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7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袁媛 刘迟 +4 位作者 李光慧 张晓丹 王利苹 黄仲义 王斌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7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RIV)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措施,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常规培养液),Ox-LDL组(B组,100μg/mL Ox-LDL的培养液),Ox-LDL+RIV125组(C1组,100μg/mL...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RIV)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措施,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常规培养液),Ox-LDL组(B组,100μg/mL Ox-LDL的培养液),Ox-LDL+RIV125组(C1组,100μg/mL Ox-LDL和125 ng/mL RIV的培养液),Ox-LDL+RIV250组(C2组,100μg/mL Ox-LDL和250 ng/mL RIV的培养液)和Ox-LDL+RIV500组(C3组,100μg/mL Ox-LDL和500 ng/mLRIV的培养液),各组细胞均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uP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1组、C2组、C3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uPAR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C3组IL-1β,TNF-α,IL-6水平和p-NF-κB p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RIV能显著恢复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和由Ox-LDL引起的炎性反应,可能通过NF-κB和uPAR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对患者凝血功能及GRP78 GRP94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孙静岚 周红艳 +2 位作者 王颖 张艳峰 崔梅英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30-335,共6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绝对卧床、止痛、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常规组(n=52)加用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n=52)加用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统计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检测两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及GRP78、GRP94、肺动脉压、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弹力图中α角、反应时间(R)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治疗前后APTT、PT及血栓弹力图中R、α角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治疗前后Fib、D-D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血栓弹力图中凝血时间(K)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RP78、GRP94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治疗前后GRP78、GRP94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 2)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治疗前后PaO 2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治疗前后PaCO 2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可降低GRP78、GRP94的表达,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利伐沙班 阿替普酶 凝血功能 葡萄糖调节蛋白
下载PDF
不同强度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陈安 梁国泉 +4 位作者 潘敏 翟永新 白建雄 易燕桃 黄小瑜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用于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疗效和安全性的优劣。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就诊的88例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评价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用于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疗效和安全性的优劣。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就诊的88例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予华法林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值在联合抗栓时为2.0~2.5,单药治疗时为2.5~3.0。对照组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期间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卒中、体循环栓塞、心肌梗死、需要血运重建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全因死亡(心脏缺血性或血管栓塞原因相关的死亡)、出血事件(轻、中度出血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期间,两组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5,P=0.48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心脏缺血性死亡和血管栓塞原因相关的死亡。轻、中度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1,P=0.093)。结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选择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抗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利伐沙班 稳定性冠心病 心房颤动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决奈达隆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张红霞 王雪彤 刘莉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决奈达隆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决奈达隆治疗。比较... 目的研究决奈达隆联合利伐沙班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决奈达隆治疗。比较2组疗效、房颤情况、静息心率、P波离散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2组心功能及血清D-二聚体(D-D)、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活性物质-12(Apelin-1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房颤发作次数分别为(1.56±0.42)次/周和(4.17±0.97)次/周,持续时间分别为(0.51±0.28)h/周和(1.59±0.42)h/周,静息心率分别为(81.41±12.23)次/min和(123.23±26.01)次/min,P波离散度分别为(45.69±3.00)ms和(54.88±2.72)m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47.07±3.97)mm和(52.14±4.23)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44.02±4.22)mm和(48.63±4.18)mm,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8.78±4.11)%和(46.56±3.79)%,hs-CRP分别为(3.15±1.41)mg/L和(4.11±1.89)mg/L,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决奈达隆联合利伐沙班可抑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D-D、sCD40L、hs-CRP的表达,改善房颤发作情况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奈达隆 利伐沙班 心房颤动 心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季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2-0105,共4页
研究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实施利伐沙班的影响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点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以60例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为样本,随机化分组(n=30),对照组(华法林抗凝治疗),实验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比(1)治疗有效率、(2)血气指标... 研究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实施利伐沙班的影响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点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以60例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患者为样本,随机化分组(n=30),对照组(华法林抗凝治疗),实验组(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比(1)治疗有效率、(2)血气指标、(3)血清学指标、(4)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多项研究指标数据改善价值较为明确,(P<0.05)。结论 经过实施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利伐沙班药物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可靠性极高,同时,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使得利伐沙班药物有望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急性肺栓塞 抗凝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曲泓宇 李永欣 郭明金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术后口服拜阿司匹灵(10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联合利伐沙班(5 mg/d)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峰值)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MD、FMD、NO、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MD、FMD、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血流速度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支架植入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支架植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利伐沙班用于HASBLED评分≥3分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
作者 王奕涵 秦旭雁 +5 位作者 韩宣泽 王樱洁 高菲菲 陈春红 张岭楠 张芳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前瞻性探讨高龄HASBLED≥3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3年2-9月住院的75岁以上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AF患者(HASBLED评分≥3分)90例,分为低剂量... 目的前瞻性探讨高龄HASBLED≥3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3年2-9月住院的75岁以上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AF患者(HASBLED评分≥3分)90例,分为低剂量组(10 mg/d),常规剂量组(15 mg/d)。随访6个月,有效终点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安全终点事件:大出血和临床有意义的小出血,小出血包括皮下淤血、牙龈出血、血尿、便潜血阳性、眼结膜出血。结果①低剂量组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见到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外周栓塞事件。常规剂量组便潜血阳性3例,牙龈出血2例,皮下瘀斑3例。结论高龄HASBLED≥3分的非瓣膜性AF患者应用低剂量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龄 HASBLED评分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在房颤患者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8
作者 颜新生 张李涛 +4 位作者 刘晓辉 张真路 闫宝 夏凌云 王晓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口服利伐沙班的房颤患者,按每日处方剂量分为利伐沙班10mg剂量组和15mg剂量组,记录并比较随访期间两...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口服利伐沙班的房颤患者,按每日处方剂量分为利伐沙班10mg剂量组和15mg剂量组,记录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的血栓、出血和全因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血栓、出血和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10mg剂量组均高于15mg剂量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418、3.757、2.084,均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10mg剂量组高于15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1,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OR(95%CI)=1.07(1.00~1.14)]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糖尿病[OR(95%CI)=3.44(1.24~9.51)]是房颤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结论临床实践中10mg利伐沙班剂量没有显著的获益,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优于甚至劣于15mg剂量。D二聚体水平升高、糖尿病史为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利伐沙班 剂量 有效性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预防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冯永安 张锐 +2 位作者 姚伟 刘婷 李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接受肝硬化脾切除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接受肝硬化脾切除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脾切除术,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内皮素(E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门静脉直径小于对照组,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Yerdel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PVT形成,安全性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 脾切除术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杨莉 管玉洁 +3 位作者 宋丽丽 苏于泰 林巍 刘炜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72-975,共4页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疾病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导管结局、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及静脉血管通畅率、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期间导管失用率(1.67%)低于对照组(11.67%),导管保留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研究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0.64±0.28)mg/L、(3.02±0.63)g/L]低于对照组[(0.78±0.21)mg/L、(3.39±0.65)g/L],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14.76±3.61)、(44.63±9.11)s]高于对照组[(12.92±3.82)、(40.70±8.9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1.34±0.28)、(1.42±0.33)、(1.53±0.49)μg/L]均低于对照组[(1.52±0.46)、(1.69±0.59)、(1.85±0.6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vWF水平较治疗7 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静脉血管通畅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保留导管,预防出血和血栓再发生,并且可促进短期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利伐沙班 白血病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THA患者术后DVT预防研究
11
作者 缪小兵 冯素娟 张玲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8-0051,共4页
评估利伐沙班(缩略:RIV)以及低分子肝素(缩略:LMWH)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缩略: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缩略:DVT)的预防效用。选择近1年院内收入的120例THA术后患者,经摸球界定,第一组利用RIV预防DVT;第二组利用LMWH预防DVT,较比预... 评估利伐沙班(缩略:RIV)以及低分子肝素(缩略:LMWH)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缩略: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缩略:DVT)的预防效用。选择近1年院内收入的120例THA术后患者,经摸球界定,第一组利用RIV预防DVT;第二组利用LMWH预防DVT,较比预防效果。结果 组间的DVT发生率较比后,P<0.05。组间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率相较比,显示P>0.05。且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缩略:TEG)参数、血红蛋白(缩略:Hb)以及血小板计数(缩略:PLT)相较比,显示为P<0.05。结论 RIV对于THA术后DVT的预防效果优于LMWH,且能调节凝血功能,不会升高出血风险。但两种药物在临床指标与用药安全性方面,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THA DVT 预防效果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
12
作者 孙西振 蒋培培 王高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15 mg/次,1次/d)、达比加群酯组(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次,2次/d)及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起始剂量2.5 mg/次,1次/d,依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目标值2.0~3.0,华法林每次用量可增减0.625 mg],三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INR、PT、APTT低于华法林组(P<0.05)。治疗后三组hs-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hs-CRP、Hcy水平低于华法林组(P<0.05);三组血栓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三种药物均可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脑卒中的发生,但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更有利于降低出血风险,改善凝血功能,调节hs-CRP、Hcy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脑卒中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13
作者 刘丁铭 程亚玲 +2 位作者 杨红祥 甘萍 文俊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5-398,406,共5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CI的心房颤动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在PCI术后给予华法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CI的心房颤动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在PCI术后给予华法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指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分布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年后,在TIMI血流分级分布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CE总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效果优于华法林,可改善凝血功能和TIMI血流分级,减少心肌损伤,且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华法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调控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潘应强 沈骏 +2 位作者 潘杰 史睿 张攀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组灌胃3 mL生理盐水;利伐沙班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血栓通胶囊组灌胃0.45 g/kg血栓通胶囊;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和0.45 g/kg血栓通胶囊。连续给药7 d。观察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血栓质量,ELISA法和qRT-PCR检测TM、MCP-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利伐沙班组和血栓通胶囊组相比,联合组APTT、PT、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明显减少;TM、MCP-1、ICAM-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组织切片显示联合组细胞结构损伤轻微,有极少炎症细胞附着(均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可提高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血栓通胶囊 血栓调节蛋白 抗凝 溶栓 炎症 大鼠
下载PDF
低剂量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15
作者 尚宜星 卢克鹏 肖淑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4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于某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利伐沙班组(A组)与低分子量肝素钙组(B组),每组60... 目的:探讨低剂量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于某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利伐沙班组(A组)与低分子量肝素钙组(B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A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利伐沙班片,B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原时间(PT)]、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67%)高于B组(70.00%,P<0.05);两组患者APTT、PT均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FIB均降低(P<0.05),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FVC%pred、FEV1、FEV1%pred均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PaO_(2)、PaCO_(2)均改善(P<0.05),且A组改善更显著(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低于B组(26.67%,P<0.05)。结论:低剂量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均可有效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凝血功能、肺功能,且低剂量利伐沙班的临床疗效较低分子量肝素钙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利伐沙班 低分子量肝素钙 低剂量 凝血功能 肺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
下载PDF
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张飞 刘俊 杨晓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科Ⅰ号合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血栓最大强度(MA)和综合凝血指数(CI)],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双侧股静脉血流速度),患肢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髌骨上10 cm周径、髌骨下10 cm周径)及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治疗后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K值均较治疗前升高,α、MA、C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凝指标PT、APTT、T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FIB、D-二聚体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髌骨上10 cm周径、髌骨下10 cm周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P <0.05)。结论: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及血栓弹力图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Ⅰ号合剂 利伐沙班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患肢肿胀程度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7
作者 曾炫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口服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栓塞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TT及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栓塞及出血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栓塞及出血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功能不全 高龄患者 利伐沙班 华法林 心功能不全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防治效果
18
作者 费英明 林修径 方莉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2年就诊于福鼎市医院的高危VTE患者100例,依据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联合组(n=50)。对照组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2年就诊于福鼎市医院的高危VTE患者100例,依据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联合组(n=50)。对照组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下肢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活化蛋白C(APC)、血栓素B 2(TXB 2)],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0%vs.84.00%,χ^(2)=4.396,P=0.036)。治疗3个月后,2组健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小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小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浆D-D、Fib水平及PLT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ET-1、TXB 2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AP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vs.20.00%,χ^(2)=0.271,P=0.603)。结论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防治高危VTE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机体凝血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缩小下肢周径差,进而可降低VTE发生风险,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高危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比较
19
作者 金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钠...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治疗,对照组予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8.75%(χ2=4.730,P=0.030);治疗3个月后,2组Fib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APTT、PT延长,且观察组降低或延长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13%vs.15.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5,P=0.198)。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肯定,且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治疗的抗凝与抗炎作用更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急性 利伐沙班 华法林 低分子肝素钠 序贯疗法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