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ZnO/SnO_(2)的制备及光臭氧协同催化深度处理制革废水
1
作者 商希礼 黄西振 +3 位作者 杜平 段永正 李长海 李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TiO_(2)/ZnO/SnO_(2)),以生化制革废水为处理对象,废水COD为110~140 mg/L,对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臭氧浓度等因素对生化制革废水COD去...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TiO_(2)/ZnO/SnO_(2)),以生化制革废水为处理对象,废水COD为110~140 mg/L,对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臭氧浓度等因素对生化制革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XPS、XRD、UV-Vis DRS、SEM、TEM及FT-IR等结果证明,实现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光催化臭氧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光催化和臭氧催化氧化相比,光催化臭氧氧化能明显提高生化制革废水的COD去除率。当催化剂用量为0.8 g/L,臭氧浓度20 mg/L,复合催化剂光催化臭氧氧化效果最佳,反应150 min后,COD去除率达到83.7%。重复实验结果表明TiO_(2)/ZnO/SnO_(2)稳定性较好。本研究利用光催化和臭氧催化氧化协同作用深度处理制革废水,效率较高、无二次污染,可为工业污水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臭氧催化氧化 制革废水 TiO_(2)/ZnO/SnO_(2)
原文传递
生物增效技术处理制革废水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姚阳 刘思帆 李思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生物增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在处理前,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COD和BOD_(5)浓度都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经过生物增效技术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和BOD_(5)浓度明显降低,并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本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增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在处理前,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COD和BOD_(5)浓度都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经过生物增效技术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和BOD_(5)浓度明显降低,并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本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增效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制革废水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同时,生物增效技术还能促进废水中有益菌群的生长,改善废水的微生物环境。因此,生物增效技术在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增效技术 处理制革废水 试验
下载PDF
两性淀粉改性生物絮凝剂的优化及其去除制革废水中总氮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长青 赵阳 +2 位作者 杨秦欢 冉光雨 方春玉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6期1-6,11,共7页
随着我国制革工业快速发展,大量含氮制革废水也随之产生,因而制革废水中总氮处理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本文以制革废水中总氮清除率为考察指标,以硝酸铈铵作为引发剂,利用sm-A3两性淀粉对以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CZ1001)所... 随着我国制革工业快速发展,大量含氮制革废水也随之产生,因而制革废水中总氮处理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本文以制革废水中总氮清除率为考察指标,以硝酸铈铵作为引发剂,利用sm-A3两性淀粉对以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CZ1001)所产生物絮凝剂改性过程进行优化。在改性优化过程中,对两性淀粉用量、生物絮凝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和转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两性淀粉为0.2 g/L(25 mL)、生物絮凝剂为2.5 g/L(25 mL)、引发剂为0.02 mol/L(1.75 mL)、第二阶段反应时间为7 min、反应温度为40℃、反应体系pH值为6.5和转速为270 r/min时,制革废水总氮清除率最高,达到75.22%,最终获得除氮率高的sm-A3型改性生物絮凝剂。本研究成果减轻了制革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拓宽了制革废水的处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淀粉 生物絮凝剂 制革废水 总氮去除
原文传递
预处理-AO-芬顿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制革废水
4
作者 刘克忠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7期137-141,150,共6页
为了解决某制革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出水化学需氧量、氨氮难达标的问题,采用“预处理-AO-芬顿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处理。深度处理采用芬顿氧化工艺,能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并通过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实现污... 为了解决某制革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出水化学需氧量、氨氮难达标的问题,采用“预处理-AO-芬顿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处理。深度处理采用芬顿氧化工艺,能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并通过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实现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后出水化学需氧量≤100 mg/L,五日生化需氧量≤20 mg/L,氨氮≤10 mg/L,硫化物≤0.5 mg/L,总铬≤1.5 mg/L,出水水质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和《制革及皮毛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6—2013)中表2制革企业直接排放限值。该工艺能有效去除制革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废水处理 工艺流程 芬顿氧化 人工湿地
下载PDF
制革废水中不同电荷性质络合态铬浓度的测定方法
5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23期5-5,共1页
专利公开号:CN116735787A申请人:四川大学摘要:本发明属于制革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制革废水中不同电荷性质络合态铬浓度的测定方法。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试复杂、对制革废水中含有的铬-不同分子尺寸有机物络合物测定... 专利公开号:CN116735787A申请人:四川大学摘要:本发明属于制革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制革废水中不同电荷性质络合态铬浓度的测定方法。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试复杂、对制革废水中含有的铬-不同分子尺寸有机物络合物测定不准确等问题。本发明复配的阴离子沉淀剂和阳离子沉淀剂分别将阴离子铬络合物和阳离子铬络合物沉淀下来,并对沉淀物中的铬进行测定,分别得到废水中阴离子铬络合物和阳离子铬络合物的浓度,再通过总铬浓度减去阴离子铬络合物和阳离子铬络合物的总浓度得到中性铬络合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络合物 电荷性质 铬浓度 制革废水 络合态 分子尺寸 专利公开号 阴离子
下载PDF
制革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6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20期3-3,共1页
专利公开号:CN116730565A。申请人:福建省永建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发明属于制革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制革废水中不同电荷性质络合态铬浓度的测定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测试复杂、对制革废水中含有铬-不同分子尺寸有... 专利公开号:CN116730565A。申请人:福建省永建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发明属于制革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制革废水中不同电荷性质络合态铬浓度的测定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测试复杂、对制革废水中含有铬-不同分子尺寸有机络合物测定不准确等问题。本发明复配的阴离子沉淀剂和阳离子沉淀剂分别将阴离子铬络合物和阳离子铬络合物沉淀下来,并对沉淀物中的铬进行测定,得到废水中阴离子铬络合物和阳离子铬络合物的浓度,再通过总铬浓度减去阴离子铬络合物和阳离子铬络合物的总浓度得到中性铬络合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络合物 铬浓度 有机络合物 分子尺寸 电荷性质 制革废水 专利公开号 络合态
下载PDF
超声技术强化处理制革废水中的有机物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国英 何有节 +1 位作者 石碧 高兴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2-104,共3页
采用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法处理制革废水 ,考察了超声波的作用时间和施加方式、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只用超声波作用废水 60s,COD去除率为 4 0 6% ;混凝剂总浓度为1 0 0mg/L时COD去除率最高 ;先... 采用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法处理制革废水 ,考察了超声波的作用时间和施加方式、混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只用超声波作用废水 60s,COD去除率为 4 0 6% ;混凝剂总浓度为1 0 0mg/L时COD去除率最高 ;先施加超声波 60s,再投加混凝剂 ,COD去除率最高可达 73 2 % ,比不用超声波时提高 1 0 %以上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强化处理 混凝 制革废水 化学耗氧量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冯景伟 孙亚兵 +3 位作者 郑正 李署 杨海锋 徐跃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7,共5页
近年来随着制革工业的发展,制革废水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同时废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经济可行的制革废水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制革废水成分非常复杂且含有许多有毒... 近年来随着制革工业的发展,制革废水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同时废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经济可行的制革废水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制革废水成分非常复杂且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及高浓度的盐类,使得制革废水的治理异常困难。目前在制革废水治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进展,通过对各种治理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研究进展 治理方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泥炭对溶液中铬的吸附及其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宏瑞 黄宁选 +1 位作者 张景飞 王晓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经初步处理的泥炭可通过吸附去除制革废水中的Cr(Ⅲ ) ,在不同的振荡时间、Cr(Ⅲ )浓度、吸附剂用量和不同的pH条件下 ,泥炭吸附和去除Cr(Ⅲ )的效果有很大差异 .Cr(Ⅲ )在 1 0— 40mg·l- 1 范围内 ,最大去除率为 73 5 %— 88 2 % ... 经初步处理的泥炭可通过吸附去除制革废水中的Cr(Ⅲ ) ,在不同的振荡时间、Cr(Ⅲ )浓度、吸附剂用量和不同的pH条件下 ,泥炭吸附和去除Cr(Ⅲ )的效果有很大差异 .Cr(Ⅲ )在 1 0— 40mg·l- 1 范围内 ,最大去除率为 73 5 %— 88 2 % ,对应的吸附剂用量为 6 6—8 0g·l- 1 .铬液的初始pH <4 5时 ,Cr(Ⅲ )的去除为吸附过程 ,pH3 6时达到最高值 ;pH >4 5后 ,为沉淀过程 .废铬液中的杂质成分与Cr(Ⅲ )产生竞争吸附 ,使去除率略有降低 .经二次吸附后 ,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但Cr(Ⅲ )吸附的复杂性 ,使泥炭解吸率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吸附 制革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国内制革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10
作者 董国日 柳建设 +2 位作者 周洪波 杨宇 徐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3,27,共4页
针对国内制革综合废水的处理研究,从一级物化处理和二级生化处理两个方面做了概括。就一级物化处理而言,介绍了国内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绿色化学技术;在制革废水的二级处理工艺研究上,介绍了... 针对国内制革综合废水的处理研究,从一级物化处理和二级生化处理两个方面做了概括。就一级物化处理而言,介绍了国内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绿色化学技术;在制革废水的二级处理工艺研究上,介绍了制革废水处理中的曝气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工艺、生物膜等在国内制革废水处理上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情况,针对国内制革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的特点,认为SBR工艺是较适于国内制革废水特点的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制革废水 废水处理工艺 绿色化学技术
下载PDF
混凝-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书葵 许仕荣 左洪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65,80,共3页
通过分析制革废水的特点 ,采用混凝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某制革厂原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 ,经运行证明 ,该处理工艺具有工程费用低、运行稳定、维护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优点。为制革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制革废水 混凝 生物接触氧化 综合过滤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化学混凝法处理制革废水中铬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沛涌 陈克诚 刘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39,共3页
试验研究了化学混凝法对制革废水中Cr6+、总铬的去除效果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亚铁投加质量浓度为400mg/L,pH为6.5,快速搅拌1min(搅拌强度250r/min),慢速搅拌29min(搅拌强度65r/min)条件下,Cr6+、总铬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2%... 试验研究了化学混凝法对制革废水中Cr6+、总铬的去除效果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亚铁投加质量浓度为400mg/L,pH为6.5,快速搅拌1min(搅拌强度250r/min),慢速搅拌29min(搅拌强度65r/min)条件下,Cr6+、总铬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2%、83.2%。比较不同的絮凝剂发现,聚合硫酸铁投药量较小,处理效果好,采用其去除制革废水中Cr6+及总铬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混凝 制革废水 除铬
下载PDF
混凝-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制革废水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芬 汪晓军 +1 位作者 朱官平 陈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70,共4页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某制革厂废水,给出了工艺流程,并对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终出水COD、氨氮分别可以稳定在50 mg/L和7 mg/L以下,达到了回用标准,约67%的最终出水得到回用,...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某制革厂废水,给出了工艺流程,并对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终出水COD、氨氮分别可以稳定在50 mg/L和7 mg/L以下,达到了回用标准,约67%的最终出水得到回用,减少了95.56%的COD和97.78%的氨氮排放量。在不考虑人工费及折旧的情况下,运行成本约为3.41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混凝 臭氧预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下载PDF
粉煤灰合成A型沸石处理制革废水实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正中 王晓利 +3 位作者 李勃 张贺飞 王厚成 南忠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8,共6页
通过碱熔融—水热合成法,利用粉煤灰制备A型沸石,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产物晶型完整、结晶度高、产率达69%.产物对兰州市某制革厂废水进行批处理振荡正交实验,结果显示:A型沸石能很好地去除废水中的总Cr,去除效率高达99%;氨氮的去除率在70... 通过碱熔融—水热合成法,利用粉煤灰制备A型沸石,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产物晶型完整、结晶度高、产率达69%.产物对兰州市某制革厂废水进行批处理振荡正交实验,结果显示:A型沸石能很好地去除废水中的总Cr,去除效率高达99%;氨氮的去除率在70%左右,去除效果良好,对COD_(Cr)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极差分析得出各污染物的最优反应条件:COD_(Cr):反应温度35C,沸石投加量1 g/100 mL,振荡时间1 h,pH值为12;NH_4^+:反应温度25℃,沸石投加量4 g/100 mL,振荡时间3 h,pH值为7;总Cr:反应温度30℃,沸石投加量0.5 g/100 mL,振荡时间2h,pH值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A型沸石 制革废水 总铬 氨氮 CODCR 去除率
下载PDF
新型吸附材料与制革废水处理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丁海燕 张贝贝 +1 位作者 李运 王全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3,共7页
制革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由铬离子、染料、有机物及无机盐组成,其COD和BOD较高,处理难度较大。吸附法处理制革废水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处理制革废水的新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废水处理的吸附材料及其应用,特别对绿色、... 制革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由铬离子、染料、有机物及无机盐组成,其COD和BOD较高,处理难度较大。吸附法处理制革废水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处理制革废水的新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废水处理的吸附材料及其应用,特别对绿色、环保可降解的优异的新型吸附材料的研究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铬离子 染料 吸附剂 纤维素 展望
原文传递
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制革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兴元 余梅 +2 位作者 吕凌云 余宁 牛艳芳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4,60,共5页
采用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制革废水,研究了试验性UASB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和制革废水中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并用多媒体显微镜观察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和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定废水中有机酸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厌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采用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制革废水,研究了试验性UASB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和制革废水中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并用多媒体显微镜观察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和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定废水中有机酸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厌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在中温35~38℃的条件下,试验性UASB反应器能在50d内成功地启动;随着进水COD的提高,COD的去除率逐渐提高,并在5575mg/L左右时达到91.6%;之后随着进水COD的提高,COD的去除率逐渐降低,在进水COD为10000mg/L左右时,COD的去除率为85%;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UASB反应器底部被产酸微生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酸,其中最多的是乙酸,其次是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小分子的有机酸通过整个污泥床被产甲烷菌利用,主要生成甲烷气和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厌氧处理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颗粒污泥
原文传递
制革废水中总铬的萃取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隋智慧 曲景奎 +1 位作者 宋存义 卢寿慈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5,共3页
研究了在含氯离子的酸性溶液中,用醋酸戊酯萃取二甲基吲哚二羰花青(DIDC)染料与Cr(Ⅵ)配合物,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Cr(Ⅵ)的新的光度法。结果表明在3 5mol/L~5 0mol/L的HCl介质中,醋酸戊酯对配合物的萃取率最高;最大吸收波长为640nm;... 研究了在含氯离子的酸性溶液中,用醋酸戊酯萃取二甲基吲哚二羰花青(DIDC)染料与Cr(Ⅵ)配合物,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Cr(Ⅵ)的新的光度法。结果表明在3 5mol/L~5 0mol/L的HCl介质中,醋酸戊酯对配合物的萃取率最高;最大吸收波长为640nm;摩尔吸光系数为3 6×105L·mol-1·cm-1,检出限为2 0×10-3mg/L,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与Cr(Ⅵ)量在0 01mg/L~2 1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加标回收率为96 8%~104 5%(n=6),Cr(Ⅵ)∶Cl-∶DIDC的摩尔比为1∶1∶1。本法测定了制革废水中的总铬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萃取光度法 二甲基吲哚 二羰花青染料 制革废水 分析
下载PDF
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丽丽 买文宁 王晓慧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制革工业废水组成复杂,污染严重,针对制革废水的组成与特点、废水治理的技术发展和研究成果,采用分隔治理和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是合理的。就综合废水统一处理技术,以及国内外处理制革废水的一些新型的、高效的处理技术作了介绍。
关键词 制革废水 处理 物化-生物法
下载PDF
中度嗜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强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维国 马放 +4 位作者 魏利 张大伟 柳锋 王光玉 苏俊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4,共6页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某晒盐池盐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某晒盐池盐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测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为1738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86%,经216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98%,表明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将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可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来强化高盐制革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嗜盐菌 分离 鉴定 高盐制革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方形花状Bi_2WO_6可见光催化降解制革废水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渊 杨家添 +3 位作者 韦庆敏 晏全 黎中良 秦颖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9,共10页
以Bi(NO_3)_3·5H_2O和Na_2WO_3·2H_2O为原料,EDTA为络合剂,辅助水热法合成Bi_2WO_6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同时,在Bi_2WO_6光... 以Bi(NO_3)_3·5H_2O和Na_2WO_3·2H_2O为原料,EDTA为络合剂,辅助水热法合成Bi_2WO_6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同时,在Bi_2WO_6光催化降解制革废水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空气通入量、溶液pH值、双氧水用量及光照强度对制革废水COD_(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i_2WO_6光催化剂的结晶度良好,具有Bi_2WO_6特征峰,为规则方形花状Bi_2WO_6,其带隙能为2.696eV。Bi_2WO_6能有效降解制革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废水的COD_(cr)去除率显著提高。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降解制革废水最佳工艺条件为:Bi_2WO_6光催化剂的投加量为2.0g/L,自然pH值,体积分数2%H_2O_2,空气通入量为中档,灯液光照距离为11cm,可见光照射3.0h。该条件下,制革废水的脱色率和COD_(cr)去除率分别达到91.5%和92.6%,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Bi_2WO_6晶体的可见光催化降解制革废水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WO6 水热法 制革废水 脱色率 CODCR去除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