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5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裸舟形藻的优化培养及在仿刺参养殖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笑月 王旭达 +5 位作者 刘卫东 谢玺 宋广军 李石磊 董颖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底栖硅藻营养丰富,是仿刺参养殖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分离获得单株底栖硅藻半裸舟形藻,并对影响其生长的pH、光照度、氮磷比、玉米素等环境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 8.0,最佳光照度2500 lx,玉米素的最适添加质量浓... 底栖硅藻营养丰富,是仿刺参养殖中重要的食物来源。分离获得单株底栖硅藻半裸舟形藻,并对影响其生长的pH、光照度、氮磷比、玉米素等环境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 8.0,最佳光照度2500 lx,玉米素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1.0 mg/L,最佳氮磷比12.5。在此条件下,半裸舟形藻的比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相对最高,积累的生物量最多。通过饲养试验研究半裸舟形藻对仿刺参幼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共设3组,分别为商业饲料处理组、筒柱藻处理组和半裸舟形藻处理组。饲养试验共持续30 d,每10 d取样测定仿刺参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结果表明,与筒柱藻和商业饲料相比,半裸舟形藻不但能够促进仿刺参生长,还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仿刺参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这表示饲喂半裸舟形藻对仿刺参的益生效果更明显,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仿刺参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应答,抑制氧化损伤,提高磷酸酶响应能力和机体防御能力。试验结果可为底栖硅藻的培养和在仿刺参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裸舟形藻 仿刺参 生长表现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综合养殖条件对花鲈和刺参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姜森颢 雷雨婷 +3 位作者 刘畅 卢枳伸 蒋从兵 徐海荣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本文探究池塘综合养殖花鲈和刺参在不同密度和水深条件下生长性能、存活率(SR)和非特异性免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的差异。采用池塘围隔对比法开展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养殖密度对花鲈和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 本文探究池塘综合养殖花鲈和刺参在不同密度和水深条件下生长性能、存活率(SR)和非特异性免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的差异。采用池塘围隔对比法开展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养殖密度对花鲈和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对其SR、SOD和LSZ活性的影响未见显著(P>0.05)。Ca密度即花鲈2.0 ind./m2、刺参5.0 ind./m2为其适宜的池塘综合养殖密度;在实验水深范围内,综合养殖花鲈、刺参在不同深度生长参数、SR和非特异性免疫酶(SOD、LSZ)活性差异均不明显(P>0.05),但花鲈生长性能已呈现随水深增大而逐渐增强的趋势,刺参则与之相反。2.0 m为花鲈和刺参池塘综合养殖适合的水深。本研究为海水池塘多营养级综合养殖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积累了有用的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养殖 花鲈 刺参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仿刺参性腺脂质、营养价值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
作者 王天雪 刘淇 +3 位作者 赵玲 孙慧慧 高昕 曹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184,共9页
为探究仿刺参性腺较优的干燥方式,分析对比热风、冷风、微波、真空冷冻4种干燥方式对样品脂质组成、脂质稳定性、脂肪酸营养价值、挥发性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干燥处理后,总脂、磷脂、甘油三酯、虾青素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过氧化... 为探究仿刺参性腺较优的干燥方式,分析对比热风、冷风、微波、真空冷冻4种干燥方式对样品脂质组成、脂质稳定性、脂肪酸营养价值、挥发性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干燥处理后,总脂、磷脂、甘油三酯、虾青素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过氧化值均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均显著升高(P<0.05)。在脂肪酸营养价值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血栓形成指数在干燥处理后不同程度降低,低胆固醇脂肪酸/高胆固醇脂肪酸指数显著升高(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的气味特征有明显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从新鲜和干燥样品中鉴定出2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2,5-二甲基吡嗪仅在微波干燥样品中被检测到,而戊醛、乙酸乙酯是冷风干燥样品中特有的气味活性物质。综上,真空冷冻干燥有效减缓了脂质氧化的速率,但样品气味相对平淡;热风、冷风、微波干燥均促进了脂质氧化,但提高了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丰富了样品的气味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仿刺参性腺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性腺 干燥方式 脂质组成 营养价值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仿刺参内脏的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刘艳芳 李晓栋 +1 位作者 尹秀丽 李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2,217,共7页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内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 NMR、13 C NMR、HSQC、HMBC、1H-1H COSY、HR-ESI-MS等波...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内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 NMR、13 C NMR、HSQC、HMBC、1H-1H COSY、HR-ESI-MS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比对,从仿刺参内脏95%乙醇提取液中鉴定出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E)-dec-5-en-1-yl sulfate(1)、(Z)-dec-5-en-1-yl sulfate(2)、7-methyloctyl sulfate(3)、(S)-2,6-dimethylheptyl sulfate(4)、N-lactoyl-phenylalanine(5)、(1 S,3 S)-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6)、(1 R,3 S)-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7)、L-phenylalanine(8)、tyramine(9)、tryptamine(10)、L-tryptophan(11)、8-oxo-tryptamine(12)、3-(2-aminoethyl)-3-hydroxyindolin-2-one(13)、β-carboline(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14首次分离自仿刺参内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内脏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刺参H3K9ac特征及HATs、HDACs的表达
5
作者 张京京 徐冬雪 +2 位作者 宋文琦 夏斌 高勤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为了探索高温胁迫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H3K9乙酰化水平的变化,研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对刺参H3K9乙酰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研究高... 为了探索高温胁迫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H3K9乙酰化水平的变化,研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对刺参H3K9乙酰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刺参肠道组织H3K9乙酰化特征,并对刺参基因组中4种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ajKAT2B、ajKAT5、ajKAT7、ajKAT8和4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ajSIRT1、ajHDAC1、ajHDAC3、ajHDAC4进行结构解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qRT-PCR定量研究在高温胁迫后刺参的8种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模式。研究表明,通过Western Blot发现,在26℃胁迫下,H3K9ac水平在胁迫48 h后明显上升(P<0.05),在96 h后又迅速下降(P<0.05),表明其在高温胁迫下调控基因转录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基因结构解析发现HATs和HDACs含有保守的结构域,通过构建基因系统进化树发现其与物种进化树呈一致的趋势,也表现出功能上的高度保守。qRT-PCR结果表明:4种HATs基因在高温胁迫48 h后均有显著的上升(P<0.05),在胁迫96 h后,ajKAT2B和ajKAT8降低至对照组的表达水平,ajKAT5迅速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ajKAT7稍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4种HDACs基因中,ajSIRT1在高温胁迫6 h后有明显的上升,在胁迫48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96 h后降低至对照组的表达水平;ajHDAC1在高温胁迫6 h后有明显下降(P<0.05),在胁迫48 h后迅速上升至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然后降低至对照组水平;ajHDAC3和ajHDAC4在高温胁迫6 h后均显著上升(P<0.05),在胁迫48 h后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继续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刺参H3K9ac乙酰化水平在高温胁迫下表现出明显动态变化,多种HATs和HDACs在mRNA水平上均有明显响应,这可能是导致H3K9ac变化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高温胁迫 H3K9ac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下载PDF
一种刺参增殖礁结构设计及流场效应研究
6
作者 王宏 房恩军 +3 位作者 张雪 张晶伟 高燕 曾祥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96-199,共4页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根据刺参自身特点和生长习性,设计一种刺参增殖礁作为人工附着基,通过对刺参增殖礁的水动力学试... 人工鱼礁是一种设置在水中的人工构筑物,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根据刺参自身特点和生长习性,设计一种刺参增殖礁作为人工附着基,通过对刺参增殖礁的水动力学试验,分析刺参增殖礁单体结构对礁体周围流场效应的影响,得出在相同入流速度的情况下刺参增殖礁的受力情况;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出刺参增殖礁上升流体积和背涡流体积,同时对刺参增殖鱼礁单体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刺参增殖鱼礁,由于孔径小、间隙密,上升流区和背涡流区的体积均较大。当入流流速为0.5 m/s时,刺参增殖鱼礁抗滑移系数和抗倾覆系数均大于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运用水动力模型模拟鱼礁区的流场效应,优化鱼礁结构设计,促进鱼礁的生物诱集和增殖效应最大化,可以为鱼礁区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结构设计
下载PDF
仿刺参过氧化氢酶的理化性质
7
作者 简凡杰 刘影 +2 位作者 齐洪庆 邢萱 李成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利用重组工程菌BL21(DE3)/pET-28c-Aj-CAT外源表达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重组仿刺参过氧化氢酶(rAj-CAT)。重组rAj-CAT在405 nm处具有一个特征峰谱,且该峰谱不受Na_(2)S_(2)O_(4)的影响。典型的过氧化氢酶抑制剂如3-氨基-1,2,4-三唑、盐酸... 利用重组工程菌BL21(DE3)/pET-28c-Aj-CAT外源表达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重组仿刺参过氧化氢酶(rAj-CAT)。重组rAj-CAT在405 nm处具有一个特征峰谱,且该峰谱不受Na_(2)S_(2)O_(4)的影响。典型的过氧化氢酶抑制剂如3-氨基-1,2,4-三唑、盐酸羟胺和叠氮化钠对rAj-CAT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此海参种属的过氧化氢酶属于典型的单功能过氧化氢酶。对重组rAj-CAT蛋白的最适酶活条件进行检测,确定rAj-CAT在较低温度范围(4~30℃)都具有降解H_(2)O_(2)的作用,最适酶活温度为10℃;rAj-CAT具有较宽的pH耐受范围,在pH 4.0~11.0都具有催化活性;rAj-CAT也能耐受多种金属离子和化学物质,包括Triton X-100、吐温20和EDTA;但DTT、β-ME、SDS、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rAj-CAT水解H_(2)O_(2)的活性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海参种属的Aj-CAT是一种能够在较低温度时具有较高活性的过氧化氢酶,并且酶学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过氧化氢酶 酶类型
下载PDF
仿刺参南移养殖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8
作者 朱志煌 林琪 +1 位作者 吴建绍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研究将仿刺参幼苗从北方南移至福建进行养殖,在自然水温下饲养1年,并作为南移福建养殖的实验组,同时以北方相同苗龄的仿刺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抗热性能;采用荧光定量法分析经过热诱导1、2、3 h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 本研究将仿刺参幼苗从北方南移至福建进行养殖,在自然水温下饲养1年,并作为南移福建养殖的实验组,同时以北方相同苗龄的仿刺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抗热性能;采用荧光定量法分析经过热诱导1、2、3 h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和proeintl(2)efl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实验组仿刺参的亚致死温度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3.1、31.9℃,表明高温驯化能够提高仿刺参的耐热能力。2)实验组与对照组仿刺参的5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在30℃高温刺激下,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基因表达在温度刺激1、2 h后没有明显增加,而刺激3 h后才出现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9.801±1.303)、(2.508±0.910)、(8.649±1.936)、(34.787±4.978);实验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表达在温度刺激1 h后即出现显著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42.000±8.798)、(20.019±6.224)、(218.750±78.701)、(93.710±5.674)。实验组仿刺参的4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上调时间早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仿刺参对外界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高温驯化后的仿刺参能够更早地对外界高温变化做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高温驯化 热冲击蛋白 高温耐受性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9
作者 侯润 张秀文 +3 位作者 安鑫龙 赵祺 齐遵利 张云岭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3期32-33,共2页
刺参腐皮综合征又称溃烂病、烂皮病、化皮病,多发生在1-4月,其中2-3月为发病高峰期。幼参和成参均可发病,幼参发病率更高,蔓延速度更快,一旦受病菌感染,死亡率可达90%以上。一、病原及组织病理常见病原菌为假单细胞菌、真菌、灿烂弧菌... 刺参腐皮综合征又称溃烂病、烂皮病、化皮病,多发生在1-4月,其中2-3月为发病高峰期。幼参和成参均可发病,幼参发病率更高,蔓延速度更快,一旦受病菌感染,死亡率可达90%以上。一、病原及组织病理常见病原菌为假单细胞菌、真菌、灿烂弧菌、溶藻弧菌、芽孢杆菌、希瓦氏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菌感染 蔓延速度 溶藻弧菌 烂皮病 组织病理 刺参 溃烂病 灿烂弧菌
下载PDF
饲料中间隔添加壳寡糖对仿刺参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消化的影响
10
作者 李肖凡 王荣月 +3 位作者 黄冲 汤金伟 刘娟 黎睿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335,共13页
壳寡糖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但在水生动物中的应用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间隔投喂的方式研究壳寡糖对仿刺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消化能力、组织学和抗病力的影响。实验挑选体重(18.51±0.28)g的仿刺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 壳寡糖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但在水生动物中的应用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间隔投喂的方式研究壳寡糖对仿刺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消化能力、组织学和抗病力的影响。实验挑选体重(18.51±0.28)g的仿刺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以3天1次的饲喂频率饲喂含0.5%壳寡糖的饲料,其余时间饲喂基础饲料,连续投喂8周后,检测该饲喂方式下仿刺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肠道消化酶、肠道和呼吸树组织学、肠道免疫基因表达情况以及对灿烂弧菌的抗病力。结果显示,3天1次的壳寡糖饲喂频率极显著提高了仿刺参的脏壁比和肠壁比;在免疫指标方面,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呼吸爆发能力,极显著提高了肠道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其中肠道AKP和LZM活性分别提高了70.06%和156%,肠道Aj-lyz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提高了22.04%;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极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体腔细胞和肠道的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组织学结果显示,该饲喂频率极显著提高了仿刺参前肠肌肉层厚度和浆膜层厚度,中肠和后肠的皱襞高度和宽度。灿烂弧菌攻毒结果表明,实验组仿刺参的相对保护率达到66.67%。研究表明,3天1次的饲喂频率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仿刺参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消化酶活性,并明显改善肠道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壳寡糖对仿刺参作用机制的研究及投喂频率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壳寡糖 饲喂频率 免疫酶 抗氧化 组织学
原文传递
牛磺酸对幼刺参生长、抗氧化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李培玉 王美琪 +5 位作者 宋志东 胡顺鑫 刘财礼 李璐 刘经未 陆国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目的】研究饲料牛磺酸添加水平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组成、抗氧化能力以及消化代谢的影响,以探究幼刺参的牛磺酸合成能力及对牛磺酸的需求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11.40±0.04)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在基础... 【目的】研究饲料牛磺酸添加水平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组成、抗氧化能力以及消化代谢的影响,以探究幼刺参的牛磺酸合成能力及对牛磺酸的需求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11.40±0.04)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0.60%、0.90%、1.20%和1.50%的包被牛磺酸以及0.60%半胱氨酸和0.60%磺基丙氨酸(均以质量分数计,下同),形成8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在养殖桶(400 L)内进行喂养实验。每种饲料投喂3桶幼参(每桶30头),日投喂1次,实验周期56 d,测定刺参生长性能、抗氧化、代谢酶活性指标。【结果】添加0.30%~1.50%的牛磺酸显著提高了幼参末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而添加0.60%~1.50%的牛磺酸显著提高了刺参的粪便产生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60%~1.20%牛磺酸显著提高了全参粗蛋白含量,添加1.20%和1.50%牛磺酸显著提高全参灰分含量(P<0.05)。随饲料中牛磺酸添加量的梯度升高,全参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以及半胱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组氨酸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亮氨酸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添加量0.90%时平均值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60%~1.50%牛磺酸显著提高体壁和呼吸树中牛磺酸含量,添加0.30%~1.50%牛磺酸显著提高肠道牛磺酸(P<0.05)。磺基丙氨酸添加组肠道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显著低于1.20%~1.50%牛磺酸添加组(P<0.05)。随饲料中牛磺酸添加量升高,刺参肠道脂肪酶、淀粉酶和丙酮酸激酶等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均在0.90%牛磺酸添加组达到最大值;所有牛磺酸添加组刺参肠道的葡萄糖激酶、碱性磷酸酶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半胱亚磺酸脱羧酶和半胱氨酸双加氧酶活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饲料中添加0.60%~1.50%牛磺酸显著降低了肠道半胱亚磺酸脱羧酶活性(P<0.05)。肠道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0.90%和1.20%牛磺酸添加量时达到最大值,肠道丙二醛含量变化则呈现相反趋势,0.90%~1.50%牛磺酸添加组刺参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特定生长率、粪便产生率、呼吸树和肠道牛磺酸蓄积水平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并结合消化酶、抗氧化能力等指标,推导出刺参幼参对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需求量为0.47%~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牛磺酸 生长 消化代谢 抗氧化
下载PDF
诺氟沙星对刺参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
12
作者 夏兴龙 王荦 +5 位作者 周叶青 谭八梅 董昌坤 张彦敏 裴泓霖 丁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6,共15页
近年来,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为探究NOR对棘皮动物的毒性效应,选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0 mg·L^(-1)、1.5×10^(-1) mg·L^(-1)和150 mg·L^(-1)浓度诺氟沙... 近年来,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为探究NOR对棘皮动物的毒性效应,选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0 mg·L^(-1)、1.5×10^(-1) mg·L^(-1)和150 mg·L^(-1)浓度诺氟沙星中56 d,研究NOR暴露对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刺参肠道核心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环境中NOR暴露浓度的增加,刺参肠道菌群逐渐被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取代,150 mg·L^(-1) NOR处理组罗尔斯通氏菌相对丰度占比高达79.82%,呈现出肠道菌群单一化的现象。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通路数据库注释,NOR暴露组肠道菌群mRNA翻译、蛋白质复制合成及修复、多糖合成及代谢通路丰度显著上调(P<0.05),而膜运输、氨基酸代谢通路丰度显著下调(P<0.05)。综上可知,水体中NOR影响了刺参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本研究旨为水体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刺参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我国沿海5个地区冬季养殖仿刺参体表微生物多样性比较分析
13
作者 潘美利 党慧凤 +3 位作者 黄宇希 王晓航 黎睿君 丁君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为探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表微生物在仿刺参疾病发生与环境交互中的作用,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大连、营口、唐山、威海、宁德等5个沿海地区的养殖仿刺参体表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地域差... 为探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表微生物在仿刺参疾病发生与环境交互中的作用,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大连、营口、唐山、威海、宁德等5个沿海地区的养殖仿刺参体表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地域差异对仿刺参体表微生物组成影响明显,其中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ND)养殖仿刺参的体表微生物组成与其他4个地区差异最明显。在门水平上,各地区的最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ND组相对丰富度(76.16%)最低;在目和科水平上,ND组的最优势微生物分别属于柄杆菌目(Caulobacterales)和生丝单胞菌科(Hyphomonadaceae),所占比例分别为14.48%、14.34%;在属水平上,ND组仿刺参体表微生物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副球菌属(Paracoccus)、毛螺菌属(Lachnospira)等所占的比例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WH)养殖仿刺参体表微生物多样性在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富度最高,该组副球菌属所占比例与其他地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仿刺参体表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适应进化研究以及养殖仿刺参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冬季 体表微生物 多样性差异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在刺参养殖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冲 崔玥 +1 位作者 许建方 曾现英 《农业知识》 2024年第4期35-37,共3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最有潜力的代替品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其在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和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刺参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作为调控水质和底质的主要手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最有潜力的代替品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其在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和促进生长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刺参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作为调控水质和底质的主要手段,同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刺参生长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刺参养殖中主要应用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和作用,以期在刺参养殖中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种类 作用 刺参养殖
下载PDF
海湾扇贝、刺参、魁蚶间作立体混养模式试验
15
作者 刘婧美 徐晨曦 +1 位作者 肖国娟 任雪莲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期9-11,20,共4页
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成本,在海洋牧场海域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间作立体混养试验,形成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组成的综合养殖系统。苗种增殖后对试验海域... 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降低养殖成本,在海洋牧场海域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间作立体混养试验,形成由不同营养级生物组成的综合养殖系统。苗种增殖后对试验海域和非试验海域进行了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苗种增殖对试验海域没有造成污染,而三个水产品种的滤食特性对水质有一定的改善。统计三个水产品种收获情况,海湾扇贝、刺参和魁蚶产量分别为11000 kg/hm^(2)、767.59 kg/hm^(2)和1302 kg/hm^(2)。试验证明,海湾扇贝、刺参、魁蚶间作立体混养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间作立体混养
下载PDF
刺参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16
作者 许建方 张新峰 +3 位作者 王冲 曾现英 柴晓贞 王洪滨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51-52,共2页
刺参养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养殖密度过高、药物滥用、处理不恰当、操作不规范等原因使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刺参养殖从业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大力发展刺参产业,保障水产品质量安... 刺参养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养殖密度过高、药物滥用、处理不恰当、操作不规范等原因使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刺参养殖从业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大力发展刺参产业,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优先解决其病害问题,减少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质量安全 药物滥用 刺参养殖 病害问题 高质量发展 密度过高 优先解决 从业者
下载PDF
一株刺参肠道乳酸菌的发酵条件及其对刺参生长、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磊 宋美玲 +4 位作者 周怡 程元秋 黎叶 邱少卿 赵彦翠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1,共7页
从健康刺参肠道分离得到一株细菌M2-4,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并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及对刺参的作用效果。该菌株发酵最适初始pH、温度、碳源、氮源分别为5.5~6.0、20.0~25.0℃、蔗糖、酵母提取物;最优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20.0... 从健康刺参肠道分离得到一株细菌M2-4,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并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及对刺参的作用效果。该菌株发酵最适初始pH、温度、碳源、氮源分别为5.5~6.0、20.0~25.0℃、蔗糖、酵母提取物;最优碳源、氮源组合为蔗糖20.0 g/L、酵母提取物5.0 g/L、蛋白胨2.5 g/L;最适接种密度为4.70×10^(5)CFU/mL。在鼠尾藻粉中分别添加0、1.0×10^(5)(M5)、1.0×10^(7)(M7)、1.0×10^(9)(M9)CFU/g该菌株,进行30 d的养殖实验,各处理组刺参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而刺参肠道中的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溶菌酶(M9除外)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这表明该菌株可以显著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刺参养殖上的应用积累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乳酸菌 鉴定 发酵 应用
下载PDF
大型海藻及陆生植物在仿刺参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泽鑫 武琳 +1 位作者 韩雨哲 任同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29,共6页
海藻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仿刺参养殖行业的逐渐扩大,仿刺参饲料中常用的马尾藻(Sargassum)等大型海藻资源日渐匮乏,同时价格逐渐上涨,导致当今仿刺参养殖面临着饲料原料紧缺且成本上涨的问... 海藻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仿刺参养殖行业的逐渐扩大,仿刺参饲料中常用的马尾藻(Sargassum)等大型海藻资源日渐匮乏,同时价格逐渐上涨,导致当今仿刺参养殖面临着饲料原料紧缺且成本上涨的问题。因此寻找廉价、优质的大型海藻替代品成为当今仿刺参养殖行业降低成本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介绍了大型海藻、微藻和陆生植物及其副加工产品在仿刺参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仿刺参饲料中马尾藻替代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大型海藻 微藻 陆生植物 仿刺参饲料
下载PDF
药浴对仿刺参幼参肠道菌群的影响
19
作者 李石磊 杨慧花 +8 位作者 张乾 王旭达 董颖 叶博 赵振军 王笑月 刘丹妮 曹琛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1-877,共7页
为探究抗生素药浴对仿刺参幼参肠道菌群的影响,在刺参工厂化保苗期倒池时设置普通组和药浴组(普通组幼参为倒池未药浴正常培养,药浴组幼参用质量浓度0.1 g/L的氟苯尼考药浴15 min),分别于倒池后24、48、72 h,取2组仿刺参肠道样品进行16S... 为探究抗生素药浴对仿刺参幼参肠道菌群的影响,在刺参工厂化保苗期倒池时设置普通组和药浴组(普通组幼参为倒池未药浴正常培养,药浴组幼参用质量浓度0.1 g/L的氟苯尼考药浴15 min),分别于倒池后24、48、72 h,取2组仿刺参肠道样品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普通组幼参与倒池前的幼参肠道菌群结构基本一致,药浴组幼参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较大,细菌多样性在24 h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普通幼参优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达98%以上,药浴后24、48、72 h,幼参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90.51%、92.99%、96.63%,放线菌门、浮霉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所提高,并新出现达达菌门、德潘菌门和芽单胞菌门。普通组幼参肠道中优势菌属新草螺菌属占比达95%以上;药浴后24 h幼参肠道中新草螺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至2.46%,叶杆菌属、Candidatus Competi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等成为新的优势菌属,药浴后48、72 h幼参肠道中新草螺菌属相对丰度逐渐升至36.7%、69.9%,其他菌属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肠道菌群结构逐渐向药浴前恢复。抗生素药浴将幼参肠道菌群平衡打破,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幼参的消化吸收,并增加致病风险,倒池时不建议采用抗生素药浴。本试验结果可为仿刺参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肠道菌群 抗生素 药浴
下载PDF
仿刺参β-胸腺素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20
作者 孙红娟 蒋经伟 +10 位作者 董颖 高杉 关晓燕 陈仲 王摆 潘泳嘉 肖瑶 姜萍哲 李佩佩 张宸瑜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663,共7页
β-胸腺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采用RACE方法克隆仿刺参β-胸腺素(β-Thymosin),命名为Ajβ-Thymosin。Ajβ-Thymosin基因的序列全长1877 bp,开放阅读框为126 bp,编码4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4.6 ku,理论等电点为5.25。仿刺参β-胸... β-胸腺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采用RACE方法克隆仿刺参β-胸腺素(β-Thymosin),命名为Ajβ-Thymosin。Ajβ-Thymosin基因的序列全长1877 bp,开放阅读框为126 bp,编码4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4.6 ku,理论等电点为5.25。仿刺参β-胸腺素中存在着保守的功能序列EVASFD-KSKLK和保守的G-actin结合结构域LKKTET。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仿刺参β-胸腺素和紫色球海胆的β-胸腺素聚为一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jβ-Thymosin基因在仿刺参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发现其在体腔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小耳幼虫期开始高表达。经过假交替单胞菌、灿烂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希瓦氏菌4种病原菌刺激后,仿刺参体腔细胞中Ajβ-Thymosin基因的表达量在4 h均受到抑制;在蜡样芽孢杆菌和希瓦氏菌组,Ajβ-Thymosin基因的表达量在12 h开始上调;在假交替单胞菌组,Ajβ-Thymosin基因的表达量在24 h开始上调;在灿烂弧菌组,Ajβ-Thymosin基因的表达量在48 h才开始上调。病原刺激产生的动态表达模式表明,Ajβ-Thymosin基因参与仿刺参体腔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并且对不同病原菌的免疫应答能力不同。对Ajβ-Thymosin基因的序列和表达进行分析,可为新型抗菌肽和养殖病害防控策略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β-胸腺素 序列分析 免疫刺激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