:探讨初次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初次进行无偿献血的76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针对调查情况给予预防性干预对策。结果:初次献血者献血动机主要为奉献爱心,献血时的心理障碍主要为恐惧和惧怕疼痛,主要心理需求为服务态度及耐心。结论:初次献血者易发生心理问题,预防性干预能够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心理状况 心理障碍
下载PDF
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3期153-155,16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单位采血点初次献血者78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1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918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到单位采血点初次献血者78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1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918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初次献血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献血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献血者SAS、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1.374,P>0.05),干预后,观察组献血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68、37.476,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2,P<0.05)。观察组在信息需求、人文关怀、服务态度、隐私保护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0、3.555、3.210、3.946,P<0.05)。结论对于初次献血者,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其焦虑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后的不良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献血反应
下载PDF
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超英 蒋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了解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情况,为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淮北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随着献血次... 目的:了解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情况,为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淮北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初次献血者、2次献血者和3次及以上献血者分别为11.69%、6.24%和5.36%(χ2=184.58,P&lt;0.01);除 ALT外,HBsAg 、抗-HCV、抗-HIV和抗-TP 4项检测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低于初次献血者,是低危献血人群,应加大重复献血者队伍的组建力度,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者 血液筛查 血液安全
下载PDF
运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不同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桂芸 谭咏恩 +4 位作者 关飞舜 许颖莹 柯蓉蓉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了解应急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为应急条件下献血者个性化保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为界,2008年4月17日-5月11日(对照组)及2008年5月13-20日(应急动机组)广州血液中心街头初次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了解应急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为应急条件下献血者个性化保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为界,2008年4月17日-5月11日(对照组)及2008年5月13-20日(应急动机组)广州血液中心街头初次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评分值,最邻近匹配法,匹配标准("卡钳值")0.02,精确配对优先,配对比例1∶1,倾向评分法匹配2组性别年龄后,SPSS 24卡方检验对比2组献血者截止至2019年9月5日的再次献血率及再次献血次数构成。结果经倾向评分匹配性别年龄,得到应急动机组及对照组共4 997对精确匹配献血者,卡方检验发现应急动机组献血者后续再次献血人数1 270人(25.42%)较对照组少(P<0.05)。2组后续再次献血1次,2-3次,>3次献血者人数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急动机对献血行为的影响持续性较短,其关键保留截点在于初次献血到第2次献血期间。采供血机构需要特别针对该部分初次献血者给予比日常初次献血者更加积极的保留措施,以将其转化为日常献血者,从而增加稳定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动机 保留 倾向评分
原文传递
心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沈小燕 陈梅 李素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献血反应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认知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在初次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霞 许燕花 陈建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64-165,共2页
随着献血者日益增多,血站的采血服务一直在不断提升,如今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以及护理技巧也不断提升,多数医疗机构提倡优质护理服务,在实际献血服务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2].但是,很多初次献血者由于缺少... 随着献血者日益增多,血站的采血服务一直在不断提升,如今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以及护理技巧也不断提升,多数医疗机构提倡优质护理服务,在实际献血服务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2].但是,很多初次献血者由于缺少足够的献血知识以及紧张情绪等原因,可能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头晕、眼花等不良反应,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降低献血的积极性并影响其二次献血,对献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3].美国一项无偿献血的调查表明,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低会减低其献血的积极性.认知干预是基于认知理论,在认知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通过纠正对事物错误的认知而改变本人或他人固有思维的心理干预措施[4].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初次献血者提前进行认知干预,并且结合优化护理措施,以探讨认知干预结合优质护理在初次献血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干预 优质护理 初次献血者 献血工作 献血服务 护理技巧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朱莉丽 潘振英 黄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并对比观察了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前1年初次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初...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并对比观察了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前1年初次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年的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无偿献血的重复率,也有利于动员人群更多地参与无偿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 心理护理 干预 献血反应 初次献血者
下载PDF
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在减少其献血反应方面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柴颖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1期121-121,共1页
目的:分析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减少其献血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站献血的1624例初次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14例)和观察组(810例),为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献血... 目的:分析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减少其献血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站献血的1624例初次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14例)和观察组(810例),为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献血护理,为观察组献血者在进行常规献血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献血后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为1.60%,对照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几率为5.16%。观察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初次献血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其紧张的情绪,降低其发生献血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此法值得在无偿献血活动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献血反应 强化 心理干预
下载PDF
采血人员对于初次献血者心理不良反应的语言交流与宣传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顺清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4期111-111,共1页
适量献血有益健康,已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千百万捐血者的实践所证实,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作出奉献,踊跃献血。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采血工作的环境、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方式等都会对献血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初次献血者... 适量献血有益健康,已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千百万捐血者的实践所证实,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作出奉献,踊跃献血。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采血工作的环境、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方式等都会对献血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初次献血者较为明显。因此采血人员与献血者融洽的语言交流,可以使献血者轻松的完成采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语言交流
下载PDF
初次献血者血清铁蛋白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振秀 潘海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放射免疫 初次献血者 血液质量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在学校初次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玉初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0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学校初次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学校初次献血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0例。2016年11月~2017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献血者...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学校初次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9月学校初次献血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0例。2016年11月~2017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献血者25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5~9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献血者2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献血者的满意度、晕厥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晕厥发生率为2.40%(6/250),高于对照组的12.80%(3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3,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学生初次献血者采血过程中可以确保献血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晕厥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学校 初次献血者 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及对不良反应的改善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9期3315-3316,共2页
目的: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及对不良反应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1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 目的:探究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及对不良反应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1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2组献血者GC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再次献血意向情况、完成献血情况、平均献血量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各维度GC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19.78%(P<0.05)。观察组的献血者有再次献血意向的比例、完成献血比例和平均献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6±3.15)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4.41)分(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存在心理障碍的初次献血者的舒适度评分及再次献血的意向,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障碍 初次献血者 不良反应 舒适度评分
下载PDF
初次献血者现场招募服务技巧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朝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2-1024,共3页
随着当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各种疑难手术的开展,临床用血在逐年递增,血液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因此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招募服务能否根据不同社会人群,有针对性地换位思考提供人性化... 随着当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各种疑难手术的开展,临床用血在逐年递增,血液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因此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而招募服务能否根据不同社会人群,有针对性地换位思考提供人性化服务,直接影响着初次献血者做出的选择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招募服务 人性化 针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