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Ⅰ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使用新药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护理
1
作者 王梦月 陈英 +2 位作者 朱慧云 陈锦秀 胡玉兰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7期158-160,共3页
总结了1例I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使用新药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护理经验。通过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重视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药物的配制、保存、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进行了个体化的舒缓护理、营养支持、康复护... 总结了1例I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使用新药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的护理经验。通过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重视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药物的配制、保存、使用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进行了个体化的舒缓护理、营养支持、康复护理、家庭护理以及遗传咨询等护理措施,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 护理
下载PDF
基于DTP药房回访数据探讨利司扑兰相关药学服务价值
2
作者 石再欢 王芳婷 +5 位作者 郭芷君 黄硕涵 朱林蕙 王喆元 杜琼 翟青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14-2418,共5页
目的探索直销患者(DTP)药房开展利司扑兰相关药学服务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上药云健康益药药房(上海)有限公司购买并使用利司扑兰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随访数据,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 目的探索直销患者(DTP)药房开展利司扑兰相关药学服务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上药云健康益药药房(上海)有限公司购买并使用利司扑兰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随访数据,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TP药房药师共审核处方42份,发现不合理处方7份(16.7%,7/42),经药师及时干预后纠正。随访过程中,药师对4例(9.5%,4/42)患者关于利司扑兰服药要求、用药后不良事件等用药咨询进行专业解答。2例1型SMA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1例表现为发热,1例表现为皮肤干燥、局部颜色变暗;两者为Ⅰ级毒性反应,一般无需临床治疗,但考虑发热患者长时间持续低热,药师建议就医对症处理。结论DTP药房药师开展罕见病SMA患者使用利司扑兰的随访管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合理规范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P药房 药学服务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利司扑兰 罕见病
下载PDF
利司扑兰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刘维亮 李芳 +1 位作者 王凌 艾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利司扑兰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更好地制定中国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国际SMA协会定义的临床诊断标准的6例中国儿童SMA患者。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患者SMN1基因和SMN2基因。SMA患者口服利司扑兰... 目的探讨利司扑兰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更好地制定中国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国际SMA协会定义的临床诊断标准的6例中国儿童SMA患者。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患者SMN1基因和SMN2基因。SMA患者口服利司扑兰进行治疗,在利司扑兰治疗过程中均辅以康复训练,治疗后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和饮食情况,及治疗后神经系统查体,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例SMN1基因纯合缺失的SMA患者包括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1例,SMN2基因拷贝数在2~3之间。在利司扑兰治疗过程中联合康复训练,所有患者短期内均有运动功能改善,最短起效时间为1 d。运动功能改善方面包括上肢远端力量、头部转动、独坐能力、下肢远端力量、步行、蹲起、姿势、平衡能力等,运动功能改善部位以上肢远端改善最明显。肌张力以腰部肌张力改善为主。各有1例患者呼吸肌力改善和食欲改善。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利司扑兰治疗更有助于运动功能改善。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国内首次报道利司扑兰治疗儿童SMA疗效确切,辅以康复训练,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获得明显改善,是可供选择的方便安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SMN基因 利司扑兰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openFDA挖掘分析利司扑兰上市后的安全性信号
4
作者 陈添玉 陈琪莹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16-620,639,共6页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检索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DE)报告,挖掘分析安全性信号。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2021年11月3日openFDA中利司扑兰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检测信号。当报告数a≥3且...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检索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DE)报告,挖掘分析安全性信号。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2021年11月3日openFDA中利司扑兰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检测信号。当报告数a≥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代表阳性信号生成。结果:以“利司扑兰”为首要怀疑的药物报告有446份,严重ADE 154份,共涉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排名前5位为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神经系统疾病、感染和侵染、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ADE发生频率前10位为腹泻、恶心、发热、疲劳、乏力、头痛、肌无力、感觉异常、皮疹、呕吐;共挖掘43个安全性信号,其中35个未收载于药品说明书,排名前10的信号为尿布皮炎、低血糖无意识、膀胱疼痛、粪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误吸、癫痫持续状态、食欲增加、肌肉抽搐、蛋白尿。结论:通过openFDA挖掘利司扑兰的安全性信号,提示除说明书提到的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外,临床还应密切关注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肌肉骨骼肌疾病和心脏系统疾病等不良反应,加强用药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司扑兰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药物警戒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公共数据项目的利司扑兰不良事件真实世界研究
5
作者 李波 张科 +1 位作者 孙璇 李正翔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82-1488,共7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中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据,挖掘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OpenFDA数据库中2020年8...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中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据,挖掘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OpenFDA数据库中2020年8月7日—2022年5月31日时间段内有关利司扑兰的所有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n,PRR)法对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进行风险信号挖掘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以利司扑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844例,经检测获得不良反应风险信号68个,其中位置性眩晕、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速、心率加快为说明书中未收录的不良反应。报告频数前5位的不良事件依次为腹泻、虚弱、肺炎、产品存储错误、肌肉无力。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的ROR值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尿布性皮炎、位置性眩晕、呼吸系统病毒感染、产品温度漂移问题、皮肤接触暴露。结论:基于利司扑兰不良事件的真实世界数据深入分析其潜在的不良事件,提示临床予以关注及进一步进行安全性评价,其中位置性眩晕说明书未提及且风险信号的ROR值较高,还需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司扑兰 药物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新药利司扑兰的临床药理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韦石凤 孙忠实 赵志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4,184,共5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致残致死的罕见神经肌肉疾病,目前治疗仍是个难题。2021年6月,全球首个治疗SMA口服药物利司扑兰(Risdiplam)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它是一种小分子运动神经元2(SMN2)前体mRNA剪接修饰剂...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致残致死的罕见神经肌肉疾病,目前治疗仍是个难题。2021年6月,全球首个治疗SMA口服药物利司扑兰(Risdiplam)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它是一种小分子运动神经元2(SMN2)前体mRNA剪接修饰剂,通过提高患者体内的功能SMN蛋白水平达到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作用,适用于治疗2月龄及以上患者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本文主要针对新药利司扑兰的作用机制、药理学、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及临床应用开展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利司扑兰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从利司扑兰浅谈我国罕见病药物的审评审批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霞 刘丽华 王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3-888,共6页
利司扑兰是基于我国罕见病监管政策快速获批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药物,其注册上市有效解决了我国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药物可获得性问题。本文结合SMA的疾病特征和未满足临床需求,简要回顾了利司扑兰的研发过程,以及申请人在早... 利司扑兰是基于我国罕见病监管政策快速获批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药物,其注册上市有效解决了我国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药物可获得性问题。本文结合SMA的疾病特征和未满足临床需求,简要回顾了利司扑兰的研发过程,以及申请人在早期临床研究期间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阐述了CDE对利司扑兰关键性临床研究的评估,着重介绍了有关地区间差异问题的数据分析和审评考量。这个案例不仅展现了我国监管机构从患者的临床需求出发、积极解决罕见病药物可及性的价值导向,和对罕见病人群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以数据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的审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司扑兰 罕见病药物 脊髓性肌萎缩症 监管科学 桥接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康 赵慧 +1 位作者 时倩 巩凤超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儿童早期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是导致婴儿期致死的最常见遗传疾病之一。近年来,针对SMA新疗法的探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上主要有3种突破性的基因靶向治疗...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儿童早期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是导致婴儿期致死的最常见遗传疾病之一。近年来,针对SMA新疗法的探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上主要有3种突破性的基因靶向治疗方法:SMN2剪接反义寡核苷酸、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替代疗法及SMN2剪接修饰小分子,而星形胶质细胞、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激动剂抗体、myostatin抑制剂、p53及干细胞移植等新的治疗靶点补充了现有的治疗方法,为SMA的治疗增添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治疗 SMN基因 诺西那生 利司扑兰 索伐瑞韦 干细胞移植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下载PDF
作用于SMN2的脊髓性肌萎缩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贺志昊 张翔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1311,共11页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其存活运动神经元1(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其编码的SMN蛋白水平降低,引起α神经元的缺失和进行性肌肉萎缩,导致运动功能的丧失...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其存活运动神经元1(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其编码的SMN蛋白水平降低,引起α神经元的缺失和进行性肌肉萎缩,导致运动功能的丧失和寿命的缩短。研究发现,促进SMN2基因中外显子7的包含,可产生具有完全功能的SMN蛋白,改善疾病的症状。迄今为止,包含基因治疗药物onasemnogene abeparvovec在内,只有3种用于SMA的治疗药物上市。本文简要介绍了反义寡核苷酸药物诺西那生钠(nusinersen)和小分子化学药物利司扑兰(risdiplam),并综述了处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阶段的以SMN2为靶点的小分子化学药物和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诺西那生钠 利司扑兰 反义寡核苷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