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5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序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疗效观察
1
作者 辜忠灵 甘秀红 丁秀英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序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NMOS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冲击治疗(100...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序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NMOS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冲击治疗(1000μg/d)3~5 d,逐渐减至125 mg/d,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片48 mg/d(继续减量至4 mg/d维持或停用);观察组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6~12个月重复使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年复发率、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和CD_(4)^(+)水平及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无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14%比12.50%,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序贯治疗NMOS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机体炎症状况,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利妥昔单抗 小剂量 甲泼尼龙 序贯治疗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在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刘慧 于菲 +1 位作者 苏珊珊 姜晓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16-518,共3页
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s,IgG4-RD)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免疫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伴或不伴血清IgG4升高、组织纤维化、组织病理为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改变,临床可见炎性假瘤、器官弥漫性或... 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s,IgG4-RD)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免疫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伴或不伴血清IgG4升高、组织纤维化、组织病理为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改变,临床可见炎性假瘤、器官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易误诊为肿瘤[1]。虽本病对糖皮质激素(以下统称为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但研究发现复发率高达30%~50%,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免疫球蛋白G4 相关性疾病 机制 治疗方案 疗效
下载PDF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疗效
3
作者 张莉 赵敏 丁亚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索本文研究病例采取低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达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30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n=15,低剂量利妥昔单抗)与对照组(n=15,吗替麦考酚酯... 目的探索本文研究病例采取低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达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30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n=15,低剂量利妥昔单抗)与对照组(n=15,吗替麦考酚酯)。对比两组治疗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血清AQP4-IgG水平、年复发率(ARR)、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E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FF水平以及血清AQP4-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R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疗效较佳,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清BAFF水平和AQP4-IgG水平,预防病情复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吗替麦考酚酯
下载PDF
中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1例
4
作者 于涓 赵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61-63,共3页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寻常型天疱疮是其中病情较重的类型,临床治疗困难。近年来,临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取得较好效果,但该药临床常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此文案例患者因惧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寻常型天疱疮是其中病情较重的类型,临床治疗困难。近年来,临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取得较好效果,但该药临床常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此文案例患者因惧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选用中药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改善了患者体质,降低了感染发生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淫疮 寻常型天疱疮 利妥昔单抗 中医药疗法 医案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RP、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
5
作者 刘冬梅 于富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验指标[CRP、TNF-α、糖类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免疫功能(CD^(3+)、CD^(4+)、CD^(8+)以及CD^(4+)/CD^(8+))。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74%,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4.01±2.36)mg/L、TNF-α(18.54±8.32)pg/ml、CA125(26.41±2.25)U/ml均低于对照组的(6.25±2.36)mg/L、(26.93±7.25)pg/ml、(34.21±3.58)U/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与对照组的30.43%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83.79±7.84)分高于对照组的(73.78±6.89)分,美国东部肺肿瘤协会组体力状况量表(ZPS)评分(0.93±0.27)分低于对照组的(1.43±0.31)分(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更高,CD^(8+)水平更低(P<0.05)。结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显著的疗效,可促进CRP、TNF-α、CA125水平降低,保护患者免疫功能,且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可以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隋航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重症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补体C4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BUN水平、Cr水平及SLEDA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效果较好,可减少肾脏损伤、降低疾病活动度,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重症狼疮性肾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吴茱萸碱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利妥昔单抗耐药性的影响
7
作者 陈姣敏 许卫星 +2 位作者 张薇 尹凤雷 王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36-543,共8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信号通路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利妥昔单抗(RIT)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OCI-LY10细胞采用梯度加药法构建其RIT耐药细胞系OCI-LY10/RIT,均以0、1、5、10...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调节超音刺猬蛋白(Shh)/Gli家族锌指蛋白1(Gli1)信号通路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利妥昔单抗(RIT)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OCI-LY10细胞采用梯度加药法构建其RIT耐药细胞系OCI-LY10/RIT,均以0、1、5、10、20、30μmoL/L的吴茱萸碱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OCI-LY10及OCI-LY10/RIT细胞活力并筛选出吴茱萸碱最佳作用浓度。将OCI-LY10/RIT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RIT组、RIT+吴茱萸碱组、RIT+空载组、RIT+吴茱萸碱+Shh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Shh/Gli1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以CCK-8法和E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以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与耐药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5(MRP5)、P-糖蛋白(P-gp)}表达。体外培养OCI-LY10/RIT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吴茱萸碱组、空载组、吴茱萸碱+Shh过表达组,分组处理后以CCK-8法检测0、16、32、64、128、256、384μg/mL的RIT处理下各组OCI-LY10/RIT细胞存活率,算出其耐药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IT+吴茱萸碱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Shh、Gli1 mRNA与蛋白表达、存活率、Edu阳性率、MRP5与P-gp蛋白表达降低(P<0.05);RIT组、RIT+空载组细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RIT组相比,RIT+吴茱萸碱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Shh、Gli1 mR-NA与蛋白表达、存活率、Edu阳性率、MRP5与P-gp表达降低(P<0.05);RIT+空载组细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RIT+吴茱萸碱组相比,RIT+吴茱萸碱+Shh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Shh、Gli1 mRNA与蛋白表达、存活率、Edu阳性率、MRP5与P-gp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吴茱萸碱组细胞耐药指数降低(P<0.05),空载组细胞耐药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与吴茱萸碱组相比,吴茱萸碱+Shh过表达组细胞耐药指数升高(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下调Shh/Gli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减轻DLBCL细胞的RIT耐药性,诱导RIT处理下的RIT耐药DLBCL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吴茱萸碱 Shh/Gli1 利妥昔单抗 耐药性
下载PDF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
8
作者 王秀峰 李婷 +6 位作者 字友梅 王莉华 刘宪凯 杨满 郭燕 吴隼 黄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25例)。比较两组疾病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利妥昔单抗为主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PFS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方面,以利妥昔单抗为主治疗方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伤和消化道反应的便秘和腹泻。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均可应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两组优劣性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硼替佐米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宁夏地区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开展及疗效分析
9
作者 杨武 王小娥 +5 位作者 顾佳乐 马丽娟 苏白鸽 肖慧捷 姚勇 张宏文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目前已广泛用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治疗,特别是激素敏感频复发或激素依赖者,我们首次在宁夏地区开展了RTX治疗儿童PNS,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2020年1月1日至202... 目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目前已广泛用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治疗,特别是激素敏感频复发或激素依赖者,我们首次在宁夏地区开展了RTX治疗儿童PNS,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PNS患儿,经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效果不满意者,包括频复发或激素依赖不能停药者,经家长同意后给予RTX治疗。定期监测患儿尿常规、尿蛋白定量、感染情况等,评估治疗其效果、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费用。结果3年间,共7例PNS患儿应用RTX治疗,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范围4.4~13.0岁,均为激素敏感、频复发。随访9~35个月,RTX应用2~5剂每人次。所有患儿尿蛋白能长期维持阴性,其中仅复发1人次,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停药5人次,均未见严重感染。RTX治疗后平均每人每月花费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RTX是儿童PNS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建议尽早应用RTX以减停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儿童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对ITP患者血小板输注影响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周凡 王佳 +5 位作者 宋传菊 陶伟 尹灵梅 母红丽 郭睿娜 周泽平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见血小板无效输注,本文回顾性分析ITP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后均有血小板输注史的ITP患者信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 目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见血小板无效输注,本文回顾性分析ITP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后均有血小板输注史的ITP患者信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输注后校正计数增量(CCI)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中有5例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前有血小板输注欠佳情况,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后4例患者CCI无明显改善。结论 利妥昔单抗是治疗ITP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一种手段,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无效输注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克拉屈滨治疗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1例
11
作者 鲁慧 王椋 +2 位作者 张琴 宋玉臻 丁慧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30-1132,共3页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hairy cell leukemia variant,HCL-V)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1岁,男女比例6∶1,中位生存期9年,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中暂定为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认为和毛细...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hairy cell leukemia variant,HCL-V)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1岁,男女比例6∶1,中位生存期9年,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中暂定为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认为和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在生物学上不再有关联,2016年版分类维持原状[1-2]。HCL-V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生物分子标志物,容易误诊,此次报道1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克拉屈滨治疗HCL-V,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白血病 变异型 克拉屈滨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超 廖晖 李荣山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按病因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MN。IMN约占MN发病人群的80%,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烷化剂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按病因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MN。IMN约占MN发病人群的80%,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烷化剂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CNIs),但烷化剂的致癌风险及CNIs应用后的疾病高复发等缺点,使得这两类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在MN的致病机制中,B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起着重要作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在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中,RTX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MN均获肯定的疗效。单药与联合给药,哪一种治疗方案使得患者获益更多,目前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磷脂酶A2受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预见性护理
13
作者 任粉梅 赵秀兰 +2 位作者 郝轶群 白蓉 张建华 《循证护理》 2024年第9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SLE病人12例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病人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时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SLE病人12例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病人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12例病人均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8例病人能遵医治疗,4例病人有延迟治疗现象,均按时随访,完成治疗;12例病人中4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胸憋、气紧2例,低血压1例,发热1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3个月与6个月病人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利妥昔单抗治疗SLE病人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疗效及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及负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利妥昔单抗 不良反应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致尿蛋白升高1例
14
作者 王敬敬 王淑梅 +1 位作者 谢彩鹏 唐崑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1例50岁女性患者为治疗磷酸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用药1 d后检测24 h尿蛋白较前显著升高,18 d后复测24 h尿蛋白定量降至用药前水平。后续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出现上述同样情况,考虑为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尿蛋白升高... 1例50岁女性患者为治疗磷酸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用药1 d后检测24 h尿蛋白较前显著升高,18 d后复测24 h尿蛋白定量降至用药前水平。后续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出现上述同样情况,考虑为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尿蛋白升高不除外与该药物从尿液丢失有关。本文分析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导致尿蛋白升高的不良反应,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尿蛋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在膜性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漆石平 徐京 张园园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在膜性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环孢素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利...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在膜性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环孢素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肾功能[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BUA)、白蛋白(ALB)]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研究组CD4^(+)及CD4^(+)/CD8^(+)水平较低,CD8^(+)水平较高;研究组Scr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及BUA水平较低,ALB水平较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膜性肾病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升肾功能,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环孢素 糖皮质激素 T淋巴细胞 肾功能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6
作者 涂志辉 杨定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共79例。利妥昔单抗两剂方案组(49例):1 g/次,第1、15天各用1次,如随访6...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共79例。利妥昔单抗两剂方案组(49例):1 g/次,第1、15天各用1次,如随访6个月时仍有肾病范围的蛋白尿,重复该方案1次;利妥昔单抗四剂方案组(30例):375 mg/m^(2),每周1次,共4次;2组均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外周血CD19^(+)细胞计数、抗PLA2R抗体滴度、疾病缓解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抗PLA2R抗体、外周血CD19^(+)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有所升高[两剂方案组:(25.34±4.64)g/L比(37.33±8.33)g/L,四剂方案组:(22.76±4.62)g/L比(35.47±5.90)g/L,P<0.01]。然而,治疗后降低尿蛋白和恢复血清白蛋白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肌酐方面,2组患者总体肾功能均能保持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PLA2R-Ab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能有效降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缓解方面,在12个月时总有效率达到75.95%,而两剂方案组的临床缓解率(85.71%)显然高于四剂方案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剂方案组的复发率(18.37%)不高于四剂方案组(23.33%)。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利妥昔单抗方案的临床缓解率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没有增加,更适用于IMN的治疗,但药物可能引起严重低钾血症的不良反应仍然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抗CD20单抗 利妥昔单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复发率Meta分析
17
作者 伍丽帆 胡煜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利妥昔单抗(RTX)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复发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开始至2022年3月,查找所有关于RTX治疗AA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目的 系统性评价利妥昔单抗(RTX)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复发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开始至2022年3月,查找所有关于RTX治疗AA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27~1.22),P=0.15];不同时间复发率方面,2组12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3,95%CI(0.32~10.48),P=0.50],试验组28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19,95%CI(0.09~0.41),P<0.000 1]。不同疾病类型的复发率,试验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18,95%CI(0.08~0.44),P<0.000 1];MPA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03~1.71),P=0.15]。对于不同ANCA类型的复发率,试验组PR3-ANCA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6,95%CI(0.10~0.66),P=0.005];2组MPO-ANCA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1,95%CI(0.02~11.99),P=0.68]。结论 RTX可降低AAV的远期复发率,但最佳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且RTX可降低PR3-ANCA阳性的AAV复发率,在GPA中的复发率低于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AZ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复发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评价
18
作者 杨礼维 冯林 +2 位作者 张杰 鲍晓 马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17-0019,共3页
针对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患者,取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施行后所发挥的实际效益展开探究。方法 对100个病例行规范性分组(参照“双盲法”),50例/组,依常规,对两组取甲泼尼龙应用基础上,对照组增加他克莫司,观察组增加他... 针对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患者,取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施行后所发挥的实际效益展开探究。方法 对100个病例行规范性分组(参照“双盲法”),50例/组,依常规,对两组取甲泼尼龙应用基础上,对照组增加他克莫司,观察组增加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结果 表3-5示,观察组所获数据更符合满意临床疗效的标准(P<0.05)。结论 针对SLE患者,在糖皮质激素给药基础上,取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并用更利于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免疫反应,且不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利妥昔单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治疗中采取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标准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付景斐 李倩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3-0066,共4页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治疗中采取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标准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入本院2021.1-2022.6 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将使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标准化治疗的30例作为小剂量组,将使用常规治疗的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疗效、肾脏...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治疗中采取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标准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入本院2021.1-2022.6 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将使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标准化治疗的30例作为小剂量组,将使用常规治疗的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疗效、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免疫球蛋白A(Ig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不良反应、并发症。结果 疗效小剂量组比常规组好,P<0.05;治疗后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清肌酐小剂量组都比常规组低,P<0.05;治疗后IgA、CRP、ESR小剂量组都比常规组低,P<0.05;不良反应小剂量组比常规组少,P<0.05;并发症小剂量组比常规组少,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治疗中采取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标准化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IgA、CRP、ESR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利妥昔单抗 效果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宗海涛 李亚宁 林雪菲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肾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肾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自身抗体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降低,血清清蛋白、补体(C3)、C4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及雷公藤多苷可多靶点治疗LN,调节各项生化指标,控制病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中西医并重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狼疮性肾炎 雷公藤多苷 他克莫司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