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景德镇兰田窑的刻划文字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慧 李凯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5,共10页
本文对景德镇兰田窑出土的器物及其窑具上的文字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其他窑址出土刻划文字进行比较,探究这些文字的含义及功能,从而进一步了解兰田窑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销售状况。
关键词 兰田窑 刻划文字 晚唐五代 窑具
原文传递
再论盖州石棚山石棚的刻划文字
2
作者 阎海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盖州石棚山石棚东壁石上的刻划文字一直以来引起考古学界的关注,对于这两个'神秘文字'的释义和年代则观点各异、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密宗佛教资料的研读,认为这两个文字就是密宗净法界二字真言'唵'的梵文,其刻划的年... 盖州石棚山石棚东壁石上的刻划文字一直以来引起考古学界的关注,对于这两个'神秘文字'的释义和年代则观点各异、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密宗佛教资料的研读,认为这两个文字就是密宗净法界二字真言'唵'的梵文,其刻划的年代也绝不是建造石棚的青铜时期,而是把石棚山石棚改作佛教庙宇古云寺的清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棚山石棚 刻划文字 密宗 真言
原文传递
壮族文字的产生、消亡与再造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富强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壮族文字的产生、消亡与再造李富强一、孕育文字的母体──原始记事方法在发明文字之前,人类用物件、符号和图画等方法帮助记忆、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是谓原始记事方法。这些方法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是很普遍的,并且已为许多的考古学、... 壮族文字的产生、消亡与再造李富强一、孕育文字的母体──原始记事方法在发明文字之前,人类用物件、符号和图画等方法帮助记忆、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是谓原始记事方法。这些方法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是很普遍的,并且已为许多的考古学、民族学材料所证明。例如我国的仰韶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方块壮字 壮族先民 刻划符号 文字 原始文字 汉字 刻划文字 壮族人 广西师范学院
下载PDF
汉字是独立起源的文字——驳瓦西里耶夫的谬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汉平 《人文杂志》 198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同我们的整个民族文化一道产生和发展的。但是,苏联的某些学者却认为...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同我们的整个民族文化一道产生和发展的。但是,苏联的某些学者却认为,中国古代的文明不是起源于中国本土,而是西方古代文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西里耶夫 独立起源 汉字起源 刻划文字 陶文 陶器 象形字 仰韶文化 西来说 苏美尔
下载PDF
对西汉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黄金货币相关问题的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静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年第23期112-113,共2页
本文围绕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问题的分析,明确地区分且探究了马蹄金与麟趾金,以及它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根据以往考古研究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且推测了西汉南昌海昏侯墓所出土的金饼上刻划的文字含义;从而得出作为经济领域的黄... 本文围绕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问题的分析,明确地区分且探究了马蹄金与麟趾金,以及它们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根据以往考古研究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且推测了西汉南昌海昏侯墓所出土的金饼上刻划的文字含义;从而得出作为经济领域的黄金货币在当时西汉政治领域中所充当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马蹄金 麟趾金 金饼 刻划文字
下载PDF
湖南桑植朱家台西汉墓 被引量:2
6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8-31,共14页
湖南桑植朱家台西汉墓桑植县文物管理所朱家台区落在桑植县城西郊,与旧城仅隔澧水,位于新城区,隶属澧源镇朱家台村.朱家台是一较大台地,古墓区在台地中部,名为庙弯.1988年1月,由于县老干部局修建围墙、大门和门球场以及县... 湖南桑植朱家台西汉墓桑植县文物管理所朱家台区落在桑植县城西郊,与旧城仅隔澧水,位于新城区,隶属澧源镇朱家台村.朱家台是一较大台地,古墓区在台地中部,名为庙弯.1988年1月,由于县老干部局修建围墙、大门和门球场以及县石油公司修建停车坪危及到古墓,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桑植 西汉墓葬 随葬器物 腹径 刻划文字 水波纹 墓葬形制 桑植县 刀削面 文物工作
下载PDF
对比研究彝汉古文化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英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对比研究 古文化 彝族文化 《易经》 汉文 彝语 远古文明 刻划文字 宇宙人 彝文古籍
下载PDF
汉“建元”、“元光”、“元朔”诸器辨伪兼及武帝前期年号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化成 《文博》 1996年第4期48-50,59,共4页
中国古代以帝王年号纪年始于西汉武帝,而汉武帝前期(元鼎四年以前)诸年号系后来追记之,这在《史记.封禅书》中说得很明白,且明清学者也多已论定.然近人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一书中据传世文物一反前论,认为汉武帝“建元”、“元光”诸... 中国古代以帝王年号纪年始于西汉武帝,而汉武帝前期(元鼎四年以前)诸年号系后来追记之,这在《史记.封禅书》中说得很明白,且明清学者也多已论定.然近人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一书中据传世文物一反前论,认为汉武帝“建元”、“元光”诸年号并非追记,而当时已有之.其说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光元年 年号 武帝 文字研究 《汉书新证》 文物 模型明器 十六国 陈直 刻划文字
下载PDF
西周陶文试释
9
作者 徐锡台 《人文杂志》 1985年第3期91-93,共3页
近三十年来,陕西武功郑家坡、周原岐山凤雏村、扶风召陈村和沣西长安张家坡等遗址中,都出土过西周陶文,大部分是属于记数文字,少数属于其它一些文字,至于成文语词那就更少了。现对上述地区所出土之部分陶文试释如下。
关键词 陶文 陶器 遗址 卜辞 阴阳符号 《周礼 武功 陶工 合文 刻划文字
下载PDF
丁公龙山陶文真实可信──兼与《山东邹平丁公遗址“龙山陶文”辨伪》一文商榷
10
作者 方酉生 《江汉考古》 1998年第4期49-55,共7页
关键词 山东龙山文化 田野考古 陶文 陶寺遗址 室内整理 考古发掘 龙山时代 甲骨文 刻划文字 发掘简报
下载PDF
燕赵鼎铭考释两则
11
作者 张振谦 《古文字研究》 2018年第1期310-313,共4页
一、太子鼎太子鼎是1998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市火车站西南金谷园村发现的一件战国时期燕国铜鼎,器、盖皆有铭文。其考释文章在《文物》上发表,原文说到:"鼎腹上部前侧横刻‘大子左相室’5字,后侧刻有‘亦取’2字……盖上刻‘武、六... 一、太子鼎太子鼎是1998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市火车站西南金谷园村发现的一件战国时期燕国铜鼎,器、盖皆有铭文。其考释文章在《文物》上发表,原文说到:"鼎腹上部前侧横刻‘大子左相室’5字,后侧刻有‘亦取’2字……盖上刻‘武、六’和‘亦取’4字。该鼎铭文具有战国刻划文字的显著特征……‘■取。’‘■’字不识。它的构形与北魏羲桥石像碑‘亦’字相类,或可读为亦字。"^(①)器、盖重复出现的铭文"亦取"首字,释"亦"可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刻划文字 河南省洛阳市 金谷园 大子 北魏 火车站 太子
下载PDF
双墩碗底刻文与大汶口陶尊文字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树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9,58,共8页
双墩遗址出土的许多碗底刻划文字类符号,多为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写实性图像类刻划文字,说明我国的古代文字最初是因人们生产活动的直接需求而创造的,并不是因为某种宗教信仰所需而为。而较双墩遗址年代晚的刻划文字则已经脱离了写实性阶段... 双墩遗址出土的许多碗底刻划文字类符号,多为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写实性图像类刻划文字,说明我国的古代文字最初是因人们生产活动的直接需求而创造的,并不是因为某种宗教信仰所需而为。而较双墩遗址年代晚的刻划文字则已经脱离了写实性阶段,进入我国古代文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文字的使用权已被掌握在少数上层统治人物的手中,文字已经走上了神坛。双墩遗址碗底刻划文字类符号的发现为研究古史传说中的伏羲氏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遗址 刻划文字 大汶口文化 伏羲氏
原文传递
我国最早的甲骨文出土
13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149-149,共1页
我国最早的甲骨文出土山东桓台县田庄镇史家村去年出土的两块卜骨上的刻字,日前权威部门有了鉴定结论,确认为我国迄今所见卜骨上最早的刻划文字,距今约3500至3700年,其相对年代比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提前近300年我... 我国最早的甲骨文出土山东桓台县田庄镇史家村去年出土的两块卜骨上的刻字,日前权威部门有了鉴定结论,确认为我国迄今所见卜骨上最早的刻划文字,距今约3500至3700年,其相对年代比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提前近300年我国最早的甲骨文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鉴定结论 刻划文字 相对年代 安阳殷墟 桓台县 卜骨 确认为 河南 田庄
原文传递
战国陶文鉴赏(三十八)
14
作者 唐存才 《书法》 2022年第1期206-207,共2页
季■齐故城刻划陶文有干刻与湿刻二种,湿刻者字口有明显溢翻泥痕,且战国刻划陶文当是大篆手书之迹,极为珍稀。此齐故城湿刻陶文为陶器肩部残片,红陶质地,器腹饰细绳纹,出临淄齐故城遗址小刘庄田野。器肩存刻划文字,释文:"季■&quo... 季■齐故城刻划陶文有干刻与湿刻二种,湿刻者字口有明显溢翻泥痕,且战国刻划陶文当是大篆手书之迹,极为珍稀。此齐故城湿刻陶文为陶器肩部残片,红陶质地,器腹饰细绳纹,出临淄齐故城遗址小刘庄田野。器肩存刻划文字,释文:"季■",未见著录。何琳仪考"季"字从子,从禾。会幼禾之意。疑稺之初文,齐陶姓名。"■"从固,丰为叠加音符。齐器人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口 刻划文字 陶文 何琳仪 战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