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土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经济权衡的四川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预测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怡凡 宋长青 +2 位作者 王元慧 叶思菁 高培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58-3969,共12页
中国致力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贡献力量。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变化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和重要的生态地位,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从土地... 中国致力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贡献力量。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变化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和重要的生态地位,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从土地管理的角度为中国的碳中和提供政策支持,本文在顾及土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经济权衡的情景下预测了四川省2030年的土地变化,提出了顾及土地利用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未来碳储量估算方法,并估算了四川省2030年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四川省若能在未来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2030年同时实现经济生产总值(相对于2020)增加约34%和碳储量增加约3%。为实现上述目标,四川省未来具体需加强西北部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地区的林地和湿地的保护与扩张,并促进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省东南部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城市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土地变化模拟 碳储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陕西省耕地利用强度分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周传龙 李莹莹 +2 位作者 李丁一 钱振宇 张青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6-234,254,共10页
采用投入强度和技术效率评估方法对陕西省省域、区域、市域不同尺度的耕地开发利用强度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陕西省单位耕地面积投入要素的强度分化指数P值来看,劳动力和机械投入差距不大(P值分别为0.409和0.649)且在不... 采用投入强度和技术效率评估方法对陕西省省域、区域、市域不同尺度的耕地开发利用强度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陕西省单位耕地面积投入要素的强度分化指数P值来看,劳动力和机械投入差距不大(P值分别为0.409和0.649)且在不同尺度上相对均匀,而生物化学要素投入表现出较大的分化特征,化肥、农药和农膜要素的P值分别为0.847、1.026和1.472;(2)从影响因素的解释力q值来看,影响陕西省耕地开发强度分化的驱动力表现为:城镇化率(0.866)>耕地质量(0.85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551)>耕地地形起伏(0.485)>GDP(0.210)>劳均耕地面积(0.202),社会经济条件和耕地自然基本条件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高于耕地经营利用因素,且社会经济条件是决定耕地利用强度的主导因素;(3)陕西省87.85%县域的耕地开发强度基本处于最高收益配置,生物化学投入要素是陕西省耕地生产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强度 分化特征 影响因子 陕西省
下载PDF
中国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邓芸 胡伟 +3 位作者 张可纯 于书洋 胡一恒 潘书畅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6期108-119,共12页
海洋空间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利用对于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指标体系,分析中国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整体上... 海洋空间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利用对于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指标体系,分析中国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整体上不断上升,省域利用强度不平衡态势加剧。(2)天津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上升明显,而上海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波动起伏较大。浙江、海南和福建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维持在较高强度和高强度,辽宁、山东、广东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处于中等强度和较高强度,江苏、广西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处于中等强度和较低强度,河北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维持在低强度。(3)沿海11省市的海洋生产空间的整体利用强度要高于海洋生态空间和海洋生活空间,海洋生活空间的整体利用强度呈正向增长,而海洋生态空间的整体利用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4)经济水平对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大,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和对外开放对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也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海岸线资源、涉海就业、环境保护对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强度呈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空间资源 利用强度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蔡洁 马舒悦 +1 位作者 李晓平 李妮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0-407,416,共9页
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与耕地利用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和时空分异特征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测度耕地利用强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heil系数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 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与耕地利用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和时空分异特征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测度耕地利用强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heil系数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2002—2019年间,粮食主产区的口粮与饲料粮生产能力远高于其他地区且在研究期间内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三大粮食产区的口粮及饲料粮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度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稳定增长态势,但各省之间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且组内差异均高于组间差异。因此,本文认为对不同粮食产区采取差异化的支持政策、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和建立粮食生产互助模式是现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和耕地利用强度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提高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耕地利用强度 耦合协调度 THEIL系数
下载PDF
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耦合协调研究——以浙江省建德市为例
5
作者 徐皓 陈健 +3 位作者 王剑武 周天焕 蒋建潮 黄垌茗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63-73,共11页
为深入理解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间的耦合关系,为当地政府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浙江省建德市为研究对象,计算其2010、2015、2020年的GEP,并构建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 为深入理解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间的耦合关系,为当地政府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浙江省建德市为研究对象,计算其2010、2015、2020年的GEP,并构建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强度与GEP的关联并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2010—2020年,建德市的土地利用强度逐年增加,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上;GEP增加192.93亿元,增幅为36.73%;土地利用强度与GEP处于良好耦合协调向优质耦合协调过渡阶段,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2020年耦合协调度达到0.7240,整体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耦合协调度 建德市
下载PDF
安徽省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产量关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远远 程久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5期193-197,共5页
利用2000—2020年耕地利用与粮食产量相关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近20年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究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产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20年安徽省与全国粮食产量整体上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而安徽省粮... 利用2000—2020年耕地利用与粮食产量相关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近20年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究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产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20年安徽省与全国粮食产量整体上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而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较频繁,总体上呈现波动式增长;劳动力强度与粮食总产量、稻谷产量关联性最大,科技强度与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关联性最大。据此提出优化农村劳动力配置、促进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控制耕地物质投入强度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耕地利用强度 安徽省
下载PDF
华北潮土农田土壤酶活性对土地利用强度的响应特征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盛美君 李胜君 +4 位作者 杨昕玥 王蕊 李洁 李刚 修伟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集约化农业引发的负面效应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土壤酶是指示农田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探究土壤酶活性对农田土地利用强度调整的响应及其驱动因子,设置高土地利用强度(玉米-小麦轮作,MW)、中土地利用强度(临时草地-... 集约化农业引发的负面效应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土壤酶是指示农田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探究土壤酶活性对农田土地利用强度调整的响应及其驱动因子,设置高土地利用强度(玉米-小麦轮作,MW)、中土地利用强度(临时草地-小麦,GW和玉米-临时草地,MG)和低土地利用强度(多年生草地,PG)共4个处理,在玉米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纤维素酶(Cellulose,CL)、脲酶(Urease,UE)和碱性磷酸酶(Alka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分析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并耦合土壤理化性质解析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降低后,土壤pH值下降,而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上升;随着作物生长期的推进,土壤CL与UE活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ALP活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土壤DHA未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土地利用强度的降低增加了土壤DHA及ALP活性,而降低了CL与UE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L和UE活性均与pH显著正相关(P<0.05),而ALP活性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UE活性与含水量(Soil moisture,SM)极显著负相关(P<0.01);CL活性与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显著负相关(P<0.05),与铵态氮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机森林分析(Random forest analysis,RFA)结果表明,研究中所选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对ALP活性的解释度最高(44.66%)。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pH、SM和铵态氮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调控因子,共同驱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华北潮土区土地利用强度调整与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提出及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耕作区 潮土 常规耕作 土地利用强度调整 临时草地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福州市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强度评价及自然地理影响因子
8
作者 吴奕彪 傅世锋 +5 位作者 吴海燕 陈凤桂 蔡晓琼 俞炜炜 吴剑 潘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1-2541,共11页
为探究海岛自然地理因素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区域尺度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强度定量化评价方法,以福州市的无居民海岛为例,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评价研究区内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强度及其空间特征,并采用基于最优参数... 为探究海岛自然地理因素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区域尺度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强度定量化评价方法,以福州市的无居民海岛为例,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评价研究区内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强度及其空间特征,并采用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识别影响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因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的无居民海岛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福州市的无居民海岛总体开发利用强度不高,海岛开发利用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罗源湾南侧片区、海坛海峡西侧片区和高山湾片区;基于规模-形态-区位的自然地理因子对海岛开发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异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分形维数、最高点高程/面积、海岛面积是主要影响因子;自然地理因子中,海岛面积、最高点高程/面积、离岸距离存在明显的阈值,面积大于10000m2、起伏程度小于0.005、离岸距离小于2000m的海岛更具备开发利用的潜力;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任意两个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海岛开发利用强度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更加明显,海岛形态因素间的共同作用是影响海岛开发利用的关键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居民海岛 开发利用强度 自然地理因子 海岛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绿洲化进程中不同利用强度农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桂东伟 雷加强 +2 位作者 曾凡江 穆桂金 杨发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80-1788,共9页
土壤质量研究对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当地环境维护具有重要价值。以处于极端干旱背景下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以农田这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绿洲化进程中不同农田利用强度对绿洲荒漠土壤的影响。2004年... 土壤质量研究对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及当地环境维护具有重要价值。以处于极端干旱背景下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以农田这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绿洲化进程中不同农田利用强度对绿洲荒漠土壤的影响。2004年根据当地农民耕作习惯建立4块试验农田,分别代表当地典型的农田利用强度。通过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及基于土壤养分指标的土壤质量指数(SQI)、基于生产力数据的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分析,多角度探讨农田在不同利用强度下的土壤质量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农田位置与人为管理强度会对土壤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绿洲边缘对农田开发利用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及合理的管理方式。研究在客观分析并揭示绿洲化进程中农田土壤质量分异的同时,也为绿洲农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农田 利用强度 绿洲 策勒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农业土地利用强度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微微 李红 +2 位作者 霍霄妮 孙丹峰 周连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4-210,共7页
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的剧增,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农业系统产生影响,需要以一个共同基准对农业土地利用强度进行量化。该研究以北京远郊区县为例,将各种形式的社会经济数据用转换因子(能值转换率)转换到太阳能值,通过主成分分析(PCA)... 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的剧增,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农业系统产生影响,需要以一个共同基准对农业土地利用强度进行量化。该研究以北京远郊区县为例,将各种形式的社会经济数据用转换因子(能值转换率)转换到太阳能值,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方法来识别研究区的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的特征和分类。提取了4个农业投入强度分量和6个产出强度分量,并分别综合成投入强度指数和产出强度指数。通过K-means聚类将农业强度分成6类,其中低投入中产出、低投入低产出类型分别占研究区的34%和27%。研究结果表明,PCA为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强度的总体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指标,并且能值方法可以将分析数据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标准,使得本研究的结果更具有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利用强度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能值 北京
下载PDF
基于GPS与无人机遥感反演草地生物量的放牧场利用强度评估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汪传建 江红红 +3 位作者 尹小君 孙世泽 张雅 李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82-87,共6页
天然草地是放牧畜牧业生产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评估天然草地利用情况,该文通过GPS获取牧群采食轨迹数据来估算采食强度,利用无人机遥感估算模型反演草地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将畜群采食强度与天然草地生物量进行融合,探索不同区域畜... 天然草地是放牧畜牧业生产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评估天然草地利用情况,该文通过GPS获取牧群采食轨迹数据来估算采食强度,利用无人机遥感估算模型反演草地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将畜群采食强度与天然草地生物量进行融合,探索不同区域畜群的采食强度与草地生物量;分别将采食强度与生物量分类进行对比,根据两者的取值情况,获得各区域草地的利用情况,采食强度与天然草地生物量分类满足以下关系可得草地利用情况:若两者等级相等,则草地利用适中;若前者等级大于后者,则草地过度利用;若前者等级小于后者,则草地轻度利用。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五一团紫泥泉牧场为例,对研究区进行监测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区域3被合理利用的草地面积最大,为612 m2,其他区域草地被不合理利用的面积占所在区域面积的50%以上。该方法对合理利用草地,实行划区轮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植被 放牧轨迹 利用强度 评估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内涵及其应用——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丁忠义 郝晋珉 +3 位作者 李涛 侯湖平 张富刚 白玮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4,共6页
研究目的:确定区域土地利用强度新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法、因子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由数量利用和质量利用组成,不同影响因子限定条件构成土地利用强度各维度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 研究目的:确定区域土地利用强度新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法、因子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结果:土地利用由数量利用和质量利用组成,不同影响因子限定条件构成土地利用强度各维度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强度的表征函数可由二维拓展到多维,其值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各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实证点,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分析县域种植业土地利用强度,并用GIS进行空间表达。研究结论:(1)以曲周镇为中心,土地利用强度由里向外逐渐降低;(2)县域中部土地利用强度高于南、北部;(3)县域土地利用强度格局是农户种植业微观土地利用行为累积的结果,其中农产品价格与耕地立地条件是县域种植业土地利用强度格局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强度 文献资料综合法 曲周县
下载PDF
土地利用强度碳排放效应分析——以广西南宁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汪晗 吴静兰 +1 位作者 张安录 聂鑫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2-46,99,共6页
利用南宁市1994~2012年的数据,以能源消费碳排放为因变量,人口、富裕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产业结构为自变量构建STIRPAT扩展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强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 利用南宁市1994~2012年的数据,以能源消费碳排放为因变量,人口、富裕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产业结构为自变量构建STIRPAT扩展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强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非单调,而是先升后降的。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拐点在容积率V=1.6484处。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与其变化方式有关,粗放型高基底覆盖率的城市容积率增加对碳排放有正效应,紧凑式低基底覆盖率的城市容积率增加对碳排放有负效应。人口、富裕度、技术进步、土地利用结构中建设用地面积、产业结构中工业所占比例均对碳排放有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土地利用强度 STIRPAT模型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 被引量:170
14
作者 崔凤军 杨永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55,共9页
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具有空间分异和时间变化规律;文章采取静态的模型研究方法,对泰山主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出了系统测算,揭示了其时空分异规律,剖析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资源的利用强度,提出了旅游调控策略。
关键词 旅游环境 承载力 时空分异 资源利用强度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3,共7页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结论:总体...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结论:总体上北京市城市土利用强度空间结构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呈现出符合级差地租理论的特征;但具体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远比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复杂,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除市场力量以外,人口政策、容积率控制和交通格局的影响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利用强度 空间结构 容积率 北京市
下载PDF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利用强度方法初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爱军 韩建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70-74,共5页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对2005年锡林郭勒天然草原生长期放牧利用强度进行了信息提取、监测和制图。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季节,天然草原各旬度的利用强度与植被指数旬度变动系数成反比,并与降雨和植被长势时空分布格局相一致;放牧初期旬...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对2005年锡林郭勒天然草原生长期放牧利用强度进行了信息提取、监测和制图。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季节,天然草原各旬度的利用强度与植被指数旬度变动系数成反比,并与降雨和植被长势时空分布格局相一致;放牧初期旬度变动系数下降4%左右,利用强度较轻,处于轻度过牧状态;6月中旬以后,旬度变动系数下降12%-20%之间,利用强度加重,处于中度超载过牧状态;8月下旬后植物生长停止,旬度变动系数下降27%左右,利用强度最重,处于重度超载过牧状态。遥感监测结果经过地面同步采集数据验证,监测精度达到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监测 天然草原 利用强度
下载PDF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分析——以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与宁波市三门湾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加林 姜忆湄 +5 位作者 冯佰香 黄日鹏 何改丽 王丽佳 田鹏 刘瑞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此从海湾岸线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3湾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岸线人工化指数最高的海湾由象山港(0. 16)转变为宁波市三门湾(0. 61),部分淤泥岸段(尤其是宁波市杭州湾岸段)滩涂围垦强度弱于泥沙淤积强度,削弱了岸线人工化程度.整个研究期间,宁波市三门湾和宁波市杭州湾的岸线开发利用结构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象山港则呈现出由单一主体依次向二元、多元结构演变的趋势. 1990—2015年间,宁波3湾的岸线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象山港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最大,达0. 42;宁波市杭州湾区域土地利用变动最为强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大,达292. 300.区位和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宁波3湾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开发利用强度 岸线人工化程度 土地利用程度 湾区经济 海湾
下载PDF
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与行业驱动力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永春 乔林凰 侯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3-68,共6页
利用高精度卫星影像和大规模实地调查方法获取数据,采用GIS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利用单位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比例和单位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比例两项指标,研究了兰州市土地利用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与行业驱动力。结果表明:(1)城关-七里河... 利用高精度卫星影像和大规模实地调查方法获取数据,采用GIS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利用单位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比例和单位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比例两项指标,研究了兰州市土地利用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与行业驱动力。结果表明:(1)城关-七里河1-9km建筑占地比例过高,生态用地比例显著偏小,且外围地区开发强度较高,整体开发强度远高于西固、安宁两区,而后者1-5km土地开发强度过低;(2)各区土地开发强度由中心到外围大致逐步降低,但各中心区地段单位用地建筑占地率相差不大,仅到外围地区下降才较为迅速;(3)居住建筑在空间上整体驱动了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商务、市政、教育、医疗等居于其次,工业建筑驱动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土地利用强度 空间变化 行业驱动力
下载PDF
草甸草原植被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许志信 张晓明 +1 位作者 白飞 昭和斯图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68-73,共6页
1999年和 2 0 0 0年 5月~ 9月在锡林郭勒盟东乌旗贺斯格乌拉牧场进行了草原植被不同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 ,草原植被的利用强度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例如 2 0 0 0年 9月 12日的降雨量为17.5 m m,对照区的清水径流量... 1999年和 2 0 0 0年 5月~ 9月在锡林郭勒盟东乌旗贺斯格乌拉牧场进行了草原植被不同利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 ,草原植被的利用强度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例如 2 0 0 0年 9月 12日的降雨量为17.5 m m,对照区的清水径流量为 842 7.70 m3/ km2 ,土壤侵蚀量为 8.0 3t/ km2 ;轻度利用区分别为 942 6 .41m3/ km2和 2 4.42 t/ km2 ;中度利用区分别为 12 16 2 .5 9m3/ km2和 6 3.88t/ km2 ;重度利用区分别为 136 49.2 2 m3/ km2和16 0 .0 4t/ km2。除植被因素外 ,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地形都影响水土流失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植物利用强度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聊城市东昌府区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动态监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峰 马劲松 潘颖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1990、2000、2006年三幅不同时相的TM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为样本,应用决策树分析方法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GIS软件分析了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可定量监测一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1990、2000、2006年三幅不同时相的TM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为样本,应用决策树分析方法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GIS软件分析了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可定量监测一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是研究土地利用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动态监测 决策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