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建水陶手工制壶的工艺特色
1
作者 郭雨川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建水陶在制作茶壶方面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建水陶所制的壶具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大众化的日常使用壶具,另一种是做工精湛、具有一定审美情趣的工艺品和艺术品茶壶。后者作为一种收藏品与艺术品,在近10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 建水陶在制作茶壶方面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建水陶所制的壶具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大众化的日常使用壶具,另一种是做工精湛、具有一定审美情趣的工艺品和艺术品茶壶。后者作为一种收藏品与艺术品,在近10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其工艺特色主要有拉坯成型、刻填装饰、无釉磨制。其艺术特色主要是壶体的绘制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壶具的造型古朴厚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水陶 手工制壶 工艺
下载PDF
制壶智慧与泥绘魅力——浅谈紫砂壶作品“龙珠”的艺术设计
2
作者 潘国凤 《陶瓷》 CAS 2022年第12期114-115,120,共3页
紫砂壶艺术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蕴含着我国工匠的智慧与审美追求。“龙珠”作品泥色出众,造型简洁,其中结合了龙纹设计,具有古典图腾神秘、吉祥的韵味。泥绘装饰是作品中的亮点,融合了中国古典绘画与泥绘工艺的双重品质,并能具体、形象... 紫砂壶艺术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蕴含着我国工匠的智慧与审美追求。“龙珠”作品泥色出众,造型简洁,其中结合了龙纹设计,具有古典图腾神秘、吉祥的韵味。泥绘装饰是作品中的亮点,融合了中国古典绘画与泥绘工艺的双重品质,并能具体、形象地表达作品的内涵,体现了作品艺术表现的丰富层次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龙珠 制壶工艺 泥绘
下载PDF
浅谈制壶技艺的继承与创新
3
作者 邵方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4年第8期97-97,共1页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是发展的要求,任何艺术的进步都包含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紫砂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同样面临着创新的问题。传统工艺的延续与繁荣兴盛,继承是根脉,创新是生命,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并促进传统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 制壶技艺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云如意》壶的制壶工艺
4
作者 徐新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7年第8期108-108,共1页
《云如意》壶身圆润,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细腻的胎质泛着深褐色泽,显得温和宁静、幽远轻盈,泡上一壶热茶更是格外留香。壶肩雕琢的如意纹,大气美观,每一个如意纹似乎都起伏动感,跃然眼前,其饱满之态,有浮雕之状,却更胜浮雕... 《云如意》壶身圆润,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细腻的胎质泛着深褐色泽,显得温和宁静、幽远轻盈,泡上一壶热茶更是格外留香。壶肩雕琢的如意纹,大气美观,每一个如意纹似乎都起伏动感,跃然眼前,其饱满之态,有浮雕之状,却更胜浮雕一筹,灵动流转的线条造诣,更近一层地丰富着壶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如意 制壶工艺 艺术价值
下载PDF
陈洪平匠心制壶 造就纯粹
5
《收藏与投资》 2020年第6期40-42,共3页
陈洪平紫砂技艺全面,功底扎实,作品获得诸多权威金奖,是制壶实力的有力证明;更得到原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时顺华先生的大力推荐和赞赏,在同行中有着突出的实力。他的多件作品被收录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紫砂图典》... 陈洪平紫砂技艺全面,功底扎实,作品获得诸多权威金奖,是制壶实力的有力证明;更得到原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时顺华先生的大力推荐和赞赏,在同行中有着突出的实力。他的多件作品被收录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紫砂图典》《紫砂中青年英才集》,收录进台湾出版社的《当代紫砂群英》及《天地方圆》《紫玉金砂》《壶谱》等权威典籍,作品入编地方教材《陶娃学紫砂》课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陶瓷博物馆 陈洪 紫砂 制壶 权威
下载PDF
宜兴紫砂制壶工艺与饮茶文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帆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本文主要关注中国饮茶文化与宜兴紫砂制壶工艺,从宜兴紫砂传统制壶工艺的选材原则、设计制作时的造型功能取向以及手工制作的特殊优势三个方面,探讨了宜兴紫砂制壶工艺与饮茶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宜兴紫砂 选材 功能 手工艺 饮茶文化 制壶工艺
原文传递
传统紫砂壶艺的制作工艺探究
7
作者 冯尧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1年第3期56-56,共1页
现代以前,明、清、近代的紫砂壶制作都是传统手工制作,虽然从事做壶的手艺人不多,但是由于需求量也没那么大,全手工制作基本上可以满足供求平衡。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加速了茶文化的发展,紫砂文化产业的需求迎... 现代以前,明、清、近代的紫砂壶制作都是传统手工制作,虽然从事做壶的手艺人不多,但是由于需求量也没那么大,全手工制作基本上可以满足供求平衡。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加速了茶文化的发展,紫砂文化产业的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需求的加大,促进供给的量化发展,紫砂壶艺的制作方式呈现多样化,出现了传统手工制壶以外的模型、手拉胚、机车等成型方式。但是,在中国陶都宜兴,有一部分手工匠人,他们代代传承,坚守传统的手工制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作工艺 全手工 制壶工具
下载PDF
制壶
8
作者 谢丽莎 《初中生辅导》 2019年第14期2-2,49,共2页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便在待客上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从座位上的主次安排,到桌面上吃食茶果,甚至到衣裳服饰,中国自古都有自己的一套礼仪文化。茶,作为堂桌上待客必备饮品,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暂且不论茶种的丰富和沏茶过程的优雅讲...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便在待客上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从座位上的主次安排,到桌面上吃食茶果,甚至到衣裳服饰,中国自古都有自己的一套礼仪文化。茶,作为堂桌上待客必备饮品,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暂且不论茶种的丰富和沏茶过程的优雅讲究,以茶为道的中国更是对盛茶的容器极为讲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果 盛茶 文化 衣裳 制壶 讲究 中国 待客
原文传递
宜兴紫砂壶制作过程简述
9
作者 李刚 《市场周刊》 2013年第9期157-157,119,共2页
紫砂壶造型可说是千变万化,它不仅丰富而有内涵。显示了紫砂文化艺术之美,更体现了制壶人精湛的制作工艺。
关键词 紫砂 制壶 工艺
下载PDF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浅析作品《桃情壶》的造型设计与意蕴内涵
10
作者 范建君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1期166-166,共1页
在中国的众多手工艺作品中,紫砂壶别成一派,以精美的艺术性与淳朴的实用性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紫砂艺术是宜兴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的一朵奇葩,其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其之所以能够发展得愈发繁荣,是因为其不断地吸收,兼容,以包... 在中国的众多手工艺作品中,紫砂壶别成一派,以精美的艺术性与淳朴的实用性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紫砂艺术是宜兴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的一朵奇葩,其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其之所以能够发展得愈发繁荣,是因为其不断地吸收,兼容,以包容的姿态去融合时代的精神,并且以特殊的表现形式吸收各种文化艺术,将其融合于紫砂壶一体,展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体现。本文将以《桃情壶》为例,讲述这件精美的紫砂花器的造型工艺与意蕴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制壶 文化
下载PDF
浅析紫砂壶作《笑樱》的泥与工
11
作者 陶金兰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8期151-151,共1页
紫砂壶从喝水的器皿到今天的艺术品,是艺术属性不断叠加丰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以“泥、工、形、功、款”五要素为评判标准,用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其中,泥与工是紫砂壶艺的基础与根本。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入手浅析这件黄金桂花... 紫砂壶从喝水的器皿到今天的艺术品,是艺术属性不断叠加丰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以“泥、工、形、功、款”五要素为评判标准,用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其中,泥与工是紫砂壶艺的基础与根本。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入手浅析这件黄金桂花砂泥、全手工制作的《笑樱壶》,深入探讨其核心价值,以小见到,从而更好地认识紫砂壶艺这门手工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樱 黄金桂花砂 手工制壶 紫砂陶刻
下载PDF
“壶人”蒋泽军
12
作者 刘书良 《今日科苑》 2015年第2期87-88,129,共2页
蒋氏家族制壶在丁蜀镇上有着厚重的历史,远的不说,泽军爷爷就是丁蜀镇上知名的制壶艺人。那时社会已经一片祥和,壶价却不高,当时的壶还是作为喝茶饮水的用具,离世后,他老人家留世作品却是一路飚升,拍卖成交都在十万元以上,可见... 蒋氏家族制壶在丁蜀镇上有着厚重的历史,远的不说,泽军爷爷就是丁蜀镇上知名的制壶艺人。那时社会已经一片祥和,壶价却不高,当时的壶还是作为喝茶饮水的用具,离世后,他老人家留世作品却是一路飚升,拍卖成交都在十万元以上,可见其壶艺在时代里有着让后人铬刻的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泽军 制壶行业 发展现状 紫砂
下载PDF
紫砂壶艺的工艺漫谈
13
作者 周其坤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10期178-178,共1页
紫砂壶艺是中国手工艺业的翘楚,是世界陶瓷文化的奇葩。它的艺术层次丰厚,珍贵的泥巴、独特的工艺、丰富的造型、炫丽的色彩、深厚的文化等,其中,相较于其他陶瓷艺术,独特的工艺是紫砂壶艺明显区别于其他陶瓷的最大特征,也是其立世不衰... 紫砂壶艺是中国手工艺业的翘楚,是世界陶瓷文化的奇葩。它的艺术层次丰厚,珍贵的泥巴、独特的工艺、丰富的造型、炫丽的色彩、深厚的文化等,其中,相较于其他陶瓷艺术,独特的工艺是紫砂壶艺明显区别于其他陶瓷的最大特征,也是其立世不衰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制壶工艺 装饰工艺
下载PDF
浅谈“乳鼎壶”腴润之美
14
作者 杨秀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1年第6期104-104,共1页
紫砂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由于明朝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改变以及宜兴的制陶业逐渐日常化,紫砂壶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古时人们称之为"供春壶"。紫砂壶不媚不俗,这与明朝晚期的文人们追求自由、向往田园的... 紫砂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由于明朝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改变以及宜兴的制陶业逐渐日常化,紫砂壶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古时人们称之为"供春壶"。紫砂壶不媚不俗,这与明朝晚期的文人们追求自由、向往田园的心态又不谋而合,所以很多文人不仅乐于收藏各种精美的壶,更有甚者开始学习制壶技艺,这也是紫砂壶早在明朝就出现的原因之一。说到制壶,自明朝至今,各式各样精美的壶型星罗棋布,如"华颖壶"、"乳鼎壶"、"合欢壶"……,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乳鼎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乳鼎 制壶历史
下载PDF
论紫砂壶作品《双狮戏球》的工艺美术特色与文化意蕴
15
作者 徐新中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9期161-161,共1页
紫砂壶制作工艺多元,吸收了中国传统陶瓷茶壶制作工艺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双狮戏球》工艺水准极高,呈现于壶体之上的陶刻装饰十分耀眼,是作品最具工艺匠心之处。创作者选择的纹样也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从文化层面凸显了... 紫砂壶制作工艺多元,吸收了中国传统陶瓷茶壶制作工艺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双狮戏球》工艺水准极高,呈现于壶体之上的陶刻装饰十分耀眼,是作品最具工艺匠心之处。创作者选择的纹样也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从文化层面凸显了作品的工艺美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双狮戏球 制壶工艺 陶瓷雕塑
下载PDF
《曲壶》——曲项向天歌
16
作者 王立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7年第9期93-93,共1页
《曲壶》圆柱形壶身,两端生出流、把,那曲线优美,自然流畅和谐,让人暗暗叫好。嵌盖,口盖吻合严密,通转不滞。柱形壶钮中部内凹,形成曲线,便于拿捏。整器用线条装饰,如一只浮于水面上的天鹅,曲项向天歌。此器造型优美,线条运用精妙,色泽... 《曲壶》圆柱形壶身,两端生出流、把,那曲线优美,自然流畅和谐,让人暗暗叫好。嵌盖,口盖吻合严密,通转不滞。柱形壶钮中部内凹,形成曲线,便于拿捏。整器用线条装饰,如一只浮于水面上的天鹅,曲项向天歌。此器造型优美,线条运用精妙,色泽温润,制作精良,乃冲茗、赏玩之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设计 制壶
下载PDF
简析《牛盖莲子壶》的造型语言
17
作者 胡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7年第12期20-20,共1页
壶身无论形体轮廓,还是结构比例都恰如其分,造物造境,都经得起长久玩味,充满艺术魅力。牛盖莲子壶在色泽上更加的稳重,砂质细腻,手感极佳,整个的线条柔和流畅,简单却不失大雅。牛盖莲子工整严谨,古朴大方,神韵有加,遂成了传统紫砂壶中... 壶身无论形体轮廓,还是结构比例都恰如其分,造物造境,都经得起长久玩味,充满艺术魅力。牛盖莲子壶在色泽上更加的稳重,砂质细腻,手感极佳,整个的线条柔和流畅,简单却不失大雅。牛盖莲子工整严谨,古朴大方,神韵有加,遂成了传统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盖莲子 制壶 艺术品
下载PDF
《牛盖莲子壶》简析
18
作者 白秀莲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8年第2期123-123,共1页
牛盖莲子壶,色泽稳重,砂质细腻,手感佳,线条柔和流畅,简单严谨,古朴大方,神韵有加,遂成了传统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牛盖莲子 制壶 艺术品
下载PDF
假如课堂是一把茶壶
19
作者 黄跃芬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6年第4期47-47,共1页
制壶跟上课有着诸多相似相通的地方,从准备工作到重点难点、亮点,乃至整个过程将课堂比作一把紫砂壶,教师上好课就好比大师做好壶,而非做教书匠与制壶匠。
关键词 紫砂 课堂 准备 重点 难点 亮点 制壶
下载PDF
浅谈艺术属性对潮州朱泥壶的影响
20
作者 邱晓宇 《天工》 2020年第3期48-49,共2页
潮州是工夫茶的故乡,并出产红泥矿,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潮州人便以饮茶之道著称。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潮州朱泥壶采用特有的手拉坯成型技艺,融合潮州众多的工艺美术元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茶壶艺术品,其独... 潮州是工夫茶的故乡,并出产红泥矿,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潮州人便以饮茶之道著称。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潮州朱泥壶采用特有的手拉坯成型技艺,融合潮州众多的工艺美术元素,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茶壶艺术品,其独特的风姿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爱壶者,使潮州手拉壶发展呈现喜人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朱泥 制壶技艺 艺术属性 创新思考 创作思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