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与接受
1
作者 曹英 刘苏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晚清时期,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对机器制茶的接受程度也由低到高。19世纪80年代后期,华茶贸易危机初现,国人开始了对机器制茶的探讨,此时国人对这一新的生产方式认识尚浅,意见存在分歧。19世纪末,报刊媒体的介绍... 晚清时期,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对机器制茶的接受程度也由低到高。19世纪80年代后期,华茶贸易危机初现,国人开始了对机器制茶的探讨,此时国人对这一新的生产方式认识尚浅,意见存在分歧。19世纪末,报刊媒体的介绍使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识有所深化,对机器制茶的倡导成为中国茶业改良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政府和商人开始了机器制茶的尝试,但不少人仍对机器制茶存有疑虑。20世纪初的清朝新政时期,对国外的考察进一步增强了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机器制茶被视为振兴茶业、挽回利权的必要手段。虽然出于种种原因,晚清机器制茶的实践十分有限,但国人对机器制茶的认知与接受过程反映了其对待新的外来科技积极开放与谨慎理性的双重态度,为中国茶业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机器制茶 认知 接受
下载PDF
武夷岩茶的制茶环境和品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聂霖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31-133,共3页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 制茶环境 品质
下载PDF
现制茶品牌文化传播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罡 刘晓霞 王敏 《广东茶业》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我国现制茶已进入新时代。在品牌传播的背景下,现制茶持续走俏,成为城市消费主要业态和品牌传播的新渠道。本文基于现制茶品牌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现制茶品牌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为现制茶的品牌文化传播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现... 我国现制茶已进入新时代。在品牌传播的背景下,现制茶持续走俏,成为城市消费主要业态和品牌传播的新渠道。本文基于现制茶品牌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现制茶品牌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为现制茶的品牌文化传播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现制茶的品牌文化传播提供可借鉴的发展策略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文化 传播 制茶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制茶学》课程线上实习教学对理论教学改革的启发——以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孔亚帅 卫艺炜 +2 位作者 夏雨 王子浩 陈义 《广东茶业》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打造新农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于涉农类高校具有重要意义。以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为例,分析《制茶学》课程线上实践教学和现阶段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农科背景下对于农业人才的需求,对《制茶学》课程理论教学... 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打造新农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于涉农类高校具有重要意义。以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为例,分析《制茶学》课程线上实践教学和现阶段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农科背景下对于农业人才的需求,对《制茶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有所思考和启发:将课堂搬到企业去,把教学放在生产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加强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更加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制茶 线上实习教学 理论教学改革
下载PDF
西乡传统制茶工艺、茶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
5
作者 陈德铭 曹策 《新西部》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文章追溯了陕西省西乡茶叶生产、形成、发展的历史源流,阐述了由此形成的西乡传统制茶工艺及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西乡茶产业、茶文化的优势及特色;最后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文化保护以及以传统工艺促进当前产... 文章追溯了陕西省西乡茶叶生产、形成、发展的历史源流,阐述了由此形成的西乡传统制茶工艺及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西乡茶产业、茶文化的优势及特色;最后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文化保护以及以传统工艺促进当前产业振兴的角度,提出西乡县传统制茶工艺传承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制茶工艺 产业振兴 文化 农民增收 叶生产 西乡县 传承路径
下载PDF
菜用黄麻制茶特性及制茶品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翔 聂青玉 +3 位作者 许彦 刘丹 张艳 付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08-111,共4页
菜用黄麻营养价值丰富,为探明其制茶特性及品质,以菜用黄麻一芽一叶-二叶、嫩叶、老叶为原料,探讨其物理、化学特征并判定其制茶适性,制备相应的茶叶品种,并分析其感官和理化品质。结果表明:菜用黄麻鲜叶色泽深绿,叶片较大且叶质薄软、... 菜用黄麻营养价值丰富,为探明其制茶特性及品质,以菜用黄麻一芽一叶-二叶、嫩叶、老叶为原料,探讨其物理、化学特征并判定其制茶适性,制备相应的茶叶品种,并分析其感官和理化品质。结果表明:菜用黄麻鲜叶色泽深绿,叶片较大且叶质薄软、叶绿素和蛋白含量较高而多酚类含量较低,适制珠状绿茶;按照绿宝石工艺制备绿茶后,3种茶的感官和理化品质差异显著,以老叶成茶品质最优,其感官品质评分达到85.37±5.1,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达到(17.0±0.15)%,但是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远小于对照组茶叶,所以其口感滋味鲜爽、醇厚,但缺乏浓强刺激的滋味。可作为适合体胃寒凉的老年、妇女等人群的代茶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黄麻 制茶适性 制茶品质 绿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张子全:匠心制茶 用心传承
7
作者 赵相康 《当代贵州》 2024年第27期42-43,共2页
通往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的山路盘旋蜿蜒,这片海拔1800米的高山因形似螺蛳壳被称作螺蛳壳山,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是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子全的制茶基地,就在螺蛳壳山上。清明时节,沿... 通往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的山路盘旋蜿蜒,这片海拔1800米的高山因形似螺蛳壳被称作螺蛳壳山,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是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子全的制茶基地,就在螺蛳壳山上。清明时节,沿山种植的茶树吐露新芽,斜挎竹篓的采茶人指尖翻飞,将一颗颗嫩芽收入篓中。经过多道工序,茶青在张子全的手上幻化成一颗颗绒毛微露的“鱼钩”,再冲泡成杯杯香茗,香甜怡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匀毛尖 清明时节 作技艺 螺蛳 制茶 云雾缭绕 毛尖 都匀市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制茶学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国家级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为例
8
作者 易耀伟 《福建茶叶》 2024年第7期140-144,共5页
“双新”视域下,教学形式也随着课程育人理念发生变化。本文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角度,明确职业教育制茶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劳动精神的价值。以第九章“乌龙茶加工”中六个工艺环节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 “双新”视域下,教学形式也随着课程育人理念发生变化。本文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角度,明确职业教育制茶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劳动精神的价值。以第九章“乌龙茶加工”中六个工艺环节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国家级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术与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进行串联整合,在鲜叶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等实践活动中探索将制茶知识与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培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在职业教育制茶学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劳动教育 制茶 安溪铁观音 乌龙作技艺
下载PDF
云南省昌宁县制茶企业现状及标准化初制所建设要点
9
作者 王洪斌 赵彬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0038-0041,共4页
昌宁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茶园种植面积较大,有近八成的茶叶鲜叶必须通过茶叶初制所实现加工。但是在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制茶企业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因此2015年开始,昌宁县实施了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在实施过程... 昌宁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茶园种植面积较大,有近八成的茶叶鲜叶必须通过茶叶初制所实现加工。但是在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制茶企业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因此2015年开始,昌宁县实施了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凸显出了建设标准执行不严、建设时限不准、建后管理不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昌宁县的茶叶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制茶企业现状,探究标准化初制所建设应把握的问题,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建设茶叶初制所,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宁县 制茶企业 标准化初所建设
下载PDF
黑茶制茶品质研究
10
作者 黄业伟 张肖娟 +1 位作者 向泽敏 张冬英 《中国食品》 2019年第3期245-246,共2页
近年来,黑茶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黑茶制茶技术和交工品质的不断提升,其中关于黑茶加工工艺的创新、加工机械的研发以及加工过程中与品质紧密相关的生化变化是行业内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制茶品质 制茶技术 加工工艺 生化变化 加工过程 加工机械 产业
下载PDF
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的绿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 被引量:34
11
作者 段小凤 唐茜 +4 位作者 郭雅丹 汪婷 郭湘 刘汉章 刘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37,共5页
为了解从浙江省引进四川茶区的茶树良种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的绿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以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福选9号为对照,研究3个引进品种春梢(1芽1叶)所制绿茶的主要成分含量、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所制绿茶... 为了解从浙江省引进四川茶区的茶树良种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的绿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以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福选9号为对照,研究3个引进品种春梢(1芽1叶)所制绿茶的主要成分含量、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所制绿茶内含物质较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41.96±1.65)%^(43.94±0.93)%;咖啡碱含量范围在(3.92±0.06)%^(4.47±0.12)%。氨基酸含量为(4.78±0.16)%^(5.71±0.30)%,均显著高于福选9号;茶多酚含量为(19.89±0.68)%^(23.95±1.73)%,儿茶素含量为(8.38±0.08)%^(13.25±0.18)%,均显著低于福选9号;酚氨比值范围在3.48~5.01,也低于福选9号,因此,3个供试品种具有适制绿茶,且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低的物质基础。在中茶108、中茶302茶样中,检出香气成分37种,中茶102中检出香气成分38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中茶108、中茶302所制的绿茶品质明显优于福选9号,中茶102则与福选9号品质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成分 制茶品质
下载PDF
制茶测温仪表的选用与分析
12
作者 赵红煜 《中国茶叶加工》 1998年第3期22-23,28,共3页
茶叶制作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芽叶越嫩,对温度要求越敏感。不同的名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即使同类名茶其工艺过程对温度的要求亦是不同的。随着鲜叶的含水量不同,老嫩程度的不同,以及制作环境温度不同,制茶时对温度的... 茶叶制作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芽叶越嫩,对温度要求越敏感。不同的名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即使同类名茶其工艺过程对温度的要求亦是不同的。随着鲜叶的含水量不同,老嫩程度的不同,以及制作环境温度不同,制茶时对温度的要求也应有相应的变化。然而,目前茶叶机械中除了烘干机有温度显示外,其余对温度的调控基本上停留在看茶做茶,凭经验操作水平。它不利于茶叶制作技术的提高和品质的稳定,因此茶叶,尤其名优茶制作过程有必要逐步向测温控温方向发展。 一、制茶测温仪表的选择 测温原理是基于物体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例如物体的几何尺寸、颜色、电导率、热电势和辐射强度等等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茶测温仪表 选用 测温方法 制茶温度
下载PDF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 被引量:69
13
作者 梁机 杨振德 +1 位作者 卢天玲 黄素梅 《广西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72-74,共3页
测定金花茶(Camelianitidisima)、长柱金花茶(C.nitidisimaformlongistyla)、显脉金花茶(C.euphlebia)、平果金花茶(C.pingguoensis)、东兴金花茶(C.... 测定金花茶(Camelianitidisima)、长柱金花茶(C.nitidisimaformlongistyla)、显脉金花茶(C.euphlebia)、平果金花茶(C.pingguoensis)、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毛籽金花茶(C.ptilosperma)、大样岗金花茶(C.longganensisvar.grandis)的茶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与市售茶叶(昭平仙回茶和灵山中秀福云绿茶)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金花茶的上述成分含量差异甚大,其中毛瓣金花茶幼叶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1.7%),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62%)。在所有试材中,毛瓣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6.3%)。8种金花茶(幼叶和成熟叶)酚/氨为0.6~3.1,均低于仙回茶(3.4)和福云绿茶(4.1);综合评分为9.4~64.9。毛瓣金花茶幼叶综合评分最高,但也低于2种市售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 多酚 氨基酸 制茶适宜性 品质
下载PDF
核桃叶制茶工艺改进及其茶叶营养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翟梅枝 高绍棠 +1 位作者 段鹏慧 李兴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37-141,共5页
通过对核桃鲜叶制茶工艺中食盐溶液浸泡和烫漂进行对比试验,删除了影响茶叶风味、营养的浸泡及烫漂工序。改进工艺后的成品茶暗绿色,成形好;茶汤色泽黄绿、澄清,具核桃叶特有的清香,滋味鲜醇爽口。茶化成分分析表明:该茶具有高V... 通过对核桃鲜叶制茶工艺中食盐溶液浸泡和烫漂进行对比试验,删除了影响茶叶风味、营养的浸泡及烫漂工序。改进工艺后的成品茶暗绿色,成形好;茶汤色泽黄绿、澄清,具核桃叶特有的清香,滋味鲜醇爽口。茶化成分分析表明:该茶具有高Vc(1669mg/100g茶叶)、高黄酮、高水浸出物、低多酚之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高Vc保健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制茶 工艺 保健
下载PDF
铅山引进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挥华 江新凤 +4 位作者 李琛 石旭平 童忠飞 林淑红 朱运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45-149,共5页
以江西省铅山县主栽并主产的河红茶的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了从浙江、福建引进江西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中茶108、金观音的河红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108、金观音的春、夏、秋季鲜叶的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42.09%~46.10%,氨... 以江西省铅山县主栽并主产的河红茶的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了从浙江、福建引进江西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中茶108、金观音的河红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108、金观音的春、夏、秋季鲜叶的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42.09%~46.10%,氨基酸含量范围为3.07%~4.91%,茶多酚含量范围为24.53%~29.60%,均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酚氨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范围为5.42~9.65,也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具有红茶适制性;所制红茶内含物丰富,其特征成分氨基酸含量范围为2.90%~3.96%,茶多酚含量范围为15.51%~26.48%;茶汤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较高,分别为0.54%~0.74%、6.85%~9.03%,且茶红素/茶黄素范围为10.98~12.65,因此其具有滋味浓强、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引进的2个品种所制红茶品质较优异且相当,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所制红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品种 河红 制茶品质 酚氨比
下载PDF
制茶用多糖水解酶的发酵生产条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清黎 王星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377,共4页
应用微生物生理生态学原理 ,从固体发酵及抗酚性方面探讨了适于制茶用的多糖水解酶的发酵生产方法及酶法制茶效果 ,结果表明 :在稻草培养基中添加 3 0 %左右的茶梗粉 ,固体发酵所得粗酶液不仅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高 ,且抗酚性较强 。
关键词 多糖水解酶 固体发酵 抗酚性 红碎 制茶
下载PDF
国家级精品课程制茶工艺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广铭 孙万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4期55-56,共2页
本文根据茶学专业主干课程制茶工艺的教学实践,着重介绍了本校更新课程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施技能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制茶工艺 教学改革 实践技能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制茶工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桂义 王广铭 +2 位作者 胡孔峰 袁丁 孙慕芳 《高等农业教育》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制茶工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不断改革...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制茶工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茶工艺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制茶品种不同产区茶多酚含量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涵 杨婉秋 缪德仁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3-46,共4页
使用福林酚法对云南产不同制茶品种和不同产区的177个茶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统计分析茶叶制品与茶多酚含量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大样本量统计下,云南茶产品多酚含量范围较广,绿茶、红茶、普洱生茶均值较高,普洱熟茶均值较低,各... 使用福林酚法对云南产不同制茶品种和不同产区的177个茶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统计分析茶叶制品与茶多酚含量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大样本量统计下,云南茶产品多酚含量范围较广,绿茶、红茶、普洱生茶均值较高,普洱熟茶均值较低,各地区茶产品多酚含量基本类似.版纳、临沧茶制品多酚含量较低,与含量较高的德宏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茶品种 不同产区 多酚 福林酚法
下载PDF
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新工艺 被引量:8
20
作者 秦玉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37-40,共4页
阐述了利用制茶废料提取咖啡碱的特点和实用价值,详述了新工艺的提取原理、各步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列示了产品质量数据等。
关键词 制茶废料 咖啡碱 工艺 生物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