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利益范式”与休谟正义动机论的转折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栾俊
-
机构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6期50-61,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休谟人性视域下的理性观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FZXB053。
-
文摘
“利益范式”是在经济学强势影响下被现代社会科学广泛接受的研究范式,休谟常被视为支持这一范式的较早的杰出代表。但考察休谟正义动机论的转折可以发现,利益范式并非没有缺陷,休谟对之也非一味认同。面对“狡猾投机者”的挑战,休谟认为仅靠利益(自利)推演正义动机的体系是不完备的,遂提出“仁爱”加以应对。仁爱的引入虽然使休谟再次回到了“利益范式”,但这不是退回对人性“经济自利”的通常理解,而是迈向了一种基于仁爱的高级自利观。若缺失对人性自利的这种更高理解,现代人长久的共同道德生活是难以设想的。这对今人习惯于把社会失范归为制度问题而不首先检讨流俗人性观念的做法,无疑有着重要的纠偏意义。
-
关键词
休谟
利益范式
正义动机论
自利
仁爱
-
Keywords
Hume
interest paradigm
justice motivation theory
self-interest
benevolence
-
分类号
B50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我国执政党利益整合范式价值取向的当代转换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俊拴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
文摘
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为标志,我国执政党利益整合范式的价值取向正在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是由"满足部分人利益"走向"共享改革成果",从代表大多数人利益走向依法维护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从群体利益至上走向对个人利益的彰显。它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德诉求、政治意图和社会理想。
-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执政党
利益整合范式
价值取向
-
分类号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人民利益分析范式探析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刘旭
-
机构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国际减贫理念与实践研究”(19BKS198),项目负责人:何玲。
-
文摘
通过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几次重大表述的文本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存在一种以“需要—实践”为基本内涵的人民利益分析范式。社会主要矛盾的人民利益分析范式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实践”矛盾运动的观点、利益分析方法以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人民“需要—实践”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民利益分析范式的基本内涵。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来看,人民利益分析范式最早形成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特别是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成熟发展。人民利益分析范式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框架,体现了人民是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体逻辑、兼顾不同层次人民利益的利益逻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逻辑。人民利益分析范式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对于深入认识、理解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利益分析范式
理论基础
发展历程
现代化建设
-
分类号
D24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生成性的“利益—价值”范式和外交决策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金祥
-
机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112,共2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利益和价值的纬度:中国参与联合国制裁的原则研究”(14YJCGJW007)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西部项目“比较地区主义视角下中亚一体化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研究”(17XJAGJW001)项目
+1 种基金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建设项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团队项目资助
-
文摘
冷战结束以来,“利益—价值”范式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学界在利益和价值的内涵上存在分歧,在分析框架上众说纷纭,缺乏系统性的利益和价值分析框架。这都限制了该范式的解释力。一个生成性的利益—价值分析框架有利于打通利益和价值、施动者和结构、外交决策与原则三方面的理论逻辑。在严格界定利益和价值内涵的基础上,该范式主张利益和价值具有结构属性,适用于施动者和结构的分析框架。在施动者复制或变革利益和价值结构的过程中,为解决价值和利益选择的困境,除了结构层面的因素外,施动者的实力、位置性和策略性等施动性是理解一国外交决策和外交原则变化的重要因素。就具体案例来说,20世纪,在中国参与联合国制裁决策过程中,利益和价值结构、实力、位置性和策略性在实践的互相作用决定了外交原则的变迁。
-
关键词
利益—价值范式
外交决策
施动者
结构
施动性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利益-权利”双元共生:“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
被引量:20
- 5
-
-
作者
黄尹旭
杨东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64,205,共19页
-
文摘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区别于以产权交易为主的工业经济形态,形成有效激励、分配机制是“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根本保障。权利范式推动了工业社会的进步,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非排他性等特性急需建构实质分配的利益范式。以中国原创数据理论“共票”为基础,创设数据要素“利益-权利”双元共生新模式,实现从公正价格形成到数据价值创造的转换,建立多方主体参与数据要素流通的激励、分配机制,推进共同富裕。
-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权利范式
利益范式
共票
-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价值”—“利益”范式下的战后中日关系管窥
被引量:2
- 6
-
-
作者
胡令远
-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
-
出处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6,126,共11页
-
文摘
价值理念在战后的中日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一向为人们所忽略;而经济的现实利益,被认为在战后的中日关系结构中居于主要地位。在"价值"一"利益"范式下,即在精神领域的"价值观诉求"与形而下的"利益诉求"的关联和互动中,日本的对华外交大致可以厘为"规避"与"超越"、"固守"与"挑战"、"链接"与"融合"三种类型。它们对战后的中日关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证明,价值理念在中日关系中发挥着特殊的功用,而且越来越显化。
-
关键词
价值理念
价值观诉求
利益诉求
价值-利益范式
中日关系
-
Keywords
values
value pursit
interest pursuit
the paradigm of values and interests
Sino-Japan relations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基于EME-E范式的资产重组中股东利益均衡研究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黄建欢
张亚斌
尹筑嘉
-
机构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101,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股东控制与上市公司治理均衡研究"(批准号10CGL03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整体上市的环境
+3 种基金
模式与绩效研究"(批准号09YJA790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基于流动性约束的大宗股权定价研究"(批准号09YJC90231)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市场创新
制度设计与风险防范"(批准号08YBA165)
-
文摘
本文引入不含利益倾向性判断的"股东利益均衡"概念,提出均衡判断方法,并发展了一个"环境—模式—效率—股东利益均衡"(EME-E)的分析范式,考察资产重组中的股东利益分配问题。研究发现,整体上市这类大股东主导的重组现象在表面上是"支撑行为",但其重组效率为负,表明股东利益并不均衡,小股东的利益可能被侵占。该发现有助于解释大股东为何从消极的上市公司"救火队员"转向积极的"锦上添花"。进一步分析显示,一些模式和环境的重组绩效相对较差,与更严重的股东利益不均衡相联系,其形成机理在于大股东受到的监控和约束相对更宽松。本文认为,重组模式和环境的选择等内部治理机制有助于缓解但难以消除股东利益不均衡,尚需引入外部治理机制以有效制约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策略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实现股东利益均衡。
-
关键词
资产重组
“环境—模式—效率—股东利益均衡”范式
投入产出效率
治理机制
-
Keywords
asset reorganization
paradigm of environment
mode
efficiency and equilibrium of shareholders' benefits(EME-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governance mechanism
-
分类号
F276.6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公共政策的思维范式:中国场域的实践
被引量:4
- 8
-
-
作者
金太军
姚虎
-
机构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22,共7页
-
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公民社会视野下社区治理路径研究--基于苏南
+1 种基金
苏中
苏北的比较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部分国内外学者基于政治与经济的内在关联,力图从政府功能、制度结构与制度文本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近年来,上述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集中表现在对中国当代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分析与结果评估上。但不可否认,这种研究仍然囿于即时的视阈,缺少历时向度的考量及对比,难以归纳和概括某一时期政策制定的总体特征及运行规律。显然,将个案式的解释模型上升为一般化的范式分析框架,或者说实现由表面徵状的分析视角向范式逻辑的研究方向转型是推进研究深化的基本路径。这一基本路径的着力在于梳理特定历史情境下主导性行动团体对于核心资源要素的选择状况,及相应呈现的公共政策的思维范式。基于当代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我们将公共政策制定思维范式依次对应概括为:抽象型思维范式、具体型思维范式和具象型思维范式。这三种范式各有其独立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依次演进的发展走势。
-
关键词
公共政策思维范式公共利益
中国场域
-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